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滅絕動物的25個有趣事實:無畏龍是地球上最大陸地動物-動物...

2020-11-27 驅動之家

據不完全統計,地球上99%物種已滅絕消失,無畏龍是生活在0.77億年前的一種恐龍,是迄今地球體型最大的陸地生物;旅鴿在過度捕殺之前曾是北美洲數量最多的鳥類;雖然當前動物滅絕危機並不明顯,但是多種跡象表明地球正處於另一場動物大滅絕。

由於森林砍伐和採礦等人類活動,動物數量正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減少,聯合國一份調查報告現實,現今地球瀕臨滅絕的物種數量可能接近100萬種,但與地球歷史上已消失的物種數量相比,這根本算不上什麼,以下是關於滅絕動物的25個有趣事實:

1494年,人類首次發現加勒比僧海豹,之後大肆捕殺獲取其脂肪

加勒比僧海豹曾是加勒比海域唯一的本土海豹物種,18-20世紀,在歐洲殖民者統治期間,獵人大肆捕殺它們,獲取其身體脂肪。1967年,該物種被列為瀕危物種,並於2008年宣布滅絕,從1967年到現今的50多年,人類再未發現過加勒比僧海豹。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導致其數量變得不可持續。

儘管迅猛龍出現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但科學家仍然認為該原型是全身長滿羽毛。

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迅猛龍被描繪成一種體型較大、令人膽怯的恐龍物種,它們會非常殘忍地殺死獵物,然而電影中的描繪可能與現實存在一定的差距。除了迅猛龍體型與火雞差不多之外,科學家還認為迅猛龍身體覆蓋著羽毛,古生物學家在其肢體上發現長有羽毛的跡象。

象鳥體型龐大,不會飛,體重超過450公斤

大約1萬多年前,象鳥曾在地球上行走,這種3米高的鳥類可能長著對於飛行毫無用處的小翅膀,它們的體重超過了450公斤,考慮到這種鳥類體型龐大,它的蛋被認為是所有動物中最大的。科學家稱,人類獵殺食用象鳥,森林砍伐導致象鳥棲息地喪失,使得象鳥數量迅速減少,最終大約16世紀該物種滅絕消失。

最後一隻灰色海灘雀死在發現島自然保護區

美國佛羅裡達州東海岸曾生活著成千上萬隻灰色海灘雀,當這種鳥受殺蟲劑和建築工程影響逐漸走向滅絕時,沃爾特·迪斯尼發現島自然保護區的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試圖通過雜交培育拯救該物種。1987年,被命名為「橙帶」的最後一隻灰色海灘雀在鳥籠中死亡,標誌著該物種的結束。

無畏龍曾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動物

無畏龍是生活在0.77億年前的一種長頸恐龍,它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動物,體重達到65噸,高26米,脖頸長11米,相比之下,現代長頸鹿身高大約5.5米。

愛爾蘭麋鹿長著最大的鹿角

愛爾蘭麋鹿是一種現已滅絕的鹿種,曾生活在歐洲和亞洲地區,它長著4米長的大鹿角,是所有已知鹿種中最長的鹿角,科學家認為,該物種在冰河時期遭受飢餓之後就滅絕消失了。

特科帕鱂能夠生活在42攝氏度的水環境中

特科帕鱂因生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特科帕溫泉而得名,由於水溫存在波動,它們能夠適應10-42攝氏度的水溫變化。1981年,當地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搜尋了40多處水域,均未發現特科帕鱂的蹤跡,便正式宣稱該物種滅絕消失。

甲龍是一種「身披重甲」的恐龍,它的尾部可當作棍棒

雖然甲龍並不是最大或者最兇猛的恐龍,但它全身覆蓋著骨板,是抵禦霸王龍等食肉動物攻擊有有效防禦盔甲,甲龍尾部末端有一個骨質球體,如果它被激怒,則會使用擺動尾部發起攻擊,科學家指出,甲龍尾部還有吸引配偶的作用。

一些猛獁被凍在冰層中,完整保存其身體

猛獁在4000多年前滅絕消失,但這並未阻止科學家將猛獁屍體樣本帶到實驗室,由於猛獁生活在現今西伯利亞地區,一些猛獁死後被冰凍起來,完整地保存了屍體。據稱,現代雪橇狗有時會吃到3萬年前的猛獁肉。

