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說法,大意是1994年彗木相撞時,要不然木星為地球躺槍,人類就會和恐龍一樣就此滅絕!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彗木相撞的釋放了多少能量,能毀滅人類嗎?
1994年7月17日到22日的盛況應該是太陽系裡都是少見的,人類直接以旁觀者的身份見證了行星級別的大事件,一顆直徑千米級別的彗星撞擊了木星,釋放出大約相當於40萬億噸的TNT的能量,大約是廣島原子彈的20億倍!
這五天裡,一顆被命名為蘇梅克-列韋9號的彗星,分裂成了21塊依次撞向木星南半球,持續了130多個小時,幾乎就是一場隕石雨,如果木星上有文明的話,那心頭一定是一萬頭槽泥馬奔騰而過!幸虧木星就是一顆氣態行星,除了氫就是氦!
撞擊後留下的巨大暗斑
曾經滅了恐龍的希克蘇魯伯隕石能量有多大?
毀滅恐龍的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個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撞擊事件是一顆直徑大約10千米的小行星造成的,撞擊點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希克蘇魯伯地區,撞擊方向由南向北,大約相當於100萬億噸的能量,這是全世界一直爆炸規模時間中首屈一指的。
撞擊引發的衝擊波以超音速席捲了北美和南美地區,撞擊點周圍上千公裡範圍內陷入火海,更遠處則逐漸遭受撞擊引發的碎片衝擊,更遠的則是海嘯,還有之後慢慢發酵的火山和地震!然後再是漫長的「核冬天」,因為塵埃進入大氣環流,數年之後才能慢慢沉降!
大型動物都在這個惡劣的環境下悉數滅絕,一些對環境要求比較低的哺乳類得以倖存,當然這顆小行星簡直就是為哺乳動物的崛起掃清了一切障礙,一次小行星撞擊的契機為地球文明鋪平了道路,但也可能在瞬間毀滅人類。
蘇梅克-列韋9號彗星,能滅了地球嗎?
很多朋友直接將當量拿到地球上來計算,其實小行星撞擊木星和地球差異很大,木星軌道速度小(13千米/秒),但引力大,最終達到的速度會很高,而地球軌道速度很大(30千米/秒),引力比較小,如果迎頭撞擊能量也很大,但如果和地球公轉方向同向,再和自轉同向,那麼速度就能降到很低!
這種撞擊速度就會很低
比如在10千米/秒以內,現在撞入木星的速度是58千米/秒,這個速度真的很要命,如果一切都湊巧,那麼這個撞擊能量可以下降到1萬億噸TNT左右,大約是希克蘇魯伯隕石的1%,文明的火種應該是能保住!
不過毀滅恐龍的是單顆小行星,而蘇梅克-列韋9則分裂成了21個小碎塊,這個整體殺傷力減小,但毀傷性增加,接近幾天的時間內,幾乎可以將整個地球都轟炸一遍,覆巢之下無完卵,所以保住文明沒問題,但全球估計沒有能倖免的地區了。
彗木相撞的彗星是從哪裡來的?可能撞到地球嗎?
很多資料都認為,如果不是木星躺槍,那麼地球就會遭受蘇梅克-列韋9號彗星(SL9)的撞擊,但事實上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因為SL9原來是一個饒日軌道運行的短周期彗星,遠日點靠近木星,近日點靠近火星軌道。
美國天文學家尤金和卡羅琳·休梅克夫婦(Eugene and Carolyn Shoemaker)及天文愛好者戴維·利維(David H. Levy)三人於1993年3月24日在美國加州帕洛瑪天文臺發現它時候,已經在繞木星公轉,回溯軌道發現,它可能在1970年代或者更早一些被木星俘獲,變成了木星的一顆衛星,但其軌道偏心率過大,達到了0.9986,這是一個極橢圓軌道,近木點很近!
1992年7月8日蘇梅克-列韋9號彗星在距離木星4萬千米的位置通過,此處已經落入了木星的洛希極限,SL9碎裂成了21塊,並且計算出下一次經過木星時會在距離木星中心4.5萬千米處通過,這比木星的半徑還要小,所以撞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接下來就是1994年7月16日到21日持續5天多的彗木相撞事件。
蘇梅克-列韋9號彗星的原軌道在小行星帶,它的軌道並沒有和地球軌道相交,不屬於極度危險的阿波羅小行星系列,而且後來也是木星的衛星,所以即使木星沒有俘獲,地球也不會有什麼危險,即使在以後,它和地球也沒有相撞的機會!
木星:太陽系的清道夫
木星直徑約為14萬千米,總質量是其他行星總和的2.5倍,這顆氣態行星的存在為木內行星擋了不少小行星,現在的木星有大大小小79顆衛星,其中有大量衛星都是俘獲的,如果木星不俘獲這些衛星,那麼它們現在還在太陽系裡遊蕩,很明顯這是非常危險的。
還有大量的小行星在木星俘獲後撞入木星,而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根本無法長時間留下痕跡,比如SL9最大的一塊碎片造成的痕跡比地球還大,但現在的木星早已看不出被撞過的痕跡,木星算是做好事不留名吧,太陽系有木星,那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