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智慧: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儘量遠離3種親戚

2021-01-10 昊濤說史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

「升」和「鬥」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漢書·律曆志上》記載:

「量者,龠(yuè)、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鐘之龠,用度數審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準其概。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而五量嘉矣。」

漢唐時期規定,一鬥等於十升。而我國有一句俗語就和這兩個計量單位有關,這句俗語就是「升米養恩,鬥米養仇」,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相傳,古時候有兩戶人家是鄰居,一個叫李大,一個叫王二,都以種田為生,兩家關係處的很好。

王二為人比較機靈,農閒的時候還幹點別的營生,因此家境比李大要好。

有一年發生旱災,莊稼顆粒無收。李大家中沒有餘糧,一家人餓得奄奄一息,只好到王二家去借糧,王二送了一升米給他。由於家裡人多,這點米很快就吃完了,李大又到王二家中去借。

幾次三番之後,王二家中的糧食也不多了。

這一天,李大又來借米,王二說自己家也快斷糧了,就沒有借給他。李大很不高興,逢人就說王二小氣。

王二得知這件事後氣壞了,心說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是太過分了。

結果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因此反目成仇,這就是「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的來源。

人一旦到了中年,已經經歷了不少的事情,也遇到不少人,更懂得了應該交往哪一類人。

在中國,不可避免的就是與親戚打交道。有時候你把這些親戚真誠相待,他們未必真的報之以誠。等到你"揚名立外",這些瞧不起你的親戚又會蜂擁而上,天天巴結你,跟你套近乎。

再等到你"名落孫山",這些親戚如同沒有出場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避之不及,更有甚者還會大打出手。

《易經》:「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當不請自來的客人上門拜訪時,我們不是將他們趕出家門,而是保持尊重又熱情的態度,以盡地主之誼,最終都會有一定的福氣降臨。此話表明儘管我們對他們是不情願的,但是我們只需要表現出友好的一面,這並不會讓自己遭受特別大的損失。

其實親戚之間的關係,是上天賜予的一種難得的緣分。但是在現實中也有的親戚是不看重彼此間的情誼的,而是更看重一些外在的利益與地位。

因此,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段,應該擦亮眼睛,認清自己親戚的"真面目",減少給自己添堵的機會。

《易經》中這句話就告訴我們:人到中年,在面對這3類親戚時,應當小心為上,避免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損失。

第一種:勢利眼的親戚

「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勢利眼的親戚,喜歡攀高枝,佔別人便宜。

他們會趁你現在事業上混得風生水起時霸佔你的所有好處,等到你一事無成的時候就裝作沒有你這個親戚一樣,他們反而會看不起你。

嫌貧愛富,翻臉比翻書還快,這種親戚還不如不認識。

第二種:白眼狼的親戚

人們都知道,禮尚往來才能保持雙方的良好關係長存。

可是有這麼一類親戚,只會佔別人便宜。

當你家過的好時他就會和你走的很近,當你家式微時他們會離得遠遠的。

還有一些目光太高的親戚,你家過得不如他們,他就會看不起你。

第三種:無底洞的親戚

有一種親戚遇到急事第一時間只會想到向你求助,並且認為幫助他們是你的義務,並且像一個無底洞一般索取不斷,一旦你停止提供幫助,他們就會在背後說你壞話。

你稍微有點錢,他們感覺你的錢是地上撿來的,三天兩頭來借錢,借了還不還。

一個中年家庭,更多的學會是如何處理家庭關係和對外的交際關係,尤其是對待自己的親戚朋友,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這樣才能在維護自身的利益時又不會對親情造成損失和傷害,

所謂「升米恩鬥米仇」,這樣的事例,社會中還有很多。

比如朱之文成名後,給家鄉修路修橋修廣場,做了不少好事,鄉親們有人找他借錢基本上都是有求必應。

然而即使這樣,他依然沒能落到好。

有村民竟說要想讓自己說朱之文好,除非他給每家每戶都買一輛小轎車再發一萬塊錢。

除了朱之文,還有孫儷。

2002年,孫儷通過一檔節目,了解到山區一個高一男孩因為沒錢無法上學的事情。

於是私下聯繫到他,表明自己要對他進行資助,這個男孩就是向海清。

一開始,向海清還挺感激孫儷的,他高考失敗,也是在孫儷的鼓勵和幫助下,通過復讀,考上理想的大學,但上了大學後,他逐漸發生了變化。

他不僅向別人炫耀幫助自己的人是大明星,還肆無忌憚地亂花錢,甚至逃課、談戀愛,荒廢學業。

後來他不滿孫儷每個月只給他500元生活費,多次寫信向孫儷要更多的錢。

孫儷在了解到他的行為後,拒絕了他的要求,經過慎重考慮,也停止了對他的資助。

卻沒想到向海清倒打一耙,髮長文控訴孫儷,想讓她名譽盡毀。

那段時間,孫儷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也遭到一些負面評論。

她萬萬沒想到,自己這麼多年真心幫助的一個人,變成了一個「白眼狼」。

好在最後真相浮出水面,還了孫儷一個清白,而向海清因為不誠實、不懂感恩,找工作處處碰壁,現狀令人唏噓不已。

當你的善意不能滿足他們的期望時,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理解和感恩,而是怨恨和怒罵。

