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北極星會看到什麼?

2021-01-08 火星科普

北極星是夜空中肉眼可見的恆星之一,其視星等約為2等。那麼,如何找到夜空中的北極星呢?如果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北極星會是怎樣的呢?

北極星是離北天極最近的明亮恆星,地球自轉軸幾乎指向這顆恆星。因此,在地球的自轉過程中,北極星在夜空中的位置幾乎不會發生變化,不會像其他恆星那樣隨著地球自轉而東升西落。

北極星所在的方位就是地理正北的方向,朝著正北方向看去,可以看到一顆比較亮的星星,那就是北極星。如果認識北極星,就能通過它在夜晚識別出方向。

還有一種尋找北極星的方向比較容易,只需藉助夜空中非常顯眼的七顆恆星——北鬥七星。位於大熊座的北鬥七星在夜空中很容易找到,因為它們的亮度較高,並且形狀很容易辨識出來。找到北鬥七星之後,只要沿著勺子開口方向的兩顆恆星延長線望去,可以找到一顆比較明亮的恆星,那就是北極星。

如果天文望遠鏡來觀測北極星,也不會看到北極星的什麼細節,儘管北極星本身要比太陽大得多,質量超過太陽5倍,半徑超過太陽35倍。這是因為北極星離我們太過於遙遠,距離可達430光年,相當於4300萬億公裡。如果想要通過天文望遠鏡看到太陽大小的北極星,需要的天文望遠鏡口徑將近2公裡,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天文望遠鏡口徑=1.22×波長×距離/太陽直徑

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口徑只有大約2.4米,不遠未來將要建成的最大光學望遠鏡(歐洲極大望遠鏡)的口徑也只有大約40米。通過人類現有的天文望遠鏡,所看到的北極星仍然只是亮點。

不過,通過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北極星的伴星。北極星其實是一個擁有三顆恆星的三合星系統,伴星北極星B距離主星北極星Aa大約2400天文單位,它們之間的角距足夠大,所以北極星B很容易通過普通的天文望遠鏡看到。儘管北極星B不是一顆明亮的恆星,它只比太陽大了大約40%,光度約為太陽的4倍。

但北極星Ab太過於接近北極星Aa,兩者的距離約為18.5天文單位,差不多是天王星與太陽的距離。北極星Ab會被北極星Aa的亮光所淹沒,所以很難看到北極星Ab。要知道,北極星Aa的光度超過太陽1200倍,而北極星Ab的光度只有太陽的3倍。因為北極星Ab相對較小,僅略大於太陽。直到2006年,哈勃太空望遠鏡才首次直接觀測到北極星Ab。

