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言碎語
不知不覺地,我就已經為大家講了6節課,每一節課可以說我是用心良苦,用直白的語言給那乾巴巴的數學賦予了閃光的思想,讓孩子們從此愛上數學,讓孩子們從此學起數學來變得更加輕鬆,更加快樂!
不過,這只是我「整套學習謀略"中很少的一部分而已,還有許多數學謀略沒有講,咱們慢慢講,咱們由淺入深地講,不把「數學謀略」講得通透了絕不罷休,一直講到「讓孩子們能夠自覺地站在謀略的高度上去快樂地學習」為止!一直講到讓孩子們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只要站在謀略的高度上去學習,你眼睛裡閃爍的就是軍師的光芒!」加油,我親愛的孩子們!
在「官渡之戰」中,袁紹的十多萬之眾,竟然敵不過曹操的那區區兩三萬人馬,為什麼呢?那就是因為曹操「善用謀略」,所以他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蹟。
說實在的,如果曹操不用「謀略」,兩軍就這樣拉開場地真刀真槍的幹,曹操打敗袁紹那就是痴人說夢,異想天開,因為「兵力不允許」呀!
當時,「曹軍」和「袁軍」在兵力數量上,差距非常大,相當於曹操的一個士兵要對付袁紹的四五個士兵。咱說的誇張一點兒,就算袁紹的士兵手無寸鐵,四五個人群起而攻之的話,也能空手撂倒一個曹操的士兵,更別說曹操打敗袁紹了!如果曹操不用「謀略」,到最後真不一定誰滅了誰呢?就憑兵力較量的話,袁紹滅了曹操跟玩似的,那麼,「三國」也就沒有「魏國」什麼事了!
在出兵南方的時候,為了讓孟獲誠心歸降,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抓住一次放一次,抓了他七次放了他七次,直到孟獲心服口服,為我所用。在這期間,孟獲不缺少為他賣命的士兵,也不缺少各種手段,但始終逃不出諸葛亮的手心,為什麼呢?那就是因為諸葛亮「善用謀略」,諸葛亮把調兵遣將的能力運用得出神入化,那自然就會「手到擒來」。說白了,那就是孟獲的「勇」和諸葛亮的「謀」之間的較量,最終諸葛亮以「謀」制「勇」,大獲全勝。
同樣的士兵,在不同人的指揮下,表現出的戰鬥力是不一樣的。謀略用兵,如虎添翼,兵力倍增;「無謀」指揮,不講兵法,亂了章法,兵力也就不打自弱了。這就好比,同樣的知識點,不同的孩子來調用,表現出的解題能力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問題就出在了「學習謀略」上!
沒錯,在戰場上,講究的是「足智多謀」。同理,在學業上,也要講究個「足識多謀」,也就是說要善用「謀略」,善用「思想」,善用「方法」,去調用腦海中足夠多的知識,讓知識真正轉變成力量,去幫助孩子徵戰題海、馳騁考場!
再好的「學習謀略」,不用也是枉然,不用也是「紙上談兵」。只有用起來,才能化解「死學」,才能為孩子插上飛向「金榜題名」的翅膀。
「學習謀略」的重要性,今天就講到這裡,總而言之,不懂得善用「學習謀略」的孩子,就相當於被點了「死學」,在他們眼裡,知識是枯燥乏味的,就算是學業有成,這一路走來也是辛苦萬分。善用「學習謀略」的孩子,就相當於「死學」被破解了,在他們眼裡,知識是充滿光芒的,為他們的夢想照亮了方向!
在我看來,每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戰場,每一道有待解決的數學題,那就是戰場,每一場考試,那就是戰場,知識點,那就是衝鋒陷陣的士兵,那就是供孩子們調用的兵力。
沒有「士兵」調用的將軍,不是好將軍;沒有「知識」調用的學生,也不是好學生!顯然,對於一個將軍來說,「士兵」越多越好,對於一個學生來說,「知識」越多越好,二者有共同之處。那麼,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養兵之術打卡法」,幫助孩子養好自己的「兵」,壯大自己的「隊伍」,幫助孩子在學習路上「招兵買馬」,積蓄更多的力量!
課程回顧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講了非常重要的「數學轉化思想」,其核心也就是把「這個東西」轉化成「那個東西」,然後用「那個東西」有的、但「這個東西」沒有的特點去解決「轉化前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取長補短」,讓問題輕鬆解決。
孩子們經常用到的是「等價轉化思想」,利用這個思想,就可以真正地幫助孩子打通了「等於號」這個通道,讓孩子們懂得了可以利用「等於號左邊的」代替「等於號右邊的」來用,也可以利用「等於號右邊的」代替「等於號左邊的」來用,「無論是左轉右,還是右轉左,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關於「數學轉化思想」,在這裡咱們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先「關注」我,然後到我的主頁裡看第六課的完整課程。
普遍現象
有些孩子愛走極端,總是喜歡把要做的事情堆積在一起,然後再去做,這樣的學習效果是不好的!比如,孩子們都有與課本配套的參考書,平時,有些孩子只學一下課本裡面的內容就完事了,參考書根本就懶得看,而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試的時候,才想起來去複習參考書。再比如,快放寒假了,有些孩子總是喜歡把寒假作業堆積在一起,要麼先一氣呵成,剩下的時間就去玩耍,要麼就等到快開學了才想起來去完成寒假作業。
而有些孩子呢,他們喜歡把要做的事情分散到不同的時間段裡,今天做一點,明天做一點兒,時間一長,那些事情就在無形中完成了,這樣的學習方法會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還是以教材參考書為例,有些孩子是跟著老師的節奏去看參考書的,老師講到哪個知識點了,他們除了看課本裡的知識點,還會看與課本對應的參考書,等課本講完了,參考書也就看完了,等到期中或期末考試的時候,他們簡單複習一下就能馳騁考場。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把一個事情合理的分散到不同的時間段去完成,不等於拖沓,也不等於磨蹭,這完全是兩回事。學習本來就是「日積月累」的過程,而不可能一氣呵成的。所以,這種分散式學習更具合理性,學習效果也是出奇的好。而那種堆積在一起完成的學習方法,不但累,而且還效果不佳!
