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奇怪舌頭,它們的功能和結構,都五花八門形形色色!

2021-01-15 宇宙探索百科

動物的舌頭五花八門,形形色色,不僅構造千差萬別,而且功能各有千秋,真是令人驚奇!

「尖嘴薄舌」

在不少無脊椎動物中,就已出現類似於舌的結構。口腔發達的一部分軟體動物,如石鱉、鮑魚、田螺、蝸牛和烏賊等,口內均具有齒舌——它們獨有的特殊器官。這種齒舌是一個長形的幾丁質的帶子,由多列角質板組成,狀似銼刀,有的極長,平時藏於口腔底部的齒舌囊中,用時自囊中伸出,通向口外,幫助攝食。

蝸牛的齒舌非常發達。

它的嘴生在頭部腹面,嘴有兩對觸唇,觸唇的感覺很靈敏,它的作用就像人的口唇一樣。蝸牛的齒舌上就像長了許許多多細小的「牙齒」,有的「牙齒」可達100多排,每排100多顆,所以,這類蝸牛吃東西的時候,竟然要動用1萬多顆「牙齒」!此外,它的口腔內還有一個顎片,是咀嚼食物用的。蝸牛齒舌的前端可以從嘴裡伸出來刮取食物,並且像我們所用的擦菜板一樣,能將食物磨碎。蝸牛大多以植物的根、莖和葉等為食,特別是蔬菜和果樹的嫩葉,只要用齒舌在嫩葉上一刮,就把嫩葉刮進嘴裡,所以對農作物有害。

昆蟲也有舌。昆蟲的口器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咀嚼式口器,一類是吸收式口器,而後者又可根據昆蟲口器吸收方式不同,分為刺吸式、虹吸式、銼吸式、嚼吸式、舔吸式和刮吸式等。昆蟲就是靠著其特有的多樣類型的口器,使它們的取食種類和範圍大大擴展,增強了它們的生存本領。

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類型,其他類型的口器都是由這種口器演化出來的。具有這類口器的昆蟲主要是吃固體的東西,如螽斯、蟈蟈、蝗蟲等。在它們的口器中有一個能幫助運送和吞咽食物,同時又具有味覺的作用、能品嘗食物是否鮮美可口的舌,位於上下顎之間的口腔底壁,是一個狹長的突起,舌壁上有幾丁質刺。

具有吸收式口器的昆蟲的舌均有變態。例如,刺吸式口器的昆蟲主要吸食植物汁液和動物的體液,如蚊蟲、蟬、蝽象及蚜蟲。它們的口器很像一根空心的注射針頭,吃東西時,它們把這個像針頭一樣的口器刺入動植物表皮內就可以吸食營養了。虹吸式口器的昆蟲主要吸吮蜜露和汁液,這種口器是蝶:蛾類所特有的。它們的嘴像是鐘錶的發條,可以伸縮,不吃東西時捲縮在頭下,吃東西時就伸直到食物上,就如同人們用吸管吸吮汽水一樣。因此,具有這些類型的口器的昆蟲,它們的舌也己退化或消失了。

蜜蜂則具有發達的「舌頭」,生在口器管狀的吻的中間。它的口器為嚼吸式,保持著一對左右對稱、呈刀斧狀的上顎,具有咀嚼固體花粉和建築蜂巢的本領。它的下唇延長,和下顎、舌組成細長的小管,中間有一條長槽,有助於吸吮的功用。蜜蜂有了這樣的口器,既能採花粉,又能吸吮花蜜。

春夏季節是鮮花盛開的時期,蜜源最為豐富。這時候,工蜂開始頻繁地外出採蜜。它們停在花朵中央,將精巧如管子的「舌頭」伸進花筒,舌尖還有一個蜜匙,當「舌頭」一伸一縮時,花冠底部的甜汁就源源不斷地順著「舌頭」通過吻部流到蜜胃中去。工蜂們吸完一朵再吸一朵,直到把蜜胃裝滿,肚子鼓起發亮為止。

「唇槍舌劍」

真正具有舌的是脊椎動物,從圓口類到哺乳類,舌的結構由簡而繁,功能也由少變多。圓口類的口為吸附型,沒有上下頜,所以又叫無頜類,包括七鰓鰻、盲鰻等,都是適應於半寄生生活的種類,用口漏鬥吸附在其他魚類的身體上或從魚鰓鑽入其身體內。

