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活躍在北京午夜心碎蹦迪小組的資深組員Lisa告訴我,那些以十倍速度接近你的人,最終也會以十倍速度離開你。
雖然沒能切身體會過這種就像你媽打你一樣不講道理的快餐愛情,但看慣這兩年來汽車圈內外聯姻的分分合合之後,頭條君還是對這句話的發明者肅然起敬。
瘋狂的汽車
從哇哈哈到戴森,從許家印到董明珠,近兩年來,汽車圈就像一位待字閨中的馬雲獨女,吸引著圈外各路才俊們進行各種飛蛾撲火式的猛烈追求。為了追求汽車夢,恆大董事長許家印不惜為尚未辦成回國手續的賈躍亭親手送上3億美金;為了追求汽車夢,華為藍軍部長不惜用一篇痛心疾首的《華為藍軍批判任正非十宗罪》將董事長逼上梁山;為了追求汽車夢,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董事長董明珠不惜為一紙造車資質東奔西走,頗有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氣勢。
一時間,無論你是房地產、網際網路還是家具電器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只要尚未投資汽車圈,心中沒有揣著一個造車夢,那麼即使在飯局中多喝下三瓶飛天茅臺,也不見得在充斥著「資質」、「811」、「L4」這類專業術語的商業聚會中抬得起頭。
在一波波大佬的瘋狂追求下,汽車圈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地膨脹著。300家口號和PPT千篇一律的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茁壯生長,仿佛每一個都掌握著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的命運與核心科技,然而當2020年的窗口期臨近,折騰出量產車的車企用兩隻手數毫不費力。
一些圈外資本家們的頭腦尚算清醒,他們早已用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專業的學生們精心製作的畢業設計圈走了自己需要的融資,在宴席散場前全身而退。但如許家印、董明珠這類真正懷有造車夢的總裁們就要難得多了,往往投入了無限的金錢與熱情之後,收穫的只有舔到最後一無所有的憂傷。
在汽車圈,大佬能得到什麼?
為什麼這些在本行業呼風喚雨的大佬們要對這樣一個陌生的行業如此前赴後繼?一方面,汽車行業的電動化、智能化變局這個巨型「風口」對投資者和實業家們具有同樣致命的吸引力。一邊是集高端製造業之大成的傳統汽車製造,另一邊是被推到風口浪尖的5G、AI與電動科技,中間就是2600萬的汽車市場,這樣的機遇帶來的吸引力顯然要比鼓勵小學生5分鐘看完十萬字的量子速讀更易受到睿智的商界大佬們的青睞。
葉的離去,不僅僅是因為風的追求,還因為樹的不挽留。一位微信運動資深用戶曾經告訴我,要看近期房價是漲是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幾個房產中介。當手中房產供不應求時,你往往會看到他們的步數只有寥寥幾百步,而當房產有價無市開始促銷時,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微信運動步數直逼北大珠峰隊。
於是,在仔細研究微信中的鏈家小哥日均2萬+的微信步數後,許家印、華夏幸福和富力地產組成的房地產隊為何來勢洶洶也就不難理解了。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獨善其身,在自身發展受阻的前提下,轉身投入新四化這個巨大的「風口」懷抱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轉身離開,有話說不出來
與十倍速離開你的渣男不同的是,十倍速離開汽車圈的資本家們往往才是遍體鱗傷的那個。在一個又一個十億在營銷、挖人、設廠等除造車之外的一切相關活動被揮霍一空後,許家印們手持的20%——50%不等的融資股份或許終究無法迎來變現的那一天。
「允許各行各業去到別的行業瞎胡鬧,可是危險的地方別去,造車這個事情我覺得比較危險。」潘石屹一年前發出的警世恆言,終於叩響了圈外大佬們的心。於是,我們看到,華為老總任正非終於可以挺直腰杆地對屬下宣布「我們真的不造車」,戴森也回到了熟悉的吹風機領域默默耕耘,而房地產資本大佬們,則攜帶著他們可觀的資本籌劃著對下一個行業發起衝鋒。
誠然,有錢能使鬼推磨,資本的入局為汽車圈帶來的也不全是虛浮的泡沫,雷軍、劉強東的投資也讓這片市場加速孵化出了蔚來這類的新興車企。但作為一個汽車圈內的看客,頭條君還是要為這波資本熱潮的退卻默默鼓掌。畢竟,古希臘悲劇作家歐底庇德斯的重複見解:「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畢竟,狂熱的資本會破壞任何一個良好行業的自然生態,拔苗助長的行為最終傷害的不僅是資本,更是汽車工業本身。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