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臺當局捲入美國政局紛爭對臺不利

2021-01-13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朱立倫:臺當局捲入美國政局紛爭對臺不利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據臺灣《中國時報》1月10日報導,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即將訪臺,前新北市長朱立倫認為,美國正處於政權交接最關鍵的時刻,這個訪問到底意義何在?他呼籲不應涉入複雜的美國政局紛爭,免得讓臺灣地區民眾受害。

報導稱,朱立倫認為,美國正處於政權交接關鍵時刻,眾議院將彈劾總統,重要的閣員、幕僚都已宣布辭職,美國國會又發生嚴重動亂,這個訪問到底意義何在?

他強調,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這個時候訪問真的適合嗎?要談什麼?交接後美國新政府會買單嗎?這是很大的疑慮。

報導稱,朱立倫進一步表示,民進黨當局從選前單壓一邊,到現在配合美國即將下臺政府的作為,後續臺當局可能要付出的代價,這是民進黨當局要想清楚的。

相關焦點

  • 臺當局證實美環保署長將訪臺 被批:請瘟神還以此為榮
    來源:海外網美國環境保護署長惠勒(「中央社」)海外網11月20日電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環境保護署長惠勒計劃12月訪臺,臺外事部門負責人證實了這一消息,揚言惠勒是應自己邀請來臺,臺民眾會「振奮」。對此,臺網友痛批,「實在不懂要興奮什麼」「瘟神不要來!
  • 朱立倫啟動全臺輔選行程 首站赴臺南力挺洪秀柱
    【環球網報導】據臺灣「中央社」20日報導,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將在22日啟動全臺輔選行程。第一站他將以臺南女婿身份,力挺參選臺南第6選區「立委」的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中央社」援引「國民黨內人士」的話稱,朱立倫是藍營最大公約數,也是國民黨「立委」參選人盼優先幫忙輔選的選項。據報導,朱立倫將啟動全臺輔選行程,22日將南下出席洪秀柱南徵造勢大會,用行動力挺洪秀柱。隔周,朱立倫規劃跟新北「立委」參選人聯合造勢,以及為臺北市「立委」參選人站臺。
  • 美國官員訪臺?昨天還在敲鑼打鼓,今天就取消了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外事部門8日歡呼雀躍,聲稱自1971年以來首度有現任美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來訪,這「展現美國對臺灣國際參與的強勁支持,並象徵臺美全球夥伴關係的進一步提升」等等。蔡英文發推稱期待並歡迎1月9日上午,蔡英文在推特上發文稱期待並歡迎克拉夫特下周訪臺,她還聲稱克拉夫特的訪問對「臺美關係」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 蔡英文祝賀拜登對方「已讀不回」 美媒爆料令臺當局如坐針氈
    眾所周知,蔡英文此前一邊倒地押寶川普,對美國的各種無理要求照單全收:不但大肆購買各種武器,甚至連臺灣農民抗爭多年的含瘦肉精美國豬肉入臺問題都大開綠燈。但如今美國大選的結果讓其猝不及防,騎虎難下的情況下,臺當局不得不緊急跟拜登「套近乎」以掩飾尷尬。不過這番操作差點「翻車」。
  • 臺當局獻媚失敗,拜登公開喊話蔡英文遭打臉,抱美大腿卻遭閉門羹
    據媒體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將於2021年1月正式上任,並針對於貿易協定發表了不同觀點,拜登直言「不籤貿易協議」,使得「親美派小丑」蔡當局慘遭打臉,遭遇閉門羹。這個報導讓「歷史哥」直接傻眼,蔡當局也難圓其說,直接導致已經頂了無數罵名,執意要開放美國「萊豬」的臺當局「賠了夫人又折兵」。
  • 蓬佩奧稱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將訪臺 臺網友:別來搞事!
    來源:海外網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右)與「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左)見面(美聯社)海外網1月7日電據多家臺媒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當地時間周三(6日)宣稱,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凱莉·克拉夫特將訪問臺灣。臺網友聞訊後直呼「別來搞事!」
  • 美國務院次卿克拉奇訪臺,有何貴幹?
    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17日搭專機抵臺。有臺灣媒體報導,克拉奇此行並不會與臺方舉行經濟對話,理由是「臺灣宣傳過於高調」。蔡英文辦公室立即予以澄清指出,這不是事實。但究竟什麼「不是事實」,蔡辦倒並未說明。是指民進黨當局太高調使得所謂「臺美經濟對話」破局「不是事實」,還是指取消「臺美經濟對話」「不是事實」?不過,「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與行政機構都已間接證實,這次克拉奇來訪,行程中的確沒有「臺美經濟對話」這個項目。臺灣行政機構說向來尊重訪客的行程規劃;蕭美琴則說,會和克拉奇交換意見,「以有助後續的準備與安排。」簡單講,就是這次沒有臺美的經濟對話。
  • 臺當局大肆拿「黑鬼」一詞侮辱譚德塞,外交部毫不留情撂下這話
    文章認為,民進黨當局上述發言當然會影響民眾對WHO的觀感,臺灣一直想加入WHO,此次跟隨美國步調正面衝撞WHO,擅觀風向的網軍也可能有所行動。面對這些內容,民進黨當局依然保持一貫的否認態度。臺「駐新加坡代表處」12日發布聲明稱,《聯合早報》的報導是在刻意淡化譚德塞「為何被譴責?被那些人譴責?他可以做的不一樣,幫助全球充分防疫嗎?」
