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信玉石能使屍骨不朽 玉九竅塞的喪葬文化盛行

2021-01-12 人民政協網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的玉器繼承了戰國時代玉器的傳統,並有所變化和發展。禮儀性的玉器 (所謂「瑞玉」 )較前減少,組成佩飾的各種佩玉在種類上趨於簡化,用於喪葬的玉器顯著增加,玉制的日用品和裝飾品也有較大的發展。


玉九竅塞,漢,玉眼蓋:長4.8cm,寬2.3cm,厚0.3cm;玉塞:高1.8—5.5cm,大端最寬0.9—1.4cm,小端最寬0.7—1.4cm;白玉蟬唅:長7.1cm,寬2.8cm,厚0.3cm。


玉質均有不同程度的絮斑、黑斑、綹及沁色。玉塞均作不規則八稜形,一端大,一端略小,表面多有黃褐沁斑,有的已成雞骨白。眼蓋一對,棗核形,表面弧凸,兩端各鑽一孔,背平。玉蟬,玉質瑩白,拋光細膩,線條簡潔、流暢。

在中國,以玉入殮的傳統至少可以追溯到6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死者或以玉琮、玉璧圍繞、覆蓋周身,或於雙眼蓋玉片、手中握玉、口中含玉,但當時口含、手握、眼蓋之玉,其形狀並不固定,具有很大的隨意性。西周中期,玉冥巾已初步成型。所謂玉冥巾或曰玉覆面,即於織物上縫綴玉片覆蓋於死者面部。冥巾上所綴玉片,或據五官之形裁製,或作隨意的幾何形。玉冥巾的使用一直延續到西漢時期。類似本品的眼蓋,在西周時期已經出現,縫綴於冥巾之上。殮玉制度到漢代臻於完備。西漢早期,出現了覆蓋死者周身的玉衣,棗核形玉眼蓋有時即縫綴於玉衣相對於死者眼睛的部位。此外,漢代還在前代殮玉的基礎上,發展形成了形制相對固定的玉九竅塞和玉握,即死者口中含玉蟬,鼻孔、耳朵、肛門、陰道均塞納八稜柱形玉塞,雙手握玉豬各一。玉衣、玉九竅塞、玉豬,以及嵌玉的枕、棺槨,構成一套完整的漢代玉殮具。


喪葬玉器從廣義上講,也可以泛指一切隨死者埋在墓中的玉器,因為古人的習慣,當一個人死了以後,總愛把他生前隨身佩帶的玉器一起埋入墳墓,帶到另一個世界。這樣就把很多裝飾玉器和禮議玉器也包括在喪葬玉器範圍之內。所以,考古學家認為,喪葬玉器應該「是指那些專門為保存屍體而製造的隨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它們主要有玉衣、玉塞、含玉和握玉等。


玉豬,漢,高2.9cm,長11.2cm,寬2.3cm


青玉,玉色略偏綠。圓雕臥伏豬形,表面以寬深陰刻線勾勒輪廓,具有典型的「漢八刀」加工特徵。

玉豬是漢代具有特徵性的殮玉,常見墓葬出土,通常成對握於死者手中,通體光素無紋,刀法簡潔、明快。漢代以後雖然少見,但死者手中握物的習俗一直流行。內蒙古地區發現的陳國公主墓表明,在契丹人建立的遼代,陳國公主和駙馬入殮時分別手握琥珀龍、鳳或蓮魚雕件。玉豬在明代墓葬中亦偶有發現。這都表明死者手中握持物品習俗的源遠流長,以及在古代各民族間的普遍流行。


 玉豬,漢,其一長11.2cm,高2.9cm,其一長11.7cm,高2.6cm


兩件作品所用皆新疆玉,顏色不同,一件玉呈青綠色,另一件玉呈青白色。圓柱狀,底面較平,兩端略作切削以呈豬首及豬尾的外形,又以粗陰線界出眼、耳、四肢,雕琢簡練樸實。

這類玉豬在漢代墓葬中有較多的發現,一般都置於逝者手中,為喪葬使用的玉握。在漢代及稍後時代的喪葬禮俗中,玉豬的使用較為流行,其中的一些作品四肢直立,頭、臀部隆起,形象較為真實。 


漢代人認為玉石能使屍骨不朽,所以用於喪葬的玉器在漢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葬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竅塞、玉琀和握玉。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完整的玉衣由頭罩、上衣、褲筒、手套和鞋5部分組成,每部分都由許多小玉片編成。根據等級的不同,用於編綴玉片的分別為金縷、銀縷或銅縷,個別還有用鎏金銅縷或絲縷編聯的。滿城漢墓所出的 2套金縷玉衣,是考古發掘中第一次發現的保存完整的漢代玉衣。金縷玉衣體積大,結構複雜,經過精心設計製成,是漢代治玉工藝高度發展的產物。


