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曾詼諧地對賀子珍說:「你是鐵,我是鋼,碰到一起響叮噹」

2021-01-10 騰訊網

賀子珍(資料圖)

賀子珍,原名桂圓,又名自珍,1909年9月28日出生於江西省永新縣。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中共永新縣委負責人之一、共青團永新縣委書記、吉安黨委婦委、婦女協會組織部長;建國後,任杭州市婦聯主任,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傑出的婦女先驅。

賀子珍是井岡山第一位女紅軍,也是毛澤東同志革命生涯中一位重要的女性。

「塘邊遇險」產生愛慕之情

賀子珍根據黨的安排,帶領工作組到西鄉夏幽區塘邊村,領導打土豪分田地的工作。她到塘邊村,住在一位貧農婆婆家裡。

革命根據地剛建立,如何合理地分配土地,沒有一個統一的章程。毛澤東同志決定製訂一個統一的土地法,為此,他親自去進行調查研究。不久,毛澤東同志帶領一部分戰士第二次來到塘邊村,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住處,工作隊只好安排他也住在這位老婆婆家。

正是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毛澤東和賀子珍由相識而相知,萌生了愛情。

賀子珍對毛澤東的敬佩之情,從「塘邊遇險」之後得到了升華。

一天,一聲清脆的槍響,打破了山林的寂靜。一支地主保安隊向塘邊村襲來,隊長邊跑邊揚言:「捉拿毛澤東,到蔣介石面前領取重賞。」

此時,毛澤東同賀子珍正在一起分析調查材料。情況萬分緊急,槍聲已經四處響起來了。賀子珍感到有些緊張。因為駐在附近的紅軍連隊和毛澤東的警衛班都到各個村子做群眾工作去了,一時無法集中。

「怎麼辦?」她焦急地抬頭看了看毛澤東。

毛澤東一動不動,慢條斯理地仍舊抽著他的煙。在這種情況下,他的頭腦非常冷靜,思緒清晰。他考慮了幾分鐘,說道:「在不知敵人底細的情況下,冒險的仗不能打。」

然後,他把手頭的菸蒂一扔,立即決定:「通知群眾,馬上撤離!」

敵人進村後找不到人,知道這裡有了準備,在村裡搶掠了一陣便走了。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這雖是極平凡的一樁小事,但是,在賀子珍的生活中,卻是一次關鍵性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事件。塘邊遇險,賀子珍目睹了毛澤東處事不驚、鎮定自若、沉著果斷的革命家氣質,內心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與毛澤東的十年婚姻

從1928年至1937年,毛澤東與賀子珍的婚姻保持了十年。這十年,毛澤東同志歷經了政治上的起起落落,在他最艱難的時期,賀子珍始終伴隨著他,同生共死,不離不棄。這十年,賀子珍在極其惡劣的戰爭環境中盡著為人妻為人母的責任。也是這十年,賀子珍的精神和肉體承受了太多的傷痛:與父母和兒女生離死別,慘失弟弟,艱苦條件下頻繁生育帶來的病痛,還有長徵中為掩護戰友被敵機轟炸留下的十幾塊常讓她陣陣作痛、刺激神經的彈片……

1936年,毛澤東與賀子珍在陝北。

然而,世事無常。從大革命年代的「井岡之戀」,到成為紅色根據地的「模範夫婦」,賀子珍和毛澤東二人在政治風雨中榮辱與共,在長徵路上艱苦相依,卻沒想到會突然發生婚變。熟悉他們的戰友都知道,他們夫妻矛盾起源於性格方面的原因。

毛澤東性格雖有時很溫和,但有時火氣也很大。而18歲就騎馬挎槍走天下、歷經萬裡長徵的傳奇女傑賀子珍,雖外表溫柔,但她的剛直爽快勁「在女同志中是很少有的」。當年,毛澤東在中央蘇區時期曾和她大吵一頓,事後還詼諧地說:「你是鐵,我是鋼,碰到一起響叮噹。」

毛澤東與賀子珍(資料圖)

