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軌道正好處於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帶上,以下便是迄今發現的七大...

2021-01-09 遊俠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截止到2012年12月,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世界,而其中一些行星的軌道正好處於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帶上,以下便是迄今發現的七大系外世界,通過對系外行星的探索有助於科學家們了解太陽系之外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環境。當然,我們對其中的一些行星大氣等參數並不十分了解,但本目錄也為天體生物學家研究地外生命提供了些許參考。根據位于波多黎各大學的研究人員透露,這些星球是目前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物的地方。

  1. Gliese 581恆星系統中發現神秘行星信號

  早在2010年,科學家發現了在Gliese 581恆星系統中存在行星信號,目前該星球的存在還處於爭論之中。根據此前科學家的觀測數據,Gliese 581g行星位於天秤座的Gliese 581恆星系統中,距離地球大約20光年左右,公轉周期大約為三十個地球日。該星球之所以備受爭議是因為有研究稱該行星位於Gliese 581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帶上,但是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科學家稱那裡沒有探測到行星信號。

首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共7頁提示:支持鍵盤「← →」鍵翻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太陽系七大行星軌道都符合波得定律,只有海王星是個例外?
    科學家通過波得定律計算了各行星距太陽的距離,其中七大行星都符合這個定律,可唯獨海王星是個例外。海王星的實際距離與「波得定律」計算的距離偏差非常大,為什麼海王星的運行軌道就不符合「波得定律」?難道它有什麼特殊的原因?波得定律的正確性不用懷疑,通過七大行星以及其它的天體計算驗證,已經完全它是宇宙中天體運行規則之一。
  • ...小組宣布,在巨蟹座55恆星系統中發現了第五顆行星,即巨蟹座55F。
    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卡斯帕馮布勞恩則對巨蟹座55恆星系統進行了詳細的觀測,最新的結果表明:這顆新發現的巨蟹座55F行星軌道在遠日點(離恆星最遠)到恆星的距離是地球到太陽的1.3倍,而其再近日點時距離其恆星只有地球到太陽距離的一半,也就是說:巨蟹座55F行星的軌道穿過該恆星系統的可居住帶,進一步計算表明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近黑洞!其恆星夥伴甚至肉眼可見
    這顆黑洞位於三星系統中,首先黑洞與一顆正常恆星形成一個雙星系統(軌道周期40天),然後另外一顆恆星在相對較遠的軌道上圍繞雙星運動。該結果發表在了《天文與天體物理》雜誌上。這顆黑洞是如何發現的?我們知道,黑洞吞噬一切物體(包括光線),人們無法直接看到黑洞。
  • 宇宙中七大可能存在在外星人的星球
    3.位於恆星周圍可居住帶上的克卜勒22b行星早在2011年,由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系外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位於恆星周圍可居住帶上的星系,該行星屬於克卜勒22恆星(G型主序星)系統中,距離地球大約600光年,位於天鵝座方向上。更重要的是,該行星表面溫度大約為22攝氏度。
  • 銀河系恆星數千億顆,為什麼發現的行星只有幾千顆,哪種更多?
    像一些大於太陽質量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恆星,壽命一般都在億年以下,且由於其光度和熱量高輻射大,行星比較難以形成或靠近。但這種恆星很少,在銀河係數量不到10%。像太陽這樣質量上下的恆星,在太陽系約有10%左右,太陽壽命約100億年,行星就比較好形成和跟隨了。
  • 蛇夫座恆星周圍發現生命分子 距地球400光年
    本次發現的意義是重大的,第一次在宇宙空間中發現糖分子存在於恆星周圍,這也意味著構建生命的基礎模塊處於正確的位置上,如果在適當的時間該恆星周圍形成行星,那麼就有可能促進生命的誕生。在此之前,科學家已經探測到乙醇醛存在於宇宙空間中,但在這個雙星系統周圍出現卻是第一次,其發現的距離相當於太陽系中天王星的位置,而且是與我們太陽類似的恆星,這說明在恆星周圍行星形成期,有一些生命所需的化學化合物存在於年輕的恆星周圍。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距恆星最遠的孤獨行星
    近日,天文學家幫一顆孤獨漂泊在宇宙中的行星找到了「媽媽」——它的「媽媽」是距其約1萬億公裡的一顆恆星。 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官網消息,這顆行星是一個編號為2MASS J2126-8140的氣態巨行星,它環繞寄主星的軌道直徑相當於冥王星繞日軌道的140倍,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當於100萬地球年。
