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潔之花:海百合古生物化石

2021-01-08 騰訊網

浮遊型海百合化石。

附底型海百合化石。

楊炯蠡

海百合是一種古老的無脊椎棘皮動物,又名五角百合。體之中央有口,周圍有五腕,每腕再分為許多花狀的羽枝,全體狀如百合開花,故名。海百合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考古價值,是因為對生存的環境要求極其苛刻,能成為完整化石存世極其稀少,宛如一幅巧奪天工、酷似荷花的藝術品,栩栩如生。

海百合不僅為古地質環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證據,也是化石收藏家的珍品,美其名曰「百合玉」。世界上海百合化石主要集中於德國的阿爾卑斯山和中國,其中貴州出土的海百合化石較系統,多數集中在三疊紀時期,共有10餘種。

關嶺和貞豐等地晚三疊紀地層中,保存的完美而豐富的海百合化石,為中國和世界罕見,數量豐富,分布範圍較廣,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我對海百合的深入了解是在2003年承擔了《貴州關嶺國家地質公園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任務,對關嶺一帶進行了深入調研之後,才知道這種化石的科研價值及意義。關嶺地區在晚三疊紀為海灣環境,並逐漸由淺海陸棚向局限盆地演化。該地區處於一個殘留的海盆中,氣候溫暖溼潤,豐富的有機質被河流不斷帶入海中,為海百合、軟體動物、腕足類和部分魚類等初級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並最終為海洋中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獵食者魚龍等海生爬行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關嶺生物群中的生物相互競爭、相互依存,共同維繫著一個繁榮的生態系統。距今2.2億年前,這些生物生活的海灣中的海水,可能受淡水注入而出現間歇性淡化,並導致生物原來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出現間歇性缺氧,發生生物集群死亡並埋藏成為化石集群。

關嶺三疊紀生物群遺蹟以海相爬行動物為特色,如魚龍、幻龍、海龍和盾齒龍等,與之共生的化石類別有海百合、魚、菊石、雙殼類和植物等,化石種類豐富,保存完整精美。其中海百合是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大約生活在二億四千萬年前。關嶺生物群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數量多、保存完好和形態精美乃國外同期地層所罕見,多門類化石構成了一幅奇妙的古海洋動物生態系統,是難得的珍稀化石的璀璨瑰寶。被地質古生物專家譽為「全球三疊紀獨一無二的化石寶庫」,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種類最多、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龐大化石群。對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的分類及演化等,均具有特別重要的科學意義。同時,填補了國際研究海生爬行動物進化的空白,對於研究晚三疊紀的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古海洋系、古地理學、埋藏學和地層學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貴州地史上三疊紀化石,除了關嶺等地魚龍和海百合外,貴州龍的發現也足以震驚世界。1957年,中國地質博物館的胡承志先生在黔西南興義頂效綠茵村採集到貴州龍化石,後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楊鍾健教授研究命名為「貴州龍科貴州龍屬胡氏貴州龍」。此後,國內科研人員在同一地區又發現了近千件魚類化石,經研究分別命名為「東方肋鱗魚」「貴州中華真鱷魚」「興義亞洲鱗齒魚」等,其中226件定為國家級珍貴文物。「貴州龍」化石群的發現,轟動了國內外古生物化石研究領域,黔西南由此成為了全國古生物的重要產地和研究基地。貴州龍是我國最早發現、研究並命名的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也是原始鰭龍類在亞洲的首次發現,它的發現對研究海生爬行動物的演化及古地理學有著重大意義。

貴州三疊紀古生物化石數量龐大,形態豐富,種類繁多,是世界性的地質資源寶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與天體化學家歐陽自遠院士說:「貴州是三疊紀古生物群的世界級寶庫,其中的海百合等都是世界唯一的古生物遺產。可以說,除了貴州,世界上沒有其它任何一個地區能將地球海洋三疊紀這段歷史講清楚。貴州擁有以三疊紀地質遺蹟景觀為代表的世界級遺產,許多大型旅遊景區都與三疊紀有密切關係,其中青巖古鎮、黃果樹、龍宮、馬嶺河、萬峰林等均發育在三疊紀淺海一次深海過渡帶上。」

貴州三疊紀地質遺蹟所具有的科學意義、稀有性、獨特性和美學價值,是貴州的寶貴財富,在全球具有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為此,省內外相關部門和科學工作者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並屢次給國家建言獻策,建設「貴州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該公園主要核心內容是建立「大貴州灘」三疊紀國家地質遺蹟公園。