這就是「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的含義,所以明智的人通常都是濟人一時,而不是濟人一世。

有人說,物以稀為貴,唯其得少所以珍惜。

反之,習慣會成自然,若是你對一些親戚施恩無節,使之產生了錯覺,認為你對他的好純屬應該,一旦你有負他的期望,自然會生成怨恨!

所以,行善需智慧引領。

我每每遇到這種事情產生疑惑的時候,就會運用《周易》中的智慧來指導我下一步應該如何走。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就是《周易》。

1990年11月26日,北京協和醫院裡,有一位一位學識淵博的老者奄奄一息。

臨終前,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他思索了片刻,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這位老人就是,著名哲學家,清華大學教授馮友蘭先生。

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通俗易懂,一看就會

恰逢新年大促,這本書才55元,現在55還能幹點啥?看個電影就差不多了,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連結,就能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說盡人情事理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說盡人情事理老祖宗們都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說的話簡單粗暴又不無道理。這不,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世,告訴我們人情事理。這句俗語就是「鬥米養恩,但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古人三句話,從此不當「濫好人」!
    生活中有一種人,他們富有同情心,對人有求必應,為別人想得太多,以至於忽視了自己的利益或感受,並經常因費力不討好而陷入痛苦、失望之中。這樣的人,就是所謂的「濫好人」。做人,當然應該做好人,但應該是有原則、有主見的好人。
  • 鬥米恩升米仇——做好人or做壞人?
    俗話說:「鬥米恩,升米仇。」不是沒有道理的。放在現實生活意思就是,偶爾的小恩小惠會讓人銘記於心,但一直以來的奉獻給予在別人眼裡這就是該做的!一旦違背,那就是深仇大恨!這就是人性!不容反駁!自古以來,對於這種大道理,大家都懂,但從來都是雙標的——別人不懂感恩就得批判,但自己就嘴上講講這道理罷了。
  • 升米恩,鬥米仇!
    看著向某人的信,想起當年孫儷資助他直到上大學,他卻成為反咬恩人一口的「白眼狼」,這讓我情不自禁想起這麼一句話,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與此同時,他的學習成績也爛到泥土裡,很多科目「大紅燈籠高高掛」……當孫儷了解到向海清在大學的表現,並知道了他申請了六千元的助學金,而且孫儷估計也知道這是一個「餵不飽的白眼狼」,所以就不再對向海清進行資助。
  • 易經忠告:人到了50歲,這兩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儘量避而遠之
    易經忠告:人到了50歲,這兩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儘量避而遠之當一個人到了50歲,就像是已經成熟的櫻桃,味道甘甜,顏色漂亮。但是此時依舊不能掉以輕心,堅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方向,始終保持人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外界人以及事物所影響。《易經》曾提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 女人到了中年,這六種親戚朋友,儘量少來往,不然只會自找麻煩
    人到中年,事業和家庭都已經步入了正軌,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對自己的生活產生較大的幹擾。唯一困擾女人的便是形形色色的親戚朋友,這些人你不僅不可以徹底遠離,並且還得在相遇的場合裡面對他們尊重有加。可終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讓我們忍受,如以下幾種親朋好友,便是中年女子要儘量避免的那群人。
  • 人到中年,如果這3種親戚來家裡做客,儘量別久留,不懂吃大虧
    人到中年,如果這3種親戚來家裡做客,儘量別久留,不懂吃大虧在大城市裡,雖然鄰裡之間的關係沒有鄉鎮那麼緊密。但是不管是在大城市,還是在小鄉鎮,家庭之間的聯繫都不會斷。很多親戚之間,雖然平時沒有經常互相串門,但是過年過節過來串串門還是有的。
  • 記恩記仇,報恩報仇的人可以交嗎?
    你有不記恩不記仇,不報恩不報仇的朋友嗎?如果有,你們相處如何?他會是怎樣的人呢?假如沒有,那設想一下,你會跟這種人交朋友嗎?有句古話說得好,寡仇必寡恩,意思是說不記仇的人,同樣必然不會記住恩情。不記恩不記仇,可以說是不知好歹,從來不會感恩,也可以說生性涼薄。
  • 看破不說破:人到中年,遇到這三種「令人不爽」之人,要懂得沉默
    人到中年的我們,已經看多了風起雲湧的塵世,見慣了面孔各異的人群。有些事,有些人,我們遇見之後,會覺得渾身不爽。然而,做人就得面對現實。那些事,那些人,並不會因為我們去點破,就會得到改變。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還是看破不點破為好。尤其遇到這三種人的時候,我們最好保持沉默。第一種:偷雞摸狗之人。
