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報訊(記者 李雅麗)10月25日,中國傳統重陽節,一場莊重肅穆的祭虞舜聖帝大典在運城市鹽湖區舜帝陵廟前舉行。
第十一屆德孝文化節召開之際,為了紀念德聖孝祖虞舜聖帝,傳承弘揚舜帝德孝文化,重陽節這一天,各界人士齊聚鳴條舜帝陵廟,隆重舉行庚子年恭祭虞舜聖帝大典。重陽節在古代叫重九,九這個數字在中國文化中代表著大吉,「重九,吉上吉,宜行諸事」。先秦之前,最初的重陽是祭祀天地先祖的。人們會趁著深秋九月農作物豐收,登高祭祀,以感謝恩德,祈求豐年,可以說是吉祥之事的最高規格了。
來自全國、全省的有關部門領導和其他省市的嘉賓、朋友,以及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代表、企業家代表和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世界姚氏宗親聯誼會、華夏田氏宗親會、舜帝後裔孫氏宗親,以及鹽湖區四大班子領導、運城各地的舜帝後裔代表、各界群眾代表近萬人齊聚舜帝陵廟前,鼓樂齊鳴、敬獻花籃、歌舞酬神,表達了對德聖孝祖舜帝的尊崇和敬仰。
舜帝是「三皇五帝」之一,倡導為人、持家、做官、治國均以道德為本,開創了中華道德文明的先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德聖孝祖,受到全世界中華兒女的敬仰。
姚學謀作為世界姚氏宗親聯誼會副主席,自2015年始,每年都會帶著世界各地的姚氏宗親們來參加祭舜大典。「我們最多的一次來了1200人,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人出門不方便,這次我們來了40人。」姚學謀說自己是河南人,但是每次來運城,都感覺像是回了家,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普通群眾,都透著一股子親切勁兒。「山西運城的德孝文化宣傳得好,實踐得也很好。昨天晚上看德孝文化先進典型頒獎晚會時,第一次來參加這個活動的兩個姑娘很激動,這對她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我年年來感動一次,每次都會把跟舜帝有關的地方走一走,我們宗親會的人還不斷投資、捐資,發動全國、全世界的宗親們來建設家鄉。」69歲的姚青峰是河南省姚氏宗親會的常務副秘書長,「我最少來過3次了,樂此不疲。」
舜帝後裔孫氏宗親會的孫德才是山西平陸人,在廣東做生意已經16年了,「我是昨天下午6點趕回來的,就是為了參加這個祭祀大典,不過今年已經回來6次了,除了參加這個活動,還計劃考察一些商機。」孫德才是運城市深圳商會的副會長,「做生意,同等質量、同等價格的情況下,首先考慮本鄉本土的人,這是潮汕人的生意經,這些年通過宗親會信息互通,建立生意往來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畢竟血濃於水,而且還有一份鄉土情義,生意做起來更有一份特別的情誼。」孫德才說自己這次回來還計劃根據情況,考慮把山西孫氏宗親會的聯絡工作做起來。
文化學者徐國靜身著漢服,在大典儀式開始前以《文化自信與企業興盛》為題,闡釋了舜帝德孝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舜帝曾經撫琴而唱的《南風歌》是一個宣言,是一個讓老百姓富足安康的宣言,這也是今天奔小康的中國的心聲。一座城市推廣傳播孝道文化,這座城市就成了人們的精神家園。運城市鹽湖區正在依託德孝忠義精神共建誠信生態圈,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實現跨越發展,在德孝文化節期間將組織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們開展投資考察峰會。
禮炮聲後,34通鼓聲響起,象徵著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以及海內外中華兒女崇敬德聖孝祖舜帝的共同心聲;接著9響鐘鳴,代表了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最高禮數,表達全體中華兒女對德聖孝祖舜帝的無限景仰和無比感恩。隨後,來賓分別登臺,向舜帝像敬獻花籃,以示敬意。大典在古雅的吟誦和樂舞之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