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未成年打賞直播,你怎麼看?

2020-11-26 騰訊網

10日在北京發布的一則報告顯示,中國未成年人首次接觸網絡的年齡不斷降低,小學生群體有自己手機的佔比達到64.2%,他們熱衷在網絡平臺上完成作業,並藉助微信及QQ聊天讀新聞。

據《報告》披露的調查結果,目前中國未成年人擁有自己手機的人數明顯增多。

從數據來看,被調查未成年人有自己手機的比例達到73.1%。其中城市未成年人「擁有自己手機」的比例達75.4%,農村達67.6%。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們也逐步邁入了「手機一族」:在被調查的未成年人中,小學生群體有自己手機的佔比達到64.2%,初中生為71.3%,高中生86.9%。其中打遊戲和看直播的佔多數。

1.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發文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直播平臺應限制最高打賞金額;相關主播及其經紀代理暗示、誘惑用戶大額打賞,平臺須對主播及其經紀代理進行處理解。

2. 為什麼把未成年人充值的問題都拋給直播平臺,教育孩子首當其衝的就是家長自身啊,直播平臺頂著那麼大的壓力已經對未成年人限制很大了,不僅限制有時間還限制充值金額;那麼未成年人繞過了實名認證,並且有機會接觸到大額資金,很大程度家長教育不好監管不力啊。

3. 三方之間努力是無可質疑的,個人感覺家長們必須管好自己的錢袋子,大額資金讓小孩子隨意揮霍自己要付主要責任,別說孩子偷偷記住密碼,你不讓他們接觸這些小孩子根本就不會知道!我家小孩根本就接觸不到我的密碼,我手機綁定的銀行卡也不會放置大額資金,個人觀點!