到了陝北後,延安成為了中國革命的聖地。而這時的賀子珍,經歷長徵戰火的傷害和頻繁生育的折磨,身體滿是傷痛。她看到革命形勢發展很快,深深感到自己知識不夠,尤其是革命理論方面太欠缺了,想多做些工作,卻深感力不從心。隨著越來越多的男女知識青年和愛國學生湧至延安,毛澤東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又喜歡同這些知識青年交往聊天,所以跟賀子珍的交流就越來越少,這更讓性格倔強的她陷入一種莫名的危機感之中。

1937年春,毛澤東和賀子珍在延安。

在這種情勢下,夫妻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多了起來,感情漸漸出現裂痕。毛澤東曾和陶鑄夫人曾志說起這件事。毛澤東說:「有一次,一位外國女記者採訪我,美國女人開放、無拘無束,我也愛開玩笑,我們又說又笑,這就激怒了子珍,她不僅罵了人家,而且還動手打了起來。我批評她不懂事,不顧影響,她不服,為此我們兩人吵得很厲害……」1937年8月,同毛澤東慪氣的賀子珍一氣之下,離開延安,前往西安,準備再從那轉赴上海。她沒理會毛澤東的勸阻和召喚,當她在西安見到毛澤東派來送信並接她回延安的勤務兵時,她只是請他給毛澤東捎回了一塊手帕,上面寫了四個字:「從此訣別。」

當賀子珍準備從西安去上海時,八一三事變爆發,上海成了抗日的戰場。爾後,性情倔強的賀子珍,拒絕了毛澤東幾乎是一路不停的挽留,義無返顧地轉道蘭州、迪化,最終搭上了去蘇聯的飛機。到莫斯科後,賀子珍生下了一個兒子,取了一個俄文名字——廖瓦,然後隱姓埋名開始了學習生活。

然而,不幸的遭遇卻一樁接一樁地降臨到她的頭上。1938年,十個月大的廖瓦染上肺炎夭折。正當她沉浸在痛失愛子的哀痛中,國內又傳來毛澤東同江青結婚的消息。這個消息無異於一個晴天霹靂,喪子又失去丈夫,接連的巨大打擊對於賀子珍來說可想而知……

賀子珍與女兒李敏1947年在蘇聯。當時9歲的李敏在照片上為剛出醫院的短髮媽媽加上「頭髮」。

直到1948年深秋,隨著遼瀋戰役的結束,人民解放軍解放了瀋陽。在蘇聯生活了十年的賀子珍才帶著毛岸青和嬌嬌回歸故國,遷到了瀋陽。

雄心滿懷卻身患重病

1976年9月,毛澤東主席彌留之際,李敏趕到父親身邊。這時毛澤東主席已不能講話,他向李敏作了一個圓圈的手勢。李敏揣摩了很長時間,猜想可能是桂圓的意思,桂圓是賀子珍的小名。毛主席逝世時,賀子珍未能去北京。

10月,「四人幫」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賀子珍雖然當時沒有發表什麼言論,但她對女兒李敏說:「我可以幹點工作了,哪怕是寫寫回憶。」

此時的賀子珍,已經是滿頭白髮,她的身體非常衰弱,但是她那顆要為人民做一點事的壯志雄心,依然未減當年。她完全忘了,此時自己已經是個67歲的老人了,早已過了離休的年齡,應該在家裡安度晚年了。

賀子珍(中)晚年與女兒李敏(左)、外孫女孔東梅合影。

然而,正當她滿懷希望嚮往著未來之時,新的不幸又降臨到她的頭上。一天上午,她一覺醒來,發現左手抬不起來,左腿也不聽使喚了。最後,醫生診斷為中風,她的左半身偏癱了。賀子珍很快被送進了華東醫院,接著,醫生又檢查出了她患有糖尿病。

面對這接踵而來的不幸,賀子珍萬分痛苦,她並不是為自己忍受不了身體的病痛而痛苦,而是為不能為國家和人民再去工作而痛苦!

