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預計12月出臺 將限制高額打賞等三類行為

2020-11-30 中國網科技頻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主要目標是解決目前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未來將通過行業自律的方式對上述三種打賞行為加以限制和規範。

  網絡直播打賞行為將迎來首部行業規範。

  10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直播電商與短視頻發展年會上獲悉,在國家網信辦、文化和旅遊部的指導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正在參與制定《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和《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年底前將出臺。

  21世紀經濟報導獨家獲悉,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出臺的主要目標是解決目前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未來將通過行業自律的方式對上述三種打賞行為加以限制和規範。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0億,佔全部網民的62.0%。其中用戶規模量最大的直播內容包括遊戲直播、體育直播、真人秀直播和演唱會直播等。

  網絡直播行業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是粉絲等觀看者的打賞。直播平臺用戶通過銀聯、支付寶、微信等線上支付方式,在平臺內充值購買虛擬貨幣,再在直播間用虛擬貨幣購買價格不等的虛擬禮物贈送給主播,主播和平臺依據籤訂的合同協議對打賞的實際金額按比例分成。

  伴隨著網絡直播文化的興起,打賞主播成為了網民與主播主要的互動方式之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視頻直播行業付費用戶僅有770萬,到了2019年增長到3610萬,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7.2%,用戶付費率也上升到9.6%。

  然而,打賞行為在給平臺、主播、網紅經濟機構帶來豐厚收益的同時,也因為缺乏規範和約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也出現了一些「9歲女童打賞主播花光家裡10萬彩禮」「貪汙公款打賞主播」等不良現象,越來越多的法律糾紛圍繞直播打賞行為產生。

  今年上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等八部門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

  在整治過程中,監管部門發現,有的直播平臺任由主播穿著暴露、言語粗俗、行為惡劣,通過「送福利」、低俗表演、下流動作等方式吸引用戶進行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進行充值打賞,所涉及的舉報案例居高不下。

  規範頭部企業,形成淘汰機制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中首先要進行規範的就是激情打賞。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秘書長瞿濤介紹,所謂激情打賞就是一定時間內的不斷打賞,對於這類行為平臺應當在產品策略上進行調整,給用戶設置冷靜期。「比如你的打賞頻次和金額超過設定的閾值,平臺就會進行提示,建議用戶冷靜一下。」

  另外,網絡直播中的高額打賞也會受到限制。瞿濤透露,上述管理規則將會要求平臺對單筆打賞的最高額度加以限制,以避免「天價打賞」的出現。

  記者注意到,在一些直播平臺上,不少人氣主播擁有了大量擁躉,形成特定的粉絲群,存在競爭的主播之間常常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展開人氣PK,一較高下,打賞金額的多少被視作主播號召力和人氣高低的標準。於是在這種PK過程中,主播往往會通過各種方式吆喝和刺激網友用打賞的方式為自己「衝鋒陷陣」。這種競賽機制的引入,成為了誘發激情打賞的重要手段。

  另外,有些直播間內還會將贈送禮物的粉絲進行排名,贈送高額禮物的粉絲會獲得主播額外的關注和點名互動,一些網友在虛榮心和攀比心理的促使下,做出了衝動消費和大額打賞的舉動,帶來了不好的價值示範。

  「政府來指導、協會來落實、平臺來參與,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來形成行業的規範。從法律上來講,消費者與主播之間是一種服務關係,通過行業自律形成規範,這樣就可以極大地減少社會爭議。」

  瞿濤認為,當行業裡的頭部企業都在遵守相同的規範進行自我約束的時候,自然也會形成一種淘汰機制,不遵守規範的企業就會被市場所淘汰。

  通過人臉識別減少未成年人打賞

  在網絡直播打賞中,另一類亟需受到重視和監管就是未成年人的打賞行為。

  據統計,在我國目前眾多網絡直播觀眾中,11歲至16歲的未成年人已佔觀眾總數的十分之一。未成年人群體在觀看網絡直播時存在自律性差、網絡成癮性高等特點。近年來,關於一些未成年人將學費、生活費用於打賞主播,盜用家長資金帳號在直播平臺上「一擲千金」的新聞屢屢發生,甚至存在一些主播主動誘導未成年人打賞的現象,由此引發不少家長與直播平臺之間的糾紛與爭議。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在即將出臺的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中,將要求直播平臺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的打賞行為進行甄別,從而加以制止。

