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撼的唐安國相王孺人墓葬壁畫(下)

2020-12-01 洛陽網

走進新館讀洛陽之安國相王孺人墓葬壁畫(上)

昨天,我們講述了發現唐安國相王孺人壁畫墓葬的經過和墓葬壁畫描繪的主要內容。那麼,這些壁畫有什麼價值?墓主人因何早逝呢?

如此高水平的壁畫出自誰的手?

考古人員認為,這兩座墓葬的壁畫繪畫手法高超,用線準確嚴謹,又是皇室親王夫人的墓葬,可以基本斷定是出自皇室專職畫家之手

這兩座墓葬壁畫在向後人展示唐代繪畫藝術成就的同時,也直觀、形象地向後人展示了唐代社會,特別是唐代上層社會的生活場景,為後人了解唐代的政治、歷史、繪畫、服飾、葬俗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形象資料。

這兩座墓葬壁畫繪製於唐代墓葬壁畫發展的鼎盛時期,畫面廣闊深邃,使人嘆為觀止。人物、動物安排得當,層次分明,進一步體現了唐代的繪製風格和審美特點。壁畫中的侍衛高大威猛、體格健壯,仕女體態豐滿、造型生動,馬匹、駱駝膘肥體壯、生動傳神。雖整幅壁畫用色很少,但畫家還是注意了色彩的明暗、濃淡、冷暖和虛實變化。這些壁畫均由礦物質顏料繪製而成,雖經千餘年仍然色彩絢麗。

「這兩座墓葬的壁畫繪畫手法高超,用線準確嚴謹,又是皇室親王夫人的墓葬,通過這些可以基本斷定是出自皇室專職畫家之手。」負責這兩座墓葬的壁畫臨摹工作的洛陽山陝會館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慕鵬認為。

考古人員觀察發現,這兩座墓壁畫的製作方法基本相同,都是在修整好的墓道壁上先抹一層2毫米~5毫米厚的麥稈泥層並取平壓實,然後再抹上3毫米~8毫米厚的白灰層做壁畫地仗層,最後在地仗層上施彩作畫。

鑑於這兩座墓葬壁畫的巨大藝術價值,我市決定對壁畫實施揭取保護,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原古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承擔了這一重任。

這兩座墓葬中的大多數壁畫都已經殘缺,揭取難度很大。揭取人員先對壁畫進行合理分塊,然後按分好的塊揭取壁畫。分塊時為保證畫面的完整性,分割線儘量避開畫面。兩座唐墓壁畫的揭取共歷時1個多月,揭取面積近100平方米,幾乎是此前我市已發掘的各個歷史時期墓葬壁畫總面積的兩倍,也是我省一次揭取古代壁畫面積最大的。

然後,這些壁畫被運到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的修復室,進行了長達數年的精心修復。最終,經過修復人員的妙手,壁畫中在地下沉睡了千餘年的人物、動物「復活」了。

墓主人因何英年早逝?

考古人員根據史料記載與出土墓誌推測,兩位墓主可能與唐睿宗另外兩位嬪妃劉氏和竇氏一樣,死於一起政治事件,殺害她們的可能是女皇武則天。

唐氏墓葬中出土的墓誌顯示,唐氏家族自北齊以來,世代顯赫。到了唐代,更是唐政府的重要成員,並與李氏集團世代有姻親關係。

墓誌記載,唐氏死於女皇武則天執政期間的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死時年僅31歲。她被安葬於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去世與安葬的時間相差10餘年。墓誌對於唐氏死因也說得比較隱諱,只說她「金英早頹,玉樹先摧」,至於死亡的確切原因,墓誌並未點明。崔氏墓墓誌無存,其生平已無從考證,但其墓葬形制、隨葬器物與唐氏墓葬基本相同,考古人員推測她應該是與唐氏同一時期下葬的。

唐睿宗的兩位嬪妃英年早逝,且同一時期下葬。她們因何而逝?為何同時下葬?這成為難解之謎。考古人員根據史料記載與出土墓誌,對她們的死因做了大膽推測。

負責此次發掘的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隊長史家珍說,想弄清兩位墓主死因,還要從唐睿宗李旦談起。