玉眼蓋


玉鼻塞


玉耳塞


白玉蟬唅


玉肛塞


玉陰塞


玉九竅塞是作為填塞或遮蓋耳、目、口、鼻、肛門和生殖器等九竅用的,這些玉製品皆為素麵。玉琀一般作蟬形,置於死者口中。至於死者手中的握玉,在西漢中期以前多作璜形,系用玉璧改制而成,到西漢中期以後,逐漸流行為玉豬。死者手握玉豬的習俗,在東漢和魏晉南北朝都很流行。玉蟬和玉豬的造型變化不大,刻紋也都比較簡單。此外,葬以玉衣的死者,其胸背往往鋪墊許多玉璧。這些玉璧也應屬於喪葬用玉。滿城漢墓所出的漆棺,棺的外壁鑲嵌26塊玉璧,內壁鑲滿玉版。這種內外鑲玉的漆棺雖然很少發現,但也說明玉在漢代喪葬習俗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為什麼玉蟬作含玉最為普遍呢?對此,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玉蟬,漢,長2.9cm,寬2.1cm,厚0.8cm。清宮舊藏。


作品為白玉質,有褐色斑,薄片狀。扁腹,腹下有縱向的直線紋。長翅,翅上無翼紋。小頭,雙目凸出於頭兩側。

玉蟬的使用歷史較長,在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遺址中都有發現,其後至漢代的各個時期,蟬都是玉質作品中的重要題材。玉蟬的用途主要有兩項,一為佩飾,流行於商之前。漢代玉蟬多為逝者口中的含玉,稱為「琀」。在逝者口中置玉是古代的一種入葬習俗。戰國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玉琀為一組小牲畜,漢代墓葬中出土了較多的玉蟬,其上多無穿繩掛系之孔,用蟬作琀有祝願逝者蛻變再生之意。


1、《史記。屈原傳》:「蟬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後漢書。服志》:「蟬居高飲潔。」這是取蟬高潔之義。

2、瞿中溶《奕載堂古玉圖錄》:「《說文》云:蛻,蛇、蟬所解皮也。則人之死,其屍首有似於蟬之蛻,而又不能食,古人或因即用為含玉耳。」這是以蟬之蛻,喻人之屍。

3、美國古玉器研究專家洛弗爾氏在其所著《巴爾在中國收集之古玉》一書中更進一步發揮說:「蓋蟬之幼蟲,入土變蛹,出土後,乃變為蟬,即如死者之靈魂,脫離死去之屍體,又開始其新生命,於是蟬遂為代表復活之符號矣。」這就把蟬當作了復活和新生的代名詞。

4、臺灣古玉器研究專家那志良先生在同意上述說法的基礎上,又補充了一個原因,「是形式的湊巧」。即:玉蟬的形狀正好「與舌形相似」。


含玉之所以多取蟬形,在內涵上,一是取其高潔,二是取其復活和新生之義;在形式上,則是取其與舌的形狀相似。

除了作為含玉的含蟬外,其他還有冠蟬和佩蟬。冠蟬是帽飾,其腰間有孔;佩蟬是供佩帶之用,其頂上有孔;含蟬一般無孔,但也有有孔的。作為冠蟬和佩蟬,主要是取其高潔之義。

  

