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在宇宙中觀測到行星的誕生,發生在520光年外的御夫座!
科學家希望通過觀測新生恆星了解我們的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目前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首次發現了行星誕生的過程,這個宇宙事件發生在距離地球有520光年的御夫座AB的恆星系統中,在御夫座AB恆星的周圍聚集了一大團密集的氣體和塵埃,這種情況與太陽系形成之初的狀況非常相似
-
科學家發現一顆「鑽石」行星 整體晶瑩剔透(圖)
科學家發現了這顆閃亮的「鑽石」行星「鑽石」行星大部分物質都被所圍繞的脈衝星所吸收了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近日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顆「鑽石」行星,即整顆行星晶瑩剔透,閃閃發亮,最為特別的是,它的巖石塊都是由類似鑽石的珍貴物質所組成
-
科學家發現一顆「特殊又熟悉的」類地行星
據外媒CNET報導,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 René Heller領導的一項研究對恆星Kepler-160周圍的行星進行了調查,這顆行星距離地球約3000光年。數據顯示, 可能有一顆稱為 KOI-456.04的系外行星繞著這顆恆星運行,這顆行星可能是一顆類地行星。
-
科學家在天秤座發現一顆宜居行星,上面的環境人類或「拎包即住」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的努力,一共在太陽系外發現了200多顆類地行星,當然,很多都不適合人類居住,也不符合各項生態指標。大部分科學家發現的行星,不是溫度太高就是溫度太低,或者就是行星的質量太大和太小,無法滿足生命居住。
-
當太陽耗盡能量併吞噬地球時,或將誕生另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當太陽耗盡能量併吞噬地球時,世界末日可能會來臨,但美國宇航局的一位科學家透露,人類屆時或許可以在另一顆外星天體上找到居住之地。專家們相信,在大約50億年後,位於太陽系中心、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的這顆恆星將耗盡能量,並徹底改變宇宙。
-
太陽系外發現最小類地行星(圖)
有獎評新聞 距離地球2.8萬光年,質量約為地球5.5倍 類地行星OGLE藝術圖。 本報綜合報導來自全球12個國家的73名天文學家於近日宣布,他們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迄今為止質量最小的,同時可能也是最遙遠的一顆類地行星。這一發現預示著在銀河系中其他地方找到生命跡象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據法新社26日報導,這一發現被公布在當天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科學家們發現π行星 大小與地球相仿
科學家們發現π行星 大小與地球相仿 2020-10-11 13:56:22 來源:光明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網友:就叫它派大星吧
-
宇宙中的「天堂」和「地獄」,科學家發現2顆最特別的行星!
前段時間,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了2顆最特別的行星,讓很多人看完後都認為,自己想像中的「天堂」和「地獄」被找到了。先讓我們看一下「地獄行星」是什麼樣子的。根據NASA的介紹,在距離地球640光年之外的地方,通過觀測,科學家發現了一顆距離恆星超級近的行星,它和恆星之間的距離只有水星和太陽之間距離的10%,這就意味著,它的表面溫度驚人,通過分析計算,科學家們判斷它的上面平均溫度大約在2400攝氏度左右。可能大家不太清楚這意味著什麼,科學家表示,如此高的溫度,即使是金屬,也會立刻被汽化掉,變成「金屬雨」落在行星的表面。
-
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儘管許多已知的系外行星與我們太陽系的行星並不相似,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圍繞著一顆恆星運行。 但茫茫宇宙間,還可能充滿了神秘的「流浪行星」,它們的引力不受任何恆星的束縛。
-
科學家觀測到形成中的「幼年行星」
在荷蘭萊頓天文臺的Jos de Boer的領導下,天文學家在恆星RX J1615周圍發現了一系列巨大的土星環。此外,按行星標準,該恆星系統正處於幼兒期,誕生的時間只有180萬年,而正在形成的行星反過來影響著該原始行星盤的形狀。
-
行星也可以這麼大?科學家發現比地球大30萬倍的行星!
