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卸任,下一站哪裡見?

2020-11-25 上海觀察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今天(5日)正式卸任發言人一職。

在闊別藍廳一個月之後,6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不過,這也是他最後一次作為發言人出現在外交部藍廳。會上,耿爽宣布,由於工作安全的原因,他即將奔赴新的崗位。

耿爽說:「藉此機會,我要對大家在過去近四年時間裡給予我的關心、幫助、支持、鼓勵表示衷心感謝。作為一名中國外交官,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繼續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為促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友好情誼作出自己的努力與貢獻,在此與大家道別,咱們後會有期!」

記者會結束後,耿爽戴上口罩走下主席臺,與在場記者一一握手。

 

犀利反駁和「耿式」笑容

作為外交部第30任發言人,耿爽自2016年9月26日亮相以來,共主持了近400場記者會,留下不少「金句」,而他的妙語連珠、犀利反駁和「耿式」笑容,也給廣大民眾留下深刻印象。刷屏、上頭條、上熱搜……這對被稱為「人如其名,耿直又爽快」的耿爽來說,早已是常態。

2019年7月3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英國外交大臣亨特的涉港言論,耿爽連懟 10 個成語:居高臨下、指手畫腳、自作多情、痴心妄想、顛倒黑白、厚顏無恥、自不量力、罔顧事實、信口雌黃、不思悔改,當即衝進了熱搜榜前10名,被稱為「火力全開的成語王」。

在回應美國在抗擊疫情上「甩鍋」,他引用中國古語:「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並強調「美國的敵人是病毒不是中國」;

在回應美個別人士抹黑「一帶一路」倡議時,他直言「不要高估自己的造謠能力,也不要低估他人的判斷能力」;

在回應美打壓中國企業時,他說:以「安全」為名,鎖住所有的門,囚禁的只是自己。

回應美大使聲稱中美道德上無法相提並論時,他說,美國確實不能。

曾有記者想讓耿爽讀聲明,被他回懟:「聲明你已經看過了。我為什麼要再讀一遍?我不是你的朗讀者」。

就美國副總統彭斯稱「美是全世界自由的燈塔」,耿爽回應說,「這燈塔似乎不怎麼亮了」。

還有記者就蔡英文過境美國的言論提問,耿爽的回應令網友爆笑,「蔡英文在紐約期間,就兩岸關係以及『一國兩制』大放厥詞。但我還是要克制一點,因為這畢竟不是外交問題,我把它留給國臺辦和港澳辦的同事去回應」。

在廣大網民的記憶中,「皺眉頭」似乎是耿爽的招牌表情,難得一見的「耿爽笑」曾兩次登上熱搜。

2019年7月9日,回應香港某藝人叫囂將中國從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除名的提問時,耿爽笑著表示這是痴心妄想,隨後「耿爽笑」這一關鍵詞登上熱搜。

2019年12月23日,面對NHK記者「文在寅表示香港新疆都是中國內政」提問,耿爽「尷尬」而不失禮貌地笑了,並且還放下了剛剛端起的水杯,反問:「你希望我對這個進行評論嗎?這是文在寅總統的表態,我覺得這表態符合事實,涉疆問題、涉港問題都是中國內政,他說出了一個事實,對吧」。隨後,「耿爽尷尬而不失禮貌的笑」再度登上熱搜榜。

網友普遍評價說,耿爽的發言風格霸氣給力,頻現機智幽默金句。


曾任職於「吵架最厲害的一個司」

耿爽出生於1973年4月,今年47歲。他是位履歷豐富的資深外交官,曾在外交部國際司、國際經濟司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工作,具有豐富的多邊外交工作經驗。

1995年至1999年,耿爽從外交部國際司起步,而後成為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直至2003年。此後,他在國際司工作了8年,歷任三秘、副處長、處長、參贊兼處長。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司是外交部最早的業務司局之一,主管中國多邊外交,被稱為「在國際上吵架最厲害的一個司」。《中國青年報》2005年的一篇文章在介紹中國年輕外交官時,提到了時任國際司副處長的耿爽。

文中稱,耿爽在國際司連續幾年獲得過「先進工作者」稱號,工作之一是為部領導和中央領導起草文稿。此外,他還經常去紐約、維也納、日內瓦等國際組織常駐的地方出差。

在加入外交部發言人「天團」之後,耿爽開始「常駐」藍廳。


藍廳之外的耿爽

在擔任發言人之後,除了記者會,媒體上鮮見對耿爽工作之外的公開報導。

不過,耿爽與眾多國內外的媒體記者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每次記者會結束之後,耿爽幾乎都會走到臺下與記者們面對面交流,在外交部發布的圖文版例行記者會中經常能看到耿爽和中外記者交流的照片。

2019年12月31日,也就是外交部2019年最後一場例行記者會上,在回答完記者提問之後,耿爽還在臺上主動與路透社記者白賓告別,「白賓先生擔任路透社駐華記者已經有16年了,是藍廳的常客,見證了幾位外交部發言人的進進出出,是老資格了,比我資格老。祝白賓在新的崗位上一切都好,也期待在藍廳能與他重逢!」

