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春晚滿意度96%,沒有陳佩斯的21年,依然不講真實

2020-11-25 艾晨書館

堅持到還有明天 , 有明天就行 。

——陳佩斯

陳強隨中國電影代表團正在匈牙利訪問,北京來報:老婆生了一個兒子。

為了紀念《白毛女》在國外映出的盛況,陳強隨口說:「那就叫布達吧,如果再有第二個孩子,就叫佩斯。」

1954年,陳佩斯出生。

陳佩斯天生有一種反叛精神,讓父親極為頭疼。

打小他就性情頑劣,學習成績非常「穩定」,長期霸佔班上倒數第一的位置,看上去就不是讀書的料。

雖然成績不咋地,但他的個子卻是班上最高的。

新來的老師見他這麼皮,故意收拾他:「你個子這麼高,坐最後一排吧。」

陳佩斯知道老師想整他,就和老師結下梁子了。

一次,老師讓同學們用「五彩繽紛」造句,陳佩斯把手舉得老高。

噌地站起來說:「我放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豆花兒屁。」同學們哄堂大笑,老師臉都黑了。

回到家裡,等待陳佩斯的是父親一頓海揍。

那時,陳強常年在外拍戲,父子之間的交流,全靠雞毛撣子。

雖然陳佩斯常常被父親揍得鼻青臉腫,在他心裡還挺崇拜父親。

當年陳強曾是「中國二十二大明星」。「百花獎」為其單設最佳男配角,他還是那年得獎票數最高的演員。

那時候,陳佩斯一門心思想長大後去當勘探隊員。

下課後,他常一個人鑽到煤堆裡去,找石英石、鐵礦石。

然後一身烏黑地跑去告訴自然課老師今天收穫有多大,直到現在陳佩斯還有往地上亂瞅的毛病。

隨著年齡不斷增長,陳佩斯迷上了看電影。

然而一夜之間,天翻地覆。

父親被抓進牛棚,批判的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壞?」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陳佩斯回憶:每一次父親從批鬥場回來,被打得皮肉模糊,身上的白襯衫全是血印子。