相關焦點

  • 古人是怎麼區分玉石和石頭的?熟記小常識才能了解玉文化!
    和田玉國人歷來尊玉、愛玉、佩玉、玩玉,可以說,玉文化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那麼到底什麼是玉?當時古人是怎麼將玉石從石頭中區分出來的?什 麼 是 玉?什麼是玉?現代,我們要知道一件玉石的成分只需要將其送到鑑定機構去檢測即可,但是古人並沒有這個條件,因此他們對玉石的認識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以 色 辨 玉章鴻釗在《石雅》中記載: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質,其色相似者,其名恆相襲。每遇寶石,輒以色別。
  • 中國玉石文化的歷史淵源 玉器的寓意是什麼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浙江餘姚的良渚文化更是一種典型的玉石文明。玉文化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幹戈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
  • 現今價值連城的古玉在古人生活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玉器自然是指用玉石雕琢成的器物。古人把未經雕琢的玉石和成器統稱為玉,所以古代的玉既指玉石也指玉器。許慎的《說文解字》釋玉為: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五德(譯文):玉柔潤有光澤而又溫和,好比人具有「仁」的品質;玉之紋理清晰可從其外看到其中,好比人具有「義」的品質;玉的聲音舒展悠揚,傳至遠方,好比人具有「智」的品質;玉寧可折斷也絕不彎曲,好比人具有「勇」的品質;玉雖有稜角分明卻不會使人受到傷害,好比人品行高潔,不嫉妒害人。如此對玉不吝溢美之詞,可見古人對玉是何等喜愛和重視了。玉在古人的生活裡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 在古人心裡,玉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以色辨玉中華遠古祖先稱玉為「美石」, 玉石美不美主要看玉石的顏色。在當時的條件下,古人不可能從物理學和化學的角度對玉做出科學的定義,而只能根據直覺判斷,以多數人的喜好和治玉工匠的看法為依據。玉有深意古人認為玉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萬物主宰說。認為玉能代表天地四方神明以及人間帝王,能夠增進神與人之間的交流,轉達上天的信息和意志,是天地宇宙和人間禍福的主宰。天地精華說。這種觀點認為玉由天地萬物的精華形成,具有神奇的力量。玉有五德說。這種說法認為玉有五德。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載:「玉,石之美兼五德者。」
  • 《功夫熊貓3》說明,歪果仁對玉的理解too simple
    這本書的主旨是,中國的玉石神話信仰(玉教)是一種大大先於文字歷史而存在的宗教意識形態,發生在八千多年前,其後的積累和演變過程經歷了四千年,並最終奠定華夏文明核心價值——「白璧無瑕」——的物質原型。在中國古人的想像中,人間的玉石與青天、銀漢同色,象徵著上天的旨意;在「天人合一」的文化中,玉成為某種「凡俗」與「不朽」之間的神奇媒介。
  • 熟練運用這些成語,你就能將玉石文化不經意地融入到生活中
    國人使用玉石的歷史已經長達七千多年,玉石文化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瓦片則代指世俗觀念、市儈之氣,古人常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表示自己願意為理想獻身的遠大志向
  • 玉的鑑別方法有哪些?該如何鑑別玉石真假?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我國是一個玉石大國,玉文化悠久,玉的種類也非常多,而大部分玉石主要成分是矽酸鹽,比如翡翠、和田玉、獨山玉、岫巖玉等等,不同的玉有不同玉的鑑別方法,不過基本都是看以下這些方面:【玉的鑑別方法】1.顏色看顏色是常見的玉的鑑別方法
  • 禮儀之邦的雅圖騰——玉
    玉VS圖騰華夏文化之根從形到寓意的圖騰密語作為中華禮儀之邦文化的物質體現,玉在古代就已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器物。玉石被人們發現和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實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少量的玉石器出現,特別是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和龍山文化的玉器,代表了中國史前玉器製作的最高成就。
  • 從古人選擇的紋飾和圖樣來確定中國的圖騰文化
    商王受命於天,死後又回到天帝左右,因而請命的對象也包括天帝與祖先,商代盛行佔卜,凡事大自祭祀、徵伐、天時、年成、田獵,小至私人疾病、生育,無一不求神問卜,以決定兇吉與行止。人同鬼神之間的交通已成為一項專職,掌管佔卜事宜的卜官為巫、史及貞人。
