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王蒙去年娶新妻今年發新小說 高齡少年被誇「像18」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2014年9月1日上午,81歲的王蒙在北京國際圖書節開幕時發布了最新長篇小說《悶與狂》,到場的除了「30後」的王蒙,還有「50後」作家劉震雲、「60後」作家麥家、「70後」作家盛可以和「80後」作家張悅然。「五代作家」齊聚,幾位後輩紛紛感嘆王蒙的心態年輕,「寫得猛」,劉震雲直說「不像81的人寫的,像18的人寫的。」面對幾代人的「你和大家是一代人嗎」的提問,王蒙哈哈大笑:「差別不是特別大」。

八十歲的高齡少年

「這次跟過去不一樣,我真的感受到了瘋癲,我還有潛在的能量沒有發揮出來,這是一次淋漓的釋放。」王蒙說。繼2004年《青狐》推出之後,十年中未髮長篇,這次長達28萬字的《悶與狂》從嬰兒一直寫到老年,被視為王蒙以往45卷1700萬字作品的濃縮。由於其形式新穎,評論界稱其為「中國版《追憶逝水年華》」。文學評論家王幹說,《悶與狂》的寫法「太年輕了」,而鐵凝則乾脆稱王蒙為「八十歲的高齡少年」。

2012年春天,王蒙的妻子崔瑞芳去世對他打擊非常大。「我在2012年的冬天,我的妻子去世了,她和我同齡,結婚55年,相識快60年,精神上受的刺激太大了,」王蒙稱,這就好比是「悶」,發出來了就是「狂」。

去年十月,據《晶報》報導,80歲的王蒙再婚了,新婚妻子是《光明日報》的資深文藝記者單三婭,年近六旬。據悉,王蒙和崔瑞芳早年一見鍾情,那時他18歲,她19歲,他對前妻幾十年如一日的深愛。王蒙與第二任妻子也是一見鍾情,王蒙稱單三婭「是我的安慰,是我的生機的復活」。與王蒙相差50歲的「小文友」張悅然在現場忍不住說自己「羨慕嫉妒」,「可以讀得出來,王蒙老師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應該是處在一個特別幸福的狀態。」

現場,作家謝有順跟王蒙開玩笑,稱他是「碩果僅存的、沒有緋聞的作家」。王蒙不僅笑納這個評價:「以前有女作家說過,一個寫小說的,要是連緋聞都沒有,哪配寫小說?後來有人說,王蒙沒有緋聞,他不需要緋聞,他已經把全世界最好的女人搞到手了。」

王蒙稱自己以往的創作中,寫過歷史、寫過滄桑、寫過時代,但「還有一大堆感受,主觀的對生命的疼痛、憤怒和舒適,仿佛有一股潛在的能量,這個能量我還始終沒有發揮出來。」王蒙稱自己明知小說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物、故事、環境,卻偏偏不這樣寫,「我把我內心裡最深處的那些東西,那種情感、記憶、印象、感受的反應堆點燃了,發生了狂熱的撞擊。」

「老有人疼、有人愛我」

可能沒有哪部小說的出版引發了這麼多位作家、評論家和讀者的疑問:王蒙為什麼心態這麼年輕?書中的某些章節最初開始發表時,責任編輯跟王蒙說:「我感覺您已經寫瘋了。」劉震雲用「閱讀的挑戰」來形容讀新書的過程,成除了「過癮」外,絲毫不敢分散精力,「不然就跟不上他的想像力了」。劉震雲稱,這種寫法最考驗人的精力和體力,不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寫出的。劉震雲拿著書中最後一章的標題「明年我將衰老」說:王老師話中有話,其實這句的意思是,今年我依然年輕。

麥家讀的時候一度產生了迷惑:這個王蒙是我認識的那個王蒙嗎?「我都有點懷疑,一個八十歲的人還能如此恣意汪洋?」麥家看著書中「順流而下」的排比句稱,王蒙一定是世界上使用排比句最多的作家。而盛可以直言這部小說「太強烈了、太猛烈了」,自己有點不太能接受,「讀完以後像驚濤拍岸,那麼多飽滿的詞彙一起湧向你」。