庇里牛斯山羊從滅絕邊緣被「成功拯救」

經過多年的人類大肆捕殺,2000年庇里牛斯山羊的數量瀕危滅絕,值得慶幸的是,在該物種滅絕之前科學家提取了該細胞,並打算進行克隆,2003年,庇里牛斯山羊成為第一種從滅絕中復活的動物,但是克隆羊出生幾分鐘後就死亡了。

霸王龍的壽命僅29年

雖然霸王龍是人們最熟悉的恐龍物種,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晚期0.85-0.65億年前,活動範圍主要集中在現今北美洲地區,迄今科學家發現最大的霸王龍僅存活29年左右,這是科學家通過研究分析骨骼化石得出的結論,霸王龍生長20年就達到成年體大小,這意味著它們成年生活的時間並不長。

野貓是導致史蒂芬斯島鷦鷯滅絕的原因之一

體型較小、不會飛的史蒂芬斯島鷦鷯生活在紐西蘭海岸附近的一個小島,1895年由於土地開發和貓的引入而滅絕,據民間傳說稱,1884年一隻名叫「蒂布爾斯」的雌貓隨著主人來到史蒂芬斯島,它是第一隻來到該島嶼的貓,隨後貓大量繁殖,導致史蒂芬斯島鷦鷯的滅絕。

劍龍背部骨板可能是用於調節體溫的

劍龍生活在侏羅紀時期,大約1.59-1.44億年前,它最大的特徵是帶刺的尾部和扁平背部,但是最新研究發現劍龍背部骨板可以調節它的體溫,它不僅能收集太陽熱量保持體溫,還可以釋放熱量降溫。

杜歐高武趾壁虎滅絕100多年「才被發現」

杜歐高武趾壁虎(Kawekaweau)是一種生活在紐西蘭的棕色壁虎,其存活時期未曾科學家發現過,據稱它體長0.6米,但科學家並未發現活著的杜歐高武壁虎。最近一次「接觸」杜歐高武趾壁虎是1870年一位生物學家聽說毛利族首領描述如何殺死一隻杜歐高武趾壁虎,1986年,研究人員在法國馬賽自然歷史博物館地下室發現一個無標記樣本,經過認真分析認定其為杜歐高武趾壁虎。

卡羅萊納長尾小鸚鵡是美國東部唯一本土物種

這種鸚鵡曾生活在紐約南部、威斯康星州至墨西哥灣一帶,1918年2月,最後一隻卡羅萊納長尾小鸚鵡死於辛辛那提動物園,但直到1939年才正式宣布滅絕,專家分析由於該物種棲息地喪失、害蟲控制,以及人類捕殺它們用其羽毛裝飾帽子,最終導致它們走向滅絕之路。

旅鴿曾是北美洲「空中統治者」

19世紀,旅鴿是北美洲數量最多的鳥類,佔美國鳥類總數的25-40%,在早期探險家的旅行日誌中經常提及旅鴿,據稱,旅鴿群飛行時數量非常龐大,整個鴿群經過某一點需要幾個小時。但是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旅鴿數量逐漸減少,20世紀初,由於過度捕獵導致旅鴿滅絕消失,「瑪莎」是最後一隻已知旅鴿,它於1914年死於辛辛那提動物園。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準確預言福克蘭島狼會滅絕

福克蘭島狼也被稱為福克蘭島狐狸,這種滅絕哺乳動物可能是在冰河時代末期來到福克蘭島生活的,在被人類發現的200年裡,該物種遭到人類大肆捕殺,最終達到滅絕消失的境地。19世紀30年代,查爾斯·達爾文到訪該島時發現了這一物種,最後一隻福克蘭島狼被認為是40年後被獵殺,達爾文在他撰寫的《博物學家的環球航行:小獵犬號的航行》中預言了福克蘭島狼會滅絕消失。他在書中寫道:「當人類在福克蘭島定居生活幾年之後,類似福克蘭島狼和渡渡鳥都會逐漸滅絕消失。」