△耿爽與白賓(左)

如今,耿爽也告別了藍廳。

順便提一句,耿爽還是唯一一位有外交部「官方GIF」的發言人。今年3月24日開始,外交部官網每日發布的文字版例行記者會中出現了動圖。

 

外交部發言人的下一站

根據慣例,外交部設有三位發言人,由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和兩位副司長兼任。在耿爽離任後,目前外交部的兩位發言人分別是新聞司司長華春瑩和副司長趙立堅。

不到一年的時間,外交部發言人團隊已有「兩齣一進」。2019年7月18日,現任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陸慷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離任新聞司司長、發言人。2020年2月24日,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趙立堅作為第31任發言人首次亮相藍廳。

2000年以來的歷屆外交部發言人多數離開聚光燈之後再赴外交一線,在駐外使領館擔任重要職務。

例如,朱邦造卸任後擔任中國駐突尼西亞兼駐巴勒斯坦國大使,孫玉璽卸任後擔任中國駐阿富汗大使,章啟月卸任後擔任中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洪磊卸任後赴美任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姜瑜前往阿爾巴尼亞任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馬朝旭於2013年出任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等。

宣布卸任之後,耿爽的下一個崗位目前尚未有官方消息。

耿爽簡歷

資料來源:政知圈、央視新聞、政事兒、外交部網站 等

相關焦點

  • 外交部上新了!你知道外交部發言人如何做到「百問不倒」的嗎?
    甚至連外交部發言人的組合名都取好了:煎(堅)餅(斌)組合C位出道!今年6月5日,耿爽主持了最後一次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卸下發言人之職。汪文斌的加入意味著備受關注的「外交部發言人天團」再次滿編。未來一段時間內,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將由華春瑩、趙立堅和汪文斌三人輪流主持。01「外交部發言人天團」了解一下?
  • 青島小學生收到外交部回信!發言人華春瑩、耿爽給她籤名
    近日,一封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寄來的信函,讓青島超銀小學學生成果興奮不已。這封信是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對成果同學此前去信的回覆。於是,父親成功上網查到了外交部的地址,又購買了信封和郵票,與女兒成果一起在9月29日到郵局把信投遞了出去。外交部回信點讚並積極鼓勵10月23日,一封掛號信來到了青島超銀小學,又通過班主任王嬌轉交到了成果手上,黃色的牛皮信封上紅色的印刷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分外顯眼。「拿到回信時愣住了,不相信這是真的。」
  • 青島小學生收到外交部回信!發言人華春瑩、耿爽給她籤名
    近日一封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寄來的信函讓青島超銀小學半島學生記者成果興奮不已這封信是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對成果同學此前去信的回覆1半島小記者有個大心願10月28日,記者在青島超銀小學採訪了解到,為了增強女兒的自信心和對外交往溝通能力,爸爸成功給女兒報名了半島學生記者團接受鍛鍊,還經常在家裡陪女兒一起看新聞聯播,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的講話。「爸爸,我希望有一天能像這些外交部的叔叔阿姨們一樣會說話。」雖然,外交部發言人的很多講話小成果還聽不明白,但她卻很崇拜發言人們在臺上侃侃而談的樣子,這也悄悄在成果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
  • 全文|11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
    來源:外交部網站原標題:2019年11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應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將於11月22日至26日率團出席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外長會議,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並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共同舉行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首次會議。
  • 「耿爽大使」,初次見面!首次亮相聯合國全英文發言,帥!
    耿爽作為吳的繼任者於6月下旬前往紐約赴任,經過兩周隔離之後,於7月上旬正式開始履職。7月7日,耿爽已作為中方代表參加了由聯合國人權高專參與的關於維和行動與人權保護的多國線上視頻對話。對耿爽來說,此番可謂重返故地。1999年,他經過最初在外交部國際司的歷練後,外派的第一站就是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
  • 2017外交部十大經典成語回應,很硬氣!
    「捕風捉影」    3月3日,針對「中國公民入境濟州島受阻,國家旅遊局提嚴正交涉」是否與「薩德」有關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中方對中韓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持積極開放態度,但這需要有相應的民意基礎和輿論氛圍。與其總是在這裡捕風捉影或疑神疑鬼,不如切實傾聽民眾呼聲,採取有效措施。
  • 2017中國外交部十大經典成語回應,很硬氣!
    「捕風捉影」3月3日,針對「中國公民入境濟州島受阻,國家旅遊局提嚴正交涉」是否與「薩德」有關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中方對中韓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持積極開放態度,但這需要有相應的民意基礎和輿論氛圍。與其總是在這裡捕風捉影或疑神疑鬼,不如切實傾聽民眾呼聲,採取有效措施。
  • 當外交部發言人遇到「不懷好意」的單詞 看看耿爽的標準答案
    央視網消息:12月20日,外交部舉行例行記者會,耿爽主持會議並回答記者提問。問: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表示,除非中方首先釋放康明凱和麥可這兩名加拿大人,否則美國就不應考慮同中方籤署經貿協議。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我看到了有關報導。