這些驚恐與不解的經歷,讓陳佩斯從小就對所謂的榮譽格外排斥。

在那些黑暗的歲月裡,陳強曾賭咒發誓:以後再也不演反面人物了,也絕不讓兒子、孫子沾文藝的邊。

1969年,15歲的陳佩斯在北師大附中讀完3年初中後,到內蒙古寒苦地區兵團插隊。

他所在的建設兵團是一個沙漠地區,寸草不生。

在哼哧哼哧的勞動中,陳佩斯上房泥可是一把好手,用鐵鍬往上扔泥,上下翻飛。

他生命中的一股韌勁讓他無論在何種境遇,都能生存下去。在那片不毛之地,陳佩斯度過了人生中艱難而難忘的4年。

陳佩斯的妻子曾說,「他在兵團真正接觸到了貧困百姓,使他骨子裡產生了一種平民意識。」

佩斯演小人物為什麼會那麼親切,感同身受。

她說,「因為他從那時就知道,人不是生來就平等的「。

在兵團裡總是吃不飽,陳佩斯便打起了報考藝術團體的主意。

1972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招收演員,陳佩斯瞞著父親偷偷報了名。

田壯壯對已經歷兩次失敗的陳佩斯說:「別洩氣,我陪你一塊兒去,給你壯膽!」

當時的主考官是田華,陳佩斯管它三七二十一,在考場上表演了小品和朗誦。初試順利通過。

但陳佩斯還有點不放心,輪到別人考試時,陳佩斯舉手大喊:「田華阿姨,我還有節目呢!」

田華笑著問他:「你有什麼?」陳佩斯拍拍胸脯說:「要什麼有什麼。」

田華見他憨態可掬,便說:「那好吧,你再表演一個吧。」

陳佩斯演完之後還覺得不過癮,別人考完之後,陳佩斯又舉手喊到:「田華阿姨,我還有節目呢!」

原來陳佩斯為了考試,準備了足足一臺節目。

進廠以後,肚子裡沒有油水的陳佩斯開始猛吃,一手抓5個大饅頭,再加上一盤6分錢的洋白菜。

使陳佩斯真正走入喜劇世界的影片,是出演1979年的電影《瞧這一家子》。

演對手戲的,是「則天皇后」劉曉慶。

這是十年浩劫之後,中國電影銀幕上第一部喜劇。

「中國老百姓太苦了,要給老百姓帶來歡樂。」

但這種「毫無教育意義」的娛樂片,上級不屑一顧。

無路可走,陳佩斯只有自己成立電影製作公司,用「個體戶」的方式來拍。

在他和父親合演的首部電影《瞧這一家子》中,每一場戲陳強先自己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陳強手把手教兒子演戲。

導演王好為稱讚陳佩斯:之前,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演員像他這麼用功。

」他宿舍的牆上貼了整整一面牆的人物分析。他把自己所有戲的動作語言都寫在上面。」

後來,《瞧這一家子》爆火,還捧回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此後電影生涯中,有一次,陳佩斯因為老友姜昆的懇請進了《京都球俠》劇組。

沒想到,後來還把多少演員夢寐以求的百花獎最佳配角獎頒給陳佩斯。

可陳佩斯竟沒去領獎,因為他覺得自己演的並不好,或許正是他的這種較真率性,更讓人心生欽佩。

自此以後,陳佩斯對各類獎項更是不在乎了。

1984年,陳佩斯因小品一炮走紅。這一年,陳佩斯30歲。

那年的春晚舞臺上,陳佩斯和朱時茂搭檔的《吃麵條》,紅遍大江南北。

這個小品的出演,當時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頂了極大風險。

《吃麵條》本來是八一廠演員和觀眾互動時,陳佩斯和朱時茂兩人搗鼓的小短劇,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走哪紅到哪。

春晚導演黃一鶴聽說了,就找到陳佩斯和朱時茂,希望他們把節目搬到到春晚上。

送審時,凡是看了的人,都笑得喘不過氣來。

可這樣一個為笑而笑的節目,又沒什麼教育意義,敢在中央電視臺上直播嗎?

黃一鶴沒了主意,他把球踢給了姜昆,姜昆也不敢拍板。

陳佩斯見到這種局面,倔脾氣就上來了,對朱時茂說:「算了算了,別搞了,還有正事兒,我們回去演我們的電影。」

還是朱時茂臉皮厚,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說:「再等等,再等等」。

過了幾天,陳佩斯負氣而走,朱時茂又去找陳佩斯,說導演要他們回去。一回去才知道,壓根沒這事兒,是朱時茂自己特想上。

在當時那種社會環境下,《吃麵條》的處境非常尷尬,因為始終沒人拍板,陳佩斯和朱時茂沒有「身份」。

每次 節目組拉演員去排練,朱時茂就帶著陳佩斯「蹭車,蹭飯」。

他們連正式排練室也沒有,隨便找個人少的房間,進門衝人一笑,旁若無人地排練起來。

直到1984年春晚當天夜裡,《吃麵條》能不能上,仍沒定論。

直播前10分鐘,導演黃一鶴對他倆說:「你們上吧,出了事我來負責。」

陳佩斯永遠記得那天夜裡,黃導說這話時有多麼悲壯。

《吃麵條》是國家晚會裡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小品。開啟了春晚小品的先河。

1985年,陳佩斯徹底剃了頭髮。

其後陳佩斯與朱時茂繼續合作11年,在春晚舞臺演出了《烤羊肉串》《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等經典小品。

舞臺上的陳佩斯滑稽十足卻形象鮮明,將小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一身市井氣卻不乏率性真誠。

