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秦時名人,比秦始皇小3歲,一番話為秦國賺得十六座城池

2020-11-15 騰訊網

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手下也有很多我們熟悉的人物,王翦、蒙恬、李斯、尉繚等都是秦始皇時期的名臣。除了這些人之外,大家熟悉的另一個人,其實也生活在秦始皇時期,這個人就是十二歲就做了丞相的甘羅。

甘羅是戰國末期秦國人,他的爺爺戰國中期秦國的名將重臣甘茂,歷侍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對秦國的發展立下了很大的功勞。甘羅繼承了家族的血脈,自小就表現出了超人的聰明才智。

秦王嬴政即位之後,當時的朝政大權還是掌握在呂不韋手中,甘羅也正在呂不韋門下效力。當時的呂不韋想要攻打趙國,以擴張自己在河間的封地,於是就派人到燕國做大臣,和燕國建立起友好關係,然後再聯燕攻趙。

呂不韋的如意算盤打的很好,但是當他和燕國的關係建立起來後,他想要派往燕國為相的張唐卻因曾攻打過趙國,趙王更許下「得唐者與百裡之地」,因此張唐拒絕了呂不韋。呂不韋對此非常生氣,但是又沒法勉強張唐前去,於是就感到很苦惱。

甘羅在得知此事之後,前去替為呂不韋排憂解難。呂不韋見是年僅十二歲的甘羅,就說自己都不能讓張唐去,更別說他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孩了。甘羅對答「大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呂不韋聽了之後感覺很有道理,就派甘羅前去勸說張唐。

甘羅在見到張唐之後,以白起和範雎來比張唐和呂不韋,使張唐明白了自己不該得罪呂不韋,於是就聽了甘羅的勸告,前去燕國為相。

於是甘羅見張卿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墮邑,不知其數,臣之功不如也。」甘羅曰:「應侯之用於秦也,孰與文信侯專?」張卿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甘羅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曰:「知之。」甘羅曰:「應侯欲攻趙,武安君難之,去鹹陽七裡而立死於杜郵。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張唐曰:「請因孺子行。」令裝治行。——《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

甘羅說服張唐之後,又主動請命,先行出使趙國,去為張唐打通關節,呂不韋則上奏秦王嬴政,得到秦王之命後,甘羅乘車五乘前去出使趙國。在得知了甘羅前來之後,趙國趙襄王也親自來迎接。

行有日,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唐先報趙。」文信侯乃入言之於始皇曰:「昔甘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唐欲稱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原先報趙,請許遣之。」始皇召見,使甘羅於趙。——《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

到了趙國之後,甘羅說燕國太子丹已經質於秦,如今秦國也要派張唐到燕國為相,這就已經表明了秦燕梁國關係交好,而秦國這麼做的原因也就是要和燕國一起攻打趙國的河間。趙國若想免於此難,不如先給自己五座城池來擴大秦國河間之地,然後自己回去請求秦王放回燕太子,如此一來趙國又可以攻打弱燕,擴充趙國的地盤。

趙王聽了甘羅的話,立即親自割地五城給了秦國,以擴大秦國的河間之地,接下來就肆無忌憚的進攻燕國,總共得到燕上谷三十多座城池,給了秦國十一座。正是由於甘羅的這次出使,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十六座城池,甘羅也因此被秦王嬴政拜為上卿。

甘羅十二歲就成為了秦國上卿,位列宰輔,給秦國立下大功,他的事跡也因此被傳頌千年。不過在那之後關於甘羅的事跡再無記載,他的故事也就止步於此,加上後來又秦王一統天下,再有眾多風雲人物的出現,甘羅的名聲也就被掩蓋,讓人忽略了其實他也是和秦始皇同時期的人。