魚類的舌很短,構造很簡單。它只有一個黏膜皺襞,由基舌骨支持,但沒有舌內肌,不能作局部動作,僅能前後挪動幫助吞食。嚴格說來,魚的舌只是舌的雛形。

不過,射水魚的舌頭則另有一番風採。這種魚的口腔比較狹長,上頜有兩個很深的溝槽,同舌頭貼合形成射管。當舌頭抬起,緊貼上頜的時候,溝槽就成了一個直徑1.3毫米的「槍膛」。

只要舌頭稍向下一些,「槍口」便打開了。在射擊的一瞬間,舌根壓緊鰓蓋,在鰓蓋的壓力下,一股「水彈」即通過「槍口」噴射出來。有趣的是,射水魚能根據目標控制射擊的方式,在1米左右的距離內,射出的水彈可以不偏不倚地擊中昆蟲。飛行中的昆蟲被打中後,跌落水面,正好被射水魚一口吞掉。

從無尾兩棲類開始,脊椎動物的舌越來越發達。舌中有發達的肌肉,可自由伸縮。有些動物的舌頭,甚至已經特化成為它們進攻的武器。

水塘邊上的青蛙,常常是一動不動,凝視著遠方,一副神態自如的樣子。但是,如果突然有飛蟲掠過,它就會驟然躍起,伸出舌頭,迅速地把昆蟲黏住,卷進口內。

青蛙為什麼能這樣閃電般捕食呢?因為它的舌頭與眾不同。一般動物的舌根都長在口的後端,而青蛙的舌頭根部卻長在口腔底部的前端。平時它將舌頭捲曲在口內,又長又寬,分叉的前端伸向喉部。當見到昆蟲飛臨時,舌頭就像子彈一樣彈射而出,突然向外翻伸,舌面上分泌有黏液,飛蟲一碰上,就被黏住。然後,它將舌頭快速翻轉,飛蟲也就進肚了。

從前,人們認為青蛙是依靠顎骨的推力翻動舌頭的,後來的研究否定了這種說法。原來,蛙舌的移動是靠舌肌的彈力作用,因為那兒有很多強硬的纖維組織,彈性很大,所以形成了青蛙捕食的絕招。

爬行類中的龜類和鱷類的舌比較短,不能伸出口外。不過,它們的舌也有很多奇妙之處。例如分布於美國中部、南部一帶的大鱷龜,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龜類。

它不但體形巨大,而且長相十分奇特。在它的舌頭上長有一個分叉的蠕蟲狀鮮紅色肉突,肉突的中間是一個圓形肌肉,同舌頭相連,兩端能夠自由伸縮活動。有時候,大鱷龜會平靜地逗留在水域的底部,張開大嘴,靜靜地等待著魚兒前來自投羅網。因為它舌頭上的蠕蟲狀肉突,在暗色的口腔內顯得非常耀眼,加上肉突會有節奏地顫動,魚兒見了,往往誤以為這是可口味美的水蚯蚓等蠕蟲,便爭先恐後地遊去。這時候。大鱷龜只要閉上嘴,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吞下食餌了。

爬行類中的蛇類和一些蜥蜴的舌非常發達,功能也很多,有的甚至成為特殊的捕食器。例如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科摩多島上的科摩多巨蜥,又叫「科摩多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蜥蜴類動物。它的橙黃色的長舌裂成兩片,經常從嘴裡伸出來,遠遠望去恰似熠熠閃動的火焰,所以有人說它能「口吐火蛇」,令人望而生畏。

同屬於蜥蜴類的壁虎,舌頭也長而靈活,不僅能捕捉昆蟲,還能伸出來像毛巾一樣拭擦掉自己眼睛表面上的灰塵。

棲息在非洲熱帶叢林中的避役,俗稱變色龍。它的舌頭極為發達,舌尖寬,舌上多腺體,可黏住昆蟲,平時收縮在口腔內,伸出後約有半個身子長,有時甚至與其體長相等。

避役平常靜靜地呆在樹枝上,兩隻眼睛不住地向各個方向掃視。當發現獵物出現時,它可以測出是否在有效的射程內,一旦測出是威力所及的距離,就迅速地瞄準目標,在1/25秒的瞬間,閃電般地從口中吐出一條尖端膨大、又細又長的蠕蟲狀的舌頭。舌頭的末端有黏液,可以準確無誤地把昆蟲擊中並送回到嘴中,幾乎百發百中,其速度之快真可謂「迅雷不及掩耳」,令人嘆為觀止。