「大貴州灘」核心區域位於黔南州羅甸縣板庚鄉,原稱「板庚灘」。1988年至1991年,中美專家經過三年考察,在貴州發現三疊紀動物群化石的地層、地帶和板庚灘連在一起,統一冠名為「大貴州灘」。國際著名沉積地質學家保羅·伊諾斯教授認為,板庚灘在當今世界是絕無僅有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這裡二疊紀末至三疊紀地層出露非常好,二疊紀末生物集群滅絕的記錄極其清楚,其後出現的、極度單一的微生物沉積藍菌石灰巖,是研究生物集群滅絕前因後果的主要對象,目前僅見於世界上少數地點。國際學術界認為:「大貴州灘」是全球研究二疊紀末生物集群絕滅、三疊紀生物復甦最理想的地區之一。而且所屬區域喀斯特地貌多姿多彩、壯麗秀美,是建立國家公園或地質公園的理想地區。

作者楊炯蠡系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社科(北京)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貴州分院執行院長。

(貴州日報2019年08月14日《旅遊地學新視野》之六)

相關焦點

  • 《旅遊地學新視野》之六|聖潔之花:海百合古生物化石
    海百合是一種古老的無脊椎棘皮動物,又名五角百合。體之中央有口,周圍有五腕,每腕再分為許多花狀的羽枝,全體狀如百合開花,故名。海百合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考古價值,是因為對生存的環境要求極其苛刻,能成為完整化石存世極其稀少,宛如一幅巧奪天工、酷似荷花的藝術品,栩栩如生。
  • 海百合化石、魚龍化石、恐龍蛋…… 約起來!家門口看珍稀古生物化石
    鎮館之寶——魚龍化石古珊瑚化石魚群化石  唯美的海百合化石、震撼的魚龍化石,還有萌萌噠的恐龍蛋……這些奇特的古生物化石你見過沒?  新添一處文博場館  揚州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開放  昨天上午,在廣陵區南河下歷史文化街區牌坊的東側,揚州古生物化石自然博物館正式免費對外開放。據了解,這是我市首個民資打造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不僅彌補了揚州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的空白,也彌補了整個江北地區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的空白。
  • 家門口看珍稀古生物化石 日照海百合化石展覽館開館迎客
    一樓展覽區主要展示的是海百合化石、貴州龍化石恐龍蛋化石大眾網日照7月31日訊(記者 李婷)  唯美的海百合化石、震撼的魚龍化石,還有萌萌噠的恐龍蛋……這些奇特的古生物化石你見過沒?7月31日,日照海百合化石展覽館盛裝啟幕,開館迎客,不僅為廣大遊客了解海洋生物、了解地球生態知識增添了一處科普教育基地,也彌補了日照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的空白。據了解,日照海百合化石展覽館由劉家灣趕海園招商引資,日照市海百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總投資2800萬元,是今年日照國際海洋城的重點旅遊招商建設項目。
  • 海百合化石 稀世國寶
    但如此珍稀的古生物化石,確不是用價值可以衡量的。廣東省廣東博物館於2010年開館,館內珍藏了一塊海百合化石,高3.2米,寬2.6米,作為鎮館之寶。據館內相關工作人員透露說這件碩大的海百合化石是館內最珍貴的一件展品,估計價值約為8千萬元。
  • 海百合化石有哪些
    這些無機物在海百合化石中所呈現的形態往往有別於普通的無機礦物,例如平滑的曲線,或者是所謂的「分級結構」 (hierarchical structure),即在不同的尺度上都呈現一定的結構。這些結構特徵往往成為鑑別海百合化石的重要依據。鎮海有一位市民將自己珍藏多年的化石海百合捐贈給鎮海檔案館,這塊化石距今已有約兩億年的歷史了。
  • 【招商】海百合化石收藏價值不可估量!
    這些珍貴的海百合化石在地下沉睡了兩、三億年,如今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國畫大師筆下綻放的百合花。其實在收藏市場上,除了古玩、字畫、奇石、珠寶,還有不少偏門的收藏品,在小眾圈子裡,非常瘋狂,比如珍稀的海百合,成交價格在幾萬元/平米。
  • 「化石獵人」情牽億年海百合
    跟古生物化石結緣,是在一次廣州的寶石展覽上。當我無意中看到一塊精美的海百合化石時,立馬被它的魅力吸引了,它精緻美麗,枝蔓輕柔,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過往,這跟我過去接觸到的化石完全不同。我意識到,海百合化石的美麗,在過去被遠遠低估了。 從那時起,我就再也沒能抑制住內心的衝動,不顧一切開始探索古生物化石。
  • 海百合化石不允許買賣
    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 於飛金陵晚報報導汪先生的海百合化石能不能賣?昨天本報的南京市民8萬元叫賣海百合化石的報導引起了各方關注,不少市民打進電話發表了他們的看法,大多數的市民旗幟鮮明地表示:不管這塊化石的科研價值如何,都不可以買賣,江蘇省國土資源廳的有關人士在仔細查詢了化石的相關信息並向國土資源部諮詢後明確表示:該海百合化石屬國家保護的品種,不能買賣。
  • 海百合化石究竟價值多少?
    我愛古生物海百合化石價值多少?
  • 化石成收藏領域"新軍" 海百合一個平方幾萬超房價
