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各地都要「接財神」嗎?「破五」的真正寓意是什麼?
每年正月初五很多地區都會,舉辦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風俗活動。這主要是因為在舊曆中,正月初五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民俗日。民間將這一天都稱為「破五」,也就是說過了正月初五人們就可以,不再受到諸多禁忌的約束了。
初五在民間之所以被人們,視為十分重要的日子。其實主要與這一天有很多,比較有特色的習俗息息相關。初五擔負著著送窮神、接財神等諸多重任,而且在這一天之中,還有很多特別有趣味性的風俗習慣。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很多,少數民族並沒有正月初五一說。所以在正月初五的時候,只有廣大漢族人才會歡天喜地的,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或儀式。
如果按照古代時的舊習俗來說,正月初五的時候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食俗。比如,北方人會在這一天吃 「煮餑餑」, 而南方人則會吃「水餃」。
實際上現在社會中無論南方還是北方,在整個過年期間幾乎每天都會吃水餃。
正月初五「破五」日,各地習俗真熱鬧
隨著時代進步越來越快,很多古時候傳下來的習俗都已經沒落。甚至是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很多家庭都會早早吃罷年夜飯,看一會春節聯歡晚會之後,就會直接上床睡覺。所謂的「守歲」習俗也已經逐漸遺失。
但是在一些特別注重風俗習慣的地區,無論是過年還是正月初五,都會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習俗活動。但其中比較隆重的就是祭神、接財神和「趕五窮」。這些習俗雖然在現代人的眼中,多少有一些大驚小怪,但是在古代社會鍾卻十分隆重。
1.祭神
(1)「富神」蔡京
「祭神」 顧名思義就是祭祀各路神仙,在民間傳說中有很多歷史人物,其實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係。比如,北宋宰相蔡京由於是在正月初五出生,再加上他富可敵國所以,有傳聞說他是「富神」降生。所以在正月初五這一天,也有很多老百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拜。
(2)「五顯財神」
當然「五顯財神」或者又稱為「五路財神」,才是民間正月初五祭神的主要祭祀對象。這其實也與人一個流傳,甚廣的民間傳說有關係。相傳古代社會中曾經出現過五位兄弟,他們在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依然懲惡揚善。
並且還經常保佑窮苦百姓,所以人們對這五個人都特別崇拜。在他們死後封號第一個字皆為「顯」,所以就被民間稱為「五顯財神」,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五路財神」。現在有一些地區依然有五顯財神廟,而且很多人都會在正月初五的時候去祭祀。
(3)「文財神」財帛星君
「文財神」又被人們稱為財帛星君,也可以稱為「增福財神」。這位被人們稱為「文財神」的財帛星君,鬚髮皆白、仙風道骨,他經常手捧寶盆上書「招財進寶」四字。實際上民間熟知的「福、祿、壽、喜、財」中的「財」,其實說的就是「文財神」。
2.接財神
當時有一首流傳甚廣的歌謠,「正月初五上柱香,一年四季財源廣;正月初五摸元寶,大錢小錢用不了;正月初五請財神,家家戶戶財源滾;正月初五神進門,五穀豐登福滿門。」其實說的就是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俗。
在正月初五這一天很多商鋪或者普通人家,都要舉辦一些比較傳統的「接財神」儀式。尤其是開門做生意的商家,更是對「接財神」推崇備至。畢竟財神爺們可以保佑自己發大財。所以在正月初五「開市」之前,一定要舉辦比較隆重的「接財神」儀式。
不同地區的接財神儀式雖然所有差異,但是基本形式都大同小異。人們會在一大早就敲鑼打鼓、燃放爆竹,然後準備一些祭祀用的「牲醴」,之後才能大大方方地迎接財神降臨。如果儀式不夠隆重或者不夠正規,就會被認為「心不誠」則「不靈」。
3.「趕五窮」
(1)「趕五窮」
相信很多人也曾聽說過關於「趕窮」的習俗,有一些地區會在正月初五的早上,燃放很多鞭炮寓意是趕走窮氣。事實上這種「趕窮」的習俗自古有之。而且古代人還將窮分為五類,在正月初五的一天要舉行,比較正式的「趕五窮」習俗。
所謂「五窮」其實也可以叫做「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這五種窮鬼纏身,就會出現頭腦不靈活、考不上大學、命運和生活質量差等噩運。
(2)「趕五窮」儀式
在正月初五這一天很多地區,都會用一張紙剪成身背紙袋的「婦人」模樣,並將其稱為「掃晴娘」或「五窮婦」。然後將家中打掃出來的垃圾和穢土,掃到一個大袋子中。然後頭也不回地走到院門之外,扔掉之後還要點燃鞭炮「炸」一下窮氣。
當然也有很多地方將這種習俗稱為,「送窮土」或者「送窮媳婦出門」。 實際上從這個習俗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對女性並不是特別尊重,因為將「婦人」稱為「五窮婦」,並將其趕出自己的家中,所以說這種習俗即使消失也不覺得可惜。
在陝西關中地區還有「破五不出門」的習俗,實際上這種習俗在東北地區也比較流行。雖然「正月初五吃得飽」的習俗也依然存在,但是現在已經逐漸淡化了。因為現代人都穿得暖、吃得飽。這種類似於「填窮坑」的習俗,也會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
結 語
有關正月初五的一些習俗,其實已經隨著社會進步,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是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俗卻越演愈烈。這其實與人們想要過上美好生活,以及遠離貧困的思想都有極大關係。
【參考文獻】
劉潔《「破五」風俗與祭財神淺析》
戴佳狂《民俗解讀——正月初五接財神》
簡濤《沈萬三的傳說與迎財神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