科學家考慮復活滅絕的渡渡鳥。

渡渡鳥是生活在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的一種體重50磅的鳥類,荷蘭水手和殖民者,以及殖民者帶來的外來生物(老鼠、豬和貓),都是導致該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儘管科學家在1681年宣布渡渡鳥滅絕,但現代科學家對渡渡鳥的基因組進行排序,增大了其復活的可能性,然而復活滅絕生物並非簡單的事,並且許多專家並不支持這一做法。

腫頭龍長有一個圓頂狀頭骨,是由一大塊骨頭生長形成。

0.65億年前的侏羅紀末期,腫頭龍生活在現今北美洲地區,它的外形非常獨特,頭頂上長著一塊大骨頭,覆蓋保護著大腦組織,最初古生物學家猜測這種圓頂狀頭骨的作用是發生爭鬥時的「撞擊利器」,但現在他們認為該結構的作用是「身份識別」。

努力保護大海雀的做法導致了它的滅絕

大海雀原棲息地是北大西洋地區,是一種顏色黑白相間的不會飛鳥類,類似於企鵝,由於人類過度捕獵導致該物種滅絕,它們的脂肪、蛋和羽毛被當作商品出售。19世紀初,當該物種數量開始驟減時,人們試圖通過在博物館展示其皮膚樣本來增強人類對該物種的保護意識,但是這種做法卻導致了大海雀的最終滅絕,1844年最後一對大海雀被一位漁夫殺死,漁夫的捕殺初衷是將這對大海雀屍體賣給博物館的收藏家。

斯特勒海牛的滅絕使科學家們相信滅絕是可能的

斯特勒海牛體重接近10噸,體長9米,是現代海牛和儒艮的近親物種,18世紀時期,許多博物學家認為該物種不可能會滅絕,獵人們仍繼續捕殺海牛,以海牛肉為食,他們相信斯特勒海牛會持續不斷地繁殖。最後一隻斯特勒海牛是1768年發現的,此後科學家再未發現過該物種,從而使歐洲科學家相信它們已滅絕消失。

有證據表明瑪君龍是同類相食

瑪君龍(Majungasaurus)是生活在0.7億年前一種大型恐龍,它們的棲息地位於現今馬達加斯加地區,它長著短而鋒利的牙齒,從而使得撕咬和殺死獵物變得很容易。發表在《自然》雜誌一篇題為《馬達加斯加恐龍吞食同類行為》的論文稱,瑪君龍骨骼上殘留著同類牙齒痕跡,這是它們存在同類相食的可靠證據,並證明同類相食是恐龍物種的一種進食策略,此前科學家很少發現恐龍吞食同類的證據。

劍齒虎下頜張開時可形成90度

劍齒虎生活在5000萬年前,遍布現今歐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其體型與現代非洲獅十分接近。劍齒虎身體上有許多特徵,有助於它們捕殺獵物,其中它的下頜張開時可形成90度,結合其強大的撕咬力,足以對獵物構成致命一擊。

科學家試圖復活黑琴雞

黑琴雞曾廣泛生活在新英格蘭地區,19世紀70年代被獵殺到幾近滅絕,只有少量生活在Martha『s Vineyard地區,1932年,科學家宣稱,黑琴雞滅絕消失。自2013年以來,一支研究團隊試圖復活黑琴雞,他們發表一篇論文,詳細說明了為什麼該物種具有獨特的基因研究價值。

鐮刀龍是一種長相奇異的恐龍,長著可怕的爪子

1.2億年前,鐮刀龍生活在現今亞洲和北美洲地區,古生物學家推測其體重達到6噸,體型與霸王龍相近,然而由於頭骨較小,且長著像葉片的牙齒,它們更傾向於吃植物,而不是肉。鐮刀龍屬於獸腳亞目恐龍群,該群體恐龍前肢都較長,但鐮刀龍的前肢格外長,揮動起來就像一把鐮刀,它們非常擅長打架。

