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比較好的備戰甘肅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事業單位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備考:排列組合到底該用A還是C,助您一臂之力。
排列組合一直是不少同學在學習數學運算過程中的一道坎,很多同學反饋在做題時把握不好基本的概念應用,但是可氣的是在考試中排列組合出現的頻率還不低。那麼我們一天一起來探討針對不同題目要求時到底該用A(排列)還是C(組合)。
一、基本概念
1、排列: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選m個元素,並對這m個元素進行有次序的排列,這個結果記作排列數,用A(m,n)表示。
下面我們通過示例理解排列概念的含義:
例:現有A、B、C三個人,要求從三人中任選兩人,並對這兩人進行排隊,共有多少種方法?
解:根據概念,方法數可用A(2,3)表示,也可以計算出A(2,3)=3*2*6種方法,到這裡很多同學都理解,但是具體有哪6種,有同學沒有深入思考過。根據題意任選兩人,可能選出的是(A、B),(A、C),(B、C)這三組,但是題目還要求對選出的人進行排序,所以,(A、B)兩人排隊有A在前,B在前兩種方法,另外兩組一樣也各有兩种放法,這時共記6種方法。
2、組合: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選m個元素,把這m個元素組成一個組合,這個結果記作組合數,用C(m,n)表示。
同樣用實力進行解釋:
例:現有A、B、C三個人,要求從三人中任選兩人,選出的兩人組成一組,共有多少種方法?
解:根據概念,這個結果記作C(2,3),計算結果為3種方法,同樣可以把三種結果展示展示出來,分別為(A、B),(A、C),(B、C)這三組,但此題種並沒有要求對選出的元素進行排序,所以如(A、B)組中,不管A在前還是B在前,都只能記作是一種方法。
小結:結合上訴對排列、組合概念的解釋,我們會發現排列和組合的區別在於是否對選出的m個元素進行排序。做題時怎麼區分是否需要排序是很多同學疑惑的點,下面通過簡單的例子進行說明。
二、例題展示
例1:現有5名同學參加班幹部的競選,要從中選出2人,分別擔任班長、體育委員這兩個職位,問共有多少種選擇的方法?
解:根據題意,是從5人中選除2人,但是該用排列還是組合呢?其實只要想清楚,選出兩人(假設是A和B兩人),改變順序對結果是否又影響,即A當班長,B當體育委員和B當班長A當體育委員,是否是相同的結果。明顯是不同的,所以此題要求我們考慮選出元素的順序,應該用排列,即共有A(2,5)種結果。
例2:現有5名員工,現要從中選出2人到上級部門去參加培訓,問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擇方法?
解:根據題意,也是從5人中選2人,但是選出的兩人(假設是A和B)改變順序,結果都是到上級部門去參加培訓,所以改變選出元素的順序對結果沒有影響,用組合即可,即共有C(2,5)種選擇方法。
總結:從上訴兩個簡單例題我們可以看到,在做題時,到底應該用排列還是應該用組合,關鍵是想清楚,改變選出元素的順序對結果是否有影響。如果改變選出元素的順序對結果有影響就用排列(A);如果改變選出元素的順序對結果無影響就用組合(C)。希望通過今天的分析,能對大家學習排列組合的基本概念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