相關焦點

  • 12歲說服呂不韋勸不動的人,幫助秦王拿下十幾座城,卻英年早逝
    12歲時,按照正常程序,我們大概才剛剛小學畢業,甘羅卻在那時,憑藉自己出色的口才和能力,說服呂不韋勸不動的人,並幫助秦王一舉拿下十幾座城池。 這位小甘羅只比秦始皇小3歲,聰明才智如此,本以為可以在官場上大顯身手,但是奇怪的是,史書上關於他的記載,更多停留在他12歲時幫助秦王拿下十幾座城池的驚世之舉上,其它便沒有多少筆墨
  • [名人歷史百科]千古一帝——秦始皇
    【名人簡歷】秦始皇(前259—前210年),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
  • 醫學發達的秦國,秦始皇去世前為何無預警?
    使將兵,即為有意廢立。」認為秦始皇早已取消了扶蘇的繼承權。胡亥登基後,也曾巡行天下,3個月行程近1萬公裡,每天至少90公裡,可見其勤,但經後代史家書寫,胡亥被視為荒淫、殘暴、懶惰的昏君。將「謀殺說」普及化的,是郭沫若先生的《秦始皇之死》,它本是一篇小說。郭沫若曾在日本學醫多年,他認為秦始皇患有癲癇症和結核性腦炎,但這兩種病不會讓人猝死,所以謀殺的可能性更大。
  • 揭秘秦孝公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秦孝公到秦始皇曆經多少位國君
    從秦孝公開始秦國一掃頹勢,成為了戰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大國,那麼秦孝公到秦始皇經歷了多少位秦國國君呢?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揭秘。秦孝公到秦始皇經歷了多少位秦國國君?秦孝公作為秦國興盛的起點,面臨的是秦國弱小局面,但他積極採用變法,抓住了機會,使得秦國的國力大大增強,迅速完成了崛起的過程,成為了大國,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任務。
  • 讀秦本紀:春秋霸主秦穆公,是如何奠定秦國大一統基礎的(上篇)
    前言:上篇文章(連結讀秦本紀了解秦國的起源之後,才明白秦國的強大是必然的)我們講道《秦本紀》秦國的起源,秦國的先祖們為商朝與周朝建立功勳,後得到了嬴姓和秦國的封地,從秦襄公派兵護送周王室東遷確立諸侯國開始,秦國的歷代君主苦心經營,開疆拓土,奠定了秦國立國的人力與物力基礎,後又經過了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秦繆公的勵精圖治
  • 簡讀歷史:開掛的人生無需解釋,3分鐘看懂秦始皇波瀾壯闊的一生
    ,原本是比較悲催的,他是作為秦國在趙國的人質,也就是俗稱的質子,他的老爹嬴柱是秦國的安國君是秦昭襄王的次子,不過由於秦昭襄王太能活,以至於他所立的太子先掛掉了,於是嬴柱成為了太子。 公元前250年,即秦孝文王元年秦孝文王服喪1年後,正式即王位3天就暴斃而亡,嬴政的父親贏子楚即位,是為秦莊襄王,嬴政也成為太子。
  • 秦滅六國時,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在幹嘛,為何不幫六國
    這一年,蕭何28歲,雖然他後來當上了秦朝沛縣縣令的主吏掾,差不多就是一個小秘書,但在秦統一六國前,蕭何在幹什麼沒有人知道,他的家世也沒有人知道,沛縣在當時屬於楚國,也許蕭何是楚國一個普通的基層小吏,但這也是猜測。
  • 秦始皇:13歲到50歲,精心整理年份大事,自然與命運的聯繫
    《大秦賦》熱播,對於歷史我們都知道一些大概,但我在邊看電視劇時,一邊看《史記》來補充一些詳細的知識,卻發現了裡面記載了很多發生大事時的一些自然現象和天象情況:時間點從秦始皇13歲為王開始算起,直到50歲終。其相貌被大梁人尉繚形容為,高鼻梁,長眼睛,摯鳥一樣的胸部,豺狼般的聲音,缺少仁愛而有虎狼之心。
  • 賈誼寫《過秦論》:本想批判「秦始皇」,卻不得不先稱頌他
    不錯,秦始皇的確是「極具爭議」的一位歷史人物,但就憑他身上所承載的所有「批判」和「稱頌」,便足可證明其「千古一帝」稱號的罕見價值。 其實,現在人們評價秦始皇時陷入這樣的「二律背反」並不奇怪,也不是第一次,歷史上那些評價過秦始皇的人,也都紛紛陷入了「秦始皇二律背反」。
  •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不僅秦始皇、李斯、呂不韋、趙姬太后、嫪毐等主角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樊於期等配角,同樣是比較出彩的人物了。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樊於期因為沒有保護好冬兒,所以在嫪毐之亂時離開秦國,流落到了燕國。
  • 秦滅六國時,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在幹嘛,為何不幫六國?
