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比利時警方抓獲巴黎恐襲案的主犯僅僅過去4天,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便遭遇連環爆炸。
當地時間22日8時30分左右,比利時布魯塞爾扎芬特姆(Zaventem)國際機場發生兩次爆炸。一個多小時之後,靠近歐盟總部大樓的兩個地鐵站也傳來爆炸聲。
截至《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稿,比利時政府的官方聲明顯示,多處爆炸已經造成至少26人死亡,136人受傷(觀察者網註:目前已升至34人遇難)。俄媒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已宣布對布魯塞爾恐怖襲擊負責。
機場內一片狼藉
記者看到的畫面顯示,扎芬特姆國際機場內一片狼藉,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值機大廳牆面及屋頂隔板掀翻砸落。在地鐵站爆炸現場,受傷的民眾或坐或躺,等待救援。官方呼籲民眾避免外出。
比利時檢方隨後證實,布魯塞爾機場發生的爆炸為自殺式襲擊,政府正式將爆炸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目前,比利時政府已將安全警戒級別提至四級,也是最高級。
已提前得到情報?
這一次,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是比利時?為什麼是布魯塞爾?
僅在4天前,去年11月巴黎恐怖襲擊案頭號通緝犯薩拉赫·阿卜杜勒-薩拉姆(Salah Abdeslam)落網,法國和比利時當時都鬆了一口氣。但是,誰都沒想到,22日的爆炸又讓他們把吐出來的這口氣硬生生給吞了回去。
據報導,機場發生爆炸之前有人聽到槍聲和阿拉伯語口號。「伊斯蘭國」的認領也證實了此前的揣測,把此次爆炸襲擊的動因指向報複比利時逮捕薩拉姆。
如果這是一次報復行為,那麼其精心策劃的程度並不亞於此前的巴黎暴恐襲擊。此次爆炸同樣是選擇了密集的人群。在機場,他們選擇了值機大廳,而且挑在了早尖峰時段。
比利時當地媒體援引警方消息稱,該國情報部門21日已得到消息顯示將面臨一次恐怖襲擊威脅,但最關鍵的襲擊地點和時間卻不清楚。
為什麼是比利時?
比利時是歐洲的十字路口,布魯塞爾更堪稱「歐洲的心臟」,歐盟總部、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和北約總部都設在這個僅有113萬人口的城市。
巴黎恐襲事件發生後,比利時加大了反恐安保力度,在阿卜杜勒-薩拉姆藏匿的「重災區」莫倫比克區(Molenbeek),警方加強了檢查,政府動輒拉出近百人的「高危名單」進行檢查。這段時間裡布魯塞爾還拘留了20多名涉嫌恐怖活動的嫌疑人。但即便如此,藏匿在暗處的敵人仍舊還是清楚這個國家和機制的漏洞,從而伺機而動。
實際上,比利時離恐怖主義一點也不遠。
在一些質疑聲中,擁有大量外來移民的比利時,尤其是布魯塞爾,已然成為恐怖主義在歐洲大陸的「溫床」。比如,薩拉姆一直藏身的莫倫貝克區就被稱為「極端勢力在歐洲大陸的首都」。在這樣的環境下,薩拉姆得以逃匿4個月之久。
除了巴黎恐襲案的主犯藏匿在布魯塞爾的莫倫貝克,此前法國《沙爾利周刊》襲擊事件的主犯所用的武器也是在比利時被找到。去年8月發生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駛往巴黎的「大力士」國際列車上的襲擊未遂事件,兇手後來被查到也是在布魯塞爾上的車。
「非法武器中轉站」、「極端分子的天堂」,短時間內與多起恐怖襲擊事件扯上關係的比利時,在難以抽身的同時不斷接受著外界對其反恐能力的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