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是現在仍在使用的現存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中國文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從最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簡體字。在中華文明的演變中扮演了無可取代的作用,文字的發展經歷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字體的演變,創造了許多非常有趣的漢字,有些文字漸漸地很少用了。
有些文字雖然我們看著熟悉,但就是不知道怎麼念,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有時候真的好尷尬,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木」字大家都認識,但是如果由「木」字組成的疊字你還認識嗎?也許有的朋友會說,其他的疊字可能不認識,但是由「木」組成的疊字還不認識嗎?雙木成林,三木為森,那四個木呢,6個木呢,8個木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塊來認識一下由「木」組成的漢字吧。
雙木成「林」,讀【 lín 】,這裡就不用多說了吧,通常指成片的樹木或竹子。三木成「森」,讀【sēn】,.形容樹木多,繁密。
那四個木呢?到這99%的人就不知道了,四個木組成的疊字有兩種寫法,意思也不同,其中一個在電腦上也打不出來,就給大家照了一張圖片(如下圖),這個字讀【pèng 】,意思同「蓬」,意思是草木茂盛、旺盛。這裡還有一個典故,說是浙江溫州山區、海濱某地,兩戶人家在分山,在確定山界、寫協議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困難,即四個木字不會書寫。走訪了本地的讀書生,無一人會寫。於是張榜告示:誰認識這個字,能夠寫好協議,獎賞一擔糧食。過了不久後,一年輕的窮書生路經該地,看到了其張貼告示,其書生認識此字。 窮書生去到主家連忙提筆寫了下來,並且解釋道:一木是木,二木是林,三木是森,四木是「上林下林(這裡打不出來)」(音 pèng )。因為一字換一擔谷,主家還留他在家裡吃飯住宿,並且給了這窮書生許多盤纏,資助他上京趕考。
還有一字就是「」,讀【guà】,但是這個字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有的說是來自於深圳民俗村的一副對聯,有知道其真實來歷或意思的歡迎留言哦!
那有沒有由五個「木」組成的漢字呢?小編沒有查到,不過卻有6個「木」組成的疊字,其實是由林組成的疊字,成「森」字結構,這裡打不出來,給大家照了一張圖片(如下),這個字念【yàn】,在康熙字典上解釋是《五音篇海》音厭,又音其。
8個木的疊字也是存在的,其實是林字的「燚」字結構,讀【shā】,《五音篇海》音殺。出自《西江賦》。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許許多多的漢字現在已經不用了,許多字典上都查不到,更別提在電腦上打出來了,只能在一些古籍上才能查得到,但是有時看一下不是很有意思嗎?如果你也喜歡小編的內容,千萬別忘了點讚評論關注喲,謝謝!(想吐槽的也可以在下方進行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