    要不是他的這番進諫,李斯就會和其他六國的人一樣被逐出秦國,回到楚國故地了,嬴政能不能順利統一中國,還要打上許多問號。整軍上,嬴政啟用了來自魏國的尉繚,他是著名的軍事家,為鬼谷子弟子,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還出土了兵書《尉繚子》殘簡。秦國滅六國的軍事策略,貫徹的就是尉繚的軍事思想。戰將如雲的秦國,正是靠尉繚的軍事思想,才在李斯的滅六國之策下,統一了中國。
  • 人的命天註定,他留在秦國死,背叛秦國也是死,究竟是何原因?
    燕國有一位將領叫樊於期,說是燕國將領,倒不如說他是秦國將領,這個人的命運可謂多舛。樊於期本是秦國人,有一次帶兵攻打趙國,被趙國名將李牧打敗,心情十分沮喪。本來勝敗乃兵家常事,可是對樊於期來說,卻是滅頂之災,因為他知道秦王的脾氣,這次為秦國捅下這麼大的窟窿,這還了得?肯定死路一條。
  • 秦滅六國時,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在幹什麼?
    秦始皇開始統一六國的時候,他已經五六十歲了。那麼範增為什麼沒有跳出來反對秦始皇統一六國呢?那是因為楚國是封建制國家,楚王用的人都是貴族出身的。並且楚國境內有景、昭等大姓貴族與楚王作對,雙方用的都是站在自己一邊的貴族。在這樣的情況下,範增根本就沒有出頭之日。範增能夠讀書,說明他肯定不是窮人。那麼就很有可能是士人或者破落貴族,沒有辦法得到楚王的重用。
  • 秦孝文王為什麼當了三天皇帝就死了?秦孝文王的死因是什麼?
    首先糾正一下秦孝文王嬴柱只是君主,是戰國時期諸侯國秦國的國君,那會還沒有皇帝的稱號。之後到了孫子秦王政的時候才有了皇帝的稱號。因秦始皇一統六國,開疆拓土,建立多民族、大一統的國家——秦朝。秦朝的建立也結束了自春秋戰國幾百年以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加上秦始皇做的一些其它功績等原因,秦王政自我感覺功過三皇五帝,為此而創建了「皇帝」稱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而秦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那麼秦始皇的爺爺秦孝文王嬴柱那會還沒有皇帝一說,秦始皇的爺爺嬴柱只有受封的安國君(嬴柱父親秦昭襄王嬴稷封)稱號。
  • 再殘暴的皇帝也有朋友,秦始皇也不例外,但結果卻被他活活逼死了
    每一位開朝皇帝的崛起,都離不開無盡的殺伐,而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更是如此。秦王滅六國而統一天下,其性格殺伐果斷,冷酷無情,即使面對年少時最要好的朋友,他也不曾放過。那麼,秦始皇的這個朋友是誰呢?
  • 大秦賦:韓非為間於秦,關鍵時刻出賣朋友,反走上了作死的道路
    此前的劇情中,編劇一直在挑戰觀眾認知的一點便是,明明連中學生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滅國順序韓趙魏,為何《大秦賦》花了那麼大篇幅來講述秦趙兩國之間的拉鋸戰?按照電視劇中的架勢,似乎一直以來秦始皇頭一個想剿滅的國家就是趙國。可歷史書上卻沒有太多關於這方面的描述,只告訴我們韓是第一個死在秦軍鐵騎下的諸侯國。難道堂堂歷史大劇,儼然要魔改歷史?
  • 秦始皇和太子丹的關係之謎:從兩小無猜到勢不兩立
    嬴政後來跟隨父親回到了秦國,在呂不韋的精心策劃下,嬴政的父親當上了秦國的國王,他就是秦莊襄王。秦莊襄王是一位短命的國王,他在位了三年以後就死去了。就這樣少年嬴政登上了秦國的王位,那一年嬴政十三歲。大約在嬴政登上王位後十幾年,燕王喜為了爭取秦國的支持,把自己的兒子太子丹送到了秦國抵押。
  • 在你心中,秦始皇是一個怎樣的人?
    說起秦始皇,相信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直到今天,依然有許多學者和歷史學家在不斷的研究秦始皇,對於秦始皇的功過是非也是各執一詞。對於我們個人而言,說起秦始皇,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他的一統天下、是他的焚書坑儒、是他修建的秦始皇陵亦或是萬裡長城。
  • 酈食其靠口才為劉邦拿下70座城池,結果被煮成肉湯!是韓信害的?
    在李白的詩中,酈食其的形象性格很鮮明,高陽酒徒,性情孤傲,初見劉邦便是一通雄辯,此後更是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為劉邦拿下了齊國七十二座城池,著實有天下第一說客的風採。依在下看,李白之所以為酈食其作詩,乃是因為其人身上所散發出來的豪放氣息正符合李白的口味,而不是李白將他塑造成了一個豪放說客。
  • 千古帝王:秦始皇的面相和身高之謎,顏值有爭論,身高198!
    出生於公元前259年的秦始皇,執政36載,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用「皇帝」稱號的君主,但秦朝集團統治短暫,僅僅經歷兩屆,便被小秦始皇三歲的劉邦給替代了,因此留下來的信史極少,有關這位千古一帝的相貌、身高等紀錄也僅能從《史記》上探究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