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館之寶——魚龍化石
古珊瑚化石
魚群化石
唯美的海百合化石、震撼的魚龍化石,還有萌萌噠的恐龍蛋……這些奇特的古生物化石你見過沒?記者昨從廣陵區獲悉,為了延伸我市「古巷遊」內涵,廣陵區正在醞釀用空置的鹽商老宅打造古生物化石、漢代、唐代、清代等四大博物館,讓「古巷遊」變得更有「看頭」。昨天,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正式對市民免費開放,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新添一處文博場館
揚州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開放
昨天上午,在廣陵區南河下歷史文化街區牌坊的東側,揚州古生物化石自然博物館正式免費對外開放。據了解,這是我市首個民資打造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不僅彌補了揚州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的空白,也彌補了整個江北地區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的空白。
「整個博物館分為上下兩層,展示面積共2000多平米,圓弧形的外觀構成了博物館特殊的視覺效果。該博物館從去年9月9日嘗試對外開放,但裡面的展品一直是在陸續補充中。如今到了揚州的旅遊旺季,煙花三月國際旅遊節即將到來,所以選在現在正式免費對外開放。」揚州民間藝術收藏館總經理趙俊表示。
「目前館內有珍貴文物數百件,其中,超過半數都是古生物化石,還有一些奇石、根雕、揚州特色手工藝品展示等。」趙俊表示。
他告訴記者,因為國家對自然博物館的審核非常嚴格,所以目前「古生物化石自然博物館」的名稱正在申請之中,「現在掛的是揚州民間藝術收藏館」的招牌,市民過來遊玩的時候千萬不要找錯地方哦!
記者帶你先睹為快
古化石博物館有啥好玩的?
鎮館之寶:魚龍化石
鎮館之寶:魚龍化石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是一塊長4.01米,寬1.02米的魚龍化石,「它的拉丁文原意是"魚形蜥蜴",因為它有魚一般的外形,又有著類似蜥蜴的四肢。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更像是海洋中的另一類魚形哺乳動物——海豚。」趙俊介紹,早的魚龍在三疊紀的早期就已經出現,在此後的一億多年間,它們演化出一個龐大的家族,大的身長可達23米,體重數十噸,小的僅有1—2米。
「這幅魚龍化石品相非常好,在全國這麼完整的魚龍化石非常鮮見,屬於沒有估價的產品。」趙俊表示,除了這件鎮館之寶,館內還有十多幅其他造型的魚龍化石,「但大小、完整度都比不上這一幅。」
唯美:海百合化石「雖然名字聽上去像是植物,實際上,海百合是不折不扣的動物。」趙俊介紹,海百合是一種始見於早寒武世的棘皮動物,生活於海裡,具多條腕足,身體呈花狀,表面有石灰質的殼,由於長得像植物,人們就給它們起了海百合這麼個植物的名字。
「海百合在死亡以後,它的鈣質莖、萼很容易保存下來成為化石,如果它們恰好生活在特別平靜的海底,死亡以後,它們的姿態就會完整地保存下來,成為化石。由於這種環境比較苛刻,所以這樣的化石十分珍貴,不僅為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環境研究提供重要的證據,也逐漸成為化石收藏家的珍品,被當作工藝品擺放。」趙俊介紹,博物館內排名第二,值得市民細細觀賞的就是一幅高6米,長7.5米的海百合化石。
「從尺寸上而言,揚州的這件海百合化石在全國排前十。早在2003年,上海曾經拍賣過一件海百合化石,尺寸還沒有我們揚州館藏的大,當時的成交價是8000多萬元,現在揚州的這件海百合化石估值已經過億。」趙俊笑言,在博物館內,還館藏了十餘幅其他形態各異的海百合化石,由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海百合化石看上去非常具有觀賞性,喜歡化石文化的市民不要錯過哦!
萌萌噠:恐龍蛋化石「湖北,河南均有發現恐龍蛋化石群,中國是世界上恐龍蛋化石埋藏異常豐富的國家。據研究,恐龍蛋化石的形態有圓形、卵圓形、橢圓形、長橢圓形和橄欖形等多種形狀。恐龍蛋化石的大小懸殊,小的與鴨蛋差不多,最大直徑不足10釐米;大的長徑超過50釐米。而我們揚州館藏的恐龍蛋就是從湖北出土,足足有三枚之多。」趙俊介紹。
震撼:百條魚化石群
記者在博物館內還看到一幅長2.38米,寬1.45米的魚類化石群,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在這塊不大的石板上,聚集了百餘條魚類化石,上面的魚類紋理清晰,栩栩如生,有的還呈現出遊動的狀態,令人不得不稱讚大自然的奇妙。
延伸閱讀
廣陵區豐富「古巷遊」
用鹽商古宅打造四大博物館
揚州老城區雖然只有十幾平方公裡,卻有著500多條蘊含綿長歷史文化的小巷。古城揚州厚重的歷史氣息,獨特的魅力從每塊青磚條石中都能嗅出來。廣陵區東關街道招商辦主任胡學順表示,廣陵區一直著重打造「古巷遊」,希望外地的背包客能在蜿蜒的揚州小巷之中,領略到獨特的揚州文化魅力。
「我們調查後發現,有不少外地遊客反映,揚州具有悠久的鹽商文化,也有很多鹽商老宅,但是這些老宅很多都空置不用,除了門口牌子上寥寥幾句介紹,就再也沒有其他鹽商文化的痕跡了。」胡學順表示,為了「盤活」這些鹽商老宅,讓「古巷遊」的內容更加豐富,他們正在醞釀使用鹽商老宅打造不同風格的博物館。
「現在我們預排了四大博物館,主要分布在南河下歷史街區和東關歷史文化街區這兩大街區內。除了剛剛開業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我們還正在打造漢代、清代、唐代三大博物館,這些博物館不但會展示鹽商老宅本身的文化,還會講述不同時期揚州鹽商的發展脈絡。」胡學順告訴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博物館全部都是民資注入,改變了現在主流博物館由政府投資的格局,對於政府而言,每年維護這些鹽商老宅需要大筆資金,而且處於一種半開放狀態,現在民資的注入,等於給這些鹽商老宅注入了新的血液。」廣陵區民營辦主任韋俊介紹。
記者 陳高君 文/圖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