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 記者 金晶 通訊員 王家鈴 周素琴
3月14日上午10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住院大樓康復科示教室裡,一場多學科會診大討論正嚴謹又溫暖地進行。
會場的一角,一名身形高大的男子坐在輪椅上,仔細認真地聽著專家對自己病情的分析。
鄭亮在聽醫生會診自己的病情
他是這次大會診討論的主角,前男排國家隊副攻手鄭亮。由於脊髓病變,這位昔日亞洲跳得最高的人,如今下肢癱瘓,無法動彈。
在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的高度重視下,如今,鄭亮正在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康復科病房接受專業治療。
曾是亞洲摸高第一人
如今患病下肢截癱
鄭亮,1970年出生於杭州,上世紀九十年代時是汪嘉偉麾下中國男排「黃金一代」的主力,號稱亞洲第一副攻手,當年曾以3.72米的摸高位列亞洲第一。
退役後,鄭亮回到浙江省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生病前是浙江男子沙灘排球的助理教練。
2016年11月,鄭亮開始感覺雙腿不舒服,走路有點打軟,因為不是很嚴重,沒往心裡去。
慢慢地,鄭亮發現自己身體有點不對勁,「最明顯的感覺是解小便很困難,明明憋得很急了,就是解不出來。」
2017年2月,鄭亮隨沙灘排球隊去海南集訓,訓練到20多天時,鄭亮的病情越發嚴重,兩隻腳一點力氣都沒有,一層樓都爬不動。因為在全力備戰當年的天津全運會,鄭亮想咬咬牙再堅持堅持,可到後面幾天,鄭亮幾乎走不動了。他不得不請假回杭州,去醫院做檢查。
「當時也走了不少彎路,根本沒想到病情會這麼嚴重,因為做運動員,以為是腰椎出問題,椎間盤突出會壓迫神經,磁共振都查了腰椎方面的問題,根本沒想到是神經方面出了問題。」回憶當時的情景,鄭亮沉默了一小會。
最終,醫生確認鄭亮是脊髓病變,但2年多的就醫之路,鄭亮輾轉上海杭州多家醫院看診,病情還在繼續惡化。上周,在邵逸夫醫院康復科李建華主任的幫助下,鄭亮住進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康復科接受康復治療。李建華主任是鄭亮的康復首診醫生,這兩年和鄭亮一直微信上保持著聯繫,對鄭亮的情況再熟悉不過。
醫生推著鄭亮去康復訓練
病情複雜多變
邵逸夫醫院組織多學科大會診
一邊是,醫護人員為鄭亮張羅著提供最舒適安全的病房環境,另一邊,康復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骨科、麻醉科、醫務科、護理部的相關專家迅速集結,一場關於鄭亮病情的大會診大討論開始了。
現場,放射科副主任醫師虞曉菁給大家詳細講解了鄭亮各部位脊椎的片子,「椎管沒有特別狹窄,這樣看來,在影像學上,脊髓炎不成立。」
神經內科主任胡興越當場對鄭亮的上肢進行反射檢查後,強調要重視動靜脈簍這一可逆病因的排查。
康復醫學科李建華主任表示,「鄭亮的病情,我們曾請美國梅奧診所進行過會診,確診脊髓病變,但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尚且未知,需要通過檢查找到直接證據。」
李建華說,「目前,鄭亮的各個臨床表現和他的影像學是不符合的,他的病情還在惡化過程中。他原來脊髓損傷平面是胸段以下的肌肉力量下降,但手是好的。可是最近我們發現他手開始麻了,肌力也下降了。這說明損傷平面在往上升,到頸骨了。他現在整個疾病並不像我們原來想的那樣是停留在一個層面的,而是有往上走的趨勢。所以現有的診斷還不夠明確,我們要先明確診斷,到底是什麼導致他脊髓病變,然後再對症處理。根據放射科和神經內科的意見,我們要給他做個脊髓血管造影,明確有沒有動靜脈瘻,如果有瘻,就要通過外科手術先堵簍,再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鄭亮曾經為國家做出過貢獻
如今我們救治他義不容辭
「鄭亮先生對我們國家的體育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如今他有困難,邵逸夫醫院作為一家三甲綜合性醫院公立醫院,為他提供全面的診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鄭亮先生的病情比較複雜,目前還沒有找到具體的發病原因,接下來我們會做一系列檢查,希望能明確診斷,找出病因。」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副院長虞洪說道。
為了鄭亮的康復治療,邵逸夫醫院一路綠色通道,為鄭亮創造最佳的康復環境。
為了讓鄭亮更好地休息,醫院為他安排了單人間病房;因為鄭亮的特殊身高,醫院請廠家來病房,為他的病床加長了20釐米;醫院還對鄭亮開放員工食堂,讓他的護工每天可以直接去員工食堂打飯;聯繫寧波一家公司,為鄭亮捐贈了一臺幫助他行走的外骨骼機器人;減免治療費。同時,醫院為鄭亮制定了新的康復計劃,加大了每天的訓練量,鼓勵他積極面對病情。
病床藍色區塊是醫院請廠家過來特地為鄭亮加長的20釐米
邵逸夫醫院護理團隊也針對鄭亮的情況進行了多學科討論。「鄭亮去年也在我們醫院住過一段時間,跟我們護理團隊交流挺多,很信任我們。目前他的病情還在進展,因為截癱不能自主移動,可能會導致皮膚損傷,和大小便問題。我們的皮膚管理專家團隊、康復護理團隊,會密切觀察,採取多項措施預防併發症的發生。」邵逸夫醫院護理副院長莊一渝說。
採訪接近尾聲時,鄭亮正做完康復回到病房,「感謝邵逸夫醫院所有醫護人員,感謝大家對我的關心,這裡讓我有家的溫暖。我會更加堅強,配合醫生一起戰勝病魔。」鄭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