氣態巨行星雖然木星在行星中算是很大的了,但是宇宙中還有很多行星比木星要大得多。而科學家們就發現了一顆非常巨大的行星,甚至很多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是宇宙最大的行星!HD 100546b和太陽行星HD 100546b是一顆新生的行星,其表面溫度大概有600度,是個大面積的輻射源。
-
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一顆巨大鑽石,位於巨蟹座,它的存在讓人費解
巨蟹座距離太陽系非常遙遠,在巨蟹座星系裡面,科學家發現了一顆名為巨蟹座55e的行星,這顆系外行星屬於超級地球,不僅擁有強大的引力,同時也擁有大氣層,它距離地球大約40光年左右,更為主要的是,巨蟹座55e竟然是一顆巨大的鑽石。雖然說人類至今還不能完全探索太陽系,但是尋找到類地行星對於人類研究地球的形成,也有積極的一面。
-
科學家觀測到形成中的「幼年行星」
在荷蘭萊頓天文臺的Jos de Boer的領導下,天文學家在恆星RX J1615周圍發現了一系列巨大的土星環。此外,按行星標準,該恆星系統正處於幼兒期,誕生的時間只有180萬年,而正在形成的行星反過來影響著該原始行星盤的形狀。
-
太陽系邊緣真的存在第九大行星,而且它是一顆胡柚般大的黑洞嗎?
最近有人驚呼,科學家們正在執行一個LSST搜索計劃,讓太陽第九大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邊沿的黑洞現身。那麼如果這顆黑洞真的存在,地球有危險嗎?這個說法當然有些驚世駭俗。2020年5月,人們觀測到了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黑洞,坐落在望遠鏡座,隱藏在被命名為HR 6819的恆星系統,距離我們約1000多光年。
-
科學家驚訝發現:一顆新太陽正向太陽系奔來,地球未來或將開始流浪!
科學家驚訝發現:一顆新太陽正向太陽系狂奔,它加入後,地球將開始流浪最近這些年,天文學家反覆觀察,最終確認一顆新的「太陽」(流浪恆星)正朝著太陽系飛奔而來。這顆流浪恆星即是著名的格利澤710,質量和體積都比太陽小,目前距離我們約62光年。看起來它還足夠遙遠,但這顆流浪的恆星正以約14.9千米/秒的速度向我們飛奔而來,預計在128萬年後與太陽系相遇!
-
離我們520光年的御夫座,正直播行星誕生。你知道御夫座的傳說嗎
御夫座AB一顆離地球約520光年的恆星,多年來一直吸引著科學家,因為它被厚厚的氣體和塵埃圓盤包圍著。這種結構就像一個「宇宙胎盤」,為行星的誕生創造了理想的條件。持續不斷觀察終於有了極大的回報。博卡萊蒂說:「我們之所以觀察那個美麗新世界,是因為我們知道研究行星形成是非常有趣的事。我們知道星星被氣體和塵埃包圍著,我們也知道,在星系空腔裡具有特定的結構螺旋。」科學家認為,這種螺旋結構是正在誕生的行星,與環繞並滋養行星的氣體及塵埃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標誌。
-
在天鵝座發現疑似超級外星能量站,揭示外星高端文明或將不遠
天文愛好者近年來發現了一顆神秘而奇特的恆星,它的編號是KIC 8462852,俗稱塔比之星(Tabby’s star),NASA官方名為博亞吉安之星(Boyajian’s star)。該恆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大約有1480光年。
-
科學家發現圍繞「三星系統」運行的行星,這代表宇宙是被定製的?
天文學家發現繞「三星系統」運行的行星,難道宇宙真是被「創造」出來的嗎?準確的說三星系統在銀河系中並不罕見,但三星系統還存在行星需要有相當的條件,比如天狼星和它的伴星,一顆約相當於太陽質量的白矮星在距離天狼星約30個天文單位的距離繞行,看上去似乎很遠,但在恆星系中這個距離並不遙遠,兩顆恆星形成時會將兩者之間物質抽吸徹底,將沒有足夠的物質形成行星,更不要說宜居行星了!因此天狼星雙星系中沒有行星!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
-
韓國在古墓中發現了1500年前星座圖 大大小小一共125顆星星
韓國在古墓中發現了1500年前星座圖 大大小小一共125顆星星時間:2018-12-20 08:07 來源: 愛星座的小女巫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韓國在古墓中發現了1500年前星座圖 大大小小一共125顆星星 韓國文物部門在慶尚南道鹹安郡的一座王室古墓中,發現了1500年左右的星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