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19日,59年前,上海老港發射場邁出中國太空遠徵「第一步」

2021-01-09 上觀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在一代代人接續奮鬥的徵程上
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同步推出「歷史上的今天」欄目
鉤沉那些已然過去的「今天」
啟迪新時代的奮鬥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
在新徵程上再創榮光

59年前的今天,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郊區的一片稻田裡,我國自己研製的第一枚液體探空火箭騰空而起。中華民族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遠徵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上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了探索太空的努力。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發出號召:「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1959年,中央領導根據當時國情,決定在空間技術方面重點研究探空火箭。

這枚「T-7M」試驗型液體探空火箭,起飛總重量為190公斤,總長度5345毫米,箭體直徑250毫米,飛行高度達8公裡。


▲南匯火箭發射場的發射指揮所。(來源:上海航天)

火箭發射場選擇在瀕臨東海、人煙稀少的老港鎮東進村,由於沒有公路直達,安裝好的火箭必須先用車運到老港鎮,然後再轉用小船通過水路運輸。為了保密,每次都是在夜晚七八點鐘將火箭運往東進村進行調試,發現問題,又連夜將火箭運回工廠,重新研製改進。


▲南匯火箭發射場的發射控制間。(來源:上海航天)

當時火箭發射場的條件十分艱苦,指揮所是用草包裝上泥土臨時堆起來的,用蘆席圍成的發電站頂上蓋著油布篷。


▲利用打氣筒為我國首枚液體探空火箭加注。(來源:上海航天)

為了爭時間、搶進度,沒有專用的燃料加注設備,就用打氣筒作為壓力源來加注推進劑。為了保密,試驗工作不能使用步話機和廣播喇叭,指揮所要下達發射命令,只能靠打手勢、吹哨子和叫喊。設施雖然簡陋,但憑著一股幹勁,第一枚試驗型液體探空火箭終於一發成功。


▲毛澤東在上海參觀「T-7M」火箭。(來源:上海航天志)

1960年5月28日,毛澤東走進上海新技術展覽會尖端技術展覽室。展覽室的中央,擺著「T-7M」火箭的實物模型。現場的一位科技人員說:「我們搞這個沒有蘇聯專家,沒有資料,搞的人大多是平均年齡25歲以下的大中專學生。」毛澤東聽了很感興趣,連聲說:「好!好!」得知這枚火箭的射程高度為8公裡時,毛澤東說「不算太低,亦不算高」。他很快笑了,並舉起手中的產品說明書,在空中使勁揮了揮說:「了不起呀,八公裡也了不起!我們就要這樣,八公裡、二十公裡、二百公裡地搞下去!搞它個天翻地覆!」說罷,毛澤東走到火箭的身邊,輕輕在火箭的尾部拍了兩下,像一位父親拍打著兒子的屁股。


▲錢學森(左一)在上海南匯指導「T-7M」火箭發射。(來源:上海航天)

「T-7M」火箭在南匯共進行了12次發射試驗,由於發射場臨近上海,周圍地域較小,考慮到安全及保密等因素,1960年3月決定移師安徽廣德,建設603發射試驗場,在那裡先後進行了T-7M、T-7、T-7A等30多次探空火箭發射試驗。1960年9月,我國發射成功了「T-7」液體燃料探空火箭,並成為人造衛星上天前進行高空探測的基本型探空火箭。

此後,上海還先後研製了以風暴一號、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等為代表的4種探空火箭和4種大型運載火箭,成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重要基地。

1998年2月19日,我國首枚試驗型液體探空火箭發射紀念碑在原發射基地南匯縣老港鎮東進村落成。紀念碑高度與當時的「T-7M」探空火箭總長度5345毫米一樣,碑座上端為高2184毫米的不鏽鋼火箭模型。

歷史上的今天還發生了什麼?
請滑動屏幕繼續閱讀
剩餘343字

1956年2月19日,柬埔寨首相諾羅敦·西哈努克抵滬訪問。

1986年2月19日,上海市法院判決強姦、流氓犯陳小蒙、胡曉陽、葛志文死刑引起全國震動,《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99年2月19日,我國第一頭攜帶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整合的轉基因試管公牛誕生。

