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記載,「黃帝治,景星見於北鬥也。」
最近天宮熱鬧非凡,先是12月21日冬至這天,木星(歲星)和土星(鎮星)合相,400年來距離最近,又是23日青海玉樹發現火流星。
還有民科煞有介事地把「土木合相」說成是景星,實在是無知者無畏,貽笑大方。
那麼,景星到底是什麼?
先出答案,古人認為那些明亮輝煌的星星是吉祥之星,能夠帶來好運,這樣的星星就是景星(也叫瑞星或德星)。
看一下景星應用的案例:
國民黨曾將景星設計成「景星勳章」頒發給李安、侯孝賢等知名藝人。
《史記.卷二七.天官書》記載:
「天精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出於有道之國。」
在相信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西漢,太史公相信,景星是德星,相應的,有道之國才出現,也就是說,景星是個好兆頭。
同時期的董仲舒在《王道》裡也曾說:
「王正則元氣和順,風雨時,景星見,黃龍下。」
《文子精誠》裡記載了與景星並列的七種祥瑞:
「故精誠內形,氣動於天,景星見,黃龍下,鳳凰至,醴泉出,嘉穀生,河不滿溢,海不波湧。」
2020年5月7日,在河南鄭州雙槐樹「河洛古國」都邑遺址發掘過程中,發現的「北鬥九星」造型遺址,其鬥柄上端的那顆大星(紅色五角星內),很可能就是一顆景星。
至於景象啥樣?
《史記》的說法是「其狀無常」,也就是沒有固定的形狀。
王充在 《論衡·是應》說:
「古質不能推步五星,不知歲星、太白何如狀,見大星則謂景星矣。」
王充認為,景星就閃亮耀眼的大星星,不是特指某顆星,歲星木星,太白金星在靠近地球的時刻,可見度比以往明亮,形狀也比以往大,就可以看作景星。這一點也印證了太史公所說的「其狀無常」。
從國民黨景星勳章來看,原型很可能是中國古人喜歡的長庚星,也就是太白金星。
靠近月亮的長庚星,又稱金星伴月,就是一顆景星
《晉書·天文志中·瑞星》說景星像半個月亮,有時很大但中空,有時是三星高照的樣子:
「景星,如半月,生於晦朔,助月為明。或曰,星大而中空。或曰,有三星,在赤方氣,與青方氣相連,黃星在赤方氣中,亦名德星。」
民俗說,三星高照,吉星高照,指的就是景星出現,預示好事即將發生。
由此我們又想起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的漢代蜀地織錦護臂——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深為古人的智慧嘆服,也為祖國的未來祈福。
綜上所述,景星很可能是一種「超新星」,在古人眼裡景星與鳳凰、麒麟等珍禽、神獸並列,是祥瑞之象,而且形狀不固定,星體不固定,數量不固定,有時木星,有時金星,有時三星高照,所以景星雖然與土木合相都算天文奇觀,但兩者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自然現象!
景星慶雲,泰山北鬥,祝福祖國,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