  • 盤點:從履歷看外交部歷任新聞發言人去向
    自1982年3月26日時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錢其琛第一次作為發言人答記者問,1983年3月1日,齊懷遠作為第一位正式發言人出現在中外媒體面前,30年來,已有28位新聞發言人交替亮相。其中,秦剛在2005年至2010年和2011年至2015年兩個時期內擔任外交部發言人。
  • 厲害了我的外交部!2017年這十個成語用得很硬氣
    「捕風捉影」3月3日,針對「中國公民入境濟州島受阻,國家旅遊局提嚴正交涉」是否與「薩德」有關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中方對中韓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持積極開放態度,但這需要有相應的民意基礎和輿論氛圍。與其總是在這裡捕風捉影或疑神疑鬼,不如切實傾聽民眾呼聲,採取有效措施。
  • ...外交部:毫無道理,不可接受】在2月19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網上...
    2020-02-19 15:33:50來源:FX168 【美將中國五家媒體列為在美外交使團, 外交部:毫無道理,不可接受】在2月19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網上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美國國務院將五家中國媒體列為在美外交使團,要求它們向國務院登記在美國的僱員和財產,請問中方有何評論?
  • 耿爽喊話蓬佩奧,一句話說透
    面對蓬佩奧的汙名化言論,4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對蓬佩奧喊話:"別以為加個'可能'就能任意栽贓!"一句話說透了蓬佩奧以及美國政府背後的"小心思"。據外交部消息,24日當天,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蓬佩奧所說的汙名化言論給出回應,他表示:"蓬佩奧先生不要以為,自己在對外表態時,只要加上『可能』這個詞就可以任意地進行栽贓。
  • 「滿世界煽風點火」,他遭到外交部「三連懟」
    尤其是今年以來,蓬佩奧成為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的「高頻人物」,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回應蓬佩奧不當涉華言論。比如,4月15日,在記者會上,發言人陸慷在回應蓬佩奧訪問智利等拉美國家期間對中國和中拉關係發表不友好言論時表示,「蓬佩奧先生可以休矣」。
  • 外交部官方翻譯來了
    3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記者「美方稱中方在疫情暴發初期沒有採取最佳做法」的問題時,作出了上述表態,隨即引起輿論關注,網友紛紛贊其「懟得好」。但問題來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用英語該怎麼翻譯呢?
  • 打壓中國無所不用,西方政客抹黑「一帶一路」,耿爽甩出諺語回懟
    據新華社消息,針對西方國家政客抹黑「一帶一路」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1月13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質疑、抹黑,從來就沒有阻止「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斷發展壯大,也從來沒有影響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熱情。據耿爽透露,中方已經同包括44個非洲國家和非盟委員會在內的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籤署了199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 耿爽反擊美國: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嗎?
    在3月12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來自路透社的記者提問稱,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昨天說,中方在疫情暴發之初進行了掩蓋,這是耗費了國際社會兩個月的時間來作出反應,中方對此有何回應?耿爽資料圖,圖源:人民日報對此,發言人耿爽表示,世衛組織剛剛將新冠肺炎疫情宣布為全球性流行病,這表明它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們希望美方的個別官員在這個時候集中精力應對疫情,推進合作,而不是向中國甩鍋推責,詆毀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抗疫努力。「這種做法既不道德,也不負責,而且對美國本國的疫情防控工作絲毫沒有幫助。」
  • 外交部駁蓬佩奧:不要以為加"可能"一詞就可任意栽贓
    原標題:外交部駁蓬佩奧:不要以為加上"可能"一詞就可以任意栽贓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記者溫馨)針對美國務卿蓬佩奧稱中國政府可能早在去年
  • 耿爽回應美國:行有不得,反求諸已!究竟什麼意思?看完就明白了
    耿爽回應美國:行有不得,反求諸已!究竟什麼意思?看完就明白了耿爽是我國外交部發言人,他金句不斷,總能讓外國媒體記者摸不著頭腦。近來,面對美方記者「甩鍋質問」,耿爽用了句古語「行有不得,反求諸已」回應,還悠悠地笑著回應「知道什麼意思嗎?」說實話,筆者剛聽了這句話也不知道什麼意思。
  • 外交部:美國個別政客哪裡來的勇氣對中國的治疆政策指手畫腳?
    來源:央視原標題:外交部:美國個別政客哪裡來的勇氣對中國的治疆政策指手畫腳?據報導,美國將禁止新疆棉花及番茄製品入境,對此,在今天(1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作出回應。趙立堅表示,中方對此予以堅決反對。
  • 2019年8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
    問: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香港遊行示威的支持者與香港警察的支持者發生衝突,請問外交部如何看待留學生等海外中國公民參與支持北京的反抗議活動?   答:我們看到了媒體上的有關報導。我想說的是,第一,包括留學生在內的海外中國公民對妄圖分裂國家、抹黑中國形象的言行表示憤慨和反對,完全理所應當,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