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物。他豪放不羈,大氣磅礴的作品在北宋的文壇上,樹立起了標誌歷史進程的豐碑。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寫的散文在古代和今天都為人稱道。他還是宋代有名的書畫家。他還是一位品德高潔的政治家,他決心改革荒廢的政治,獎勵積極進言的人。他取得了卓然的成就。一千多年以前,他寫的那首《水調歌頭》,在我們今天依然能耳熟能詳,世間有千萬別種悲歡離合,就像天上的月亮也有陰晴和圓缺,這些悲歡離合,千古以來也不能成全,只是希望那在意的人能夠長長久久,就像天上的月亮,雖然彼此遠隔萬裡,但是也能夠在月亮下思念著對方……他就是蘇軾,它寫出了千古年來那心頭止不住的思念。
蘇軾出生於公元1037年,曾經擔任過禮部的員外郎,在王安石的新政中,他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上書當時的統治者,不料卻招到了統治者的貶官,蘇軾之後漂泊不定,那滿身的才華卻壯志難酬。1079年蘇軾因為寫詩嘲諷當今的政治,於是他又被貶謫到了黃州。但是不久之後,蘇軾又被召回到京城,擔任工充的翰林學士。他想改革政治,但是卻和當時執政者的政見不合,在層層的打壓之下,蘇軾又被貶官,最後,他死在了常州。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和他的同胞弟弟受教於父親蘇洵,良好的文化環境,加上他的天賦,使他在很小的時候便展現出與常人不同的地方。27歲那年,蘇軾開始發奮學習。經過十多年的寒窗苦讀,他在學業上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在進入京城以後,他開始收到了當時翰林學士歐陽修的賞識,蘇軾寫的文章收到歐陽修的大讚,進過歐陽修的幾番推薦,蘇軾便開始受到當時統治者的一番重視。此後的蘇軾便聲名大噪,受到當時人們的愛戴。
1062年,蘇軾通過那年的科舉考試,被授予了大理評事的官職,於是他便開始步入了他坎坷曲折的政治生涯。在蘇軾一生的政治生活之中,當別人都在反對的時候,他卻毫不猶豫的去堅持,當別人轉向贊成的時候,他卻又站在了對立的那一面。顯然這是他的性格所造成的。1069年,王安石實施了變法,因為變法觸動到了一些貴族官僚的利益,這些人紛紛起來反對王安石的變法,但是大局勢是不容更改的。王安石毫不猶豫地處置的這一大批反對他變法的人,而蘇軾卻在這時候這時候跳出來對變法的方式提出了異議。因此蘇軾連續上書給朝廷,反對激進的變法,但是卻受到了統治者的反駁,於是他自己請求外調到杭州,密州等出任地方官。
他一生在政治上遭受了嚴重的打擊,是他並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在打擊之中檢討自我,精神境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的文學創作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蘇軾在黃州擔任地方官的時候,寫下了大量的詩作,那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震驚了文壇。他一生之中雖然在官場上不得意,卻在文壇之中肆意昂揚,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保存到後世的詩有4000餘首。蘇軾在寫文章的時候提倡:當如行雲流水,行於所行,至於所止。蘇軾的文章親切自然,被當時的人們效仿。他的文學創作在北宋的文學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響,一大批人在他的影響下脫穎而出,同時蘇軾在書畫上也是一位奇才,是「宋代四家」的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