史家珍介紹,李旦是唐高宗第八子,女皇武則天的幼子,唐中宗的弟弟。他生於公元662年,初封殷王,後改封豫王、冀王、相王。嗣聖元年(公元684年)二月,武則天廢唐中宗為廬陵王,立睿宗為帝。雖然睿宗當朝,但實際上是個傀儡皇帝,所有軍國大事均由武則天處理。公元690年,武則天廢掉睿宗,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周。她封睿宗為皇嗣,改姓武。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逼武則天退位,迎中宗復位,不久武則天去世。中宗封睿宗為安國相王。唐氏、崔氏墓誌中提到的「安國相王」,就是李旦此時的封號。

公元710年,韋皇后毒殺中宗,改立少帝李重茂。同年6月,睿宗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軍入宮,討殺韋皇后及安樂公主、上官婉兒、武延秀等,與太平公主一起擁立睿宗復位。因李隆基討伐韋氏之功,睿宗立李隆基為太子。

公元712年,睿宗禪位於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這裡所說的李隆基,即唐玄宗。公元716年,睿宗病逝於長安,享年55歲,葬於橋陵(位於今陝西渭南市蒲城縣縣城西北的豐山)。

唐睿宗一生兩度登基,共在位8年;三讓「天下」,一讓母親,二讓皇兄,三讓兒子,一生頗具傳奇色彩。

據史料記載,長壽二年(公元693年),皇宮中曾經發生一起政治事件:武則天寵信的戶婢韋團兒看中了不得志的唐睿宗,想與他發生私情。睿宗害怕引火燒身,拒絕了團兒。團兒遂暗中在睿宗的妃子劉氏和竇氏的住所埋了木頭人,然後告發她們行厭蠱妖法,詛咒武則天。結果,這年正月二日,劉氏、竇氏進宮朝見武則天於嘉豫殿之後就被處死,秘密地埋在宮中,無人知道她們的下落。

史家珍說,唐氏墓誌記載,唐氏同樣死於長壽二年,時間如此巧合,推測唐氏應該也是這一事件的陪葬品,她極有可能是與劉氏、竇氏因同一事件、同時遇害的,而且死時是不可能以禮下葬的。至於崔氏的死因,由於文獻及墓誌的缺失,無從稽考,但結合當時的政治環境,崔氏與唐氏死於同一政治事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駕崩。第二年,中宗李顯恢復李唐社稷,收攏人心,平反冤案,唐氏、崔氏有可能是在這種皇恩浩蕩的政治氣氛中以禮隆重安葬的。神龍二年是李旦加封為安國相王的第二年。

另外,1992年,唐睿宗另一位夫人豆盧氏的墓中也曾經出土一方墓誌,墓誌蓋上有「唐故貴妃豆盧氏墓志銘」字樣。墓誌顯示,豆盧氏生於公元661年,公元740年因病去世。可見,她與唐氏、崔氏不同,顯然沒有受到同一起政治事件的影響而早逝,而是一直活到79歲才壽終正寢。(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張亞武)

