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氣息濃厚的西安書院門裡,一位擺攤專畫昆蟲的小夥深受大家歡迎。小夥名叫張騫,他畫筆下的昆蟲雖僅有手指大小,卻栩栩如生,身上的絨毛清晰可見。樂觀的他通過畫作表達積極向上的人生哲理,「粉絲」們稱他為「治癒系畫家」或「蟲子哥」。
專攻畫蟲 刻畫入微
35歲的張騫自幼酷愛畫畫,少時便開始學習國畫的他,至今已畫了數十年。多年來,他一直苦練國畫山水、寫意禽獸。「藝術創作來源於創新。」2019年5月,在高手如雲的書院門裡,他決定將畫蟲作為自己的創新點,畫出一番名堂來。記者看到,張騫先用鉛筆在紙上勾勒出昆蟲的大致形態,再用極細的毛筆畫出細節。在他的筆下,各種昆蟲雖然僅有手指大小,但用輕重濃淡的變化畫出了昆蟲翅膀的動感,昆蟲身上的絨毛清晰通透、栩栩如生。畫中的昆蟲們形態各異,或慵懶翹首,或警覺顧盼,「這些蟲子好像馬上就要一躍而起,跳到我們的面前了」,前來書院門觀畫的「粉絲」讚嘆道。
昆蟲世界演繹人生哲理
「小昆蟲也有大智慧,看了『蟲子哥』溫暖向上的畫,瞬間感覺到被『治癒』了。」一位「鐵桿粉絲」告訴記者,他在張騫的畫裡看到了各類有靈性的昆蟲。蝸牛代表執著與向上,蟬代表著寧靜與淡然。「昆蟲的世界裡其實蘊藏著很多人生哲理。」張騫告訴記者,他也常常被自己畫中的昆蟲所感動。蝸牛面臨危險卻奮力爬過壕溝時鍥而不捨的精神、蟬爬上高處樹枝卻不忘回首的淡然......「這正是國畫的魅力所在,畫中所體現的昆蟲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張騫說。
「畫蟲並不是憑空想像,而在於不斷地觀察和琢磨。」張騫告訴記者,為了刻畫入微,他到秦嶺山中收集各種常見昆蟲,用放大鏡觀察蟈蟈、蟬、蝸牛、蝴蝶等各類昆蟲的生活習性、動作形態。由於細節要求高,一筆畫錯便前功盡棄,因此畫蟲需要極高的耐心與毅力。「無論寒冬酷暑,他坐在書院門路邊經常一畫就是一天。」張騫妻子秦雯說,張騫能畫出如此逼真又有靈性的昆蟲,都源於他對昆蟲的熱愛以及對昆蟲精神的理解。
「書院門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2018年,張騫從老家河北來到西安打拼,從事繪畫教學工作。如今他已在西安娶妻成家,對他而言,西安已是他深愛的家鄉。
2019年5月,張騫把畫桌從室內搬進了書院門路邊。「西安書院門是千百年來文人的夢,更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講起書院門,張騫滔滔不絕。書院門自古以來便是文化聚集地,文人墨客、高手雲集。所以書院門對他來說不只是一個為謀生計的擺攤之地,更像是一個讓他不斷進步的學堂。鬧市之中,閒步於此,畫自己喜歡的昆蟲、交自己尊敬的文人朋友。「在書院門過上了我嚮往的生活。」張騫告訴記者,未來,他將繼續在書院門中畫畫,和自己畫筆下的昆蟲一起自在地享樂。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