  2020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新出臺的《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明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

  記者注意到,目前不少直播平臺對於未成年人的打賞返還有相應的處理措施。有行業人士向記者指出,此前在處理相關糾紛時,如何界定打賞行為是否來自於未成年人常常存在舉證難度,未成年人的網絡帳號在進行大額支付前加入監護人的人臉識別認證的環節將起到一定的監管效果。但該人士也指出,在具體執行上,如何界定「與未成年人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依然存在模糊地帶,需要在行業協會的牽頭下由平臺方面共同探討細則。

  非電商類主播將被分類分級

  除了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還將制定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主要涉及非電商類的網絡主播。

  「我們現在分了若干個類、娛樂、戶外、教育、體育、政務等等,還有小的細分類別。」瞿濤說,「分類的目的是逐步引導主播往高價值的內容轉型。從政府的監管上講,也在倡導在泛娛樂之外,開展更多豐富內涵、有價值的直播活動,比如旅遊、文化、傳統、藝術等。」

  瞿濤還表示,在對主播進行分類之後,還將進行主播的分級。具體來說,就是把主播的帳號分為若干個等級,優秀的主播要給予流量等各方面資源的傾斜,對於不斷降級的主播要予以限流、限制打賞的措施,再進一步就是列入行業的灰名單以及黑名單之中。

(責任編輯:柯曉霽)