「巧舌如簧」

蛇的舌頭細小而長,尖端呈深叉裂狀,俗稱信子,當舌頭伸出口外時,看上去就像有兩根舌頭一樣。在舌的基部有個舌鞘,平時能把整個舌頭縮進鞘內,當舌肌收縮時,舌頭便迅速從舌鞘內伸出。蛇的下顎前端正中有一缺口,所以閉口時也能將舌頭自由伸出,並能在口外左右前後活動。蛇的舌尖上常有豐富的黏液和許多感覺的小體,起觸覺及味覺的作用,識別天敵和尋找食物的感覺也主要是靠舌頭來傳遞。它在地上遊動時,總是仰起頭,把分叉的舌頭從嘴裡不停地伸出縮進,這是用舌頭在探察周圍的情況。蛇的舌能敏銳地感覺到周圍物體移動時所形成的空氣壓力,並通過舌頭探索周圍的物體和辨別方位。

蛇無論是在靜臥或爬行的時候,總是將舌頭不時地探出,縮回口中的時候舌尖立刻伸入口腔壁上的兩個小孔——即鋤鼻器的開口中。鋤鼻器呈彎曲的小管狀,在顎骨前方的深凹處,開口在口腔頂部的前方,是一種化學感受器,表面分布著嗅覺上皮細胞,通過嗅神經與腦相連。鋤鼻器與外界不直接接觸,而是通過伸出口外的舌頭搜集空氣中各種化學物質,黏附或溶解在舌頭的溼潤表面上,送到鋤鼻器,反應靈敏的鋤鼻器再將各種信息傳達到大腦,然後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

鳥類的舌硬,一般為狹長的三角形,上皮增厚並角質化,舌面上密布角質化的纖小乳突,舌內缺少肌肉。舌的運動主要是靠舌器上所附著的伸肌與縮肌來完成。

鳥類食物的多樣性使舌在形態和功能上發生各種適應變化。例如食蜜鳥的舌細長呈管狀、半管狀或刷狀;猛禽和鸚鵡的舌厚實,具有肌肉以及由結締組織構成的海綿體;企鵝的舌後部有角質鉤,能牢牢地鉤住吞入的魚、蝦;鴨科鳥類的舌粗闊厚實,兩側具有濾食的突起:許多雞類的舌短而粗壯,主要功能是向食道推送食物。火烈鳥的舌邊有一圈尖刺,能起到過濾的作用,可以幫助將水壓出和防止吞食大塊的物體。

蜂鳥的舌前端呈管狀或刷狀,適於吸食花蜜,借特殊的構造能伸出口外甚遠,最長者可達體長的2/3。在花枝間,蜂鳥盡情地施展其高超的飛行技術,將身體懸停在空中。由於它的舌是管狀的,就如同醫生使用的注射針管一樣,因此當它將嘴插入花冠時,舌頭便能很快地在嘴的前端伸出,用舌尖上的纖毛去舔食花蜜,當纖毛上吸滿花蜜後,舌就縮回口中,將花蜜舔掉。這種既準確又便利的取食方式,在多姿多彩的鳥類世界中,恐怕也是無與倫比的。

彩虹吸蜜鸚鵡也能夠像蜂鳥那樣傳播花粉。它的舌尖部布滿了刷子狀的突起,完全適應吸食花粉、花蜜及柔軟多汁的果實的生活。

棕樹鳳頭鸚鵡則能把需要用鐵錘才能敲破的堅硬的椰子,用嘴輕而易舉地鑿上,一個洞,然後再用湯匙一般的舌頭來吸食汁液,所以也被叫做「椰子鸚鵡」。

被譽為「森林醫生」的啄木鳥有極為高超的捕蟲本領,它的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很像木工用的鑿子。