相關焦點

  • 2018年哪些動物滅絕了?
    每年都有動物或者植物在地球上滅絕,都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但大部分物種的滅絕都少不了人類的影子,也許我們好好的反思一下我們的發展策略,在物種延續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之間取一個平衡點......2018年滅絕的動物已有記錄的有加灣鼠海豚、東部美洲獅、北非白犀牛、諾氏拾葉雀等,但一般估計每年有5-10種物種滅絕的數據以外,其他也許我們甚至都不是那麼關心,或者之前並未有詳細的統計數據!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都是因為什麼原因滅絕的!一、加灣鼠海豚:主要是當地漁民使用帶刺的漁網並隨意丟棄是造成鼠海豚滅絕的主因!
  • 一百年來,中國人滅絕了多少種動物?
    2017年6月28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文章,稱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文章,稱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2015年的一項報告指出,自1900年後,至少已有447個物種滅絕,包括69種哺乳動物、80種鳥類、24種爬行動物、146種兩棲類動物和158種魚類。①無脊椎動物物種等難以統計。造成前五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是地外星體撞擊地球、火山活動、氣候變化、海平面升降等自然原因,而「第六次大滅絕」完全是環境汙染、地表植被破壞等人類活動導致的。
  • 史前地球上的大型動物恐龍
    大約在在三疊紀時期,地球上開始有了恐龍的存在,經此之後,恐龍在地球上存在了約1.6億年,到了白堊紀時期,恐龍進入了最興旺的時代,但卻在白堊紀晚期,突然全部滅絕,至今仍存有很多的謎團尚待人類破解。曼特爾並沒有放棄,繼續找尋更多的線索,後來曼特爾結識了一位研究鬣蜥的博物學家,通過與鬣蜥標本的比對,他們發布了研究的結果,這些化石和鬣蜥是屬於同類的,但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且已經滅絕,而且還把發現的牙齒化石命名為「鬣蜥的牙齒」。後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陸續發現了更多的古老動物,後來人們證實,當時曼特爾醫生發現的那些化石,是禽龍。
  • 世界上年齡最大還活著的陸地動物,味道奇美已被吃到瀕危
    達爾文的進化論告訴我們,理論上動物們應該能自然選擇出長生不老的基因,永遠不死一直生存下去,但殘酷的食物競爭環境,卻讓長生和不死變成奢望,動物們只好退而求其次,放棄生存質量而選擇多生孩子,遺傳自己的基因聊以自慰。
  • 關於動物冬眠 你所不知道的13個有趣事實
    或許有不少人會希望自己能夠像能夠冬眠的動物那樣,只需待在洞中睡覺,而無需出去上班或尋找食物。現實是,我們對於冬眠和冬眠動物的了解並不多。這一次,擼哥就將帶來:關於動物冬眠,你所不知道的13個有趣事實。1、冬眠和睡眠不是同義詞與通常認為的相反,當它們冬眠時,它們不是常規意義的睡覺,而是進入嗜睡狀態,這使它們在冬天不用活動,但不具有與睡眠相同的特徵。
  • 滅絕30年的動物在叢林中出現,學者:快停下!
    在地球的發展歷史上,人類有研究有記載的大冰河期就經歷過三次,小冰河期不計其數,每次冰河時期都會持續數百萬年的時間,在這些惡劣環境中,不斷的有生物滅絕與重新出現,直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紀,人類研究以及發現的動物達到了150萬種。
  • 被許多人認為已經滅絕,但有傳聞依然存在世界上的動物
    有趣的是該傳聞一直在當地流傳至今,甚至有人聲稱目擊到了這種生物,但即便科學家們到達了那裡,也依舊沒有獲得可靠的發現或證據。 2、荒漠袋鼠
  • 我想你不認識上一種滅絕的動物
    在我們這個明亮的星球上生活著150多萬種動物,然而隨著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工業化的日益嚴重,這些動物將面臨滅絕的危險。第一種,遠東豹遠東豹,也稱為金錢豹,是一種與東北虎相當的貓科動物,他的壽命一般在15到之間左右,由於人類居住面積的擴大和狩獵等原因,世界上有65隻遠東豹僅有,而被圈養的只有230隻。
  • 已經滅絕的動物重現越南,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鹿,只有兔子般大小
    隨著環境的變化,地球上許多動物都已經瀕臨滅絕甚至已經滅絕,滅絕了的動物也就意味著我們再也不會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了,而如果被偶然發現,已經滅絕了的動物其實還存活著,那麼一定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人們總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近日就有一種已經滅絕了的動物,重現越南,它就是銀背鼷鹿。
  • 地球上10大動物, 第四被稱為森林醫生
    地球上10大最神秘的動物,第四被稱為森林醫生,第一已全部滅絕10、大猩猩:數百年來,西方人常常聽到一些關於生活在非洲叢林裡的巨猿的故事。這種巨猿被當地人稱為「enge-ena」,傳說它們比人還要高大強壯。9、巨烏賊:人類所知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能長到大約13米長。
