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電影中最常見到的場景不是唱歌跳舞,而是令人汗毛而豎的耳光,幾乎在每部電影中,都有著女性挨打的場面,而印度是全球家暴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據說有一半以上的女性都遭受過家暴的襲擊。
被挨打的理由有千萬種,或許只是因為男性的心情不好而已,或許聽到或者看到電影,都覺得不是真實的存在,更會認為是節目的效果,但家暴的存在卻是真實的存在。
你知道一記耳光會帶來什麼後果嗎?可能有的妻子為了家庭會選擇容忍這樣的暴力行為,但有的妻子會毅然決然的選擇離婚,特別是當自己的丈夫還不知道錯在哪裡的時候,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如果是你,你又會怎麼選擇呢?
印度家暴嚴重,卻是全世界離婚率最低的國家,甚至接近於零。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從電影《耳光》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帶著無限的想像走入婚姻,一個巴掌徹底的清醒
女主嫁給了自己學生時代的男神,一個高富帥的男人,婚後住進了大別墅中,為了自己的愛人放棄了夢想與愛好,成為了一名全職太太,幫丈夫準備早飯,為婆婆測血糖,很小的事情卻在她的手中一切都井井有條,日復一日的度過這枯燥的生活。
每個人就像是車站裡的旅客,去的地方不同,經歷的風景不同,目的地也不同,但相同的是所有的人票出自相同的機器,而選擇卻是不同。
男主經過公司領導們的考核,獲得了當子公司CEO的機會,兩人定居國外的願望終於將要實現,高興的他們當晚便舉辦了一個派對,宴請了所有的親朋好友和公司領導,興致剛好時,男主再次接到了公司的電話,告知他只是去給CEO當副手,從一把手成為副手,這樣的職位轉變,放在任何人心中都會憤怒不已。
被憤怒衝昏了頭直接跑去質問領導為什麼沒有商量就將自己給換掉,本想解釋的領導奈何男主根本聽不進去,甚至想要動手,但是一動手代表著自己就將事業,但不動手火氣又很難平,直接轉身給了來勸架的女主一巴掌,蒙圈的女主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靜。
父母震驚,鄰居八卦,還有一些人繼續無所謂的喝著跳著,沒有想到挨打的女主,仿佛被抽走魂一般,女主難過的上樓休息,而自己的母親與弟弟竟然跑來安慰她,說男主是因為工作的一些原因,並不是出於自己真實的意圖,更是讓女主要多體諒,不要在意,婆婆也上樓告訴她,還有很多的客人,你這樣躲在樓上非常的沒有禮貌,讓她快下去。
很多時候打出的那一巴掌,旁人都會勸忍著算了讓著,如果什麼事情都忍著讓著忘了,那就是在摧毀著女性,很多時候的現實暴力並不是你打出那一巴掌才算是家暴,是因為很多事情一巴掌打出既疼又傷了自尊。
拖著疲憊的身體將所有的客人送走,回到自己的房間,看到她的丈夫已經睡著,轉眼到了第二天,依舊如以前一般起床做飯、收拾東西,但沒有人在意的是她缺失笑容的臉龐,她變得無法開心起來,一記耳光讓她無法釋懷,更加生氣的是自己的丈夫在看到她情緒不佳時,只是解釋前一天是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已。
或許能夠理解一個耳光的衝動與心情,但為何沒有道歉呢?確實情急之下衝動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她給予你的青春和信任換不來一個真誠的道歉嗎?這不是無理取鬧,這只是一個態度問題。
更過分的是男主根本不在意一記耳光,在意的是自己的妻子對自己的態度,會讓母親與鄰居如何看待自己,帶著女主去餐廳吃了一頓飯,好像耳光的事情已經飄過了。
但挨打的是女生,她無法忘卻丈夫打自己的那一瞬間,始終都沒有等到對於這件事情的道歉,她想要平靜自己的心靈,女主提出回自己的娘家住一段時間,而男主依舊自私的提問,你走了,誰來照顧我,而我的母親會怎麼看我,你這樣的結果會讓我成為不了CEO。
原來一直堅持著的幸福只是附屬品而已,不能有自己的感受與價值,所以離婚只是離開一個不對等的身份,拋開表象看本質,女主是有能力有想法的女人,所以離開和接受道歉只是她一種選擇,只是她沒等來道歉。
耳光便是印度女性所遭受的無處不在的暴力縮影,冷暴力、熱暴力甚至還有著性暴力,持久的暴力讓女性所麻木,甚至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所謂的附屬品只是沒有思想的存在
原本以為即使受傷回到自己的家中,有家人的溫暖會撫平一切的傷痛,卻不想女主的母親,第一個反對她怎麼可以丟下自己的家庭,就算是為了家庭也得忍耐著,而自己的親弟弟也說著姐姐的不對,說她小題大做,明明已經過去了還在生氣,說她太小心眼。
女人只有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如果底線這件事可以隨意原諒那麼底線會被一次次踐踏,很慶幸看到的是堅持著自己的堅持。
早已淚水失禁的女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時,父親支持著她,告訴她在家中住下,想住多久就住多久,這樣的溫暖而溫馨的話語為她受傷的心靈尋得了一絲安慰,她在父親的懷抱中哽咽著,弟弟的女朋友同樣支持著女主,或許因為她是女生,她懂得她的不易。