1984年4月19日下午,賀子珍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走了,享年75歲。

鄧小平定調賀子珍葬禮

賀子珍逝世後,對於她的後事如何辦理、骨灰安葬在哪裡,中共上海市委不敢自作主張,請示中辦,中辦又請示了鄧小平。

鄧小平同志說:「我們中央的領導人都要送花圈,賀子珍的骨灰放一室。」一室是八寶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領導同志骨灰的地方。鄧小平的話給賀子珍葬禮的規格定了調。

1984年4月25日,賀子珍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上海市龍華革命公墓的大廳舉行。

胡耀邦、鄧小平、陳雲、鄧穎超、聶榮臻、習仲勳、楊尚昆、楊得志、宋任窮、陳丕顯、胡啟立、喬石、郝建秀、王首道、蔡暢、康克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送了花圈。白棟材、王芳、陳國棟、胡立教、楊堤、汪道涵、阮崇武、李堅真、曾志、陳琮英、劉英、彭儒、錢希鈞、孔從洲等也送了花圈。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政協辦公廳,上海市、江西省、湖南省、福建省、浙江省、陝西省、貴州省、江西吉安地區、永新縣的黨政機關送了花圈,並且發來了唁電。

賀子珍的遺體安放在大廳中央,遺體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四周簇擁著常青樹和鮮花,遺體前擺著她的親屬賀敏學、李立英、李敏、孔令華獻的花圈。

4月25日下午,賀子珍的遺體火化。隨後,中央派了一架專機,把她的骨灰運到北京。賀敏學,李敏、孔令華,以及他們的子女,護送骨灰回到北京,安放到八寶山革命公墓。

第二天,也就是4月26日早上的新聞節目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了賀子珍逝世的消息。當天,北京及全國各大報紙都刊載了新華社向全國播發的賀子珍逝世的電訊,並刊登了她的照片,介紹了她的革命簡歷,最後做了歷史公正的評價:

賀子珍同志是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艱苦奮鬥的一生。

賀子珍,這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這位最早上井岡山的女共產黨員終於走完了她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含著微笑離開了人世。她的一生中有慷慨激昂、英勇悲壯的戰鬥歲月,有遭受磨難與不幸的艱難時光,更多的是心裡流著血、眼裡流著淚的沉默的悲苦日子。但是,人們不會忘記她,因為她為中國革命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她——一位平凡的女性,為中國革命幾乎流盡了身上最後一滴血……是她,伴隨毛澤東同志一起度過了中國革命歷史上最艱難的階段,也是她,在革命勝利之後,為了大局默默忍受個人的悲苦,過著孤寂的生活。然而,中國革命的歷史豐碑上卻鐫刻著一個不朽的名字:它就是——賀子珍!