自出機杼,渾然天成。在小品演員裡入木三分,非陳佩斯莫屬。

這種高級感的小品,自他之後,再難一見。

1998年《王爺與郵差》,那是陳佩斯在春晚舞臺留下的最後一個背影。

自此,陳佩斯告別春晚。

90年代後,陳佩斯的表演藝術到了新的頂峰。

在演出《吃麵條》的小品後,無數個演出邀請令陳佩斯應接不暇。

陳佩斯「走穴」的收入自己不管,拿回家就交給太太。太太也不管,直接開了銀行帳戶全放在裡面。

1998年,陳佩斯成立了自己的影視製作公司,錢便是太太存在帳戶裡的。

先後投資500多萬拍攝了《父子老爺車》《太后吉祥》《好漢三條半》,但這些電影都叫好不叫座,一部接一部虧損。

為了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陳佩斯只得苦苦支撐,繼續四處走穴,用賺來的出場費支撐公司的運營。

可屋漏偏逢連陰雨。

隨即,與央視的版權官司,將陳佩斯逼到了絕境。

1999初,陳佩斯發現央視下屬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擅自出版發行了他和朱時茂創作並表演的《吃麵條》《拍電影》《警察與小偷》等8個小品的VCD光碟。

兩人通過登門、打電話和去函等方式尋求解決辦法未果,無奈之下訴諸法律。

他「一意孤行」,執拗地想要個說法。

這個說法就是,微小的個體,即便在強權下,仍可以得到被尊重的權利。

官司塵埃落定後,陳佩斯拿到了16餘萬元的侵權賠償金。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起正常官司經一些媒體誇大報導後,被演繹成沸沸揚揚的「央視封殺風波」,直接導致原被告雙方矛盾激化。

幾乎在一夜之間,他再也接不到任何與廣電系統有關的演出邀請。

沒了演出收入維繫,影視公司也只能宣布倒閉。

那時,陳佩斯的女兒小學一年級下學期報名的時間,陳佩斯賦閒在家,主動帶著女兒去報名。

報名費280塊,陳佩斯掏遍口袋,身上只有147塊錢。

尷尬之餘只能默默地背著女兒回家去找妻子拿錢。

連女兒的學費都掏不出,陳佩斯黯然淚下。他那陣兒徹底絕望了,每天都喝得醉醺醺地回家。

妻子看在眼裡,一聲不響地帶陳佩斯去了一個地方。

1999年「五一」期間,妻子拉著陳佩斯到郊外散心。

車子開進了北京延慶市井莊鎮西三叉村。

下車後,妻子從包裡拿出一份承包合同,指著眼前的一大片荒山告訴陳佩斯:

「一直沒有告訴你,早在去年,我就用多年積攢的70餘萬私房錢承包了1萬畝荒山,承包期為50年。」

居安思危,就是為今天留一條退路。

陳佩斯愣住了。

「我嫁給你10多年,太了解你。你有無人企及的才華,但也有致命弱點。演小品誰也比不了你,但開影視公司你絕對操作不了,商業化操作這些你都不懂。」

陳佩斯站在寂靜無人的山頭上,忍不住淚流滿面。

公司失敗、春晚封殺,本已絕望,卻不知深愛他的人早已為他留了一條後路。

妻子說這萬畝山林可以保證他們後半輩子過上富足的生活。

「每年只需投入10萬元就有回報,如果種果樹和速生用材樹,七八年後每年少則淨賺100萬元,多則500萬以上。」

最有意義的是,10年後萬畝荒山還會變成綠色林海。

陳佩斯哽咽著說:「你要我怎麼做,我全聽你的。」

「扛著鋤頭,從明天起和我一起上山,到這裡當山民!」

就這樣,昔日爆火於央視的陳佩斯變成山民。

兩人在山上建了兩間木頭房子,一間廚房一間臥室。

廚房裡沒有煤氣,也沒有煤,漫山遍野的枯枝敗葉是唯一的燃料。

每天早上起來,夫妻倆一人背個大背簍,去撿滿一背簍的落葉樹枝回來生火。

除雜草、搬石頭、挖樹坑,陳佩斯和妻子王豔玲租貨車運來買好的側柏、蘋果和石榴等樹苗,趕季節爭分奪秒地種下。

當光禿禿的荒山都被育上了新苗,每天早上天剛亮,兩人就穿著深筒套靴出門去巡山。

一萬畝的荒山,光走下來都要七八個小時,中間還得觀察是否缺水,有沒有病蟲害。

每一天,夫妻都倆披星戴月。

白天揮汗如雨地幹活,晚上躺在床上渾身酸痛。陳佩斯沒叫一聲苦和累,只叮囑妻子多歇歇。

轉眼兩年多過去了,小樹長高了一大截,荒山變林海。

後來山林中甚至出現了野豬、狍子和狐狸等動物,以及多種鳥類。

當經濟危機終於得到緩解後,陳佩斯又不安分起來。

骨子裡的表演欲開始復甦,最了解陳佩斯的莫過於妻子。

她把山林30萬利潤和以前買荒山剩下的5萬元一起給了陳佩斯,告訴他,這是重開影視製作公司的首筆資金。

「放心去打拼,賺不賺錢都不要緊,只要不背債就行。」

妻子繼續守在山上,保證家裡穩定收益,給這個家一個穩定的大後方。

新世紀,陳佩斯復出,他迷上了創作。

陳佩斯決定在舞臺渠道另闢蹊徑:做話劇。

在中國話劇的「聖殿」北京人藝,連演員都要紛紛下海去演電視劇的年代,許多人對他的瘋狂之舉感到匪夷所思,他卻執意「逆流而上」。

有人說,你們如果不怕賠錢就做吧。

陳佩斯把34萬全部投進了話劇《託兒》,孤注一擲。

2001年,《託兒》在長安大戲院的首場上座率就高達95%。

在北京連演10場後,陳佩斯帶著《託兒》開始了全國巡演。

2003年,第二部舞臺喜劇《親戚朋友好算帳》上檔。一年內在全國演出近六十場,觀眾達8萬人之多。

《陽臺》更是以犀利的風格針砭時弊,直擊社會「痛點」。迄今在全國各地演出已500多場的《陽臺》,被上海戲劇學院納入教科書。

「我們在北大的演出連一個空位都沒有。」

有人感嘆:像陳佩斯這樣專業系統研究喜劇理論,並有多年舞臺演出經驗的人,在中國,找不出第二個。

陳佩斯豐富的學識、不少獨具思創性的言論讓人為之驚嘆。

但是排演《戲臺》時,陳佩斯忽然意識到了自己的文化底蘊還不夠,於是又卯足勁充電。

2008年春天,陳佩斯創作的話劇《阿鬥》在北京民族宮大劇院首演後,更是引起了轟動!

人說,陳佩斯跟《茶館》裡的常四爺很像,「都是掙有數的錢,過有底線的生活」。

生活中,陳佩斯很老派,一件毛線衣可以穿上10多年,一年四季腳下都是一雙懶漢鞋。

他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不穿皮衣。

父親自2008年中風以後生活不便,陳佩斯便搬出自己的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老人家的生活起居全由他和哥哥照顧承擔。