相關焦點

  • 網絡直播新規:「打賞」實行實名制 設置最高限額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近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 【單詞講解】 Livestreaming是live(讀作 /laɪv/)和streaming兩個詞的合成形式,這裡的live是形容詞,表示「現場的」,比如我們看春節晚會的時候,主持人就會說,這裡是春晚直播現場,We are here at the live broadcast of the Spring
  • 廣電總局出手,未成年人不得打賞,李佳琦、薇婭們要被「重點管理」了
    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平臺應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在用戶每日或每月累計「打賞」達到限額一半時,平臺應有消費提醒,經簡訊驗證等方式確認後,才能進行下一步消費,達到「打賞」每日或每月限額,應暫停相關用戶的「打賞」功能。
  • 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預計12月出臺 將限制高額打賞等三類行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主要目標是解決目前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未來將通過行業自律的方式對上述三種打賞行為加以限制和規範。  網絡直播打賞行為將迎來首部行業規範。
  • 「護身符」來了,未成年人網絡打賞可退還,父母們卻不能完全放心
    隨著遊戲、直播平臺越來越多,未成年人打賞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甚至社會上出現了不少,未成年打賞上萬元的情況。此前,我們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如何處理未成年的這類打賞情況。而這也讓不少的父母,陷入了難題。這些打賞情況,父母是不知情的。未成年人「偷錢」打賞主播,讓很多父母崩潰。針對這樣的情況,國家有關部門終於「重拳出擊」了。
  • 廣電總局發話:以後直播統統「這樣做」!
    所以,很多人對直播打賞都是有了解的——如果對某一個直播間的主播非常感興趣,那麼就可以進行付費打賞,算是對從業者的一種獎勵。不過對於絕大部分用戶來說,他們可能並不清楚打賞市場的龐大: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直播打賞市場已經突破千億;僅以快手平臺為例,其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17年到2019年,快手平臺直播打賞部門的收入分別達到了79億元、186億元和314億元,相當於每年幾乎翻一倍!
  • 廣電總局:平臺應限制主播觀眾實名制 未成年人禁止打賞
    舉報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今日下發通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
  • 長徵五號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網絡直播打賞用戶將實名制...
    網絡直播打賞用戶將實名制@中國新聞網【廣電總局加強網絡直播管理,封禁未成年用戶打賞功能】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3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 2021年放假安排來了、網絡「打賞」實名制管理……本周提醒不容錯過!
    @高校畢業生,找工作看這裡!未成年人不能打賞直播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日前印發《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確,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快手辛巴「燕窩門」究竟是怎麼回事?
    ,對直播數據統計過程也毫不知情。在看到報導後,第一時間聯繫核實,並表示堅決抵制直播數據造假等行為,以後也會更謹慎地做好前期工作,對直播帶貨合作方進行嚴格審核。 國家重拳出擊——直播新規!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將去月球「挖土」;監管:網絡直播打賞必須...
    (來源:36Kr)網絡直播新規公布:直播打賞實行實名制,設置最高限額11 月 23 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將對直播打賞實行實名制管理,限制未成年人打賞,設置打賞限額和打賞金額提醒等,還要禁止主播通過僱傭水軍等方式鼓動、慫恿用戶打賞。
  • 上海8歲女童打賞主播出手闊綽 遭「有心人」詐騙4萬封口費
    上海8歲女童打賞主播出手闊綽,遭「有心人」詐騙4萬封口費一名8歲女童在直播間裡打賞「出手闊綽」,遭有心人詐騙4萬元。這也是上海年齡最小的電信網絡詐騙受害人。通過梳理資金流向,楊浦警方鎖定了犯罪嫌疑人位於貴州畢節的熊某及其女友王某。
  •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主播應該對消費者負責,對團隊嚴格規範
    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直播打賞將有「冷靜期」「00後」女孩打賞主播65萬元;9歲男孩刷父親信用卡1.6萬元為主播打賞;海南12歲小學生打賞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元辛苦錢……近年來,未成年人在直播間花費父母血汗錢大額打賞主播的新聞屢見不鮮。
  • 「男子直播性侵未成年女生」,為了流量不擇手段,低俗視頻該抵制
    直播性侵未成年女性,為了流量不擇手段近日有一個男子直播性侵女生的視頻截圖在網絡瘋傳,有一位網友在蜜桃APP上找到了該視頻,這個視頻畫面令人非常氣憤,是一名裸體男子對一名未成年女生實施性侵犯,當時旁視頻,在視頻中還有兩名女生在旁邊站著,性侵者還號稱女生是花9000塊錢買的。
  • 15歲男孩打賞主播近9萬元,送禮物時覺得刺激,想和她談戀愛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如今出現了很多的直播平臺,同時有很多人專職或者是兼職從事主播這個行業,通過直播打遊戲、表演才藝或是各類教學來獲得關注,對於絕大多數主播來說,主要的收入來源於粉絲的打賞。有很多人在閒暇時光都會觀看自己喜歡的主播直播,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還會打賞一些禮物。
  • 女主開啟位面直播,大佬觀眾打賞不停,日進鬥金賺到手軟的空間文
    大家上午好呀,今天為各位讀者送上的小說推薦是女主開啟位面直播,大佬觀眾打賞不停,日進鬥金賺到手軟的空間文!《種田空間:娶個農女來生娃》——林唯一精彩內容:女強文,林唯一在生命最後一刻,空間帶著她一朝穿越到未知的古代,又被人挾恩必報,非要他嫁。
  • 花椒直播「夢想鑄造師」加菲貓:為主播打賞是表達欣賞的方式
    外界往往好奇於他們為素未謀面的主播打賞時的不計回報,但經過接觸,我們發現,他們身上引人注目的地方遠不止這些。年輕、陽光、充滿生活意趣是他們的普遍特性,但要說個性與經歷,則是千差萬別,簡而言之,故事遠比"豪擲千金"精彩。  作為他們中的一員,加菲貓是可以在一天為支持的主播完成200個星座守護的「守護者」。加菲貓覺得,為主播打賞絕非炫富,這只是他們表達欣賞的方式。
  • 武漢12歲男孩被指瞞家長充值虎牙5萬餘元 4萬打賞女主播
    26日,虎牙平臺表示王女士提供的材料無法證實屬於未成年消費,可退款30%,共計16362元。但王女士並不接受。  王女士稱,她的兒子小傑今年12歲,常常會拿王女士的手機玩。在打開微信帳單後,才發現全是兒子用於虎牙平臺的充值,其中部分為購買遊戲裝備,4萬餘元用於打賞一名女主播。  「他是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偷偷看了我的微信支付密碼,而且錄入了他自己的指紋支付。」
  • 花椒西元女主播直播送人體紅包大秀事業線 10分鐘獲打賞15萬
    該女主播身穿貼滿紅包的比基尼,網友打賞一定金額即可「買」下一個紅包,引來瘋狂打賞,短短10分鐘被打賞15萬。 網友爆料,該女主播是來自花椒直播的西元,當日她身穿一件自製的紅包比基尼大跳熱舞,直播中表示身上的紅包都編有號碼並藏有不定數額的現金,只要打賞超過200元的網友就即可獲得身體指定位置的一個紅包。
  • 呵護未成年網民的「數位化生存」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則達到93.1%,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已開始上網,網絡對低齡群體的滲透正持續增強。隨著網際網路設施建設推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網絡應用場景增多,人類日常生活、社會工作面貌都愈加「網絡化」。
  • 53家視頻及直播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 防護效果如何?
    看直播、刷視頻、玩遊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不僅耽誤學習,更有類似「16歲女孩打賞主播,55萬家當揮霍一空」「熊孩子打賞主播12萬,父母報警求助」這樣的事情屢屢發生。談到未成年人的上網問題,家長們可是有不少的話要說。記者:會限制他(孩子)用短視頻嗎?市民:會,我都不讓他看,這太影響學習了。市民:會,我不喜歡孩子接觸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