相關焦點

  • 唐代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和崔氏墓:後宮紛爭把命丟 空留壁畫伴左右
    唐氏墓葬壁畫中的精美畫面 (資料圖片)   唐氏墓葬壁畫中的人物神態十分生動。 (資料圖片)   ■ 壁畫墓簡介  2005年3月,市第二文物工作隊在新區翠雲路建設工地發現兩座相距約150米的唐代墓葬。
  • 壁上畫屏:從漢代壁畫裡的雲氣紋到清代的墨葡萄
    顯然,這套壁畫的作者首先將他的作品看作獨立的「畫」,然後才是傳統意義的「壁畫」。屏風中出現的樹下高士很可能是南朝繪畫中流行的「竹林七賢」(見上圖)。此外,鞍馬、舞蹈等常見於其他墓葬的傳統題材,也被納入了屏風這種新的「框架」中。
  • 墓葬研究工作坊︱秦漢墓葬的墓主判定;高句麗墓葬研究的反思
    劉瑞指出,從學科資料講,在數量極為龐大的秦漢墓葬中,其實僅有佔其中極少比例的帝王陵墓和高等級官員墓葬可用上述方法開展墓主判定,而絕大多數中小型墓葬的墓主在大多數情況下其實無法判定。而從學科史看,即便對帝陵這樣有較多文獻記載的墓葬,其墓主的判定也往往發生歧義或偏差。而存世的大量秦漢名人墓葬,實際能確定其認識無誤的並不多見。
  • 4300年前埃及壁畫鮮豔如新?為何中國古墓物品出土就氧化?
    那麼為何同樣大白於空氣中,為何埃及4300年前的壁畫就不變色呢?埃及考古現場2,修復後的展出中國漢代馬王堆的墓葬群被發現,才距今2000多年都逃不了被氧化的命運,而埃及4300年前的卻可以完整的保存。遊客參觀修復後的壁畫3,氣候的影響不同於中國的環境,埃及地處中東,多沙漠戈壁,氣候相對乾燥,而且降雨少。這些原因有利於文物得保存,因為墓葬最害怕的就是水。
  • 鎮魂驅邪——十二生肖在的古代墓葬的作用
    圖片源於網絡而在太原北齊婁睿墓(武平元年,公元570年)壁畫中,也發現了十二生肖的形象。該墓頂部是天象圖,再下一周便是十二生肖圖。婁睿墓壁畫中十二生肖的位置,是在天像之下,雷公之上,可見是把十二生肖當成了一種天神,可以保護主人死後靈魂升於空幻境界。這一點,與後來將十二生肖作為厭勝、避邪之物是一脈相通的。
  • 唐懿德太子墓壁畫:暗示皇帝身份中宗用心良苦
    乾陵東南腳下不遠處,一座耗時1年有餘的墓葬也已經初步建好,墓葬長達100.8米,僅墓道就有63米長、3.9米寬,與乾陵63.1米長、3.9米寬的墓道幾乎相同。裡面結構複雜,6個天井、7個過洞、8個便房、前後甬道、前後墓室,象徵著皇宮裡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殿堂、庭院。尤其是繪滿牆面的壁畫,金碧輝煌、氣勢宏偉,更是有著非同一般的深遠含義。
  • 平遙古城東城牆外發現一組東周和金代墓葬
    東周墓葬上部遭到破壞,僅存底部的墓室,墓室東部被金代磚室墓打破。結構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東西向,口大底小,填土為五花土,墓底四周留熟土二層臺。現存開口長東西3.6米、南北寬2.4米,殘深0.85米。出土器物共計10件(組),包括三璜聯璧、玉飾片、石圭、陶鼎、陶盤、陶碗等,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斷為戰國早期墓葬。  金代墓葬是一座仿木構磚室墓,東西向,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組成。
  • 埃及發現女祭司墓 時隔4400年內部壁畫仍栩栩如生
    埃及發現女祭司墓 時隔4400年內部壁畫仍栩栩如生  Evelyn • 2018-02-04 15:56:42 來源:前瞻網 E4155G0
  • 埃及發現女祭司墓 4400年後內部壁畫仍栩栩如生
    近日,埃及考古學家在開羅吉薩大金字塔附近發現了一座古代女祭司墓葬,可追溯至4400年前。  這座墓室用泥磚砌成,保存環境良好。這一墓穴被發現時,內部的罕見壁畫仍保存完好,上面展示了女祭司Hetpet在狩獵、捕魚等各種場景中的表現與神態。其他場景還描繪了一隻在管弦樂隊前跳舞的猴子——在法老時代,猴子通常被當作家養動物,會去採摘水果。  根據埃及考古部門的聲明,在十二世紀後期的其他墓葬中發現了類似的場景。  Hetpet是生育女神Hathor的女祭司,協助婦女分娩。
  • 井二裡,唐山一個有著遼代墓葬的村莊!雙魚銅鏡,神秘寓意!
    多方尋找資料,終於在墓葬史料上有點滴記載:井二裡曾在1974年發現遼代墓葬群。位置在於灤南縣司各莊鎮井二裡村西北,墓葬面積3.75萬平方米。出土文物有:三彩雙耳罐1隻、鈞瓷雙耳罐1隻、黑釉雙耳罐3件、黑陶梅瓶1件、白瓷四系罐1件、陶釉雙耳罐1件,赫條紋碗1件,鈞瓷碗1件、雙魚銅鏡1枚、銅燈、銅錘1件。
