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須人眼看到,所以叫真八卦(真,從目、從八,眼觀八路方為真)。——題記
乾、坤是周易的門戶。這個門戶包含前門、後門,乾為前門,坤為後門,如人身上的嘴巴與肛門。
把嘴巴與肛門做無限的逼近,人便濃縮為一個點,這時嘴巴就是肛門,肛門也就是嘴巴。
我們每天早上要刷牙,這是保護口腔,保護乾。我們應該每天刷刷屁股上的肛門,只是目前還沒有人發明肛刷之類的器物。我估計未來人類會發明肛刷,因為肛門如坤卦,於人體,與口腔一樣重要。常言病從口入,其實病也從肛入。
同樣道理,在濃縮為一個原點的宇宙中,天就是地,地就是天,乾就是坤,坤就是乾。所以,乾坤互為作用,陰陽互根,動靜相宜,福禍共依,損益相當。
如果說乾坤是周易六十二卦的父母親,那麼乾坤的父母親又是誰?「易有太極」,「太極」是不是乾坤的父母親呢?對於此問題,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嘗試做過解答。他在太極基礎上提出「無極」之說。
周敦頤說,「無極而太極」。對此話的闡釋,眾說紛紜。我認為,無即元,元為初、原、本、根,為渾沌,極為中,中國的中、中央的中、中庸的中,因此無極就是元中或無中,即渾沌未分,說的是宇宙創生之初的情狀,這是一個存而不論的原始、本根,是展開哲學思辨的前提。
無極是渾沌,懸置不論。太極則是渾沌中隨機概率選中的中心或原點,如坐標軸上的0,太極生兩儀,兩儀為正負1。這兩儀又復為太極,為0,各自復生新的兩儀,這樣便一共生了四象。又以四象各為新的太極,重複以上行為,於是四象便生了八卦。八卦再重複「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的生成機制,於是便產生了六十四卦。這就是為何八卦不是經由十六卦或三十二卦而一躍進入六十四卦的原因。
說到渾沌,說點題外話。其實罵人的混蛋,也與渾沌有關。被罵的混蛋,只是渾沌未開、是非不分、沒有輕重緩急的人罷了,也就是沒有中心原則的人,這類人有時說不定會很成功,因為這時沒有中心原則,不表示以後也沒有中心原則,這得看造化。
所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今日的混蛋,也許會成為明日的雙黃蛋。
又,無極而太極,注意——是「而」,而不是「生」,這裡面存在哲學上的玄機。
從無中裡面,概率上有了中,就自然生出翼與端,這是瞬間同步發生,如一個硬幣的兩面。太極生兩儀,儀就是翼,所以,「太極生兩儀」也可以說是「大中生兩翼」,或「兩翼生大中」,它們是一回事,完全取決於觀察與思考的立足點與著重點。
太極是大中,是實有,又是虛無,是存在,又是不存在,是存在的不存在,也是不存在的存在,這有點像卍佛教裡的方便法門。這樣一分為二看問題,可以避免鑽牛角,打破中心主義,消解自我主義。所謂一分為二,也是來自「太極生兩儀」。且看「分」,「八」字上一刀劈作「二」,就是兩儀。
因此,宇宙的生成經由3.4個階段,3.4不是三,也不是四,是不三不四,即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整個宇宙生成的思考,似乎不是本體論,而更像方法論,或者,從宇宙本初發生角度看,本體是方法,方法也是本體。
通過以上的思辨與分析,似乎乾坤並不是六十二卦的父母,充其量算養父母,乾坤連同其他六十二卦的親生父母應該是太極。但也只有通過這對養父母,我們才能找到親生父母,這也是我們說「乾坤是周易的門戶」的原因。
翼飛起來時,四象便來了,八卦跟著來了,六十四卦也來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最後都來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何六十四卦不進一步變成更多卦呢?因為六十四卦已代表萬物,如三生萬物。這裡存在一個「反者道之動」的變化機制。萬物已概括及包含一切,一切得回歸,回歸到太極,零。一切歸於虛無,太極是虛無,虛無是實有,不是不存在!
在整個宇宙中,對於人類而言,太陽與月亮是人眼最容易看到的事物,注意,不是大地,因為人眼長在頭上,而不是腳下,因此人比較傾向於仰視,我估計這個人眼生長的位置還與人類的崇拜心理有關。
日月為易,坎為月,離為日,坎下離上為未濟卦,這是周易六十四卦最後一卦,因此《周易》之「易」,實為一未濟卦,比喻一隻小狐狸渡河未成,與周易第一卦乾卦的「亢龍有悔」首尾呼應,昭示著物不可終窮。
周易八卦最講究變化。且看「變」字,由亦與又上下構成,亦是又,又是亦,是交互、從頭再來之意思,或者說,變就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就是——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當「變」用在戰術上,便有了「三十六計,走為上」。這「走」字也意蘊雋永,不僅僅是逃走之意,更多是求變、轉移、變換等義。
毛澤東能打下江山,與「走」不無關係,故野史說毛澤東的江山不是打出來的,是逃出來的。無論是走還是逃,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毛澤東擅變。
又,三十六計與周易三十六宮可相呼應。三十六宮都是春。因此,我們或得或失,或進或退,或存或亡,都應以心之變,應萬物之變,從而獲得一種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
所以,周易八卦或六十四卦除了講變易、簡易、不易,還講無窮哲學。懂得求變為入世,深究無窮乃出世。總之,周易是門出入皆平安的哲學。
關於無窮哲學,留到下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