  • 《易經》告誡:人到50歲,這2種親戚最好不要來往,儘量避而遠之
    俗話說,40不惑50知天命,人到了50歲,現已趨近於成熟,但這個時分卻不可以漫不經心,在這個年紀階段,人應該堅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堅持清醒的頭腦,不能被外界的事物所幹擾。對於50歲的人,《易經》中曾勸誡: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妥位,未大失也。
  •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與三個人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易經: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與這3種人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俗話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在我們身邊,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一些人,會把對自己有過一些小恩小惠的人大加讚賞,嘴裡有無限的感激。而對一些對自己有過大恩的人,不是閉口不談,就是不屑一顧,有的甚至是自己的父母,也會憤恨責罵。
  • 好人江歌 鬥米養仇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  13日晚上,加拿大留學父母群通宵討論江歌案,張羅著死刑呼籲籤字。留學生的父母們不寒而慄:因為孤獨,留學生們通常扎堆選課,相約考學,拼菜聚會,研究教授推薦信。  老人常說:一碗米養一個恩人,一鬥米養一個仇人。  這兩百多天來,劉鑫和父母對待江歌母親的方式,確實像是在對待仇人。因為江歌恩情太深,這一條性命結草銜環也無以為報了。所以必須逃避,必須劃清界限。
  • 女到中年,越是不順,越需要遠離這些親戚,別不了解
    一個女人到了中年,若想自己的人生過得順利,一定要懂得把精力放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對於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女人不必為之操心,同時,對於不值得來往的人,女人要懂得避開,當女人做到了這些,女人過得反而會輕鬆自在許多。
  • 《易經》透露: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這三種人,不要施以大恩
    《易經.繫辭》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規律本身,是無思,無為的,人感而遂通,所以能運用,知道順逆和吉兇。古人云:「《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易經》透露: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這三種人,不要施以大恩。
  • 《易經》暗藏的「天規」:人到中年,有3種人命最苦,3種人最有福
    在《易經》中,隱藏的「天規」告訴咱們:人到中年,有3種人命最苦,3種人最有福!哪3種人命最苦呢?1、錙銖必較的人《易經》中有一句話叫「動則得咎」,只需你選擇做事情,就會有得失。不同的是,有些人在乎自己得到了什麼,而有些人卻在計較自己失去了哪些。這樣的人,便是錙銖必較。境地越高的人,日子和生命都很簡略,因為知足常樂。
  • 鬥米:用服務與技術賦能企業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鬥米最新資訊 > 正文 鬥米:用服務與技術賦能企業
  • 人到中年,與親戚關係再好也別說這3件事!原因很現實,值得一看
    但這些親戚反而每次都瞎操心,每次見面都要說。他們自己為什麼不讓女兒找個有車又有房的呢?真是有病吧!毫無疑問,很多時候最喜歡嘲笑你的是你的親戚;最喜歡在背後說你是非的人也是你的親戚;嫉妒心最強的最見不得你好的,還是你的親戚。《易經》一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人到中年與親戚關係再好也別犯這3個錯誤,原因很現實,值得一看!
  • 《易經》智慧: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有這3種怪相,儘早發現!
    「相由心生」一詞,在中國古代多個古籍中都有記載,這個詞不無道理,因為人的面相確實與內心有關聯,《易經》中記載: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會出現這「3種怪相」,切忌深交。第一種:獐頭鼠目《易經》闡述:獐頭鼠目之人,多半心術不正。
  • 人到了50歲,這3種親戚來家裡做客,儘量不要挽留,避免惹麻煩
    人到了50歲,這3種親戚來家裡做客,儘量不要挽留,避免惹麻煩不管到了哪個年齡段,人際關係都是值得被人重視一個要點。不管是在職場與同事相處、與領導相處,還是下班回家之後和家人相處、和朋友相處,這些都稱得上是人際關係的一部分。不過,與人相處並非是件易事,要是處理不當,也容易引發出不小的矛盾。
  • 聰明人與笨人,在為人處事方面的3種區別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歡迎大家訂閱專欄,閱讀更多精品文章!前2篇為人處世的專欄文章,琢磨君為大家講解了《菜根譚》中的2條處世智慧。今天這篇文章主要來講講另外一本處世奇書《小窗幽記》中的處世智慧。聽聽老祖宗的勸,吃飽飯,做個高情商之人!《小窗幽記》集醒篇中有3句話,告訴大家:聰明人與笨人,在為人處事方面的3種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