  • 榆林漢墓發現最完整二十八星宿圖 令人驚嘆!
    日前,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對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考古最新成果,其中墓室裡繪製的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內的星空圖令人驚嘆,是目前發現最完整的星宿圖。  為了觀測日月星辰的運轉,古人把星空劃分為28個星區,即所謂的二十八星宿。2015年5月,省考古研究院在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發現一座被盜的磚室墓。
  • 陳徐瑋:「古代東亞的都城與墓葬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的小田裕樹以「日本古代都城的建立與墓地及墓葬」為題作了報告。他首先從文獻史和考古學兩個角度介紹了日本飛鳥、奈良時代都城和墓葬的研究現狀,在此基礎上,對都城的建立與墓地、墓葬的若干問題做了探討,包括「墓地」的認定方法、大王、天皇陵的變遷與都城、上層官僚階層的墓葬與都城、當地氏族墓地的事例分析、火葬的引進及其社會背景等。
  • 原來敦煌壁畫藏著那麼多我們熟悉的故事
    壁畫之中,普賢菩薩乘著大象,舒展右腿半跏趺坐在蓮座上,冠帶、披帛、瓔珞隨風飄揚。他手拿經書,俯視蒼生,臉上寫滿了慈悲的表情。還有菩薩、天王、羅漢和天人,眾星拱月般地環繞著他,乘雲浮遊於大海之上。如果仔細查看這幅氣勢磅礴的畫卷,你會發現畫面上方的仙山瓊閣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崇山峻岭之間,瀑布飛流直下,各個山頭之間的亭臺樓閣一目了然——這不就是四川峨眉山的風光嘛。
  • 漢墓壁畫中的升仙圖和闢邪圖:奇異瑰麗 超乎想像
    通過洛陽地區出土的漢墓壁畫,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漢代人想像出來的奇異瑰麗的神仙世界,還可以看到漢代人「創造」出來的抵達仙境的奇妙方式。  1 乘蛇駕鳳升仙,壁畫藝術難得的標本  洛陽有七座漢代壁畫墓中繪有升仙壁畫。
  • 一張白紙,在日本藝術家的手中,變成令人震撼的城市和雲海
    而這位日本紙雕藝術家,在參考了人類與自然環境力量之間的微妙關係之後,採用傳統日本剪紙的方式,創作了令人震撼的城市和森林景觀。她的每一個作品,都要用到幾十層甚至上百層的紙張,藝術家在層層紙張上雕刻出微型的房屋、雲層,以及樹木茂盛的森林。油畫醬在看完這些紙雕作品後被深深震撼了,並對藝術家石巴雅美肅然起敬。
  • 歐瑞博壁畫智能音箱ArtisBox 1驚豔上市,全宅智能生活體驗全新升級
    1月6日,歐瑞博又一重磅新品壁畫智能音箱ArtisBox 1隆重上市。這款音箱集聲畫於一體,不僅擁有HiFi級聲學架構,8*8W大功率音箱,為用戶帶來沉浸式視聽享受;27吋藝術壁畫外觀,超薄貼牆安裝,讓家中充滿溫馨與藝術氣息,且為用戶帶來獨一無二空間藝術體驗與住宅生活品質。
  • 英國挖出1600年前壁畫,出土物上刻5個漢字,專家:科學難以解釋
    第一、英國發掘出1600年前巨幅壁畫 英國西伯克郡克斯福德西郊,有一個地圖上都看不到的小村莊,竟然在被掩蓋在厚重泥土下,發現了一座1600年前的遺址
  • 葉家山發掘:已發現的中國最早的諸侯國國君墓葬
    在重點勘探的基礎上,對墓地可供發掘的區域採用探方法進行了整體揭露,共揭露出65座墓葬和1座馬坑。除因民房所疊壓的2座大墓(M25、M28)未掘外,其餘墓葬和馬坑皆已發掘完畢。已揭露的墓葬排列有序,極少有打破關係,從而確證了葉家山墓地應是經過規劃的一處西周早期的曾國高等級貴族墓地。
  • 埃及新發現一座2500多年前的墓葬,13具木質棺材保存完好
    近日,埃及當局宣布又發現一處新的墓葬,其中很多棺材完整無損,擁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據太陽報9月8日報導,埃及旅遊和文物部近日宣稱,他們在塞加拉的古代沙漠墓地發現了密封了數千年的古埃及棺材。據工作人員介紹稱,目前已經發現了13具密封的木製棺材,初步判斷至少有2500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