  • 未來,或可在白矮星附近居住
    最近科學研究發現了第一顆行星繞a軌道旋轉的白矮星,後者命名為WD 1856b,它繞軌道運行一圈大約是每1.4天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這顆巨大的白矮星WD 1856 b比它所穿越的恆星殘骸大7倍。
  • 超級地球:NASA發現了一顆不同於其他任何行星的已有100億年歷史行星
    根據發表在《天文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這顆被稱為TOI-561b的行星圍繞著TOI-561恆星系統運行。它大約比地球大50%,但考慮到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繞其恆星公轉需要一半的時間。
  • 宇宙中最孤獨恆星發現
    原標題:宇宙中最孤獨恆星發現 在遠離任何其他已知天體的銀河系荒漠空間,一顆獨立的恆星正在急速生長。既沒有恆星為鄰,也缺少行星做伴,這顆誕生只有100萬年的年輕恆星被美國航天局稱為「宇宙中最孤獨的恆星」。
  • 宇宙的錯配:天文學家發現圍繞小恆星運行的巨大系外行星
    奇怪的組合挑戰著行星形成規則一個看似不太可能的,由巨大氣體系外行星和小型紅矮星構成的組合讓科學家們重新考慮他們所了解的行星結構—-是否存在許多未被發現的大行星正圍繞小恆星運轉。加泰隆尼亞空間研究所(IEEC)的一組天文學家罕見地發現了一顆圍繞主恆星運轉的大型類木行星,其主恆星的體積看起來比其他恆星要小。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質量恆星級黑洞 或改寫恆星...
    「黑洞之王」或挑戰恆星演化理論  黑洞是一種本身不發光的神秘天體。任何物質,包括光也無法從它身邊逃離。天文學家根據黑洞質量的不同,將黑洞分為恆星級黑洞(100倍太陽質量以下)、中等質量黑洞(100-10倍萬太陽質量)和超大質量黑洞(10倍萬太陽質量以上)。
  • 年輕恆星周圍圓盤的圖片揭開行星形成的神秘面紗
    Andrews(哈佛-史密森學會特許財務分析師);b·薩克斯頓(NRAO AUI / NSF);阿爾瑪(ESO / NAOJ / NRAO)以上簡單描述了行星如何圍繞恆星形成。觀測這些圓盤以發現年輕的行星一直是天文學的一個挑戰。起初,天文學家們主要是觀察圓盤上不斷擴大的縫隙,因為這表明一顆行星正在形成,它正「清除」軌道上的所有氣體和塵埃。
  • 美天文學家首次發現類似太陽系的遙遠行星系統
    新華網華盛頓6月13日電(記者毛磊)美國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一個與太陽系部分類似的遙遠行星系統。該系統中有一顆行星繞其恆星運動,其軌道與太陽系木星的軌道有相像之處。  天文學家們13日在華盛頓舉行記者招待會,公布了他們的新發現。研究負責人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教授馬西說:「這是我們首次發現與太陽系存在某些類似的行星家族。」
  • 天文學家在獵戶座內發現一顆新恆星誕生
    科學家認為年輕的恆星是非常強大的X射線發射源,我們經常可以探測到X射線在年輕恆星周圍的氣體團和塵埃結構中透射出來。
  • 可能有第二顆行星繞距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α比鄰星做軌道運行
    對最接近太陽的恆星半人馬座α(Proxima Centauri)比鄰星發射的光譜中的周期性變化所做的分析提示,該恆星可能有第二顆行星繞其做軌道運行。Mario Damasso和同事所提的數據提示,這顆候選行星每5.2年繞半人馬座軌道運行一圈,且它可能是一顆「超級地球」——其質量高於地球,但遠低於太陽系中的巨大冰質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果它的存在得到證實,那麼這顆行星可能會為低質量行星如何在低質量恆星周圍形成提供線索。
  • 新發現「軌道逆行」行星 或顛覆行星形成理論
    每個分圖中圖中體積大的是主恆星,以箭頭表明了旋轉方向。這裡所有的系外行星都處於「凌日」狀態中。其中左下角為首次觀測到的沿反向軌道公轉的系外行星WASP-17b,右下角行星作為比較之用,其擁有一個「正常」的軌道方向。
  •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克卜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克卜勒452b是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網絡上抄的沸沸揚揚,說它與地球相似度達到98%,號稱地球大表哥,甚至有人宣稱科學家判定這顆行星適宜人類居住。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科學家從來也沒有判定什麼星球適宜人類移居。克卜勒452b也不例外。
  • 一顆處於爆炸邊緣的恆星,它一旦爆炸,我們就看不見冬季大三角了
    當然,冬季大三角並不僅僅在冬季可見,在秋季的東方,我們可以在後半夜找到它,而在春季的西方,我們又可以在前半夜發現它,唯有夏天是見不到的。組成冬季大三角的三顆星分別為大犬座的天狼星、小犬座的南河三以及獵戶座的參宿四。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它的視星等達到了-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