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如果要是懂得我六根與六根所對的境緣包括人、動物、人事物所有都叫境緣,六根所對的,境緣把這二法合一了,就無內無外,這不就是萬法歸一了嗎?
師:如果你通過一點點的定境體驗,你就能夠順著手指望月,即使不明朗,但是能夠內心映射到那個月亮的輪廓,這個時候你就叫覺而不迷。
這個同樣也是尋求安逸趨利避害的一個本能反應,所以如果要想對極樂世界升起強烈的信心,就必須有兩種力,一種是往下看到三界火宅了,這種苦受力。然後極力的想跑想躲,但是往哪裡躲呢,只是聽說極樂世界好,不行你還得要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對不對?那麼怎麼感受,就是可以透過電視那頭,對於我們修行方面的,也可以透過一些修持的方法來達到那種小小的似見非見的這種體驗,這種體驗會讓你產生強烈的往極樂世界的這種心情和情理。
這個就是在娑婆世界,我們從根性大的願力真實受到阿彌陀佛這種加持的願力。那麼,同咱們修行的角度來講,說我們的身心產生不了那麼強烈的清淨心時,所以我們整天的念,我們也很受幹擾,所以說也不得力也沒有什麼感應。於是在公共場合時就說:不受幹擾,不著魔性,沒有境界更好,反而清淨。如果真清淨的話,就應該有境界才對,大家要清楚如果心真清淨,那麼就應該有境界才對,不是說有境界就著魔了,其實現在我們沒得法之前都是大魔,是你沒有這個通法理,你才著魔。
所以著魔不著魔本身不在境界,我們現實六根所對的外緣,全部是我們的境界。那麼我們的境界,難道我們在現實生活所做的所有錯事都不叫著魔嗎?其實也是著魔的,所以著魔與否,不在於我們認為那個玄乎其玄的境界,而在於我們明理與否,我們的正法眼藏與否,在於我們的信念。
所以怎樣才能放鬆呢?透過我的修學實踐,人在睡覺的時候或者在臨終的時候,就是有點近乎睡眠的狀態,這兩種狀態下,人的六根表意識不起作用,他的潛意識,這個八識田裡的種子透過第七識(我們反映到潛意識狀態)他是在開始起現形,潛意識起現形的時候,其實就是境界呀,就是我們在身心放鬆的情況下產生的境界。
難道說我們做夢的時候產生的夢境都叫著魔嗎?那哪個人不做夢呢,這不都是大魔了嗎?所以說我們在夢中的所有境界,有的時候都是非現實的,對不對,不是玄乎其玄,但是也是跟現實社會有點不符合常理的。我們為什麼也夢到這種境界,其實都是我們八識田種子的一種反應。我說這意思就是說,在那種狀態下,為什麼你能起境界啊?你們出夢境,但是我們在現實當中,我們只能出現隨業受報的這些現實境,這是報境。而我們出不了夢境的境界呢,就是我們現實當中是六根的表意識在起作用,產生不了這種理性的清淨心叫潛意識。
可是在白天的活動狀態下你的心更加的不清淨,六根被外緣所染,導致了我們的內心更加波動。所以你就產生不了潛意識裡的境界,那麼潛意識裡的境界,其實在你打坐的時候(稍有定功的時候),也是潛意識裡透過第七識他會翻出好多的稀有「種子」來,一開始出現的這些境界也都是沒有規則的,你控制不了的,而是有了定功夫以後你才可以隨意變現和能出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