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對宇宙星空抱有極其強烈的好奇心。但受制於技術與思想的落後,古人習慣用神學解釋問題,於是出現了「天上十個太陽(接著后羿射日)」與「天破了個窟窿(接著女媧補天)」等傳說,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也屬於人類滅絕危機。
傳說固然是傳說,但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或許遠古時期地球上確實出現了一些危險事件。畢竟就算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所處的地球也不是百分百安全的,好比16年前那一晚,人類就險遭一場來自太陽系的危機。
1993年3月24日,美國加州帕洛瑪天文臺上的三個「太空探索者」觀測到了太陽系的一顆周期性彗星。他們分別是天文愛好者利瓦伊、天文學家尤金和他的妻子卡若琳·舒梅克,按照慣例,這顆彗星以三人姓氏命名為「舒梅克–利瓦伊九號彗星」。
而根據電腦計算它的運行軌道,這顆彗星原本老老實實待在太陽系外側的小行星帶,後來脫離了原始區域進入太陽系,並且在1992年分裂成了21個部分(以英文字母A到W分別命名),接下來它就該在太陽系引發一場天體撞擊事件了。
我們所生活的太陽系,除了行星、衛星之外還有數不清的彗星和小行星。這些彗星與小行星的部分很可能會在某一天撞上地球,它們被稱為「近地小天體」。長度超1000米的近地小天體大約有2千個,要是它們真的集體訪問地球,地球上25%的人類會滅絕。
但是太陽系除了地球之外還有「七大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就導致彗星接近地球時可能會受其他行星引力影響臨時改變軌道。前面說的那顆彗星經天文學家計算發現,它居然不是圍著太陽公轉,而是圍著木星公轉。
木星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原來,木星是整個太陽系體積最大、質量也排第一的行星。它的質量,是地球與其他6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所以,木星經常憑藉自己強大的引力「抓走」太陽系內不少彗星,讓這些彗星變成繞著它公轉的衛星。
於是,當年的那顆彗星也被木星「抓走」,它所有碎片裡被命名為G的那塊威力最強,假如G碎片撞上地球,那威力與六萬億噸TNT炸藥爆炸沒什麼區別,等於全球核武器共同爆炸的750倍。試想在這樣的爆炸下,人類還能繼續存活嗎?
正是因為木星「挺身而出」擋在了前面,當年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994年7月16日20時15分,碎片以每小時21萬公裡的速度撞上了木星南半球,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直接觀測到太陽系的天體撞擊,事後天文學家指出,像這種大型彗星撞木星事件1000年內最多發生1次。
所以,木星一直扮演著太陽系的「吸塵器」角色,木星強大的引力導致它發生彗星撞擊的概率是地球的2000到8000倍,要是沒有木星的守護,人類或許早已從地球上消失,就像當年恐龍消失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