陳佩斯的父親一直到八十多還在創作狀態,那年他演了姜文的電影《鬼子來了》。

父親對藝術那種執著的追求,對陳佩斯的影響很深。

很多人說,陳佩斯是典型的「一根筋」,他可以為表演砸鍋賣鐵,卻不肯對遊戲規則來半點妥協。

對演員,陳佩斯卻極有耐心。

「絕不端著架子,容忍年輕人犯錯,這樣工作才能融洽。你搞一家之言,可能是你對,但長此以往,你工作的氛圍就沒了。」

近幾年來,陳佩斯開始系統研究莎士比亞、莫裡哀等喜劇大師的作品。在網絡文化泛濫和各類純搞笑話劇的衝擊下,他堅持自我,絕不向網絡乞討笑料。

陳佩斯的偶像是卓別林:那個給全世界帶來快樂、自己卻得了抑鬱症的偉大演員。

他非常喜歡卓別林在《舞臺生涯》中的最後一個鏡頭:卓別林在舞臺上完成了自己追求一生的事業,最後跳進一面大鼓,以痛苦換來了觀眾暴風驟雨般的掌聲。

喜劇這行太苦,陳佩斯的每一步都布滿艱辛,但他手握利器,一路披荊斬棘。

當太多的人將喜劇膚淺地理解為插科打諢,就是一堆噱頭與笑料的堆砌,陳佩斯一直思考並尋求著對「喜劇」的探索。

愛思考、不炒作,從未傳出什麼緋聞和負面消息。

在河南拍電影《少爺的磨難》時,有一場光著腳追汽車的戲,那條農村的土路上布滿蒺藜刺,陳佩斯腳上扎滿了刺,還得掙扎著往前跑。

「導演一喊停,哎呀,疼啊,痛,坐在地上一個一個往外拔,一拔一股血出來。」

當他疼得摔倒在地時,旁觀的人卻笑得非常開心。

「這種笑是道德的嗎?」

魯迅說:「喜劇是將那些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悲劇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所以,在陳佩斯眼裡,所有的喜劇讓人發笑的東西,其實它最核心的部分都是悲情。