而張悅然對於王蒙的「詞庫」更是讚嘆,稱自己作為一個「80後」,從不覺得交流有什麼障礙,「他不斷在更新自己的詞庫,跟他交談的時候我很吃驚,包括網絡語言,好像沒有什麼他不知道。」張悅然覺得,王蒙的狀態太好了,「好像有一種力量讓他跟年輕人一樣。」

這種力量是什麼?王蒙說,自己喜愛生活中的細節,喜歡溫暖明亮的東西,這些東西讓產生熱愛。為什麼會有如此溫暖的底色,王蒙自己的解釋是,自己特別幸運。「上帝讓我天生就快樂,老有人疼、有人愛我,我也疼很多人,尤其是自己的情人、自己的妻子。」王蒙說,「我怎麼就那麼幸運呢?我怎麼老碰上好人呢?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得到的也是愛。」

王蒙的新婚妻子單三婭無疑是那個帶給王蒙「疼愛」的人,王蒙在現場也說,自己的妻子單三婭對自己的新書「還沒什麼評論」,因為「剛開始看」,他說自己不願多談愛情,因為已經說的很多了,又幽默的解釋「我在這說半天,回頭她的(書)銷路很好,我的不好,我就對不起沈(浩波)老闆了。」

王蒙趣事 敲出美女走來的聲音

現場主持人、作家謝有順記得王蒙跟他說過這樣一件事:王蒙看到一本外國小說,一個美麗的女人走過,高跟鞋踩過地板的聲音就像敲擊玻璃杯的聲音。為了證實這個說法,執著的王蒙每到一個地方就去敲玻璃杯,試圖敲出美女走來的聲音。王蒙在旁趕忙接話:「我最後找了二十年後終於找到了。武漢大學的那種杯子,一敲,真像高跟鞋走過似的,哪兒(杯子)都不行,就武漢有。」末了又嘟囔了一句「也沒人給我廣告費」。

出了名痴迷天氣預報

王蒙研究、熱愛天氣預報這件事早已聲名遠揚,以至於王蒙會突然接到電話,問他「今天下午下雨不下雨」。王蒙說,你怎麼問我,你打12121啊。對方說:你比12121說得詳細。王蒙仔細想了想,確實。「我說的話,我會先講手機上怎麼說的,電視上怎麼說的,再講網上怎麼說的,鳳凰(衛視)怎麼說的,還有一個專門的問天氣網站叫T7是怎麼說的,中長期預報是怎麼說的……」謝有順「爆料」:王蒙老先生痴迷天氣預報到,及時天在下雨,只要天氣預報說沒下雨,他也不拿傘。

「每年夏天我喜歡在北戴河遊泳和寫文章,秦皇島那可以帶電話問天氣預報,現在這個電話收費了,我又吝嗇,就沒再打,這也造成了我在天氣研究上的一個缺陷。」王蒙不改自己的「逗哏」幽默,「我相信在全國的天氣預報研究上,我的貢獻是別人達不到的。」

創作話劇「徹底的失敗」

「我壓根就不是一個樣,我有好幾個樣。」王蒙說,自己希望能跟自己拉開距離。回顧一生,小時候看世界名人傳,王蒙最佩服那些科學家,老想發明點東西。後來想做革命家,後邊一大堆特務追著。「後來北京解放,我覺得組織上一定會派我去臺灣當間諜。再後來就想寫小說。但是寫作我實現了,就不算理想了。」王蒙說,自己至今沒實現的遺憾,一是寫相聲,「我寫了,但人家也沒給我發表,」,二是話劇的創作,王蒙寫了,結果卻是「徹底的失敗」。