還有一種現象,大家每天的時間都一樣,誰的時間也不可能比誰的時間多一分一秒,大家在學校聽一樣的課,課間一樣在玩耍,回家完成一樣的作業,作業完成後,也一樣的刷題,就算孩子們的學習效果都一樣,但是孩子們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為什麼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打卡法」!
打卡法
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在做著「打卡」的事情,只是不知道而已。比如,大人們總是喜歡讓孩子每天睡覺前聽一個故事。今天,咱們就把「打卡法」拿到「臺面」上來細說,說一說它的妙用。
那麼,到底什麼是打卡法呢?
所謂的「打卡法」,就是每天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從不間斷,直到量變產生質變。比如,每天認識一個漢字,每天會寫一個單詞,每天背一首古詩,每天做一道數學奧數題,每天讀一點歷史,每天聽一聽新聞聯播……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己安排,天天如此,把那碎片化的時間有效利用起來。
有人瞧不起那點碎片時間,認為每天記一個單詞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沒錯,一天一個單詞也許起不了什麼大作用,但是經不起時間長了呀,一天會一個單詞,一年就會了365個單詞,十年寒窗,那就是3650個單詞,這個量是不是就很驚人了呀?久而久之,你都能讓一個外國人自嘆不如,望塵莫及。
「打卡法」的精髓是「不間斷」,每天都在幹,只有這樣才能讓你切身感受到「質的飛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不是「打卡法」,頂多算是個「壞習慣」!
殊不知,打卡法在知識的積累上起著意想不到的妙用! 「打卡法」可以助你在學習路上打通各科通道,讓學習變得更加輕鬆有趣。「打卡法」可以讓一件事情完成在無形中,可以讓你不知不覺的就成了學習的高手。日積月累說的就是這個理!
有些孩子之所以學習好,就是得益於「打卡法」的運用。其實,所有孩子都知道「打卡法」日積月累的精神,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真正領會到了:有的孩子一直在「打卡」,有的孩子卻對「打卡」視而不見,剛開始,孩子們之間也許看不出什麼差別來,但時間久了,差距就越來越明顯了!就算兔子跑得再快,它也比不過一直在堅持著爬行的烏龜!
比如,有些孩子每天還沒有起床呢,還躺在被窩裡呢,家長就打開了手機,讓孩子聽一段英語,久而久之,孩子的英語聽力就上去了。比如,有些孩子每天都要進行英語配音,久而久之,口語能力就上去了。再比如,有些孩子每天記一個單詞,久而久之,詞彙量就豐富了,別人不認識的他認識,做起英語閱讀或作文來,那簡直就是如魚得水,就像天上飄來六個字:「那就不是個事」......只要孩子們每天根據自己的需求都在幹同一件事,久而久之,效果就會越來越明顯,得到的能量就會越來越強大!
沒錯,「打卡法」,在知識的日積月累上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孩子們的學習路上起著「出奇制勝」的作用!
「打卡法」成於「無形」,勝在「有形」!「打卡法」可以讓孩子能率領的「士兵」越來越多。只要「知識隊伍」壯大了,結合上閃光的「謀略」,就可以「馳騁考場」,金榜題名,凱旋而歸!
課程總結
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時間,孩子們也一樣。只要把這些碎片化的時間整合起來,利用起來,那麼,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就會有了價值,久而久之,碎片化時間的價值就會大得驚人。
「打卡法」是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極佳方式,「打卡法」可以讓碎片化的時間更具價值!孩子們每天利用這些零零散散的時間去「學習打卡」,無異於給學習路上注入了一股強大的能量!
俗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把「打卡法」的妙用為孩子們揭露了出來,那麼怎麼利用「打卡法」或者是用不用「打卡法」那就是孩子們的事情了。說實在的,就算我說的天花亂墜,孩子們不用也是白搭!
我希望朋友們能夠重視「打卡法」的作用,我也希望孩子們能夠將「打卡法」用起來,早日嘗到「學習打卡」的甜頭!只要重視起「打卡法」來,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打卡」都不算遲!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講到這裡,下一節課準備講「數學謀略之整體思想」,我們不見不散!
聲明:本圖文均為原創,嚴禁抄襲,違者必究!本文觀點,孩子如果覺得有用,我甚感欣慰,如果覺得沒用,就權當空話,畢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