它的舌細長而柔軟,能長長地伸出嘴的外面,還有一對很長的舌角骨,圍在頭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彈簧作用,舌角骨的曲張,可以使舌頭伸縮自如,舌尖角質化,有成排的倒須鉤和黏液,非常適合鉤取樹幹上的昆蟲及幼蟲。每天清晨,它們就開始用嘴敲擊樹幹,在寂靜的林中發出「篤,篤……」的聲音,如果發現樹幹的某處有蟲,就緊緊地攀在樹上,頭和嘴與樹幹幾乎垂直,先將樹皮啄破,而後就伸出特別細長的舌,用前端逆鉤將隱藏很深的害蟲一隻只地鉤出來,美餐一頓,即使躲在樹幹深處的蛀蟲也休想漏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肉食動物虎狗等用舌頭喝水,而草食動物馬羊等用嘴吸水?
    幾乎所有的食肉動物都是用舌頭舔水來補充水分的,而像牛羊這種食草動物則可以用嘴大口地吸吮來補充水分。那麼,是什麼決定了它們喝水方式的不同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區別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有什麼區別?
  • 長舌頭的動物把舌頭放在哪裡?
    其實,我們都應該知道,在動物王國裡,有很多動物擁有我們人類沒有的能力和器官,比如尾巴、鰓等,即使東西是動物和人類共有的,大多數時候,動物在各個方面都會與人類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人類的舌頭,也作為其中之一一些動物用來咀嚼和攪拌的器官有驚人的長舌頭像穿山甲看到這張圖片後,
  • 世界上「舌頭最長」的動物,舌頭是身體長度的2倍,求偶方式獨特
    其中一種動物比較特殊,舌頭的長度是身體長度的2倍,行動非常緩慢卻能依靠非常敏捷的長舌頭訊速捕獲獵物。它還非常善於偽裝自己,根據周圍環境的不同,隨時變換自己的顏色並偽裝起來捕獵。這種動物就是變色龍,世界上的變色龍種類比較多,最小的只有30毫米左右,只有指甲蓋大小,最大的則有60公分左右長度,世界上一半的變色龍約50%主要分布在馬達加斯加。
  • 世界上舌頭最長的動物,藍鯨舌頭重達3噸,長33米(舌頭能站50人)
    在全球動物界中,舌頭可以說是絕大部分動物都擁有的,但因為環境的不同導致其所進化出來的「舌頭」大小也是大小各異,那麼你知道世界上舌頭最長的動物是那種動物嗎?我想很多人都會說是蜥蜴、長頸鹿、食蟻獸等,其實都是不準確的,那麼到底是「誰」呢?下面為你揭曉答案!
  • 蛇為什麼會經常吐信子,還會來回擺動自己的舌頭?
    即使明知有些蛇沒有毒,人們見到它們也會害怕。蛇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愛吐舌頭,俗稱吐信子。觀察過的人肯定知道蛇的舌頭很特殊,尖端是分叉的。那麼為什麼蛇會有這個習慣呢?這個問題讓人們疑惑了很多年,各種說法流傳而出,但是大多數都是錯誤的。其實蛇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 1 億年了,亞歷山多德對這種冷血無腳動物很感興趣,我們可以在他的著作中找到多處描寫蛇的文字。
  • 鯨魚在動物中算聰明的,但它們的智商有多高呢?
    鯨類是海洋中的哺乳動物,在動物界智商應該算高的(除了人類),是通過了鏡子實驗的動物之一。何謂鏡子實驗?簡單的說就是照鏡子,讓動物門照照自己的尊容,看看這些動物知道不知道自己是自己。這項實驗看起來簡單,人人都可以做,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家中把自己的貓啊狗啊弄到鏡子面前讓它們照一照,看看它們知道不知道自己是自己。
  • 其實,貓舌頭行為變化能反映其健康狀態
    一隻貓用舌頭輕撫你的手意味著它接受你作為它家庭的一部分。然而,由於貓舌頭的粗糙質地,有些人可能感覺不太舒服。貓的舌頭感覺像砂紙,因為舌頭上的東西看起來像小釘子,這些倒鉤(絲狀乳頭)有兩個用途。它們在梳毛時充當梳子,從獵物的骨頭上燒肉。貓舌刺感覺有點不尋常,但對貓科動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首先了解貓舌頭上的乳頭,貓舌頭表面的乳頭可分為三類,即絲狀乳頭、茵狀乳頭和輪廓乳頭。
  • 舌頭長達18.58cm,破金氏世界紀錄,這隻狗有什麼「特異功能」
    大家注意過自己的舌頭嗎,長度是多少呢?其實人的舌頭一般長度是五六釐米。而有一隻狗,舌頭的長度達到了18.58cm,打破金氏世界紀錄了,這個長度有些誇張,是平常人的三倍左右。這條狗的名字叫「阿莫」,它的舌頭是天生的,並不是經過某些訓練形成的,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成為狗中「舌」王。
  • 為什麼只有駱駝吃「仙人掌」,那麼尖銳的刺,它們難道不會痛嗎?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經常穿越在沙漠中的人都知道,駱駝是沙漠中的王者,也是很多穿越沙漠的人的必需動物,它可以十天半個月不喝水,不進食,陪伴著很多沙漠行者穿越沙漠,那麼肯定會見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匹駱駝津津有味的啃著仙人掌
