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大家對這個名字是耳熟能詳,因為他創造了投資界的奇蹟。
但是巴菲特卻說過這麼一句:「我在投資上經常犯錯,芒格總能指出我的錯誤」「班傑明·格拉漢姆曾經教我只買便宜的股票,查理讓我改變了這種想法。這是查理對我真正的影響。」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年輕時相遇,彼此欣賞,然後一起創造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奇蹟!芒格的身價並不高,只有18億,但是這並不妨礙所有人承認芒格對於巴菲特的巨大幫助。
芒格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獲得這麼多人的認同呢?因為他有一套自己的思路去處理問題,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原因。
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提到很重要的一點: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為什麼反過來想很重要
反過來想,能讓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變得更加容易。
查理·芒格採用的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大多數人在生活中使用的方法截然相反。大多數人關注的問題一直是如何多賺錢,而查理最關心的是為什麼在股市投資上大部分人都失敗了。
正是有著這樣的思路,查理持續不斷地研究各種任務、企業的著名失敗案例,並把那些失敗的原因排列成正確決策的檢查清單,使他在人生、事業的決策上幾乎從不犯重大錯誤。
同時,我發現很多年輕人總抱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們一直在嘗試,一直在跳槽。但是,如果他們能夠反過來想一下,我不喜歡哪些工作,我討厭哪些工作,自然就能夠排除掉那些不喜歡的工作,擇業的時候,目標就更加明確了。
相信大家都用過不乾膠記事貼。最早是斯班瑟發明了不乾膠的配方,但他想研製粘貼最牢固的膠水,因為認為這是不成功的發明,就棄置一旁。但是在幾年後,弗雷應用其發明成功研製了不乾膠記事貼,可隨手將其貼在各個地方,不需要時就把它揭下來。1980年,產品行銷全世界,成為工作中離不開的工具。
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順著原有的思路去想問題,可能沒有合適的方法,但是如果能夠「反著想」,說不定壞事也能變好事,能夠讓你獨闢蹊徑,讓你在別人沒有發現的地方,有所發現,有所建樹。
那麼我們該怎麼才能做到「反著想」呢?
一、 在面對利益時反著想
當看到一個賺錢的機會,該怎麼判斷,這個機會要不要抓住呢?
巴菲特有句話:他人貪婪時我恐懼,他人恐懼時我貪婪。
1929年,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去擦鞋,小孩一邊擦鞋,一邊對他說:先生,買個股票吧,絕對不虧。洛克菲勒聽了心中一驚,連小孩子都知道股票了。回到公司,洛克菲勒立刻下令,將所有的股票清倉。果然沒有多久,股市崩盤,很多人損失擦踵,而洛克菲勒卻保全了實力。
你看,牛人都有著一定的逆向思維,能夠反著想。
那麼在面對利益的時候,該怎麼反著想呢?
第一步,保持冷靜。很多人在看到利益的時候,就容易頭腦發熱,一時衝動,就開始砸錢,結果過段時間,冷靜下來,就後悔的不得了了。
所以,在面對利益的時候,先讓自己冷卻下來,以便自己分析問題。
第二步,從其他角度進行分析。很多人為什麼看到利益容易喪失理智?因為他們就看到了短期的利益,就想到自己就要賺錢了。但為什麼不去試著想一下,這個項目有什麼風險?從長遠角度看,自己的投資合適嗎?看到利益的同時,也要看到背後的危機,讓自己做合適的決策。
二、在面對問題時反著想
有人問查理: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優秀的配偶?
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是教你怎麼去追女生,要浪漫,要送禮物,喲啊時時刻刻關心女生,才能打動女生的心。
但是芒格的答案卻不一樣,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她/他。
很多人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想得都是要去怎麼追,但是他們就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沒有反過來想,芒格卻能夠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為什么女生不要你呢?很多人不懂反過來想,結果就是白花錢,白砸錢,最後還是一條單身狗。
那麼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怎麼該怎麼辦?
我覺得最關鍵的一點,找到問題的本質。
正面想,反面想,兩個思路進行匯總,可能就得到正確完整的答案了。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就事論事,無法深入到底層去分析問題。這樣的話,根本問題永遠無法解決。
三、在面對缺點時反著想
缺點,難道就真的能利用嗎?缺點不能變成優點嗎?
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歐巴馬當上總統後,歐巴馬的鄰居非常煩惱,因為歐巴馬身邊的特工、保鏢、媒體太多了,不堪其擾。他想把房子賣出去,但是沒有人買,因為會影響到正常生活,甚至是暴露隱私。
但是,有個商人買下了房子,然後改成了幼兒園,對外宣傳的理由就是:這裡的安保是最安全的,24小時365天享受美國最高規格的保護。
高規格的安保,對於普通人而言是弊端,但是對於兒童而言,是最好的保護。這個幼兒園一開,就立刻爆滿,而且要層層篩選,寒暑假的時候,還用來搞國際夏令營培訓。因為歐巴馬房子經常上電視,這個房子的圍牆也變成了廣告牌。
思維一變,市場廣闊。
還有一個小故事,有兩個人去一個國家賣鞋,一看當地人根本就不穿鞋.一個人說:「這裡沒有市場,他們不穿鞋」;另一個人卻說:這裡市場廣闊。
在看到缺點的時候,很多人就執著於這個缺點,就想迴避這個問題,而沒有想到,如何去化解這個問題,甚至是利用這個問題,把缺點變成優勢。
在面對缺點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步,直面缺點,很多人其實都有畏難情緒,不敢面對缺點,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想要解決問題,那就要敢於直面缺點。
第二部,轉化缺點,缺點能不能進行轉化,這就需要從另外一面去思考,他的弊端是不是也能變成優勢,從而找到新的出路。
寫在最後
為什麼人和人會有差距呢?因為思維方式不一樣,所以,在做出決定的時候,一個各不相同,差距也就慢慢拉大了。
當大部分人都知道順著想得是,你如果能夠反著想,說不定能獲得更多的思路和機會。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的思維方式,建議去讀一讀《窮查理寶典》,領略這位老人的智慧。
這本書是巴菲特寫的序言,比爾蓋茨、王傳福等大佬都進行了推薦,這本書裡凝聚了查理芒格在生活、投資、管理方面的人生心得,幫助你在生活上、工作上作出更準確的決策。
我也一直在讀這本書,可以說書中的一些句子,也讓我受益不少,在了解能力圈這個概念智慧,更讓我明確了我的方向。
要知道很多富人都想花幾百萬和巴菲特共進午餐來尋求指點,而巴菲特背後這位高人的智慧,現在只需要一頓飯錢,就能夠得到。
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閱讀下這本書,相信裡面的一些理念,肯定能夠改變你,早讀書,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