自1998年告別央視春晚後,陳佩斯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

最近幾年,在「最希望誰出現在春晚舞臺」的網絡票選中,陳佩斯總是遙遙領先。

2011年陳佩斯曾表示有春晚邀約,但他拒絕了,後面一年又接到邀請仍堅拒。

有記者問他:您對當初的行為是否後悔?他面色平靜:「我不後悔!」

命硬學不來彎腰的人,承擔的起一切選擇之後果。堅守自己的原則與理想,不卑躬,不妥協,唯一能讓他屈膝和朝拜的只有藝術。

他拍了中國第一部喜劇;上演了春晚第一出小品;在劇場人走茶涼的時代,又做起了話劇。

他的入場和退場,從不看時代的臉色。

陳佩斯雖然今年春晚依舊沒有回歸,可他離開春晚的21年,也是被念念不忘的21年。

在這個時代,他讓我們看見,仍然有人為理想而活,活得乾淨而硬氣。

相關焦點

  • 80、90年代春晚回憶,趙麗蓉、陳佩斯、趙本山,還有無數經典老歌
    1983年是央視的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在那個電視機剛剛走進千家萬戶的時代,春晚有著當時頂配的明星陣容,主持團隊中有著馬季、姜昆、劉曉慶,李谷一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登上春晚舞臺的。第一屆春晚是對電視節目創新的一種大膽嘗試,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非常富有衝擊力,在之後的春晚舞臺上,造就了不少一炮而紅的明星和流行歌曲、流行語。次年的第二屆春晚上,語言類節目開始嶄露頭腳,陳佩斯、朱時茂表演的小品《吃麵條》和馬季販賣"宇宙牌香菸"的片段,至今仍舊不時在電視上重播著,這就是經典的好作品的魅力。
  • 陳佩斯近照曝光,曾連續11年登上春晚,如今64歲鬍子眉毛都花白
    陳佩斯是大家非常喜歡的藝術家,同時他也是小品的開山鼻祖,在1984年的時候,陳佩斯和朱時茂通過滑稽幽默的表演的《吃麵條》這個小品,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也就是那一年,春晚才有了小品這個表演形式。陳佩斯這段滑稽幽默的表演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回憶,也讓廣大觀眾記住了這個光頭演員。
  • 2020已是第四個鼠年春晚,歷屆鼠年春晚還有人記得嗎?
    過年是每個中國人都割捨不掉的情節,而春晚正好承載了這眾多的情節。雖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網絡的發達以及年輕人多樣化的生活,春晚早已不再如以往那般備受矚目,但熱鬧程度卻絲毫未減,只是焦點放在了嘉賓陣容的猜測和流量明星的追捧上,而不是節目。
  • 北京衛視春晚陳佩斯朱時茂看自己孩子演吃麵,36年回憶老父親們淚光...
    不但臺下的老父親陳佩斯、朱時茂淚光閃閃,不少觀眾也表示看到動容,紛紛感嘆一轉眼竟已36年。「三進宮」端出的「麵條」留駐在觀眾記憶裡的《吃麵條》首演於1984年央視春晚,彼時正當青春的陳佩斯和朱時茂默契配合、誇張幽默的表演讓這碗麵條成了全國人民最難忘的「年夜飯」,兩位青年演員其實是首度合作登上春晚,一炮打響,從此連續數年他倆都在大年除夕的春晚裡陪觀眾度過。
  • 1983年春晚之所以被認為經典,主要有以下哪幾個原因?
    春節聯歡晚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那一年央視第一次舉辦春晚,因為是第一次舉辦,所以難免有許多的不足。83年春晚主持人有:王景愚、劉曉慶、姜昆、馬季。而次年,在積累了經驗後,央視終於舉辦了一臺可以說是萬分成功的晚會。84年春晚主持人有:趙忠祥、盧靜、黃阿原、姜昆、姜黎黎、陳思思。
  • 85年春晚究竟做了啥?成為老一輩人眼中的「災難」,央視公開道歉
    從1983年到2020年,每當提起某年的春晚,總是能勾起很多人的集體回憶,那麼在這幾十年間,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屆呢?其實每屆春晚都有每屆春晚的特點,而且這幾十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想要表達的意願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給全國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如果一定要說起一屆最特別的春晚,那麼一定是1985年的那屆春晚,因為這屆春晚太特別了,老人們說到這屆春晚的時候仍然記憶猶新。
  • 65歲陳佩斯也老了,近照曝光眉毛鬍子都已花白,年齡感十足顯滄桑
    當然,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陳佩斯依然留著標誌性的鋥亮光頭。歲月還是不饒人,即使不留頭髮,花白也爬上了他的眉梢和鬍子,年齡感十足,也顯得格外滄桑。不過好在陳佩斯的精神狀態依然很棒,起碼算得上是一位神採奕奕老頭。在採訪中,他還很謙虛地說大家對自己的戲劇"過譽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頂多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喜劇上品"。話裡行間,都能看出老藝術家對自己的極高要求,堪稱德藝雙馨。
  • 37年來的春晚名場面,這些瞬間沒看過,這麼多年的春晚就白看了!