1979年2月19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在北京成立。

1982年2月19日,國務院關於發布《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辦法》的通知。

1990年2月19日,國務院同意將濟南市劃入沿海經濟開放地區。

1997年2月19日,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鄧小平,因患帕金森病晚期並發肺部感染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1979年2月19日,伊朗新伊斯蘭政府宣布與以色列斷交,支持巴勒斯坦。

2008年2月19日,澳大利亞科學家在南極洲水下發現新的海洋生物。

相關焦點

  • 今天|10月15日,16年前,中國千年飛天夢圓,楊利偉太空回復:感覺良好!
    」欄目 鉤沉那些已然過去的「今天」 啟迪新時代的奮鬥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 在新徵程上再創榮光 2003年10月15日 中國千年飛天夢,成真!
  • 【今日歷史】6月19日大事記,今天發生了什麼?
    【今日歷史】6月19日大事記,今天發生了什麼?歷史長河浩浩湯湯,每年的同一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大事小事,小事咱們暫且不提,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6月19日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吧!這些大事是你必須要知道的哦!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7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今日歷史】11月15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 1983年11月15日 第一個「香港遊」旅遊團前往香港 35年前,1983年11月15日,第一個「香港遊」旅遊團由廣州出發前往香港。「香港遊」的開辦在港澳兩地引起強烈反響。 ♦ 1991年11月15日 我國滅火隊完成科威特油井滅火任務回國 27年前,1991年11月15日,中國滅火隊完成在科威特撲滅油井大火的工作後,今天上午乘飛機離開科威特回國。滅火隊是應科威特政府邀請於8月23日抵達科威特參加油井滅火工作的。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滅火隊共撲滅十口油井大火,完成了所承擔的滅火任務。
  • 今天|12月19日,29年前,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0年12月19日,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大陸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1986年9月26日,上海股市於37年之後重新開盤。正是在此處,飛樂音響作為新中國最早發行的股票,率先實現了櫃檯交易流通,創造了中國股市的又一項第一。1990年,上海已有16個證券交易櫃檯和40多個證券交易代理點。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向總部遞交《關於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請示》,很快便獲批覆。同年11月26日,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立。
  • 太空裡閃亮的「中國星座」
    1970 年 4 月 24 日 21 時 35 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吹響了中華民族進軍宇宙的號角,開創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 , 使我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 今天|1月16日,24年前,上海商品交易所正式組建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續奮鬥的徵程上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同步推出「歷史上的今天」欄目鉤沉那些已然過去的「今天」啟迪新時代的奮鬥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徵程上再創榮光24年前的今天,上海期貨市場建設邁出重要一步。1995年1月16日,上海商品交易所舉行首屆會員大會,選舉產生新的管理機構。
  • 【今日歷史】9月19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一、國內大事記1894年9月19日 洋務派創辦的上海華盛紡織總廠開工124年前,1894年9月19日,上海華盛紡織總廠開工。1878年侯補道彭汝琮倡議興辦上海機器織布局。經幾次變動,1879年李鴻章派鄭觀應為總辦,並奏準專利10年。後改派龔壽圖接辦。
  • 丁小煒:發射場飛來一隻蜻蜓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997期】 發射場飛來一隻蜻蜓 丁小煒 是哪一個夜晚
  • 今天|1月19日,27年前,30元一份的「股票認購證」在滬發行
    27年前的今天,1992年1月19日,上海首次發行「股票認購證」,供應期至當年2月1日截止。這年的「股票認購證」每份收費30元,不論中號與否,概不退還。2008年1月19日,上海實業集團、同濟大學、英國奧雅納公司、滙豐銀行和SDCL五方共同籤署《中國可持續發展生態城市項目設計、實施和融資諒解備忘錄》。備忘錄中,中英兩國將合作把崇明東灘開發為全球首個可持續發展生態城市。2011年1月19日,上海臨港燃氣電廠一期工程1號機組完成試運行正式投產。
