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餐飲,筷子就是不得不提的一種餐具,相比於歐美國家的刀叉,非洲中東地區和印度等國家用手抓,筷子可以說使用方便又乾淨衛生。
筷子的使用在我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有記載的使用已有3000多年,筷子早期並不叫筷,在先秦時期稱為「梜」(jiā),漢朝時稱「箸」(zhù),從明代開始,才正式稱之為「筷」,並一直沿用這個名字至今。
筷子是漢文化的重要代表產物,這種餐具可以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是國人主要使用的餐飲器具,幾乎天天在用。但是話說回來,筷子在中國數千年的使用文化中,如何「正確」使用筷子,可就大有學問了,古人眼裡,筷子的這3種使用方法是「忌諱」。
第一:切記敲敲打打
在吃飯的時候,往往這個不用我說大家都應該深有體會,就比如一些朋友或者某些人有習慣於吃飯噠嘴一樣,總是會搞出一些聲音出來。使用筷子同樣如此,有的人總喜歡有事沒事在碗邊敲敲打打,吃一嘴敲一下,這其實是一種在古人眼裡極度缺乏教養的行為。
在古代,敲打碗邊這種行為通常只有叫花子和乞丐才會這樣做。民間傳言:乞丐行乞時,如果主人家給予施捨,而行乞之人得到施捨後,如果覺得滿意了就會離開,如果嫌不夠,就會敲打碗邊,暗示主人多施捨。
所以現在一些地方把這種衍生為一種暗示飯菜不合口味的做法。在某些地方,如果你抬著碗敲敲打打,特別是去主人家做客,就會被視為你認為主人招待不周,飯菜寒酸,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第二:忌「三長兩短」,直插入碗
這個一說很多朋友要說是「唯心主義」,當然如今的科學社會,這個你如果不信,在自家裡吃那沒人說你,但是前提是出門在外,這個東西就不好說了,有些家庭特別忌諱這些。
所謂「三長兩短」,現在就是形容人出意外或者災禍,是對死亡的一種委婉的表述方法。三長兩短這個詞民間來源頗多,有說棺槨的,也有說三炷香和兩支蠟燭的,總之都不是活人用的。
所以為了避諱這些東西,筷子的使用就逐步忌諱長度不一,參差不齊,而設計成標準的七寸六分,意欲「七情六慾」。而把筷子豎直插入米飯和碗中,這更是給死人用的東西,更不能為之。
第三:仙人指路,惹是生非
所謂「仙人指路」,這是一種民間對一種錯誤使用筷子方法的俗稱,即: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卻單獨空出,無形之中伸出指向前方。
這是一種對筷子的錯誤使用方法而造成的不良習慣,我自己本人也是以前經常被說和被朋友調侃。
食指本身指人就是一種帶有責備性質和不禮貌的行為,如果我們出門在外在餐桌上有這種行為,建議改正。因為這是涉及一個人修養的行為,往往會因為一個簡單的用筷子而造成給人一個不好的印象。
關於筷子的民間禁忌,其實還有很多。就比如說不能用筷子打12歲以下的小孩,吃完飯不能把筷子平放在碗上等等。
總之,筷子作為漢文化餐桌禮儀的典型代表,會使用筷子和會不會用好筷子,這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概念。
如今隨著我們中國文化逐漸走向世界,許多外國人也開始嘗試使用我們的筷子,但也不乏很多國人研究國外的刀叉使用。
這裡只能先說一句:先把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用好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