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國民黨潛伏大陸的最後一名少將在貴州落網

2021-01-09 騰訊網

提起建國初期公安機關剿匪反特那段光榮歲月,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潛藏8年的國民黨高級特務鄭蘊俠在我省務川縣濯水鎮被抓獲。為將這個策劃指揮過多起血案的大特務抓捕歸案,周恩來總理曾指示西南公安部:活要見人、死要見屍。2009年7月,102 歲的鄭蘊俠走完了他的一生。臨終前他表達了最後一個沒有實現的心願——就是回到重慶校場口看看,站在歷史面前懺悔。

(圖為鄭蘊俠)

1958,

國民黨潛伏大陸最後一名少將特務在貴州落網

特務生涯

1907年,鄭蘊俠出生在江西一個官宦家庭,從小在四川、重慶兩地長大。父親鄭宗堯是留日東京帝國大學高才生,同盟會成員,回國後曾在孫中山的大元帥府任職。成年後的鄭蘊俠考入上海法學院法律系,後又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

北伐戰爭打響後,鄭蘊俠參加了北伐隊伍,在何應欽的第一軍軍法處擔任上尉軍法官。憑著上海法學院和黃埔軍校這兩張「過硬文憑」,他很快受到了當時國民黨陳立夫、陳果夫兄弟組織的 CC 系的青睞。鄭蘊俠清楚的記得,加入「青白團」(後來改為「青年社」)時是在陳果夫家的地下室完成的——「那個地方燭光慘澹,冷氣逼人,讓人覺得恐怖陰森。」

1938年3月,臺兒莊大戰打響,鄭蘊俠奉令率領一支政工隊支援前線,參加了炮火連天的滕縣守城戰,苦撐到援軍趕來,親眼目睹抗日名將王銘章壯烈殉國。對此,他曾滿含仇恨地改寫嶽飛的《滿江紅》:「駕長車踏破富士山缺。壯志飢餐倭奴肉,笑談渴飲東洋血」,以表達自己抗日之志。

但抗戰勝利後,「反共」卻成了鄭蘊俠的主要工作。著名的重慶「滄白堂事件」、「較場口血案」,鄭蘊俠便是重要的參與者和指揮者。

據鄭蘊俠回憶,1941年1月4日,皖南事變第二天,他的黃埔老師周恩來親自為《新華日報》題寫「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聲討國民黨頑固派。

時為重慶當局新聞檢察官的鄭蘊俠親自帶領小特務去《新華日報》搗亂,試圖阻撓共產黨向社會揭露真相。周恩來得知後指著鄭蘊俠的鼻子大罵他是黃埔學生的敗類,隨即帶領八路軍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義無反顧地走上街頭向重慶群眾發放《新華日報》。

事後,氣急敗壞的鄭蘊俠匿名向周恩來郵寄了兩顆子彈相威脅。

1946年2月6日,他接到上峰通知:中共10日要在重慶校場口舉行「陪都各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命令其伺機破壞。

2月10日7時,鄭蘊俠帶領大小特務進入會場。當大會主席、著名學者李公樸準備發言時,站在一旁的鄭蘊俠摘下帽子連揮三下,發出行動信號,早已布置在臺上的特務們一擁而上,對李公樸拳打腳踢。李公樸全身受傷出血,現場群眾見狀,高呼「不準特務行兇!不準打人!」這時,場外的特務也擁進來,對參加集會的民主人士和群眾一陣亂打。見郭沫若受傷不重,鄭蘊俠還指使旁邊的幾個特務:「架到後面去,好好招待他一頓。」

1949年,國民黨重慶當局將各種特務組織組成的「重慶反共救國總隊」納入正式編制,擴建為「國防部新編反共救國軍第一軍」,任命鄭蘊俠為少將政治部主任兼軍特別黨部書記長。為阻止解放軍進軍步伐,重慶衛戍總司令楊森召集鄭蘊俠等人組建了一支「東西山遊擊縱隊」,妄圖阻止重慶解放。但解放大軍一到,這支隊伍頃刻間便土崩瓦解。眼見大勢已去,鄭蘊俠也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逃亡之路