王蒙的《悶與狂》被幾位作家形容最多的,就是「對生命的熱愛」,王蒙解釋,自己的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正好趕上歷史的大變化時期,為自己一度樹立了希望,哪怕這個希望現在看來有很多很幼稚的東西,很多希望後來也碰了壁、遇到了坎坷和麻煩,但畢竟曾經照耀在自己身上。「那麼興奮、那麼幸福,這個光明的底色太深了。」王蒙說,「所以別說愛的壞話,看到有人講一男一女都拉上手了,都摟在一塊兒了,然後一刀捅上去,這是我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王蒙毫不在意自己小說裡面大段的抒情和意識流的寫法,坦言自己不願再構思故事。「當然別人看了認為我這不算小說,那隨便,你愛算什麼算什麼,反正吃什麼什麼香。」王蒙說,自己最初是作為短篇小說寫的,取名《明年我將衰老》,現在他成了這本書的最後一章,「寫的時候我就覺得具體的事件、經歷都可以退去了,我要寫的就是我的感受,就是我的情緒,就是我的悲哀,就是我悲哀之中的那種豁達和理解。」

70後女作家盛可以向王蒙表示了「羨慕」,麥家接話「王蒙是天才,他是有天賦的,我們這種凡人不可能接近他的程度。你也別想了,你們都沒那個命。」盛可以一歪頭:「這話太打擊人了。」之後接過話筒的張悅然小心翼翼地說「我也沒有那個命,也就不奢求像王蒙老師一樣了。」

「把王老師誇高興了」

劉震雲現場講了個故事:劉震雲、王朔、馮小剛一起請王蒙吃飯,之前商量好,這次吃飯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王老師誇高興了」。王朔做出特別虔誠的樣子,說,我從小就是看您的書長大的,我們是在用人手來寫,你是用上帝的手來寫啊。王老師面無表情。馮小剛說,您改變了我人生的方向,改變了我的命運。王老師還是不吭聲。我趕緊說,你看看你們這些人,王老師最大的特點,就是討厭這種阿諛奉承的小人,你們把他的水平拉低到跟你們的水平一樣了。王老師說,哎呀震雲啊,還是你理解我啊。

現場,王蒙聽著可一點兒不糊塗,當場「揭穿」劉震云:「震雲雖然態度非常好,但是他的話總實不實有些虛構。馮小剛的版本完全跟你的不一樣。」劉震雲趕緊說,沒事兒,王朔那兒又是一個版本,重點是我們仨合夥兒把王蒙老師給拉進套裡了。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陳夢溪/文

