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墓葬壁畫中的精美畫面 (資料圖片)
唐氏墓葬壁畫中的人物神態十分生動。 (資料圖片)
■ 壁畫墓簡介
2005年3月,市第二文物工作隊在新區翠雲路建設工地發現兩座相距約150米的唐代墓葬。根據墓誌介紹,兩座墓的主人分別為唐代安國相王孺人(夫人)唐氏和崔氏。兩座墓形制相似,均為長斜坡單室磚砌壁畫墓,坐北朝南,由斜坡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組成。兩座墓均已被盜,唐氏墓殘存器物240件,崔氏墓殘存器物154件。
■ 壁畫內容
根據墓葬內遺留痕跡,考古人員判斷兩座墓的墓道、過洞、天井、墓室均有壁畫,由於被盜嚴重,墓室壁畫大部分已毀,墓道、天井、過洞處壁畫尚存。壁畫是先將土壁簡單抹平處理後,平塗一層厚約1釐米的白灰層,然後施彩做畫的。兩座墓出土壁畫近100平方米,幾乎是此前洛陽已發掘的各個歷史時期墓葬壁畫總面積的兩倍,在國內唐墓發掘中也屬罕見。專家認為,這兩座墓的壁畫代表了唐代壁畫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唐代繪畫藝術和社會制度的珍貴資料。
■ 壁畫故事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1992年在龍門鎮發現的唐睿宗李旦貴妃豆盧氏的壁畫墓。讓人意外的是,十幾年後,李旦的另外兩位夫人唐氏和崔氏的墓葬又在新區被發現了。不過,與豆盧氏79歲壽終正寢的命運相比,唐氏和崔氏的命運就很悲慘了。
唐睿宗的7位夫人
李旦,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幼子,生於公元662年,最初被封殷王,後改封豫王、冀王、安國相王等。李旦曾兩度短暫登基,分別是公元684年至公元690年、公元710年至公元712年。
市古代藝術博物館業務部主任李勝軍告訴記者,由於洛陽出土的壁畫墓中有3座都和唐睿宗有密切的關係,在研究壁畫的同時,他們也對唐睿宗的幾位夫人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李旦身邊有記載的女人共有7個,其中皇后2人、嬪妃5人。
在這7個女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李旦的結髮妻子劉皇后,儘管育有兩個子女,劉皇后還是在長壽二年(693年)被武則天處死,追諡為肅明順聖皇后;排在第二位的是側室竇德妃,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然而同樣在長壽二年被處死,追諡為昭明順聖皇后。可嘆,這兩位夫人死後屍骨未存,葬地不明。不過後人用招魂葬的方式將她們安葬在洛陽城南,後又遷葬於現在陝西渭南的唐睿宗橋陵東南側。
排在第三位的是上次我們提到的貴妃豆盧氏。她是睿宗身邊所有女人中最幸運的一個,由於其早年出宮,又曾撫養過李隆基,79歲死後葬於洛陽城南唐代貴族墓葬區內。
排在第四、第五位的是一對姐妹王德妃、王賢妃,其中德妃早年死亡,其子李業(原名李隆業,因避唐玄宗李隆基的諱,改名李業)由王賢妃撫養成人。王賢妃晚年被李業接到府邸頤養天年,死後得以陪葬唐睿宗橋陵之側。
最後兩位便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唐氏和崔氏。
後宮紛爭把命喪
李勝軍介紹,根據唐氏墓誌記載,她的死亡時間為長壽二年(公元693年)。而這一年裡,皇宮中曾發生過一起政治事件:魏王武承嗣一心想除掉太子李旦以圖繼承皇位,唆使武則天的寵婢韋團兒陷害李旦,想與李旦發生私情卻被拒絕的韋團兒暗中在李旦的妃子劉氏和竇氏的住所埋了木頭人,然後告發她們詛咒武則天。這年正月初二,劉氏、竇氏進宮朝見武則天后被處死,秘密埋在宮中,屍骨不存。
唐氏的死亡時間與劉氏、竇氏一致,我們可以推測她很可能是這一事件的陪葬品。此外,墓誌記載,唐氏的安葬時間為公元706年,這說明唐氏也一定是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後悄然死亡,所以13年後才被正式安葬。至於崔氏的死因,結合當時的政治環境,與唐氏死於同一政治事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崔氏墓墓葬形制、隨葬器物與唐氏墓葬基本相同,考古人員推測她應該是與唐氏同一時期下葬的。
至於這兩位孺人為何沒有被遷到陝西陪葬的原因,我們也就大概明白了:劉皇后作為李旦的結髮皇后,地位不可動搖;竇德妃能夠陪葬,一是因為其地位高,另外人家的兒子最終當了皇帝;王賢妃呢,她撫養的惠宣太子李(隆)業與李隆基感情頗深,倆人小時候經常同床而眠;而唐氏(死時僅31歲)和崔氏年紀輕輕就喪命,還有誰會記得她們呢?
皇家威儀永相隨
無人「撐腰」的唐氏和崔氏長眠在了洛陽,陪伴她們的是那一幅幅精美壁畫營造出來的皇家威儀。今天,當我們面對從這兩座墓葬中揭取的壁畫時,依然被神聖的皇家威儀震撼著。
李勝軍介紹,唐代皇室成員墓葬中的壁畫基本上在墓道、過洞、墓室均有,一般墓道兩壁是儀仗出行圖,過洞繪武士、門吏以及表示身份等級的列戟圖,墓室內為反映貴族生活的場面,墓頂為天象圖。而這兩座墓葬由於墓室內壁畫全部被毀外,其他壁畫基本符合這一布局,也就是說,死後她們享受的仍然是皇室貴族的待遇。
壁畫上到底有哪些內容呢?李勝軍說,這兩座墓的墓道出行圖均以青龍白虎導引,這是皇家墓葬的顯著特徵。青龍白虎的作用,既是體現皇家身份的需要,也是導引、護衛墓主人靈魂升仙的作用。
出行圖的儀仗規模也顯示了墓主人的身份。通常情況下,唐代皇室的出行規模有幾個等級,第一等級人物過百,第二等級人物在30至50之間,第三等級人物有一二十個。唐氏墓的墓道東西壁各有壁畫4組,過洞與天井兩壁繪不同身份的人物,有武士、男女侍從等共計18人。崔氏墓壁畫的內容和布局與唐氏墓大致相同,根據兩座墓墓道兩壁壁畫的儀仗隊伍人數,我們可以推測其級別大約相當於正三品待遇。不過,讓人生疑的是,雖然出行儀仗級別很高,但兩座墓中沒有發現表示身份等級的列戟圖,對此,李勝軍推測這可能與墓主人的內宮身份有關。
不過,不論有沒有等級標誌,這組面積近100平方米的壁畫中,人物神態各異,線條簡潔流暢,雖歷千餘年仍色彩絢麗,為我們了解唐代的政治、歷史、繪畫、服飾、葬俗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李燕鋒 見習記者 崔曉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