相關焦點

  • 設置打賞冷靜期,不如賦予消費者「後悔權」
    近日,記者從直播電商與短視頻發展年會上獲悉,在國家網信辦、文化和旅遊部的指導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正在參與制定《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和《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年底前將出臺。
  • 設置打賞冷靜期是保護未成年人應有之義
    10月28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宣布,將針對網絡直播打賞行為出臺指導規範。該規範主要是為了解決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協會負責人表示,擬通過給用戶設置打賞冷靜期解決激情打賞問題,並將使用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減少未成年人打賞行為。
  • 網絡直播新規:「打賞」實行實名制 設置最高限額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近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確,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節目內容和對應主播實行標籤分類管理,按「音樂」「舞蹈」「唱歌」「健身」「遊戲」等進行分類標註。
  • 長徵五號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網絡直播打賞用戶將實名制...
    網絡直播打賞用戶將實名制@中國新聞網【廣電總局加強網絡直播管理,封禁未成年用戶打賞功能】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3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 10月29日簡報,星期四,農曆九月十三
    5、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將出臺,將限制高額打賞等三類行為。 6、國家衛健委: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4年提高了1歲。 7、快遞旺季將持續103天,「雙11」日均快遞量或達4.9億件。 8、交通運輸部回應自動駕駛:歡迎和支持技術創新。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將去月球「挖土」;監管:網絡直播打賞必須...
    此前有消息稱,水滴公司計劃 2021 年第一季度正式赴美 IPO,募資規模預計為 5 億美元左右,高盛、美銀等將擔任聯席主承銷商。(來源:品玩)拼多多:從未申請直銷銀行牌照,請自媒體不要再造謠11 月 23 日,針對「拼多多正在申請直銷銀行」傳聞,拼多多回應稱,公司從未申請過直銷銀行牌照,也未參股過任何申請這一牌照的銀行,請自媒體不要再造謠。
  •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主播應該對消費者負責,對團隊嚴格規範
    近日,監管部門出臺系列規範直播帶貨的意見和規定。這對於電商主播們是否有影響呢?11月27日,@李佳琦Austin 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認為帶貨主播應該對消費者負責,對團隊嚴格規範。直播打賞將有「冷靜期」「00後」女孩打賞主播65萬元;9歲男孩刷父親信用卡1.6萬元為主播打賞;海南12歲小學生打賞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元辛苦錢……近年來,未成年人在直播間花費父母血汗錢大額打賞主播的新聞屢見不鮮。
  • 直播平臺屢現網絡色情行為:女主播言語挑逗9歲男孩
    "鬥魚""熊貓"等平臺屢現色情直播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不少網絡直播平臺都充斥著所謂的「勁爆」直播,其中不乏色情、暴力等低俗內容。  今年1月10號晚,微博上突然出現「某直播平臺造娃娃」的熱點話題。據截圖顯示,在鬥魚直播平臺中一個名為「放縱不羈123」的主播竟然在直播間直播了性行為。
  • 「護身符」來了,未成年人網絡打賞可退還,父母們卻不能完全放心
    隨著遊戲、直播平臺越來越多,未成年人打賞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甚至社會上出現了不少,未成年打賞上萬元的情況。此前,我們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如何處理未成年的這類打賞情況。而這也讓不少的父母,陷入了難題。這些打賞情況,父母是不知情的。未成年人「偷錢」打賞主播,讓很多父母崩潰。針對這樣的情況,國家有關部門終於「重拳出擊」了。
  • 12月起,南京將有這些大事發生!
    11月轉眼就結束了 12月將會有很多大事 向我們走來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直播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日前印發《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
  • 廣電總局出手,未成年人不得打賞,李佳琦、薇婭們要被「重點管理」了
    主播業務評分將與推廣推薦掛鈎網絡秀場直播方面,通知明確,要做好主播尤其是頭部主播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培訓。對於多次出現問題的直播間和主播,應採取停止推薦、限制時長、排序沉底、限期整改等處理措施。對於問題性質嚴重、屢教不改的,關閉直播間,將相關主播納入黑名單並向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報告,不允許其更換「馬甲」或更換平臺後再度開播。
  • 14歲初中生「打賞」主播10萬餘元:誰來為此買單?
    近日,常熟法院就審理了這樣一起「熊孩子」「打賞」主播10萬餘元,父母訴求返還的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  張小明今年14歲,3月疫情期間,通過某直播平臺向主播打賞10萬餘元。家人發現後,與某直播平臺協商要求退還打賞錢款未果,故訴至法院,要求判決確認張小明與某直播平臺間的買賣合同無效,某直播平臺返還張小明購買款10萬餘元。
  • 禁止未成年打賞直播,你怎麼看?
    10日在北京發布的一則報告顯示,中國未成年人首次接觸網絡的年齡不斷降低,小學生群體有自己手機的佔比達到64.2%,他們熱衷在網絡平臺上完成作業,並藉助微信及QQ聊天讀新聞。
  • 廣電總局:平臺應限制主播觀眾實名制 未成年人禁止打賞
    九哥娛樂社 舉報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今日下發通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
  • 10歲男孩打賞女主播近6000元:不知充值是在花錢
    律師說法:  「網絡打賞主播」日益盛行 急需法律規範  鄧鄧媽媽潘女士說,孩子不懂,難道那些網絡上的女主播也不懂嗎?這麼小的孩子就讓打賞,她承認自己對孩子也疏於管教,「但你看看,這些主播都成什麼樣子,用的這些圖片,幾乎都是全身赤裸,這不是毒害孩子嘛!」潘女士想通過法律的渠道為自己維權。  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良善律師說,目前未成年人花錢打賞主播屢見不鮮,日益盛行。  所謂網絡直播,就是主播與網民互動,讓對方對自己進行「打賞」的行為。
  • 廣電總局發話:以後直播統統「這樣做」!
    尤其是相關直播行業,在短短幾年之內就形成龐大市場,帶動了大量就業和消費。然而與此同時,過快的擴張速度也出現了「野蠻生長」的影子,整個直播行業迫切需要一種改變和規範。 果不其然,2020年11月23日,國家廣電總局在官方網站上登出一則重要文件——《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
  • 2021年放假安排來了、網絡「打賞」實名制管理……本周提醒不容錯過!
    人社部於11月23日至12月6日開展2020年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為2021屆高校畢業生、往屆有就業意願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以及「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期滿未就業人員提供就業服務。
  • 陳一發兒禮物系統被關閉,但鬥魚上被封禁還能獲打賞的不止她
    9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就此事進行報導引起關注,鬥魚對此的回應是「目前不能進行正常的禮物結算」。不過,9月14日早間,鬥魚將「陳一發兒」直播間禮物系統關閉,贈禮時頁面顯示「由於主播多次違規,積分過低,禮物系統不可用!」不過,該直播間仍可送免費道具禮物「魚丸」,可增加主播熱度值。
  • 今日早報,10月29號,星期四,農曆九月十三!
    今日早報,10月29號,星期四,農曆九月十三 庚子年 【鼠年】 丙戌月 乙巳日1、女大學生起訴百度侵犯隱私:手機關閉定位,廣告依然精準推送;2、雲南舉行中考方案聽證會:體育分由50分直接提升到100分;3、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即將出臺,將限制高額打賞,未成年人打賞等行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