1949年11月16日,距最後一班撤臺飛機起飛還有4小時,身為黨國重要人物的鄭蘊俠接到命令,讓他負責燒毀所有機要文件,撤出重慶。此時,重慶的兩座機場先後被我解放軍摧毀,唯一通往臺灣的路就是趕到成都,搭乘最後的航班。

「本來我是有機會逃往臺灣,沒想到我的司機李增榮被地下黨策反,途中對車子做了手腳。」鄭蘊俠回憶,自己幹了這麼多年的特務,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司機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被地下黨做了工作。

當他趕到成都時,解放軍已經進駐成都,逃臺的路被堵死。一個月前,中統建立的「反共救國軍別動縱隊第五總隊」司令部就設於成都附近的樂山,但由於情況不明,身為新一軍少將的鄭蘊俠沒有貿然與這些組織取得聯繫。

鄭蘊俠思前慮,逃亡的可選之地有三處,一是臺灣,再是尚未解放的海南島,三是滇緬金三角地區。臺灣、海南距離太遠,金三角則離四川比較近,再加上鄭蘊俠抗戰時期曾隨中國遠徵軍在這一帶執行過任務,對雲南到緬甸一線的道路和風土人情都相當熟悉,因此,鄭蘊俠給自己設計的逃跑路線是渡過川黔交界的赤水河、經由貴州去雲南然後越境到金三角,投奔李彌第八軍殘部。

漫長的逃亡即將開始,他必須湊夠盤纏。可就在倒賣銀元時,鄭蘊俠被突然衝進市場的解放軍戰士抓獲。憑著在中統練就了十多年的職業本領,他以木材商人的身份掩護,僥倖逃脫。

逃亡路上,鄭蘊俠見到沿途到處都張貼著「清匪反霸」、「除奸肅特」的標語,為避免麻煩,他將隨身攜帶的槍枝及身份證件全部偷偷丟進了江裡。

隱姓埋名

1950年3月,西南公安部安排部署「追捕殘敵」,將指揮實施重慶「白公館」大屠殺的看守所所長楊進興等一批在逃敵特納入追剿視線。根據鄭蘊俠的司機提供的線索,公安機關分析鄭蘊俠並未逃出境外,極有可能藏匿下來。於是,重慶市公安局抽調了28個偵查員,在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個片區對他進行查緝。獲知鄭蘊俠是「中統」大特務,直接策劃和指揮過重慶「較場口血案」,周總理嚴厲批示對此人「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據鄭蘊俠介紹:當他逃到赤水河以後,就發現赤水河河邊崗哨林立。於是他連夜返回,繞道到合江、綦江一帶,準備返回重慶。

鄭蘊俠路過瀘縣老城的當天,全國鎮壓反革命運動已拉開序幕,剿匪部隊已在瀘州一帶實行宵禁。於是,他偽造身份,在涪陵一家榨菜廠當上了小工。

此時,大批志願軍部隊入朝作戰,糧食和醫藥短缺嚴重,炒麵、榨菜都被志願軍部隊列為優先級供應物資。因此,榨菜廠也就成為具有戰略保衛價值的目標。為加強防範,解放軍代表接管了榨菜廠。鄭蘊俠知道,自己必須儘快逃跑,必須快速找到新的偽裝身份、新的藏身地。

潛伏務川

1950年底,一個自稱「劉正剛」的中年男子來到貴州省務川縣濯水鎮,專門賣針線梳篦和火柴等小百貨。

漸漸地,當地人和雜貨郎越來越熟悉,每逢過年過節,他們都把他請到家裡熱情款待。可當地人萬萬沒有想到,這位看上去有些老實巴交的雜貨郎「劉正剛」,正是全國通緝的少將特務鄭蘊俠。

濯水,是一個理想的藏身地,這個地方只有一條丁字石板街,人口不到2000人,很少與外界有聯繫,由於地處川黔兩省交界處,倒是時常有些行商、遊醫、漆匠篾匠在鎮上盤桓逗留。

一天,鄭蘊俠在去蔡家坪的途中,一個熟悉的臉孔突然出現在面前。這人姓汪,以前在重慶曾有交往。於是,鄭蘊俠匆匆返回濯水,收拾了一下便潛往貴州德江、印江、思南等地當修理匠、補鞋匠,一跑八九個月。後來偷偷摸摸打聽,鎮上好像並沒啥動靜,他才又大起膽子返回來。