另外,北極星還是最靠近地球的造父變星,這種恆星是確定距離的重要標準燭光,它們的光度會隨著時間呈現穩定的周期變化。因此,北極星長久以來受到了大量的研究。

相關焦點

  • 穀神星27日衝日 公眾可藉助小型天文望遠鏡觀測
    原標題:穀神星27日衝日  公眾可藉助小型天文望遠鏡觀測 7月27日1號小行星——穀神星衝日。屆時,藉助小型天文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感興趣的公眾可在夜空中尋覓其「倩影」。 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有數十萬顆繞太陽運動的小行星,肉眼一般無法看到。
  • 科普,天文望遠鏡的新突破——水銀鏡面望遠鏡
    今天就要給大家介紹一臺可以流動的天文望遠鏡——「水銀鏡面望遠鏡」,它是如何工作的?又有什麼樣的優點和缺點?它能給天文學的未來帶來哪些不可思議的突破?,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所有的天文望遠鏡都是類似於一個碗狀的原因了。
  • 用天文望遠鏡看太陽什麼感覺?老外肉眼親測,沒瞎真是命大
    用天文望遠鏡看太陽什麼感覺?老外肉眼親測,沒瞎真是命大現在人們已經發明了各種觀測太空的設備,但是太空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廣闊,所以有很多的事情都是我們不能夠探索到的,越是探索不明白的事情越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
  • 火星探奇:火星是不是和地球一樣也有北極星?如果有,會是哪顆?
    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都知道在地球的北天極有一顆北極星,人們在航海或者野外活動時,如果沒有其他方法準確辨別方向,一般都會以北極星作為尋找方向的指引星。也就是說,找到了北極星,也就基本上找到正北方向。由於地球自轉的緣故,地球的自轉軸分別指向北天極和南天極,對於北半球的人們來說,所有能看到恆星似乎都圍繞著北天極的一個虛擬的點旋轉,而在這個虛擬的點附近剛好有一顆恆星,它的位置幾乎不隨地球的自轉而移動,肉眼看上去是固定不變的,所以人們將它定為北極星。
  • 北極星
    北極星的象徵意義  正因為北極星的位置相對穩定,不以變化,所以給人的感覺是忠誠,有著自己的立場。  從人生的角度來說,北極星有著引領我們到達目標的意義,正如它可以讓我們分辨方向一樣。  從愛情的角度來說,北極星象徵著堅定,執著和永遠的守護。
  • 今天晚上將會上演「月掩灶神星」天象,藉助小型天文望遠鏡可觀測
    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所有天體都會投影在以我們觀測者為中心的天球上,由於月球距離地球最近,因此月球在運行的過程中經常會遮擋其他天體,這種現象被稱為「月掩星」。我們熟悉的日食就是月球遮擋了太陽,也可以看成是一種月掩星現象,此外還有月掩金星、月掩木星、月掩畢宿五等眾多天象。
  • 小米生態鏈:極峰天文望遠鏡評測
    正是來自蜂語科技的:極蜂天文望遠鏡。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不使用赤道儀,而使用簡單的地平託架用於跟蹤星體,那麼你會發現星體在鏡中轉的很快,你完全不好觀測,很容易離開視野,而裝上赤道儀後就可以克服這種現象。
  • 北極星是指哪一顆恆星?為什麼它能夠一直處於地球的正北方?
    相信朋友們對北極星並不陌生,它可以說是星星界,知識度最高的了。在晴朗的夜空下,我們可以以在正北方的方向,看到一顆異常明亮的星星,它就是北極星。只要你夜晚抬頭向正北方看星空,就很容易看到這顆星,不需要什麼專業的尋星知識,只要看哪顆星最亮,它就是北極星。北極星的古人的心裡,地位是非常高的,可以說每一個古時候的的觀星者,都將北極星看成是星星中的老大。
  • 一篇短文教你怎樣觀星——天文「小白」觀星入門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從幼年童年的好奇心開始的,天上那些發光地是什麼?宇宙到底有多大?有沒有外星人?......問這些問題絕不是幼稚,正因為有了好奇心,才有了人類求知和進步的動力。如果你心底還存在著一絲好奇,就請你邁開雙腿走出家門,仰望星空,享受夜空!你並不需要一定是天文達人觀測高手,或者是技術狂人星空大牛,簡單的方式就能讓你有美妙的體驗。
  • 十二星座內藏著什麼秘密?藉助望遠鏡能看到很多深空天體
    說起觀星,大家第一想到的估計就是天文望遠鏡了,認為我們要想看到天上的星星就必須要設備的幫助。其實不然,裸眼觀星才是天文探索的開始。人們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已經開始記錄天象了,但是直到400年前伽利略才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天空。
  • 今晚有天文景觀!秋冬季觀星,學會這幾招夠了!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秋冬季的星空充滿了迷人的神話色彩,對天文愛好者來說,這是觀星的好時機。而據天文預報報導,11月有很多天文景觀,就在今天晚上,智神星也將上演」衝日」表演。想觀星必然需要技巧,那麼,秋季觀星有什麼小秘訣呢?快來和知力君一起學習學習。