相關焦點

  • 80歲娶小自己20歲嬌妻,王蒙稱「她是我的安慰,是我生機的復活」
    81歲的王蒙近最新長篇小說《悶與狂》,被評說「寫得猛」,劉震雲直說「不像81的人寫的,像18的人寫的。而圍繞王蒙最有意思的話題,是80歲再婚,迎娶60歲資深文藝記者為妻。2012年春天,王蒙的妻子崔瑞芳去世對他打擊非常大。
  • 陪伴55年髮妻離世,80歲高齡再娶小20歲嬌妻,王蒙:愛情萬歲
    等到後來,崔瑞芳高中畢業,到太原工學院讀大學,但他們倆之前的聯繫並沒有就此中斷,王蒙每天都給崔瑞芳寫信。那是1956年3月的一天,崔瑞芳下課後,發現學校告示板上赫然寫著王蒙的名字,走進一看,原來是編輯社要來尋找《春節》的作者王蒙,崔瑞芳顧不上吃飯,一口氣跑到書店,果真在書架上找到了王蒙的小說《春節》。小說中的「我」呼喚著心中的「她」!
  • 「人民藝術家」王蒙——熱情澎湃地書寫時代書寫生活
    「人民藝術家」王蒙(見圖,新華社記者李文攝)——一位與新中國共同成長起來的作家,見證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之路。他以輝煌的創作實績和多方面的工作,參與並推動了中國文學事業的繁榮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 從少年到耄耋,從中學生黨員到新中國的文化部長,那顆「少年布爾什維克」的初心始終在王蒙的胸中躍動。
  • 王蒙:初中文憑卻做到了文化部部長,多虧1953年的那個決定
    14歲入黨王蒙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長的河北滄州人。但到王蒙這一輩出生之時,他們已經走出龍堂村,到北平求學,此後一直留在北平生活居住。1945年考入北平私立平民中學後,王蒙積極從高年級師兄那裡接受進步思想,11歲的王蒙遇到共產黨人李新、何平,1948年,年僅14歲的他成為一名對共產主義有堅定信仰的「少年布爾什維克」。
  • 王蒙對兩任妻子都一見鍾情,前妻陪伴一甲子,80歲遇現任交往半月就...
    早年間,王蒙18歲,崔瑞芳19歲,兩人初見便傾心,他對崔瑞芳幾十年如一日深愛,在一起超過一個甲子,共同走過55年婚姻,崔瑞芳於2012年去世,這對王蒙打擊很大,一度萬念俱灰。沒想到不多久80歲高齡的王蒙便又再遇見真愛,對小20多歲的《光明日報》資深記者單三婭一見鍾情,王蒙稱單三婭「是我的安慰,是我的生機的復活」。
  • 九江這個小區給高齡老人發新年紅包
    九江新聞網訊(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呂安琳/文 劉家/攝)經常聽說小區業主被催著交物業費、停車費等,小區業主委員會給業主發錢這事還挺少。1月8日,在潯陽區陽光國際小區,小區業委會給11位常住高齡老人發起了紅包,每位老人能領到200元,錢雖不多,但老人們都很開心。
  • 王蒙對兩任妻子都一見鍾情,前妻陪伴一甲子,現任交往半月就結婚
    早年間,王蒙18歲,崔瑞芳19歲,兩人初見便傾心,他對崔瑞芳幾十年如一日深愛,在一起超過一個甲子,共同走過55年婚姻,崔瑞芳於2012年去世,這對王蒙打擊很大,一度萬念俱灰。沒想到不多久80歲高齡的王蒙便又再遇見真愛,對小20多歲的《光明日報》資深記者單三婭一見鍾情,王蒙稱單三婭「是我的安慰,是我的生機的復活」。
  • 王蒙:我們的文藝生活不能停留在段子上
    昨天,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蒙在廣州大劇院就「我們的文藝生活」這一主題暢所欲言。  現場還舉辦了舞臺劇《活動變人形》的啟動儀式。對於自己的小說能「立」上舞臺,王蒙表示很幸福。王蒙說,「我們的文藝生活不能停留在抖音、手機段子上,否則就太對不起我們自己了,太對不起我們的文明了。」
  • 18歲的「國民少年」胡先煦有了新「角色」:AKOKO品牌代言人
    18歲,是成長的新起點。8月17日,迎來18歲生日的00後新生代實力演員胡先煦,就以嶄新的形象宣告開始人生的新旅程——不僅在《演員的誕生》、《Hi室友》等節目繼續精彩出演,首發自己作詞作曲並演唱的全新單曲《你》,同時將進入中戲專業深修,而且還新增了一個新的「身份」——成為「國民烘焙品牌」AKOKO的首個品牌形象代言人。
  • 辜鴻銘倒背典籍如流,王蒙重寫小說
    辜鴻銘受刺激倒背典籍如流上個世紀初是中國學術史上一個大氣磅礴的時代,新舊過渡,中外文化碰撞,一個個鮮活的學人,意氣風發走上新文化舞臺,在亂世中呈現出一段文化傳奇。辜鴻銘原本對中國和世界文化有過重大貢獻,卻被歷史漏記。筆者在拙作七卷本《民國清流》中盡力復原其歷史真相,以為辜鴻銘正名。
  • 王蒙:文學是「硬通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現在出現了一種說法,隨著新媒體和多媒體的出現,文學的受眾在減少,過去很多人假期看小說是很重要的消遣,現在看小說的人要比看手機的人少了。打開網絡搜索紅樓夢,也許一連翻十頁過去了,你都看不到紅樓夢,因為前面的全都是關於紅樓夢的電視劇的消息和連結。」
