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會議確定,2021年要抓好八項重點任務。在全面推進改革開放部分,會議提出要「要健全金融機構治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
相較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資本市場的定調,「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退出機制,穩步推進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2020年的提法更簡明扼要,新意十足。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資本市場方面的表述,新意十足。」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付立春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一方面,會議關於資本市場出現新提法。另一方面,會議提出的要求,目標明確且可執行性非常強。
首次提出「要健全金融機構治理」、「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
具體來看,此次較新的提法有兩個,分別是:「要健全金融機構治理」和「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乾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健全金融機構治理,其實是針對資本市場開放過程中金融機構面臨的挑戰。接下來一年資本市場還會繼續對外開放,而本土金融機構應該通過提高自身能力,改善自身水平壯大自己以應對外資金融機構的衝擊。
韓乾表示,「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是針對前陣子(債券市場)發生的一些不良現象,該問題如果不明確處理,運用法律法規規範,則會在一定範圍內影響金融和我國國民經濟運行。
此外,「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提法在2020年年中政治局會議上曾經出現過。
韓乾指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之所以聚焦「健康」,是因為當前資本市場的發展已經到了要重視質量與健康運轉的階段。201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有活力」曾是當時建設資本市場的關鍵詞,「那是看中數量的時候,而如今健康越來越重要。」
什麼叫健康的資本市場?韓乾說,體現在一級市場上,要做到優勝劣汰,發揮好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讓真正有活力的公司留在資本市場上。在二級市場上,則應該有很強的流動性以及穩定性。
他舉例而言,近一年二級市場機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機構力量在不斷壯大,比如公募基金規模發行往往是超發。我國歷來資本市場80%的交易由散戶構成,而機構相比散戶更專業,因此其比重加大是資本市場向健康趨勢發展的一個標誌。
韓乾還表示,註冊制施行後,上市門檻相比以前「寬進」,那此種情況下,為保證平穩運行,就必須做到「嚴出」。這些都是所謂「健康」二字下的要義。
值得注意的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已是連續第三年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任務中。
付立春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主要需從「入口端」和「出口端」兩方面下功夫。此前,「出口端」非常重要的退市機制,已經出臺了徵求意見稿,同時「入口端」的全面註冊制,也已經提上日程。
「可以看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已經落實到了具體的內容和重點,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國內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已經提出了很長一段時間。因此,今年會議在指出下一步工作方向的同時,對相關主體的要求也非常明確。」付立春強調。
或改變資本市場運行風格
在國內資本市場迎來30周年的關鍵節點上,會議對下一步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哪些方向呢?
「一方面,會議將奠定國內資本市場2021年的主基調。總體看,明年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還將以市場化、法制化為主要方向。因此,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國內的股票股權市場,包括社會資本和債券市場,均將進一步規範發展。同時,更多市場規則的嚴格執行,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將更加穩定有序。」付立春表示。
另一方面,付立春說,隨著國內資本市市場化、法制化進程加速,加之在「進口端」和「出口端」兩方面,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市場有望改變過去「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局面。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資本市場要健康發展,基礎性制度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國居民的資產配置當中,金融資產的配置比重還是非常低,這就意味著,在將來中國居民家庭對於金融產品的配置比例會大幅上升,這就需要資本市場要建好規則,健康發展,用更大的發展空間來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
圖: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對資本市場的提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