  • 今天|11月19日,35年前,我首支考察隊由滬出徵:定要把五星紅旗插上...
    >1984年11月19日首支南極考察隊出徵1984年11月19日,國家海洋局、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在上海熱烈歡送我國首次赴南大洋和南極洲考察隊出發。1996年11月19日,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標誌性機構——上海航運交易所宣告成立。這標誌著我國水路運輸第一個國家級交易市場正式誕生。1994年11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我國又一家政策性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標誌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又向前邁出了重大的一步。
  • 今天|11月26日,34年前,寶鋼投產,它是鋼鐵工業的「寶」上海的「寶」
    1990年11月26日,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在上海宣告成立。1992年11月26日,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成立。1994年11月26日,上海地鐵一號線錦江樂園至上海火車站全長16.3公裡鐵軌連接起來的無縫線路全線貫通。2005年11月26日,國內出版領域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 今天|5月2日,25年前,第一張由中國自己的銀行發行、中國人籤名的...
    單單5月2日就有4萬人排隊換取新鈔。為了紀念首次發鈔而發行的地鐵紀念車票、紀念郵封,也在4小時內被搶購一空。歷史上的今天還發生了什麼?請滑動屏幕繼續閱讀剩餘633字1996年5月2日,世界貿易大型國際會議國際諮詢管理年會在上海舉行。
  • 今天|4月15日,59年前,我國第一艘自行研製的國產萬噸輪「東風」號...
    59年前的今天,1960年4月15日,我國自行設計、自己建造、全部材料和設備都是國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在江南造船廠提前下水。1971年4月15日,美國桌球隊訪問上海。1994年4月15日,上海燈具廠職工出資一次性買斷原為國有企業的本廠,工廠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在上海國有企業中屬首例。
  • 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完成,中國北鬥邁出關鍵一步
    本報記者 高 博 11月19日凌晨,西昌一道沖天火光,北鬥再添兩顆新星。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中國北鬥邁出從國內走向國際、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 「北鬥三號不僅覆蓋範圍提升至全球,在技術體制上也實現性能提升和服務擴展,定位精度提升至2.5—5米,較北鬥二號提升1至2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說,「在北鬥二號向北鬥三號過渡過程中,能夠確保老用戶無感知,新用戶提性能,最終實現技術的新老更替。」
  • 歷史上的今天|6月27日 58年前的今天 中國「打工皇帝」唐駿出生
    在58年前的今天,1962年6月27日,中國「打工皇帝」唐駿出生。2008年12月,一本名為《我的成功可以複製》的書出版發售,並且在全國各地都很受歡迎。但這不是因為作者寫得有多好,也不是因為書的內容有多新穎,而是因為它的作者是:微軟中國終身聲譽總裁,中國年度執行長,中國十大IT經濟人物,中國十大人才管理人物的所有頭銜獲得者,「打工皇帝」——唐駿,一個把打工做到極致的人。唐駿1962年生於江蘇常州。他的父親是印染廠的幹部,他的母親是一名普通工人。1980年,他考進北京郵電大學物理系。1985年,唐駿畢業於日本研究生院。
  • 今天|12月30日,24年前,上海博物館新館開館
    1952年創建的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據統計,上博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餘件,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歷代書畫最具特色。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的上海博物館新館,按照傳說中「天圓地方」的造型,基座呈方形,頂部猶如一面巨型古鏡,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風格的完美組合。
  • 連續三年蟬聯中國航天發射榜首
    新華社消息 「天問」「嫦五」出徵,「北鬥」「高分」收官,「長五B」「長八」首飛……2020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所屬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以18發的高密度發射次數,繼2018年、2019年後連續第3年位列中國航天發射榜首。
  • 10月23日晚間央視新聞聯播財經內容集錦
    今年7月,天問探火,中國邁出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目前,「天問一號」飛行路程已經超過2.4億公裡。   「嫦娥五號」正準備中國首次月表採樣返回,完成中國探月「繞、落、回」三步走目標。   這五年,一系列的重大突破讓中國航天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