1953年,一場席捲全國的土改風暴很快吹擊到這個大山深處的小鎮,鄭蘊俠利用房東何大娘和鄰居們的純樸為自己掩護。但此時,鄭蘊俠也一直在思量自己,像他這樣一個40多歲的男人,沒有婚姻和家庭,在一個封閉的山中小鎮,是件極不正常的事情,他需要健全身份,多一重掩護,就在這時,一個叫邵春蘭的女人走進了他的生活。長相普通,經歷過戰亂和流浪生活的邵春蘭是山東人,她也渴望找到一個能夠託付終身的男人。

1956年,全國開始合作化運動,由於鄭蘊俠走南闖北見識多,他被鎮裡派到縣上學習,接著在濯水的合作食堂當上會計,後來又被調到當地的公私合營商店。

這時濯水的不少居民,已經隱隱覺察到這個「劉正剛」非同一般。濯水街上的老居民付先生說,當時他的叔父也在食堂工作,「劉正剛」一直聲稱自己「不識字」,但教他打算盤,第一天還什麼都不會,第二天就能把加減乘除打得十分順暢。直到1957年的一天,鄭蘊俠一時找不到自己的鋼筆,隨後說了句:「我的鋼筆咋不翼而飛?」沒有文化,卻把成語用的如此恰當,這引起了鎮裡幹部的注意,迅速上報到務川縣公安局。

一天,鄭蘊俠接到通知要去縣裡「學習」,到了縣裡一看,來此「學習」的大都是「有問題」的人,而自己則是「重點」對象。他心裡明白,已不可能再隱藏下去了。

束手就擒

一天,鄭蘊俠邁著沉重腳步走上合作社食堂的頂樓上,一咬牙閉上雙眼猛然跳了下去。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樓底下有個趕場的農民正在喝酒,順便把個竹背篼放在一個角落裡,鄭蘊俠從幾丈高的樓頂跳下來時,不歪不斜剛好一屁股坐到背篼中,僅僅只是肩上受了點輕傷。

就在鄭蘊俠想跑無處跑、求死也不能的時候,1958年5月20日早上,剛剛起床的他,便被黔、渝兩省的一群公安幹警堵在家門口,他立刻意識到:這一天終於來了。這天,他正式接到重慶市公安局的傳喚。至此,這位潛伏長達8年之久的中統高級特務終於被緝拿歸案。

原來,貴州省公安廳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外來者」,一直安排人監視著他的動向。接到務川縣公安局的報告後,省廳立即致函西南公安部核實情況。讓他從學習班回去,是公安機關看他在知道自己已經暴露的情況下,是否會與臺方接頭,並順藤摸瓜牽出一張間諜網。

獲得新生

1958年12月22日,重慶市召開萬人公審大會,公開處決了一批罪大惡極、身負血案的國民黨殘匪特務。在十天前的一審判決中被判處死刑後,鄭蘊俠沒有上訴,他知道等待著他的將會是什麼。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這次終審判決中,他被改判為有期徒刑十五年。鄭蘊俠十分感激共產黨的不殺之恩,多次對人說:根據我的罪惡,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後來西南公安部按照中共中央懲治反革命新規定,可殺可不殺的不殺,不是我的命大,是中共的政策偉大,是中共給我的再生啊。

1975年10月,鄭蘊俠獲得赦免,他選擇了回務川定居。務川縣安排他到縣二中當了一名歷史教師,1981年鄭蘊俠還當選為縣政協駐會委員。為表達真誠的懺悔,鄭蘊俠專門前往貴陽,向小說《紅巖》中華子良原型韓子棟(原貴州省政協副秘書長)請罪,並以對臺宣傳為主,積極撰寫文史資料,揭露國民黨特務組織暴行。1996年,鄭蘊俠以自己在中統的親歷為素材,寫下《中統秘聞——一個健在的中統少將的自述》一書,如實反映了中統特務組織對黨和人民的種種罪行。