  • 古人是怎麼採玉雕玉的?你知道嗎?為您解開謎團
    一、古代採玉的方法古人採玉有多種方法,一般有三種。1.揀撈玉石這種方法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就是在河道進行挑揀和打撈玉石,需要花費很大的人力成本。2.挖玉石挖玉顧名思義,就是到河道或者可能埋玉的地方進行挖掘。3.攻玉攻玉就是到玉山進行開採,也可以指雕刻玉石。
  • 古人為何偏愛玉石,君子如玉否?帶你了解一下!
    首先玉雕為中國最為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一萬二千餘載的新石器時代,這說明在萬餘載前我國大地已然出現了玉石共用的年代,在這一漫長過程中,我們的先人發現了玉的特徵,被其將以石為主的材料中剝奪而出,而是作為一種特定的器具。白玉不毀,孰為珪璋。
  • 明清時期對於玉石的顏色分類中:綠玉、菜玉都是個什麼玉?
    以中國玉石中的和田玉為例,根據12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版國標《和田玉 鑑定與分類》(GB/T 38821—2020),和田玉具體分為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黃玉、糖玉和翠青玉八個大類,不管和田玉的顏色深了淺了,總歸是跑不出這幾個大類。
  • 只知道玉石分軟玉和硬玉?其實玉石還分死玉和活玉,死玉不能佩戴
    在文玩圈裡,喜歡玉石的玩家非常多,而對於喜歡玉石的玩家來說,軟玉和硬玉是大家都知道的,比如和田玉就是軟玉,而翡翠就屬於硬玉,而軟玉和硬玉是從硬度上來區分的,雖然不太嚴謹,也算是有點道理,而說到玉石還有死玉的活玉的區別,很多玩家就迷茫了,玉還會死活?難道玉有生命嗎?只知道玉石分軟玉和硬玉?
  • 玉豬變形記——豬年幣說豬
    紅山文化墓葬出土的玦形玉豬龍,就是這種原始圖騰崇拜的體現。玉豬龍的形象十分特別,兩隻大大豎起的豬耳,被誇張地安在了抽象變體的玉豬龍眼部。這一原始圖騰,表達了先民對自然神嚮往而敬畏的複雜情感。從玦形玉豬龍造型上,也可看到紅山原始氏族兇悍善鬥的性格。佩帶者也希望通過佩帶玉豬龍,強化自己的武力與神力,從而達到與自然溝通的更高境界。這一時期的玉豬龍造型,雖然簡單樸素,但能讓人感覺到一種神秘的信仰力量。
  • 玉石竟有「死玉」「活玉」一說?不要誤解它的意思
    玉石文化是中華幾千年的傳承,在這個傳承裡面有很多的傳說,比如說:玉分活玉和死玉。說活玉佩戴時間長了裡面會長一些特殊的物質,它的質地和顏色都會發生改變。而死於呢,不管怎樣佩戴都不會發生變化,其實這是喜歡玉的朋友們所賦予的一種神奇的傳說。
  •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在古代的玉器中,玉璧、玉瑗、玉環、玉玦屬於圓形玉的範疇,是傳統玉文化的重要載體。這四種形似四胞胎的玉器,擔負著怎樣的功能呢? 他們利用工具,切磋琢磨,勾勒造型,製成氣質古樸、做工精細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等玉器。這四種玉器的實際運用,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玉文化。 從形制上看,玉璧、玉瑗、玉環、玉玦的特徵是中央穿孔的扁平圓形。這四種玉器既是象徵身份和地位的佩飾,又是社會交往中的信物和禮品。古人迷信玉有闢邪防腐的功能。西晉名士葛洪在《抱樸子》中說:「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不朽。」
  • 名字帶玉雖然美,但這個代表玉石的字可得慎用!
    王字旁,一般表示的類別多是玉石,而「夬」字的甲骨文看起來就像一個人拿著一塊有缺口的環形玉在向別人送出去(如上圖)。《荀子·大略》註:「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則還,與之玦則絕」。也就是說,在過去,君王賜臣子玉玦,以示放逐、斷交、徹底決絕,是相當不容商量的狠絕。
  • 雍容華貴大氣磅礴的玉石裝飾圖集
    大自然在造就玉石的過程中雖然有著固定的套路,但從不按部就班。「百裡挑一」方成玉。地殼運動中,巖漿熔解沉積巖礦,高溫蝕變結晶,再歷經上億年歲月沉澱成玉。在整個過程中,只有少量的元素會經過緩慢的結晶沉澱過程而變成玉石。因此,每一塊天然玉石在不經過實際的切割之前,沒有人能預料到其中的奧秘。
  • 喪葬制度如何形成?古代喪葬禮儀有多繁複?從《周禮》說古代喪葬
    不可否認的是,大舉喪葬之禮會形成一定的鋪張浪費,甚至有人為此邀名聲,父母生前不孝,父母去世後大辦喪葬,形成一種薄養厚葬的詭異之風。但是,初始並不是這樣的,這裡面蘊含著古人的一種處世哲學以及敬畏和感恩的心態。跟很多人想像中的迷信不同,古人更多是一種懷念,一種感恩。
  • 玉石大全欣賞之一:除了翡翠,您還認識幾個?
    中國地大物博,玉石的品種繁多,同時也是世界上開採、加工和使用玉石最早的國家。玉石不僅品種多,名稱也很複雜,在這裡小編還是挺佩服古人的智慧,不僅可以有效區分各種玉石,就連名字也取得非常好聽。例如,新疆和田玉、陝西藍田玉、遼寧岫巖玉、河南獨山玉,這幾個響噹噹的名字可是有來頭的,它們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有名的玉石經常出現在中國玉石行業裡。1、 翡翠又名緬甸玉、翠玉,玉的品種之一,屬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