相關焦點

  • 毛澤東的親情世界:賀子珍的初戀不是毛澤東(圖)
    毛澤東一來到井岡山,袁文才就把他安排住在茅坪洋橋湖一個叫謝兆瑞的人家。而此時,賀子珍也住在這個姓謝的人家,與袁文才的妻子謝梅香同住在後廳的左間屋子裡。慢慢地34歲的毛澤東和18歲的賀子珍就熟悉了。而毛澤東「每次出發前都去找賀子珍,敲她的門。賀子珍說:『有話到窗口說』,她就把窗戶拉開一條小縫。主席說:我要走了。她心想:你要走了,跟我有什麼關係?幹嗎要跟我講?
  • 賀子珍給毛澤東生了六個孩子,五個失蹤夭折,只有李敏常伴左右
    夜深時,毛澤東真誠地和賀子珍吐露了心事:「你是個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歡你。」賀子珍只是輕輕點了點頭就跑回了自己屋子裡。臨分別那天,賀子珍抱著尚在酣睡的女兒來到了一戶老實人家門前。她眼中滿含熱淚地把孩子遞給了那家女主人,又拿出15塊銀元,請求她道:「麻煩你把孩子撫養大,我們之後肯定會回來接她的。」3年以後,紅軍成功打下了龍巖城,故地重遊的毛澤東夫婦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拜託弟弟毛澤民找回他們的女兒。
  • 揭秘偉人毛澤東生命中若干的「最後一次」
    這時,毛澤東開口了。他說:「我們見面了,你不說話,老哭,以後見不到了,又想說了。」百感交集的賀子珍哭得更厲害了……待她情緒略微穩定後,毛澤東問道:「生活怎麼樣?身體好了沒有?」賀子珍仔細看了看毛澤東,說:「我好多了,你的身體不如以前了。」他說:「忙呀,比以前更忙了。」隨後又詳細問起在蘇聯的情況,她一一說了。他輕輕地嘆了口氣說:「你當初為什麼一定要走呢?」
  • 1965年 毛主席反覆對女兒說 何事是「大災難」?
    1965年 毛主席反覆對女兒說 何事是「大災難」?李敏是毛澤東的長女,賀子珍所生。 1936年冬天,毛澤東率領紅軍到達陝北的保安縣。毛澤東和賀子珍住在保安縣小石山的一個窯洞裡。窯洞很破舊,又潮又暗。賀子珍雖然身上有傷,依然生下了女兒。毛澤東取名姣姣,取自《西京雜誌》中「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如芙蓉」。
  • 毛澤東:嫡妻長子、弟弟妹妹為革命犧牲,子女下落不明者又凡幾?
    後來毛澤東上了井岡山,楊開慧則領導組織長沙、平江、湘陰等地的武裝起義,在那裡堅持革命鬥爭三年的時光。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捕。楊開慧被軍閥何鍵抓捕後,敵人對她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她始終堅貞不屈的說:「你們要打就打,要殺就殺,想要從我口中得到你們想要的東西,簡直妄想。死只能嚇住膽小鬼,卻嚇不住共產黨人。」
  • 聖誕歌曲丨中英對照丨鈴兒響叮噹 Jingle Bells
    衝破大風雪Dashing through the snow坐在雪橇上In a one-horse open sleigh奔馳過田野Over the fields we go我們歡笑又歌唱Laughing all the way馬兒鈴聲響叮噹Bells on bobtails
  • 兩敗俱傷:賀子珍與吳光偉延安衝突解密
    利夫(EarlLeaf)到延安採訪,吳光偉受命出任其採訪毛澤東、朱德時的翻譯。據史沫特萊記載:「第一天他(朱德)和我一起工作的時候,於黃昏時分,我和我的中文教師兼秘書和翻譯、原來是女演員的吳莉莉(即吳光偉),在我住的黃土窯洞前面的平臺上等他。莉莉的工作是在每逢我的中文水平不能夠理解得清楚時,或是朱將軍和我用一部分德文也不能傳達意思時——這種情況時時出現——便由她從中翻譯。」
  • 緬懷肖勁光大將:中國海軍第一任司令 毛澤東曾向他「借寶」(組圖)
    我看,還是按照《古田會議決議》的精神去做,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團結,把這支來自各方面的比較散亂的部隊建成一支具有很強戰鬥力、打不爛拖不垮的正規兵團。」毛澤東還要求肖勁光每天晚上到他這裡,談談部隊情況,匯報工作。那一段時間,肖勁光有空就往部隊跑,一會兒找各部隊的領導交談,一會兒和戰士們圍在一起聊天,之後把自己關在屋裡,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再按時向毛澤東匯報工作。
  • 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人家風
    在舊居,他久久凝望著父母照片,對隨行人員說:「這是我的父親、母親。我父親得的傷寒病,我母親頸上生了一個包,穿了一個眼。只因為是那個時候,……如果是現在,他們都不會死的。」第二天一大早,毛澤東就去瞻仰父母的墳墓。他把鮮花和松枝放在墳頭上,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深情地說:「前人辛苦,後人幸福。」「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信什麼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同志、老師、朋友,還得承認。
