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最近papi上熱搜了。」
「哦,為什麼呀?」
「因為孩子隨了父姓。」
「那有什麼可說的?」
「批評她不獨立了。」
「……閒的。」
一條再普通不過的微博卻掀起了軒然大波,除了說這些人閒的,真是想不出更貼切的形容詞了。
小小彬、小小志的叫法早就流傳開來,怎麼到了小小胡就這麼多異議,人們總是拿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給別人上綱上線,過分苛刻,而反觀自己做的興許連別人的十分之一都不如,卻又興致勃勃的指手畫腳、賺足眼球、我們視為過分縱容。
這個話題似乎也引發了一波,孩子到底是隨父姓還是隨母姓的討論,其實真有那麼必要嗎?姓什麼不是他父母親生的?怎麼都不滿意乾脆找對象時候就找本家,不就不用再爭執了。有時候過分宣揚平等和獨立,卻走偏了風向反而不美,令更多女同胞受累。我們說那些跟風的人都不確定是不是女性,卻舉著獨立女性的大旗耀武揚威,著實有些可笑。什麼是真正的獨立,我想與名字並無什麼必要關聯。而人云亦云不獨立分析思考的人是絕對稱不上獨立的。
還有各種活動中專盯著名人捐款的那些人,也是真正的苛刻,明明做了好事兒還逼著人家把收據發出來,捐多了說顯擺捐少了說摳門,捐的和大多數人一樣了又會說你隨波逐流、敷衍了事,都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從捐款金額裡看出這麼多的,而他們自己呢?除了貢獻了網費和流量費,不知又為社會貢獻了多少呢?這樣真的沒有必要,揪著別人生活沒完沒了的人格局太小,活在別人的生活之下,實際可能連個衣角都夠不到,真正獨立、成熟的人應該把精力放在自我上面,提升工作技能還有豐富業餘生活,別放縱自己去肆意評判別人,為他人茶餘飯後添加談資,我們要做自己生活的掌控人。
不只是社會問題,親密關係中更應如此,無限放大對方的短處,卻刻意忽略自己的不足,這日子還要怎麼過?人的自信不應該是在指責和嘲笑中得以建立的。前幾天看了條有趣的信息,一位男性說妻子在生孩子之後變得嘮叨和暴躁,感覺很煩要不要離婚?就不知道這些人都是怎麼被教育長大的,把離婚說得理所當然,你這件事兒不合我的意了所以要再見,無視妻子的付出也不管孩子的年幼,這種不知體諒和責任為何物的男性,或許真要離婚倒是拯救他妻子了,不然忍過了這次,下次還會有別的理由,說白了就是兩字自私唄。
因為自私所以只想著自己合適,因為自私所以要讓世界按自己的邏輯旋轉。郭敬明曾說過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
就像我不喜歡那麼多新聞非要噱頭吸引人,也不喜歡一打開熱搜,全是莫名其妙的理論,但這就是如今現狀,我只能管好自己不去隨意評論、不去引導話題,但是不能否認甚至改變它的存在。
人總是對別人太苛刻,對自己又太過於縱容,或許這就是人性的一方面,就像人在問題發生後總會下意識認為錯不在我一樣,都對困難有避讓心理。明知道這樣做不對,我們應該怎麼克服呢,個人認為還是老生常談要換位思考,要推己及人,指責別人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有沒有做好,或是能不能換個更溫和的表達方式,只有都從自我做起,才能還大家一片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