幾天後買來禮物的男主想要討好自己的妻子,但可氣的是男主依舊不明白自己到底是錯在了哪裡,自以為買來了項鍊,這就夠了,要求女主必須與他回家,只因為他覺得所有人都在因為妻子的離開而笑話他。
在聽到女主依舊不離開時,男主大發脾氣,覺得自己每天努力的工作,而女主卻莫名奇妙的耍著小脾氣,甚至威脅女主,你不回去我就走法律的途徑逼迫你履行妻子的義務。
大多數人的成長都活在別人看待自己的眼光中,認為更多的人看得起自己,自己才成長了。
真正的成長是正視自己,好的也好壞的也好,小時候我們做錯了會道歉,長大了因為面子道歉不會說了,或許一瞬間的心死就是這樣的突然吧。
女主在想通這一事件後,她選擇了離婚來結束這樣的錯誤,男主壓根就不會明白自己的問題出現在了哪裡,一句簡單的對不起都沒有,或者在他的意識中,男人是可以打女人的吧。
在弟弟女朋友的介紹下,女主走進了女律師的辦公室,但在聽到因為一記耳光而離婚這樣的原因時,女律師自己便認為太誇張了,但女主卻說這難道只是一記耳光嗎?本就不該動手的,自己想要的是真正的快樂,絕不是撒著謊言說自己快樂。
弟弟因為自己的女朋友幫助姐姐找律師,兩人發生了爭執,他站在男人的角度認為又不是外遇只是一巴掌僅此而已,實在是沒有必要鬧上法庭,無法認同男友的觀點,一氣之下轉身而出。
畫面一轉,男主母親因為沒有控制好血糖昏迷,女傭求助於女主,好心來看望婆婆的女主,表示自己會在離婚前照顧她,好心的她再次遭到了丈夫的指責,依舊沒有意思到自己的問題,而是將所有不好的事情全部怪在了女主的頭上。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簡單的翻篇,一個女人將自己的一生都交給了所謂的家庭,該如何去翻篇,也許在比人眼中或許看起來的小事卻是可以壓倒她的那根稻草。
事情還沒解決女主又發現了自己懷孕,她決定不要任何的財產,只想要孩子的撫養權,男主無恥的說自己早已買通派對上的人,將事非顛倒,不承認在派對上動手的事情,反而將矛頭直指女主是因為自己無法當人CEO,賺不到更多的錢,所以女主要離婚。
因為拿著離職威脅上司被迫得到了CEO的職位,也終於有人站在正義的角度對他說,你錯了,你不該打自己的妻子,不敢和上司生氣,更不敢動手,只會將怒氣撒在妻子的身體上。不敢衝上司發火,上司有權力,男人真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成為不可替代人,讓老闆能夠尊敬他,留給妻子的應該是愛而不是暴力。
家暴只有零次或者無數次
女主因為面子問題,一直沒有因為家暴而作為離婚的理由,但男主卻可以恬不知恥的編造著謊言,事情鬧到現在不得不已這個理由而起訴。
在這個時代中依舊有很多的男人根本不懂得反思,仍然被父輩的封建思想影響著,時代不同了,多少女人要養家顧孩子,而男人的存在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經濟實力相當,憑什么女人要比男人付出那麼多?或許離婚後自己能養娃養自己,不用照顧巨嬰男人。
為了不被警方介入,為了不失去自己的職位,男主只能將撫養權放棄,而女主也不得再提出關於家暴的事情,就這樣雙方也算是和平落幕了。
婆婆給未出世的孩子舉辦了祈福會,雙方的家人都來參加了,在道別的過程中最讓人觸動的是,因為愛放棄了自己的一切,因為愛屋及烏忘記了自己的喜好,但面對家暴時,最尊敬的婆婆並沒有告訴她的兒子錯了,或許婆婆在意的也並不是她。
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行為完全的可以看到家庭教養的問題,沒有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打女人,而女孩的母親錯誤的讓她保持著沉默,這樣的行為方式或許可以將家暴的事情平息,但不懂得錯誤的人如何能不在犯錯?
所直射的並不是一個耳光得問題,而是生而為人的態度,現實中或許很多的真理都被埋在塵埃中,又有無數的人放棄真理而隨波逐流。
在所有人的人都認為女主小題大做,因為一個巴掌而選擇了離婚,但問題的本質並不是著一個巴掌,而是男人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可以打老婆這個態度,長時間的等待,依舊沒有等待的道歉,最後等來的卻是無恥的謊言。
女主的反抗也感染了她身邊的所有人,所參演的女傭是一個賺錢養老公的女人,拼命的賺錢後換來的依舊是老公的大罵更是為了所謂的面子不敢出聲,最後成功的反抗,只是為了自己;女主的弟弟認識到了自己問題,重新追求了自己的女友;而一開始覺得誇張的女律師,表面看似有著光鮮亮麗,但一直籠罩在自己丈夫的陰影中,最終離開脫離了恐懼。
生活中我們都在遭受和默認一些我們自己不屑狀態和現象。一旦件事發酵變大,才突然覺得原來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
看似是一件小事情,但畢竟家暴只有零次或者無數次,如果今天你無視別人的巴掌,那遲早有一天,這個巴掌將響在你的臉上,更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睜開自己的眼睛,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