  • 研究揭示四肢動物起源時如何獲得陸地運動能力
    研究揭示四肢動物起源時如何獲得陸地運動能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10:48 美國哈佛大學Stephanie E. Pierce、Blake V.
  • 已滅絕的動物為何還能現身?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臺灣雲豹是雲豹種下的一個亞種,在整個的雲豹種下一共有三個亞種,除了臺灣雲豹外,剩下的兩種是雲豹指名亞種和雲豹喜馬拉雅亞種(由於其主要分布在尼泊爾地區,因此又稱為雲豹尼泊爾亞種)由於巽他雲豹的兩個亞種分布較為局限,所以我們通常說的雲豹大都是雲豹屬雲豹種下的三個亞種的雲豹。
  • 原始十大兇猛動物—史前怪物科普
    (海洋)獵食者,同時也是寒武紀到泥盆紀時期出現過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魚類,其主要獵物是有硬殼保護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是當時的頂級掠食物動物。估計它有二點三公尺之長及五十公分寬,該生物是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節肢動物。
  • 陸地上跑的最快的五種動物,你知道幾個?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陸地上以速度得名的十種動物,每一個都超出你的想像。第一名 獵豹獵豹又稱印度豹,棲息在溫帶、熱帶草原和沙漠,主要分布在非洲。是一種食肉性動物,它是公認的陸地奔跑最快的動物,最高時速能夠達到115km/h,創造了金氏世界紀錄。
  • 2.5億年前的這種南極水龍獸,可能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長著兩顆獠牙的水龍獸動物復原圖。圖片來源: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如今,動物冬眠已是常見現象。對於那些生活在極地地區的動物,在食物匱乏、氣溫逐降的冬季,需要依靠冬眠來艱難度日。但在物種進化歷史中,到底哪種動物才是冬眠界的鼻祖,目前還沒有確切說法。
  • 地球正處於大滅絕時期?2018年這些動物永遠消失了
    有幾種物種已在我們的星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但它們卻在2018年正式消失了。新島吸蜜鸚鵡和伯南布哥鵂鶹等幾種鳥類也瀕臨滅絕,它們的名稱也很獨特。伯南布哥鵂鶹Beyond birds, other animals such as the vaquita and the northern white rhino are near the end.除了鳥類之外,其他動物,如小頭鼠海豚和北方白犀牛也接近滅絕。
  • 世界上的動物有哪些種類?
    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動物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身體背部都有一根由許多椎骨組成的脊柱。一般個體較大。今天追逐動物又可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獸類五大類群。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群。包括海水,魚和淡水魚共有25000~30000種,如鯉魚、黃花魚等。兩棲類有2000餘種。如青蛙等。
  • 恐龍誕生之前,這種動物是地球的霸主,也是它「創造」了冬眠
    此外,水龍獸的身上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身份」,那就是在恐龍出現之前,水龍獸很可能是地球上的史前霸主。曾經是地球霸主提到人類出現之前的地球霸主,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說是恐龍,那麼,恐龍之前,又是哪種動物的天下呢?答案就是水龍獸。
  • 何為食肉動物?為何陸地三大食肉動物中只有貓科是堅定的肉食者?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棕熊的文章,有網友評論:棕熊不是食肉動物,是雜食動物。確實,在我們一般看法中,以肉食為主的是食肉動物,以草食為主的是食草動物,葷素搭配的是雜食動物,這樣看來,棕熊確實是雜食動物。但這只是我們普羅大眾的看法,在生物分類學上卻不是這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
  • 從滅絕邊緣被拯救的五種動物,朱䴉上榜,最後一個是埃及聖鳥
    鴞鸚鵡曾被人戲稱為世界上最笨的鳥類,它們體型龐大,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鸚鵡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在人類登上了鴞鸚鵡生活的小島以後,家貓等動物將這種本來數目很多的動物宰殺的幾乎滅絕,在20世紀末期,鴞鸚鵡的數量只有50隻左右,在動物學家的保護下,如今鴞鸚鵡的數量緩慢增長,如今已經增加到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