  • 臺當局開放美豬進口拒道歉,國民黨被惹急了,直呼「蔡英文下臺」
    民進黨當局對於美國的態度可以用「卑躬屈膝」來形容。美國無論提出什麼「建議」,臺灣當局都「欣然接受」。 民進黨當局罔顧人民的身體健康,執意要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牛進口。此舉一出,各界人士便開始對民進黨當局的相關舉措頗有微詞,島內民眾更是極其不滿。
  • 臺當局官員解釋師生戀禁令 定義為「柔性規勸」
    臺當局官員解釋師生戀禁令 定義為「柔性規勸」 2011年10月31日 18:2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網民要求蔡英文當局吃「萊豬」給百姓看
    (觀察者網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8日報導,民進黨當局開放「萊豬」進口,引發臺灣民眾食安疑慮,國民黨宣布,本周末將展開「反萊豬」公投第二階段聯署。而為反制國民黨並緩和民怨,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也將在農曆年前,下鄉說明當局政策。
  • 搶攻青年票 朱立倫關心社會住宅議題
    中國臺灣網6月15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前新北市長朱立倫今日(15日)前往萬華玖樓共生公寓參訪,了解該處出租情況,他主張社會住宅除了臺當局要持續蓋,也要鼓勵民間釋出,為此自用住宅、出租住宅相較於空屋,稅率都可以進一步降低。
  • 克拉夫特訪臺 「善意」還是「毒酒」?
    拓展「國際空間」 臺美一拍即合謀求拓展「國際空間」,提升臺灣所謂的「國際影響力」,是民進黨當局一直以來的心願。從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到聯合國氣候大會、聯合國漁業會議等,臺當局是一再遞交申請,國際組織是接連拒絕、不予理會。特約評論員張彬表示,此次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到訪」,可謂正合民進黨當局的心意。
  • 臺當局宣稱暫停「小三通」,島內網友留言痛批:雞腸鳥肚小雀幸
    還有網友表示,「請空心菜廢除陸委會…完全沒功能,只是養肥貓肥缺的單位」;也有網友稱,「死的8千多人的美國流感為何對世界各國無感!」對於新冠肺炎疫情,臺灣《中國時報》此前曾報導,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6日起,居住在大陸各省市的民眾全部暫緩入境;入境臺灣的民眾凡有大陸及港澳旅遊史的,返臺後一律居家檢疫14天,不得外出。
  • 「卑躬屈膝」的民進黨當局用美豬換來了什麼?
    島內輿論質疑,民進黨當局在未獲美方具體承諾及臺灣內部共識前,就在關鍵談判議題上棄守,有違常理。蔡英文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8月28日召開記者會,在未經「立法院」討論的情況下以行政命令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國豬肉以及放寬30個月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輸入臺灣。
  • 看見臺灣|民進黨當局就是美國的「兒皇帝」
    盧的聲名大噪源自民進黨當局的攻擊。上周,「美國在臺協會」(AlT)臺北辦事處長酈英傑訪問臺中,座談中,盧清晰地表明了臺中市民反對美國「萊豬」(含瘦肉精豬肉)進口的立場。遭此一擊,酈英傑當場發飆趕走媒體,AIT臺北辦事處惱羞成怒,嚴詞發表聲明譴責盧秀燕「政治人物散播不實資訊並引發毫無根據的焦慮,對所有人無益」。
  • 臺大師生遊行給蔡英文送"鍾" 抗議當局阻管中閔上任
    《聯合報》評論指出,當局放縱黨政勢力不斷透過立院與監院操作,教育部更於一個月內連發出「七道金牌」給臺大要求解釋所謂「爭議」,管中閔能否就任臺大校長一案,根本不是法律問題或「教育部」硬拗的適法性監督,早已是眾目所矚、眾手所指的政治案件。  綜合中通社及臺媒報導:原定於2月1日上任的管中閔遭質疑未披露資訊及涉論文抄襲,民進黨當局「教育部」遲遲未核定管中閔為臺大校長。
  • 最終,民進黨當局還是選擇卑躬屈膝
    面對鐵一般的現實,民進黨當局仍然無視兩岸的親緣關係,試圖通過投靠美國的方式來割裂與大陸的關係。在美國人眼裡,臺灣地區僅是美國與中國大陸進行制衡的棋子一枚,只是蔡英文不肯從美夢中醒來。為了抱緊川普的大腿,蔡英文舉債購置數百億的美國武器,還不惜冒著犧牲島內民眾健康利益的風險大肆進口美國「萊豬」。種種行為之下,臺灣民眾早已對民進黨當局大失所望。
  • 克拉奇訪臺,繼續踩中國大陸紅線,美臺是「吃了秤砣鐵了心」
    疫情發生以來,美臺加緊勾連,在國際上不斷製造「一中一臺」的分裂活動。美國政府公開了1982年裡根向臺灣的「六項保證」 ,也就是說,美國對臺灣的承諾過去是偷偷摸摸進行的,今後將是堂而皇之公開進行的。美國政府派阿扎訪臺,打開了潘多拉盒子。美國不僅是一般的打「臺灣牌」,而是公開支持民進黨的分裂活動,企圖以此遏制中國崛起。
  • 臺當局進退兩難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臺灣反核民眾舉行廢核大遊行,抗議當局有關廢核問題的承諾遲滯不前。(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日前,臺灣超過5000人走上街頭,舉行廢核大遊行,抗議當局有關廢核問題的承諾遲滯不前。當日,遊行民眾高喊「非核低碳 永續能源」「廢核反空汙」「反核廢節能再利用」等口號,提出「核三」儘速除役、正視核廢料處置、推動能源轉型等訴求。臺灣核能的存廢議題由來已久。島內資源極其匱乏,能源對外依存度高達98%,極易受國際能源格局變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