  • 鋼琴大師劉詩昆三次婚姻,81歲再當爸爸,英國富豪也有類似情況
    前不久,81歲的鋼琴大師劉詩昆被曝和第三任妻子生下一個女兒。#81歲劉詩昆再當爸#沒想到81歲的高齡老人也能如此老當益壯,真心讓人佩服。此號前不久的文章寫過前F1掌門人英國富豪伯尼,英國富豪伯尼-埃克萊斯頓也有著類似的經驗。哪些類似的情況呢?首先,他們倆年齡都比較高,劉詩昆81歲,伯尼-埃克萊斯頓90歲。
  • 推薦4本言情小說,《田園紈絝妻》墊底,可想而知前三本什麼牌面
    各位鬧書荒的書迷朋友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4篇言情小說,甜虐甜虐的,有的是超寵超甜,有的是又虐心又虐身,好了廢話不多說,上文了,推薦4本言情小說,《田園紈絝妻》墊底,可想而知前三本什麼牌面第四篇:《田園紈絝妻》作者:晗路簡介:一場陰謀,「百媚」殺手顧雅箬死於同伴之手後
  • 王蒙:在手機時代,文學依然是「硬通貨」
    王蒙表示,在手機時代,文學依然是「硬通貨」,正因為如此,所以儘管自己已經86歲了仍筆耕不輟,依然是「一線勞力」。去年疫情期間,王蒙一直想為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雖然歲數大了,但他還是不願意讓時間虛度,為此專門寫了一篇《2020年的春天》,記錄自己在疫情中的感受。
  • 康康娶小18歲嫩妻遭反對 「鄧麗君助攻」嶽父終點頭
    與老婆相差18歲的康康在節目中自曝原本戀情不被看好,不過康康懂得投其所好,帶了大量鄧麗君專輯,化解嶽父心防,最終獲得首肯順利娶回嫩妻。 (圖/中天提供) 康康表示,當年老婆才27歲,嶽母只大康康8歲,受過往花邊新聞牽連,康康給人花心、愛玩的壞印象,使得這段忘年戀受到女方家長強烈反對。恰好嶽父是鄧麗君的粉絲,康康在第一次見面就帶鄧麗君國語、閩南語、粵語、日語專輯當作見面禮,成功博得歡心。
  • 二十多歲小夥娶了大自己六十多歲的老太為妻 稱這是最純粹的愛情
    網絡圖現在是資訊時代,大家也經常聽聞一些老妻少夫、老夫少妻的消息。這種組合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不被世人看好,似乎巨大的年齡差距成了他們感情交流的一道鴻溝。在普通人的婚戀觀念裡,只有同齡人才是最佳的擇偶對象,哪怕彼此相差只有五六歲,也會遭到父母的極力反對。今天這對夫妻,似乎再次刷新了我們對老妻少夫的認知,因為一位年僅23歲的小夥娶了位比自己大68歲的老太太為妻,按照正常的輩分來算,這中間足足相差了三代人。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年輕小夥竟然喊老太太為伯祖母。
  • 81歲高齡完成《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和他的作品都是傳奇
    24歲那年,黃公望終於混上了一個小官,他擔任浙西廉訪徐瑛的書吏,主要負責文書工作,而這樣的職位顯然與黃公望原本的預期有著很大的差別,他在幾年之後辭官不做。42歲那年,黃公望再次入仕,這一次他在元大都御史臺下屬察院當書吏,本以為仕途之路從此步入正軌,但沒想到幾年後,黃公望因上司張閭貪贓枉法而被牽連入獄。這一年,他47歲。
  • 王蒙在吳中開講,送給青年八字箴言!
    他是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傳奇作家,是見證時代的「高齡少年」,他就是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的獲得者王蒙
  • 外人眼中王蒙與莫言的交往:莫逆之交惺惺相惜
    2012年10月11日19點11分收到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陳書記的來電,說幾分鐘前得到消息,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海洋大學第一時間給他發去祝賀。與此同時,王蒙先生也以簡訊形式向莫言先生發去了他的祝賀。  莫言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的呢?
  • 莫將舊事論新事,盡道今年勝去年。
    莫將舊事論新事,盡道今年勝去年。 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靖康二年(1127)北宋淪亡後,與其子欽宗俱被擄北遷。紹興五年(1135),卒於五四城(今黑龍江依蘭),年五十四。葬於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35裡處)。崇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擅書法,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工花鳥,能詩詞。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