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幾乎都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寶寶睡覺中,寶寶會出現各種奇怪的表情或動作:一會愉快地微笑,一會皺皺眉頭一會手腳亂動,一會又大哭。寶媽就會疑惑,剛吃飽睡覺,又沒有不舒服,檢查也不是尿溼或拉粑粑,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成人做夢大多與日常生活所遇到和所思慮到的事情有關,但寶寶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睡覺,也會做夢嗎?這也是很多父母容易忽略的事情,就是寶寶也會做夢。
小嬰兒做夢,會有什麼表現呢?
有研究表明:「人在做夢時眼球會高速轉動。」通過監測懷孕8個月的胎寶寶,科學家發現,他們就有「做夢」的現象。
1)、快樂的微笑。不可否認,成人睡覺遇到美好的夢境,都會不自覺露出愉快的笑容,這種愉快心情,有時候會蔓延到醒來後的一段時間,甚至一整天。如果寶寶在睡覺中露出愉快的笑,當時的夢境可能是快樂的好夢,家長不需過多幹預,夢境一過,寶寶就會繼續進入睡眠狀態。
2)、手忙腳亂。如果寶寶在睡眠中突然手忙腳亂,媽媽切莫急於哄抱,這樣他會容易醒來,再入睡就會較困難。可輕輕握住其在空中亂抓的手或輕輕拍打安撫,讓他感覺熟悉的觸感而再次安穩入睡。
3)、突然大哭。這種情況是讓父母最憂心,也是最觸手無措的,有時候不管怎麼哄,寶寶都無法安靜下來。寶媽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剛哄寶寶睡著,準備自個放鬆一會,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媽媽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孩子身邊,把他抱起來加以各種安撫。
我們自個想一下,當睡噩夢驚醒後,是不是受到驚嚇後的心情久久無法平復下來。其實寶寶也是一樣的,睡夢中受到驚嚇、委屈、無助後,就會渴望得到媽媽的理解和安撫。
所以,當他睡中大哭驚醒後,先不急於一下子抱起來,而是冷靜地輕拍撫摸他,柔聲說:「寶寶不怕,媽媽在這裡呢,寶寶看到的東西都不是真的哦。」當他聽到媽媽熟悉而溫柔的聲音時,就會很快安靜下來,進入睡眠。
面對寶寶做夢,父母應如何應對呢?
研究表明,人類的基因是有記憶性的,先輩的一部分經歷或情感,通過基因記憶延續給後代。所以,新生兒寶寶也會做夢。
記得有段時間我二寶在睡覺時也會做夢大哭,只要我輕輕拍拍他並說:「寶寶,媽媽在這裡呢,不怕的。」他就會很快安靜下來繼續睡覺。
對於寶寶做夢的反應,很多寶媽除了安撫還是安撫,因為夢境的東西是無法通過外力去除掉。其實不然,做好這4點可以減少寶寶做噩夢的機會。
A.舒適的睡眠環境
都說睡覺的時候都需要有安靜的環境,這樣有利於順利入睡以及保證睡眠質量。但對於寶寶來說,他的睡眠沒有規律性,當他睡覺時由於家人的活動,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聲音幹擾,其實這不是壞事。因為在寶寶睡覺時,如果家人刻意壓低各種聲音保持安靜環境,當他習慣於安靜的環境時,就會因為一丁點兒的聲音而受到驚嚇醒來。所以父母不需要刻意製造極其安靜的環境,有輕微的噪音也是可以的。
B.睡前避免過於興奮
寶寶在睡前如果過於興奮會難以入睡,入睡後由於大腦神經過於興奮容易產生突然的驚醒或驚嚇。在睡前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放一些輕柔的音樂,或者陪他輕聲說說話,做一些小範圍的互動,都有助於孩子的睡眠。
C.不打不罵不嚇唬
可能有些寶媽會發現,對於會說話的孩子睡著睡著就聽到寶寶說:「媽媽,不要打。」或「媽媽,不能丟掉我。」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切莫跟孩子說一些嚇唬的話,尤其在睡前打罵孩子,都會增加他做噩夢的機會,也造成安全感缺失
Tips :個別父母發現孩子哭累最容易入睡,就會在睡前逗弄他哭一頓。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僅不利於睡眠,還在某種程度上,產生心理問題。
D.注意寶寶睡姿
有些寶寶愛趴著睡,趴著睡的寶寶容易造成呼吸不暢容易驚醒;或者把手放在胸前,這樣也容易讓心臟受到壓迫而做噩夢。
寶寶睡覺最舒服的姿勢就是,平躺雙手處於投降狀,由於這個姿勢在媽媽子宮裡就形成,所以出生後如果寶寶這樣睡覺時,睡得最沉最舒服。
枕邊育兒寄語:
孩子的成長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父母給予寶寶多點關心關注,了解其需求並接納。其實孩子的各種解決問題。也就沒那麼難解決了。你家寶寶愛做夢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寶寶晚上不睡覺,「小夜貓」越晚越鬧騰,建立睡眠程序是關鍵
6個月內嬰兒哄睡困難,試試No Tears睡眠訓練法,媽省心娃睡得香
嬰幼兒優質睡眠習慣怎麼培養?掌握3+3法則,給他一生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