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提出「堅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決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切實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三農」領域還有哪些短板亟待補齊,如何補齊這些短板?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對此進行了解讀。
保供給:確保小康之年農業豐收
2019年,我國糧食生產創歷史新高,產量達13277億斤,連續5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棉油糖、果菜茶等生產保持穩定,農業農村經濟穩中向好。
「2020年,要全力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小康之年農業豐收,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韓長賦說,保供給,就是務必保障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有效供給,打牢穩物價、穩經濟、穩全局的基礎支撐。
「要穩定糧食麵積和產量,同時要調整結構。」韓長賦說,要鞏固鐮刀彎地區調整成果,以北方農牧交錯帶為重點擴大糧改飼規模,提升優勢產區玉米產能,確保全國玉米面積基本穩定。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加大對大豆高產品種和玉米、大豆間作新農藝推廣支持,穩定種植面積,提高質量品質。
近一段時間以來,生豬保供穩價牽動人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全面落實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
「各地務必像抓糧食一樣抓生豬生產,嚴格落實省負總責,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確保如期實現本地區生豬出欄量和自給率承諾目標。」韓長賦說,要切實保障元旦春節豬肉供應,推動扶持政策落實落地,堅持「抓大不放小」,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帶動中小養殖場戶發展,並毫不鬆懈抓好非洲豬瘟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