  • 世界上舌頭最長的動物:舌頭能長到3噸重,相當於一頭成年大象
    說起世界上最大動物來,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藍鯨。其實藍鯨不但體積穩居世界第一,成年後身長普遍在33米,體重181噸左右,而且與其體型匹配的器官,同樣碩大無比,單個部位與其他動物相比佔據著極大優勢,擁有眾多「世界第一」,比如舌頭。
  • 為什麼有的人不會捲舌頭和動耳朵?有什麼影響嗎?
    不知道你是否有注意過,自己能不能做到捲舌頭或者動耳朵的小動作呢?其實有部分人是做不到這樣的小動作的,甚至有的媽媽會擔心自己的寶寶不會捲舌頭——明明自己和爸爸都可以做到這些小動作啊,是不是遺傳基因有缺陷?不會做這類小動作,會給正常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嗎?基因編碼決定了能否捲舌頭?
  • 世界十大巨型動物 藍鯨舌頭上能站50人(組圖)
    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鯨,分別為33.6米和33.3米。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共汽車一樣長。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
  • 為什麼蛇的舌頭都是分叉,還不停的吞吐?看完解開多年疑惑!
    (央視財經《是真的嗎》欄目報導)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分享和動物之間的點點滴滴,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更了解它們。而最近網上一個關於蛇的分享,又引起了大家的質疑。有網友說,看見了蛇是用舌頭來喝水的。雖然蛇也算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種動物,但說起蛇喝水的事,大家又有多少了解呢?
  • Nature:世界上最奇怪的動物,沒有之一
    儘管是卵生動物,但雌性個體並沒有乳頭,相反,它們的奶水是隱藏在腹部的乳腺腺管中,鴨嘴獸寶寶需要吸吮母親皮毛上的褶皺來獲取乳汁。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我們失去了所有卵黃蛋白原基因,這些基因對卵黃的產生都很重要。然而,研究表明,鴨嘴獸身上仍然攜帶著這些卵黃蛋白原基因,它們依靠這一基因繼續產卵。
  • 詳解555引腳圖與內部功能結構
    ,它將模擬與邏輯功能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具有結構簡單、使用電壓範圍寬、工作速度快、定時精度高、驅動能力強等優點。   555 定時器的功能主要由兩個比較器決定。兩個比較器的輸出電壓控制RS 觸發器和放電管的狀態。
  • 動物的尾巴有哪些功能?
    動物的尾巴有哪些功能?時間:2016-12-26 10:04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兔子的尾巴為什麼這麼短? 動物的尾巴有哪些功能? 兔子尾巴長不了,是中國的一句名言,常常用來說邪惡勢力不會長久。拋開這句話的比喻意義,這句話說出了兔子的體貌特徵尾巴短。
  • 亞馬孫雨林有種動物,4寸長舌方便吮吸花蜜,18寸尾巴可當被子用
    很多人的眼中,採花蜜是蜜蜂、蝴蝶和蜂鳥與生俱來的本領。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為食,憑藉靈巧的身形,可以在花朵飛來飛去,是一種採花蜜的高手。但蜜蜂遇到蜜熊這種採蜜高手中的高手時,不得不認輸,這種「大傢伙」擁有一個很長很長的舌頭,可以直接用舌頭從花芯中採花蜜,當地人都喜歡稱它為蜜熊。
  • 長舌動物,平時都是怎麼收納起來的呢?
    對於獸類、鳥類、爬行類、蛙類和蹄類等動物來說,舌頭是最得力的幫手和忠誠的朋友。沒有舌頭,它們既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不能在黑暗中辨別方向。對它們來說,沒有舌頭就如同沒有手腳一樣。 自然界的動物各異,它們舌頭的構造也多種多樣。
  • CT掃描下的奇妙動物世界
    在這個充滿了神奇的自然世界,各種各樣的生物總是給人以驚奇,就好像我們從來就不曾熟悉過它們一樣。近日,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向我們展示了CT掃描下的動物世界,令人難以置信。青蛙,可以看到青蛙的眼睛是由蛋白質構成。
  • 溫州出現蟻鴷,長舌帶刺方便吃螞蟻,遇險時不僅扭脖子還吐舌頭
    它們飛行時很敏捷,常突然升空,後又突然下降,行蹤詭秘。 它本身沒什麼戰鬥力,如果遇到別的動物,受到威脅,也會採取一些防禦措施。偽裝防禦是蟻鴷最常用的,但突然有危險時,它無法偽裝隱蔽,就會大幅度扭動脖子,像蛇扭動身軀一樣,試圖嚇唬住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