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月2日,農曆臘月初八,是民間傳統節日臘八節,同時也是佛教重大節日——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日。值此殊勝吉日,祈願大眾吃素誦經念佛,布施放生持戒,廣做功德、利樂有情。其實,民間臘八節的由來與佛教有著重大的關係。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簡要分享一下有關佛陀——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歷程。
佛陀出生在古印度,也就是如今的藍毗尼。他的父親是淨飯王,母親是摩耶夫人。佛陀剛降生時,便異於他人,能開口說話和走路。下地走了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後代弟子每年在佛誕節這一天都會到寺院裡參加法會,以香湯沐浴佛身。摩耶夫人在生下佛陀七日後便離世往生,由其姨母撫養長大。
佛陀自小聰慧,學識淵博,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意為「一切成就」,釋迦族人。他也和常人一樣,結婚娶妻,在王宮裡過著優越的生活。然而,在外面的見聞和經歷改變了他的人生。他看到了太多的人間疾苦、生老病死,人們受其困擾而難以解脫。佛陀慈悲,看在眼裡,卻無能為力。為了探尋究竟的解脫之法,他毅然決然放棄貴族生活,選擇出家修行。
出家在外漂泊,日子必然不會好過,常常要忍受饑寒交迫的折磨,還要承受世人異樣的眼光,以及「小人」的迫害。但為了能夠得到心靈的究竟清淨與解脫,佛陀都一一挺過去。佛陀29歲出家,出家6年,最後一年的時候,已經骨瘦如柴、形銷骨立,實在沒有力氣。
這時,路過的牧羊女見狀,將乳糜供養給佛陀,在努力的勸戒下,佛陀飲用了乳糜,並下河沐浴,終於恢復了氣力,神清氣爽。佛陀突然悟到,縱使人的身體是假相,但也要保重好身體,借假修真,身體好了,才更有益於修行。
佛陀在最後七七四十九天最後一晚,端坐在菩提樹下打坐進入禪定,了通三世因果,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覺悟成佛。佛陀成道後,開始了為期45年的弘法生活。他成道後,第一次說法,說的就是《華嚴經》,用21天的時間為大菩薩們講華嚴經。佛陀弘揚正法,受益的人越來越多,也有更多的人願意跟隨佛陀出家修行,由此僧團隊伍越來越大。
佛陀於80歲時進入涅槃,告誡弟子以法為依、以戒為師,依法不依人。為了能夠維護正法不被破壞,他囑咐弟子阿難,將其所說法編輯成典籍,流傳後世,並在開篇題寫:如是我聞。讀過佛經的善信應該都知道,每部佛經的開篇都是「如是我聞」四個大字,意思就是,我阿難(佛陀弟子)是聽佛這樣說的。
佛陀出生、成道、涅槃,都有諸天散花,莊嚴功德。佛陀開創了佛陀,用智慧、真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尋求到了出離六道苦海輪迴之道路。佛雖然具有無量神通,但他從不示現神通渡人,更教導弟子不要顯神通而使眾生貪著。佛是什麼?不是什麼玄幻神秘,就是覺悟的人。佛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時候就說道:奇哉奇哉,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卻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佛是過去人,人是為了佛,只是佛明心見性,而眾生愚痴,顛倒妄想,不畏因果,造業起惑,被煩惱欲望迷失了心性,故而生死在顛簸。學佛,千萬不要迷信,不要祈求神秘力量。要想改變命運,就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惡修善,種下善良之「因」,自有福報降臨。
佛有十大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十大稱號都是對佛陀的尊稱。後世弟子一般稱佛陀為世尊。我們如果到寺院大雄寶殿裡去,迎面而來最大的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他的左右兩邊分別是他的侍者,也是弟子,阿難尊者和大迦葉尊者。
佛教經典浩如煙海,三藏十二部,部部都是佛陀智慧的結晶。比較著名的經典,比如《心經》《金剛經》《楞嚴經》《華嚴經》《法華經》《佛說阿彌陀經》等等,希望大家能夠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生活的這個娑婆世界最大的佛,為廣度眾生而來,他在過去無量劫時,已被他的老師——過去佛「燃燈古佛」授記為佛。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日,祈願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