  • 孩子想買天文望遠鏡,先從這幾個參數了解會少走很多彎路
    平時我們在x寶或者其他什麼渠道看望遠鏡的時候,可能提到最多的是放大倍數。酋長來告訴您其實在天文望遠鏡的選購中,可能放大倍數是最不重要的一個參數,下面我們來看看您還需要了解哪些重要參數。望遠鏡您就可以理解為一個定焦鏡頭。比如常見的小黑焦距就是750mm。3,焦比:一直以來,焦比酋長個人將他理解為望遠鏡中的光圈。當然如果不準確不要噴,酋長也是個愛好者,並不是專業人士。焦比怎麼算,用望遠鏡的焦距除以望遠鏡的口徑。相機鏡頭中有f1.8,f3.5,f22。應該也可以按照焦距除以口徑吧?這個我還不清楚。但是望遠鏡中是這麼計算的,那麼焦比影響什麼呢?
  • 2020年底天文"收官大戲"別錯過!觀測指南來了
    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2020年是不可多得的「天文大年」12月,一系列罕見的天文現象更是會輪番上演讓你大飽眼福這場「年終收官大戲」不要錯過!且12月13日夜間至14日黎明剛好趕上農曆十月二十九至三十,正值殘月,月光對流星雨觀測完全沒有影響,這麼棒的時機還等什麼?根據國際流星組織預報數據顯示,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為北京時間12月13日16時至12月14日14時,峰值出現在14日8時50分。
  • "觀測"中學天文社團 "看天一族"沒想像中浪漫
    趁著夏天的大太陽,張躍軍老師組織學生觀測日珥和太陽黑子。看太陽,似乎成了天文社的入門童子功,也是大多數天文社成員能真正擺弄望遠鏡的機會。這不僅僅是練習專業技巧,更是對意志力的考驗。  「如果早上觀測,迎著烈日待上三小時那是家常便飯,而晚上觀測就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待個通宵。」張躍軍如此概括他們的野外天文觀測生活。
  • 流星雨、日全食……2020年底天文「收官大戲」別錯過!一份觀測指南...
    且12月13日夜間至14日黎明剛好趕上農曆十月二十九至三十,正值殘月,月光對流星雨觀測完全沒有影響,這麼棒的時機還等什麼?根據國際流星組織預報數據顯示,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為北京時間12月13日16時至12月14日14時,峰值出現在14日8時50分。
  • 韓天文研究院將與美國NASA聯合研製觀測太空的紅外望遠鏡
    打開APP 韓天文研究院將與美國NASA聯合研製觀測太空的紅外望遠鏡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09:29:48
  • 人造星座阻礙望遠鏡觀測 美國一天文臺或受損50%
    這些人造星座,會不會阻礙天文望遠鏡觀測自然宇宙的視線?當地時間3月5月,歐洲空間局(ESA)發布了一項調查研究,主要針對歐洲南方天文臺(ESO)下屬的光學和紅外望遠鏡所受的影響,也兼顧了一些其他天文臺。研究顯示,這些新發射衛星將使得天文觀測重點夜空中肉眼可見的衛星數量翻倍。被寄予厚望的寬視場巡天望遠鏡損失最大,例如美國的薇拉魯賓天文臺將受到最高50%的嚴重影響。
  • 中國2020年將建「空天一體」天文觀測網絡
    新華網貴陽10月15日電(記者黃勇) 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透露,2020年,中國擬建成從地面到空間,從內陸到南極冰穹「空天一體」的天文觀測網絡。14日在貴陽結束的中國科學院2010年度國際科技合作工作研討會上,趙剛展望面向2020年的天文發展規劃時說,中國天文學發展需求多,空間大,應該統籌規劃,實現跨越發展。
  • 2020年9月天象預告 晴天數增多 進入適於天文觀測的季節
    【2020年9月天象預告】9月份,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晴天數開始增多,並進入適於天文觀測的季節。本月,火星伴月、英仙座ε流星雨等天象將陸續登場。此時我國是白天,月亮和火星都在地平線以下,觀測不到。在9月5日天黑後兩個小時左右,公眾可以看到月亮和火星從正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月亮位於火星右側。6日火星升起時,月亮已經「跑」到火星左下方。火星的亮度比上月又增亮了一些,已接近-2等,位於雙魚座,在孤寂的秋夜星空中顯得非常醒目。他說,進入9月,一些秋季的代表星座已經從東方升起,在火星上方就是秋季星空的標誌飛馬座大四邊形。
  • 能夠學習的天文望遠鏡,在性能上獲得了提升,可以減少錯誤和故障
    在人類沒有實現星際航行之前,我們研究探索宇宙主要依靠的還是天文望遠鏡。天文望遠鏡的發明可以說是人類探索星空最有力的一個科技設備,如果沒有它,我們對宇宙的很多認知也就無從談起。天文望遠鏡非常強大,已經成為人類探索星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天文學望遠鏡是天文學家了解宇宙的重要工具,隨著人們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對其相關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