    那一年李谷一在晚會前後一共唱了6首歌,被稱為「靡靡之音」的歌曲《鄉愁》也因此而解禁,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哪位藝術家能有此殊榮。值得一提的是這屆春晚可是有最早的「植入廣告」。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全國範圍內轟動,在票價1角錢的情況票房高達1億6000萬,讓武打片、功夫片風靡全國。
  • 陳佩斯今天66歲了:生命太短,活得乾淨坦然!丨百家故事
    生於1954年2月1日的陳佩斯,今天66歲了。離別春晚舞臺22年,每到過年,人們還是十分想念陳佩斯。他的身上寄託著人們對於「笑」的記憶。《吃麵條》、《主角和配角》、《警察和小偷》……一系列春晚小品,讓他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公眾影響力。同時,他退出春晚的經歷,又極具中國藝術家的風骨。像個老炮兒一樣,他不諂媚於權貴,固執地堅守「規矩」。
  • 2018年春晚我堅持不到一小時,1998年的春晚卻看了好多遍
    95、96年趙本山範偉合作的《牛大叔提幹》和《三鞭子》都是諷刺社會的小品,電影《背靠背,臉對臉》這樣的現代版「官場現形記」也出現在1994年。小品《牛大叔提幹》1998年的春晚,趙本山和高秀敏、範偉首度合作。
  • 話題:山中代代換老虎,下次春晚誰為王
    而第二屆1984年的春晚當中,姜昆亦是如此,不僅要當主持人說相聲,最後還配合李谷一唱了一段花鼓戲《劉海砍樵》。  在1983到1989這最初七年的央視春晚當中,姜昆一直擔任主持人的角色。在整個央視春晚史中,姜昆也是相聲節目中的一員主要戰將,先後參加了17屆春晚的表演。
  • 盤點37年春晚回憶殺,哪一屆的春晚最打動你?
    李谷一的《難忘今宵》第一次出現在春晚舞臺,並且成為歷年春晚的保留節目。1985年春晚在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拍電影》中,陳佩斯一邊冷得哆嗦一邊裝大汗淋漓,「鄉親們吶,我王老五,活了這半輩子,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錢吶,鄉親們,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十五……這個橋段,很多朋友現在也是想起來一次笑一次。
  • 1986年陳佩斯主演的電影,喜劇氛圍相當濃鬱,你看過嗎
    一說陳佩斯,春晚上那個滑稽幽默的小品人便會躍然在人們眼前。 他自1984年登上春晚舞臺,呈現了很多優秀的小品節目,為我們年復一年的新春生活,平添了太多的喜慶。 《警察與小偷》、《主角與配角》、《炮打活人》等等小品佳作,都一度火爆螢屏,暢演不衰。
  • 1994年春晚,朱時茂大變活人,充當道具的女孩,現在已大紅大紫
    帶給了我們無數歡樂的朱時茂和陳佩斯,也早就退出了央視春晚的舞臺。 陳佩斯的吃相,就像是真實的在吃一碗麵條。 再到《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羊肉串》等,都是春晚舞臺上最經典的小品。 1994年的春晚,朱時茂與陳佩斯合作了小品《大變活人》。
  • 帶著兒子和戲,眉毛鬍子都白了的陳佩斯在杭州
    陳佩斯有點驚訝,嘴巴不自主堆成「o」形。從上海趕到杭州的他,把前一天出場的花襯衫,換成了一件最普通的白襯衫,便褲,坐著時,雙腳習慣交叉往前伸,露出黑色布鞋底,不知道這是他的第幾雙布鞋了,邊緣已經脫線,幾根線半掛在鞋底,毫不在意。20年前離開央視春晚,以及和央視下屬公司打的那場著名的官司,沒人忘記。
  • 最失敗的85年「春節」晚會:央視因此在《新聞聯播》鄭重道歉
    一、糟糕的85年春晚 春節聯歡晚會從1983年正式舉辦,第1場春晚雖然比較簡陋,可人們卻完全沉浸在那種歡樂的氛圍當中,絲毫不覺得有任何的不對勁。1984年舉辦的第2次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場晚會同樣獲得了人們的認可。
  • 2019年春晚,呼聲最高的八戒會登場嗎?而2018年的猴年,猴哥沒來
    除了節目總導演以外,觀眾們關心的還是能不能看到自己最期待的人登上春晚的舞臺,那麼,到底都有哪些人最受期待、呼聲最高上演的節目非常受歡迎呢?2019年是豬年,早在前幾年的猴年春晚開始之前,就有不少人高呼要讓六小齡童老師上一波春晚,畢竟他還是大家心中那個永遠的「猴王」,可是最後並沒有遂了大家的心願。
  • 有一種遺傳叫陳佩斯孫女,四代人「完美復刻」,看臉就知道是一家
    有一種遺傳叫陳佩斯孫女,四代人「完美復刻」,看臉就知道是一家 春晚上的一句「拜拜了您嘞」,現在還可以回想起當時他的聲音和表情,他就是
  • 春晚片頭觀賞大賽:2021年春晚logo與以往37屆的不同
    新的一年馬上就要到來了,過年的氣氛也越來越濃了,前兩天,春節2021春晚logo曝光,與過往37屆的春晚片頭有什麼不一樣呢聯歡晚會官方微博發布了2021年牛年春晚的logo:通過2021的數字與牛的形態結合,並以一種「扭」的抽象概念螺旋前行,非常有「牛」轉乾坤的力量感。
  • 陳佩斯重回央視舞臺,小品相聲等英文你知道嗎?
    26日,記者從央視獲悉,時隔20餘年,陳佩斯再度回歸央視舞臺,擔任綜藝《金牌喜劇班》的首發導師。陳佩斯是不少觀眾對春晚印象最深刻的回憶,曾被觀眾稱為「春晚小品第一人」。1998年的央視春晚上,陳佩斯和朱時茂出演了小品《王爺與郵差》。小品裡,尊貴的王爺被卑微的郵差玩得團團轉,博得臺下觀眾大笑。這是陳佩斯第十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也是迄今為止的最後一次。那麼極具中華文化特色的「小品」,英文怎麼表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