    其實在收藏市場上,除了古玩、字畫、奇石、珠寶,還有不少偏門的收藏品,在小眾圈子裡,非常瘋狂,比如珍稀的海百合,成交價格在幾萬元/平米。    昨日,資深收藏者劉先生向華西都市報記者透露,除了隕石切片,他手上還有上千件化石藏品,其中也有十幾年前收藏的鱘魚、恐龍蛋、魚龍、龍魚、海百合化石等。
  • 世界最大的海百合化石將呈現世人面前
    新華網貴陽9月1日電(記者張藝)世界上最大的海百合化石將於9月28日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境內的國家地質公園向公眾展示。  海百合是一種高等無脊椎的棘皮動物,以吸食海洋微生物為生,因其形似百合花而得名。它屬於從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演化的一種過渡動物類型,其化石不僅儲存著豐富的古生物科學信息,而且揭示了遠古時期海洋古地理環境。
  • 世界最大的海百合化石在貴州修復完畢(圖)
    圖為海百合化石金黔在線訊 12月19日,筆者從獨山縣文物管理所獲悉,世界最大的海百合化石修復工作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現已修復拼接完畢。這批海百合化石是上月初被文物走私團夥從貴州運往廣西準備銷往海外途中,在貴新高速公路被截獲。據專家考證,這批海百合化石保存完好,形成於2.2億年前,厚度為4釐米至5釐米,經過拼接,面積最大的為27.3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面積最大的海百合化石。海百合是一種高等無脊椎的棘皮動物,以吸食海洋微生物為生,因其形似百合花而得名。
  • 貴州發現迄今為止世界最大海百合化石
    貴州發現迄今為止世界最大海百合化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1日 09:0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12月31日專電(記者 何雲江)貴州省日前在黔南獨山縣發現一塊面積達27.3平方米的三疊紀時期海百合化石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劫」與「難」
    ▲2011年10月22日在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內拍攝的海百合化石。 新華社記者劉續攝一位村民展示一塊寬約1米、長約2米的方形海百合化石,上面約有10多株海百合「根莖」和「花瓣」交叉、蜿蜒,「植株」姿態優美,像一幅國畫。「所謂的加工就是剔除雜質,需要一個多月時間,大概能賣2萬多塊錢。從挖化石的人手中買過來,大概三四千元的成本價。」他說。
  •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即將展出國寶級巨型海百合化石
    隨著化石修復技師小心翼翼地剝去圍巖,一朵朵直徑達半米左右的碩大「花朵」呈現在人們眼前,朵朵「巨花」和纏繞盤旋的「莖杆」,構成上百平方繁花似錦的畫卷。而「花朵」上清晰的鱗片狀結構,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動物特徵,這就是即將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序廳展出的大型國寶級原版海百合化石。
  • 碩大海百合化石到底能不能賣?
    金陵晚報報導記者日前接到讀者汪先生的報料,說他自己手上有一塊珍藏的海百合化石。他說,以前收藏是因為喜好,而現在由於種種原因他想賣出這塊化石,叫價8萬元!汪先生的海百合化石究竟是什麼樣子?這塊化石是真是假?化石也可以收藏?化石也可以如商品一樣自由買賣嗎……一連串的疑問在記者心頭盤旋。於是,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和採訪。「我有一塊很大的海百合化石,現在想原價出售。」
  • 美國無償歸還93箱走私到美的中國古生物化石(圖)
    晨報訊 93箱、重達14噸的被走私到美國的中國古生物化石由美方無償返還我國。昨天,北京自然博物館專家開箱驗收文物時痛惜地發現,至少有一箱海百合化石已嚴重受損。  這多達110餘件的古生物化石是美國無償返還中國最大的一批古生物化石,化石中最珍貴的是一條大約4至5米長的比較完整的貴州魚龍,它是大約3億年前生活在中國貴州海洋(當時貴州高原還是汪洋大海)的一種特有海生物,此外還包括10條貴州龍、少量的古哺乳動物的牙齒和魚類化石以及產自我國貴州的海百合等。
  • 海百合在化石裡「重生」
    棘皮動物也許算得上是化石記錄之中最奇怪的生物了,但它也是海洋之中最繁盛的生物之一。它們的特徵是五輻射對稱和兩側對稱,還有由方解石骨板組成的外骨骼。最成功的棘皮動物應該算是海百合。通常它們被稱為「海中的百合花」,因為它們有長長的莖固著在海底,與百合花相似。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而甕安生物群是與埃迪卡拉生物群齊名的生物群,其化石保存程度和種類數量與埃迪卡拉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不乏大量的多細胞藻類化石,還要早期動物的胚胎化石,為多細胞生命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胚胎證據。 歷史過往:1993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袁訓來在論文中首先提出「甕安生物群」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