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以仙道貴生作為其思想教義,修行者們希望通過各種的修煉方式以求達到長生久視。道教奉行「我命在我不在天」,也是一個重生惡死的宗教。不同於佛教宣揚的來世輪迴,道教更注重今世的修行。即便這樣,道教還是將宇宙空間劃分為天界、地界和人界。天界就是先天尊神和後天仙真所生活的世界;地界則是鬼怪所居的幽冥界;人界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是自然界萬物的生存之所。
關於道教的冥界,在很多影視文學作品中都有體現,冥界有許多道教的神靈在執掌,像大家熟悉的酆都大帝、閻王爺等等,那麼傳說中冥界的入口在哪裡呢?本期就跟大家聊一聊
關於冥界入口,也就是俗稱的鬼門,在道教誕生之前《山海經》就有記載,在滄海之中有座度朔山,山上有一顆大桃樹,它的枝幹可以蜿蜒三千多裡,在東北方向的桃樹枝間就是鬼門,這裡是萬鬼出沒的出入口。為了不讓這些鬼怪害人,有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另一個叫鬱壘,他們倆閱領萬鬼,如果發現有鬼怪出來傷人,就會前去將它們抓回去。後來人們用桃木雕刻成神荼和鬱壘兩位神仙的模樣掛在大門上用來驅邪闢禍。度朔山上是最早的幽冥界入口,隨著道教的建立,道教的神仙體系及思想教義的逐漸完善,道教還將酆都認為是冥界的入口。
道教的神仙中,有一位被認為是冥界的最高神,那就是酆都大帝,也叫酆都北陰大帝、北太帝君、九幽拔罪天尊等,他被道教奉為陰間鬼魂之宗。同時酆都大帝也是道教的四御之一北極紫微大帝在冥界的化身,同時乃是「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在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記載,酆都北陰大帝治理羅酆山。那麼羅酆山在哪裡呢?陶弘景在《真誥·闡幽微》稱:「羅酆山在北方癸地,山上有六宮,洞中有六宮,是為六天,鬼神之宮也。第一宮名為紂絕陰天宮,以次東行。第二宮名為泰煞諒事宗天宮;第三宮名為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宮名為恬昭罪氣天宮;第五宮名為宗靈七非天宮;第六宮名為敢司連宛屢天宮。洞中六天宮亦同。」從這裡我們只知道羅酆山位於「北方癸地」,具體位置不得而知,但是大約從宋朝開始,人們直接把蜀地的酆都縣當作是羅酆山的所在地,並且在酆都地區,自此酆都被人們視為冥界的所在地。
道教認為,除了羅酆山,還有一處冥界的入口,那就是泰山。《後漢書》記載:「中國人死者,魂歸於岱(泰)山地也」。古人認為人在逝去以後的魂歸於泰山。在泰山周圍有兩座小山分別為梁父山和蒿裡山,人死以後,魂去了梁父山,魄到了蒿裡山,後來為了方便,道教將泰山認為是冥界的入口。
而執掌泰山冥界的則是泰山府君,道經《雲笈七籤》云:「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也就是道教尊奉的東嶽大帝。由於泰山地處東方,乃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東嶽大帝執掌萬物的生死,他不但是五嶽大帝之首,同時也是冥界的統治之神。
通過以上的描述,我們可以簡單的知道,在道教神話中的冥界入口有羅酆山即酆都,另外還有泰山。除此以外您認為還有哪裡呢?歡迎大家的討論。
本期就簡單介紹到這裡,了解更多道教文化,歡迎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