  • 62年毛澤東在中南海宴請溥儀:席間勸其再結婚
    由於革命形勢的變化,毛澤東後來一度被解除軍權。1934年2月1日至3日召開的「全蘇二大」會議上,毛澤東原來兼任的人民委員會主席一職也被拿掉,完全被架空。2月13日,除夕佳節又來臨了。儘管戰爭局勢險惡,沙洲壩的軍民仍舊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上午10時,賀子珍帶著兒子毛毛在大樟樹下玩。毛毛是賀子珍所生的第二個孩子,已經3歲了,正是會講話到處亂跑的時候,活潑可愛。
  • 毛澤東自解筆名為何是「二十八畫生」
    僅從他說名道姓的一個個詼諧故事中,便可讀出一代偉人智慧火花的閃耀、深刻哲理的闡釋、超人膽識的展現,令人欽佩。(一)朱仲麗1915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37年,朱仲麗到達延安後不久,毛澤東同這個小老鄉開玩笑說:「你是人中最美麗的囉!」朱仲麗連忙擺手說:「哪裡,哪裡。」毛澤東又笑著說:「哪裡?就在你的名字上啊!仲麗嘛,自稱人中之麗呀!」
  • 今天是毛澤東誕辰127周年,一起追憶他在武漢的難忘瞬間
    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紀念日。長江日報曾於2013年12月26日推出特刊《毛澤東在武漢》,今選取部分章節摘要如下,一起回眸他在武漢的難忘瞬間。毛澤東注重實踐。實事求是是他的思想精髓,貫穿了他的一生。
  • 品讀毛澤東書信 領略偉人風採
    這是毛澤東務實作風在書信藝術上的體現,也與當時的環境條件有關。這樣寫信,能準確傳達他的意見和命令,還能起到保守機密的作用。有這樣一個故事:井岡山鬥爭時期,任紅軍醫院書記的曾志有一天收到了毛澤東的一封親筆信,信上就寫了一句話:你務於今天下午趕到我這裡。曾志到達時,毛澤東正指揮部隊準備出發,見了曾志說:「你去問賀子珍。」曾志一問賀子珍才知道,是要調她隨部隊行動。
  • 毛澤東打仗的辦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開門見山,習近平講了這樣一番話:「戰略就其本來意義而言,就是毛澤東同志所講的,是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創新軍事戰略指導,必須緊緊抓住戰爭指導這個根本。」講到軍人和軍隊要「隨時準備打仗」時,習近平特別強調說:「戰爭指導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籌劃和指導戰爭,必須不斷創新戰略指導和作戰思想。」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是引用毛澤東概括於解放戰爭時期的話。
  • 毛澤東性格形成的心理學原因
    我們知道毛澤東當然就是20世紀中國偉人,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最重要的偉人,對世界的影響也非常大。有關毛澤東的著作,他生平的著作很多,在中國有很多,在西方國家也很多。其中有一些,比方說近年有一本就是張戎寫的毛澤東的傳記,這本傳記雖然賣得好像是不錯,但是缺陷是非常明顯的,為什麼呢?因為張戎的筆下,毛澤東他生下來就是一個魔鬼,這樣的寫法我想真的是不太嚴肅。
  • 賀子珍離開延安前往蘇聯,在蘇聯生下一個男孩,此子的結局如何?
    故事還得從賀子珍去蘇聯莫斯科養病開始說起。賀子珍離開延安前往蘇聯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史莫萊特的翻譯事件是一個誘因,而且賀子珍在革命時期身上留下了很多頑疾,當時延安的醫療條件有限,而蘇聯的醫療條件相對較好,因此賀子珍既可以去散心,也可以去治病。
  • 領袖上將不了情——毛澤東和陳伯鈞
    一天,呂赤帶隊外出打土豪歸來,剛邁進院子,陳伯鈞笑著迎上去,持槍比劃說:「我這槍可不是『半斤鐵』了。」隨即拉動了槍栓。他萬萬沒想到槍栓帶動撞針,擊發了一粒尚未退出的子彈。砰的一聲槍響,呂赤應聲倒地。
  • ...詼諧地說:和譚冠三這樣的同志一起共事,我們真的要『彈冠相慶』了
    談起譚冠三,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曾一語雙關地說過:「和譚冠三這樣的同志一起共事,我們真的要『彈冠相慶』了!」毛主席跟井岡山的同志們合影,前排(左二)是譚冠三。1940年春,譚冠三擔任冀中軍區趙譚(南進)支隊政委,率部到冀魯豫邊區開展抗日反頑遊擊戰爭,參與應對國民黨軍石友三部的軍事摩擦,取得重大勝利。毛澤東幽默地說:「以三對三,冠能蓋石」。
  • 俗語:男子無性鐵無鋼,其實下半句同樣重要,女性應該了解一下
    我們小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些長輩說一些聽上去很押韻的句子,不過我們並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話中的意思我們已經逐漸明白其含義,越發覺得很有道理,這些道理往往幫助人們在遇到類似情況或者境遇時,更好地處理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