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星體與我們的生活有何種聯繫?為什麼很多歷史中的大事件能與「觀星術」的記載預測相吻合?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佔卜靈驗」,「預測吉兇」的能力進行了孜孜不倦的追求,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都在現有生產力水平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各種「預測方式」。
其中「觀星術」(佔星術,星象學)始終是大家了解最少的一門,古語言,「觀星一道,深諳天機,帝王之術,得之不吉。」
言歸正傳,我們來聊聊這門「帝王術」中蘊含的「道」。
僅就地球而言,生物多樣化,為什麼會形成這些種類繁多的物種,這些物種具備哪些特點,這些都是如何誕生,如何形成的呢。
「道行於世,非盤古開天,亦非女媧人祖,兩者皆大星,星行於天,應天道,則萬物始。」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傳承下來的經文典籍被篡改的面目全非,用道家「觀經」的方式來學習,會有新的理解。
「名萬」是宇宙中一顆大星的名字,具體是哪顆,同道中人自可領悟。
「冥頑不靈」一詞,早在唐代韓愈之前已有,原本是「名萬」不靈。
觀星一脈,為了減少世俗中的影響,自秦開始就逐步篡改典籍,將已流傳到世間的一些學說模糊歧義處理掉。
解釋一下上面引用典籍中的含義:
1.傳說中的盤古,女媧,是兩顆星體的名字。
2.這兩顆星體確實對地球和人類的誕生起到了直接作用。
3.是因為「道」的運行,才使得這兩顆星發揮了作用。
4.盤古星的影響改變了地球的「生態環境」,「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一個「混沌」的地球,根據物質組成成分的不同,在「順應天道」(這裡代指我們已知的元素構成和元素規律)的前提下分開了。一個有很多不同物質構成的星體,因為「重力」「引力」「元素構成」的「道」,受到盤古星的影響(熱,引力,磁衝擊等等),分成了「天地」,在「天地」之間產生了我們現在主要生活的空間。
5。結合第二段引文,我們可以看出「名萬」這顆星的特點,「無」名萬的時候才能產生「萬物始」的條件。「有」名萬的時候「萬物母」(母,代指繁衍發展)。
6.結合我們現代科學中的已知知識,「無機物」轉化「有機物」的維勒實驗(請自行查閱),但是「生物」卻無法在維勒實驗的條件下生存。這才是「名萬」與地球生命之間的關係。
7.通過「觀星」,其實是從根本上學習了解「道」的一些特點和生活中的應用,這些「知識」遠高於現今我們所了熟悉的「規律」「法則」。
舉個例子:
魚缸中的魚,大魚欺負小魚,小魚知道躲在水草中保護自己不被大魚欺負。(這是魚缸中的規律,法則)
魚缸的主人在養魚之前需要對魚缸進行消毒,消毒液能保證以後魚缸中的魚不容易生病,但是魚卻不能在消毒液中生存(有名萬與無名萬)。
對於魚缸中的魚來看,主人的投食規律,自己的表現與主人餵食之間的關係,都是魚的經驗總結。
那麼在這個例子中,什麼是「道」呢?
吾道三尺 有緣者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