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館讀洛陽之安國相王孺人墓葬壁畫(上)
昨天,我們講述了發現唐安國相王孺人壁畫墓葬的經過和墓葬壁畫描繪的主要內容。那麼,這些壁畫有什麼價值?墓主人因何早逝呢?
如此高水平的壁畫出自誰的手?
考古人員認為,這兩座墓葬的壁畫繪畫手法高超,用線準確嚴謹,又是皇室親王夫人的墓葬,可以基本斷定是出自皇室專職畫家之手
這兩座墓葬壁畫在向後人展示唐代繪畫藝術成就的同時,也直觀、形象地向後人展示了唐代社會,特別是唐代上層社會的生活場景,為後人了解唐代的政治、歷史、繪畫、服飾、葬俗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形象資料。
這兩座墓葬壁畫繪製於唐代墓葬壁畫發展的鼎盛時期,畫面廣闊深邃,使人嘆為觀止。人物、動物安排得當,層次分明,進一步體現了唐代的繪製風格和審美特點。壁畫中的侍衛高大威猛、體格健壯,仕女體態豐滿、造型生動,馬匹、駱駝膘肥體壯、生動傳神。雖整幅壁畫用色很少,但畫家還是注意了色彩的明暗、濃淡、冷暖和虛實變化。這些壁畫均由礦物質顏料繪製而成,雖經千餘年仍然色彩絢麗。
「這兩座墓葬的壁畫繪畫手法高超,用線準確嚴謹,又是皇室親王夫人的墓葬,通過這些可以基本斷定是出自皇室專職畫家之手。」負責這兩座墓葬的壁畫臨摹工作的洛陽山陝會館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慕鵬認為。
考古人員觀察發現,這兩座墓壁畫的製作方法基本相同,都是在修整好的墓道壁上先抹一層2毫米~5毫米厚的麥稈泥層並取平壓實,然後再抹上3毫米~8毫米厚的白灰層做壁畫地仗層,最後在地仗層上施彩作畫。
鑑於這兩座墓葬壁畫的巨大藝術價值,我市決定對壁畫實施揭取保護,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原古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承擔了這一重任。
這兩座墓葬中的大多數壁畫都已經殘缺,揭取難度很大。揭取人員先對壁畫進行合理分塊,然後按分好的塊揭取壁畫。分塊時為保證畫面的完整性,分割線儘量避開畫面。兩座唐墓壁畫的揭取共歷時1個多月,揭取面積近100平方米,幾乎是此前我市已發掘的各個歷史時期墓葬壁畫總面積的兩倍,也是我省一次揭取古代壁畫面積最大的。
然後,這些壁畫被運到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的修復室,進行了長達數年的精心修復。最終,經過修復人員的妙手,壁畫中在地下沉睡了千餘年的人物、動物「復活」了。
墓主人因何英年早逝?
考古人員根據史料記載與出土墓誌推測,兩位墓主可能與唐睿宗另外兩位嬪妃劉氏和竇氏一樣,死於一起政治事件,殺害她們的可能是女皇武則天。
唐氏墓葬中出土的墓誌顯示,唐氏家族自北齊以來,世代顯赫。到了唐代,更是唐政府的重要成員,並與李氏集團世代有姻親關係。
墓誌記載,唐氏死於女皇武則天執政期間的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死時年僅31歲。她被安葬於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去世與安葬的時間相差10餘年。墓誌對於唐氏死因也說得比較隱諱,只說她「金英早頹,玉樹先摧」,至於死亡的確切原因,墓誌並未點明。崔氏墓墓誌無存,其生平已無從考證,但其墓葬形制、隨葬器物與唐氏墓葬基本相同,考古人員推測她應該是與唐氏同一時期下葬的。
唐睿宗的兩位嬪妃英年早逝,且同一時期下葬。她們因何而逝?為何同時下葬?這成為難解之謎。考古人員根據史料記載與出土墓誌,對她們的死因做了大膽推測。
負責此次發掘的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隊長史家珍說,想弄清兩位墓主死因,還要從唐睿宗李旦談起。
史家珍介紹,李旦是唐高宗第八子,女皇武則天的幼子,唐中宗的弟弟。他生於公元662年,初封殷王,後改封豫王、冀王、相王。嗣聖元年(公元684年)二月,武則天廢唐中宗為廬陵王,立睿宗為帝。雖然睿宗當朝,但實際上是個傀儡皇帝,所有軍國大事均由武則天處理。公元690年,武則天廢掉睿宗,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周。她封睿宗為皇嗣,改姓武。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逼武則天退位,迎中宗復位,不久武則天去世。中宗封睿宗為安國相王。唐氏、崔氏墓誌中提到的「安國相王」,就是李旦此時的封號。
公元710年,韋皇后毒殺中宗,改立少帝李重茂。同年6月,睿宗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軍入宮,討殺韋皇后及安樂公主、上官婉兒、武延秀等,與太平公主一起擁立睿宗復位。因李隆基討伐韋氏之功,睿宗立李隆基為太子。
公元712年,睿宗禪位於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這裡所說的李隆基,即唐玄宗。公元716年,睿宗病逝於長安,享年55歲,葬於橋陵(位於今陝西渭南市蒲城縣縣城西北的豐山)。
唐睿宗一生兩度登基,共在位8年;三讓「天下」,一讓母親,二讓皇兄,三讓兒子,一生頗具傳奇色彩。
據史料記載,長壽二年(公元693年),皇宮中曾經發生一起政治事件:武則天寵信的戶婢韋團兒看中了不得志的唐睿宗,想與他發生私情。睿宗害怕引火燒身,拒絕了團兒。團兒遂暗中在睿宗的妃子劉氏和竇氏的住所埋了木頭人,然後告發她們行厭蠱妖法,詛咒武則天。結果,這年正月二日,劉氏、竇氏進宮朝見武則天於嘉豫殿之後就被處死,秘密地埋在宮中,無人知道她們的下落。
史家珍說,唐氏墓誌記載,唐氏同樣死於長壽二年,時間如此巧合,推測唐氏應該也是這一事件的陪葬品,她極有可能是與劉氏、竇氏因同一事件、同時遇害的,而且死時是不可能以禮下葬的。至於崔氏的死因,由於文獻及墓誌的缺失,無從稽考,但結合當時的政治環境,崔氏與唐氏死於同一政治事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駕崩。第二年,中宗李顯恢復李唐社稷,收攏人心,平反冤案,唐氏、崔氏有可能是在這種皇恩浩蕩的政治氣氛中以禮隆重安葬的。神龍二年是李旦加封為安國相王的第二年。
另外,1992年,唐睿宗另一位夫人豆盧氏的墓中也曾經出土一方墓誌,墓誌蓋上有「唐故貴妃豆盧氏墓志銘」字樣。墓誌顯示,豆盧氏生於公元661年,公元740年因病去世。可見,她與唐氏、崔氏不同,顯然沒有受到同一起政治事件的影響而早逝,而是一直活到79歲才壽終正寢。(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張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