審閱:於立力

編輯:吳啟元

相關焦點

  • 他是最後落網的少將特務,潛伏8年因成語暴露,臨終留下一大遺憾
    歷史九點半/文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後,在大陸留下了很多特務間諜,他們潛伏於各地,等待時機,出來搗亂。經過建國後幾年的剿匪盤查,很多特務都被陸續逮捕,但仍舊有一些潛伏的很深。在這些潛伏的特務中,有一位級別最高,官至國軍少將,此人潛伏了8年,後來因為一個4字成語暴露身份被捕,成為大陸最後一個落網的少將級特務。
  • 女特務潛伏大陸30年,為了身份不暴露,嫁給農民後生下8個孩子
    抗日期間,戴笠曾一手建立了軍統,當時有一名女特務,她的能力非常強,她叫張春蓮。因為長得漂亮,被毛人鳳看上,不過戴笠不想這樣一位有天賦的情報員,就這樣被埋沒。
  • 1957年,開國少將李發被警衛員連開三槍打死,這是為何?
    1957年的時候,由於國民黨賊心不死,在廈門附近進行挑釁,而我國的領導人為了維護新中國的和平安定,於是派遣李發將軍帶領31軍駐守廈門,以防敵軍反攻大陸。年僅31歲的將軍李發,怎麼也沒想到的是,自己卻因為駐守廈門而丟失了性命。
  • 這位開國少將智勇雙全,卻在主持會議時,被警衛員刺殺了!
    開國少將金紹山,在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後,剛剛過了不到兩年,就英年早逝,時間是1957年6月2日,年僅41歲。 其實,金紹山還不是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少將,在他去世的兩個多月前,就有一位少將也去世了,而且還是被警衛員刺殺的! 這位開國少將,名叫李發。
  • 1949年底國民黨決定撤退大陸的計劃和安排,不是蔣介石而是他
    張其昀,浙江寧波鄞縣人,1923年張其昀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國立浙江大學史地系、哈佛大學等單位任職。1949年到臺,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對臺灣地區的文化教育事業貢獻甚巨。
  •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導演」了一出大戲,「騙」了世界21年
    1958年8月23日,隨著毛偉人一聲令下,福建前線的解放軍炮兵萬炮轟鳴,炮彈如暴雨般的落到了金門國民黨軍的陣地上,放眼望去,對岸的金門陷入一片火海和硝煙當中
  • 1994年,中組部來廣東找到一老農,審查後:竟是潛伏40年紅色特工
    1940年之後,我黨派出一些特工在臺灣潛伏。一些特工由於丟失了能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回到大陸後,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少數特工還被周圍人指責。不過,經過黨中央的探查,這些特工得到了正名,並且得到了不錯的待遇,比如謝漢光。謝漢光是廣東豐順人,畢業於廣西大學農學院。
  • 揭秘1949年國民黨政權撤離大陸的始末
    1949年1月國民黨軍隊乘火車撤離南京。二野大軍徒步向湘西。南京總統府。敲響南京政府喪鐘1949年1月上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了淮海戰役的全勝。這使得國民黨當局京師震動,人心惶惶。1月19日,南京政府外交部通知各國使館,遷往廣州;26日,行政院政務會議決定:政府「遷地辦公」。
  • 三年大饑荒期間臺灣曾向大陸空投糯米飯(圖)
    1958年後,臺灣當局加大了對大陸的「心戰」力度。在3年自然災害期間,臺灣當局用氣球投下糯米飯以收買人心。由於飢餓,不少鄉親撿來充飢,有些人因此中毒死亡。 大陸針鋒相對反「心戰」 風箏瓶罐全都派上用場針對臺灣當局的宣傳戰,大陸東南沿海軍民根據中央的指示,開展各種活動反擊臺灣的政治攻勢。
  • #歷史上的今天# 1958年8月23日,為了懲罰國民黨軍隊...
    #歷史上的今天# 1958年8月23日,為了懲罰國民黨軍隊的挑釁和騷擾,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奉命開始警告性地大規模炮擊國民黨金門防衛部隊和炮兵陣地等軍事目標。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後,福建前線部隊奉國防部長徐向前的命令,自即日起,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 1958年8月23日,為了懲罰國民黨軍隊...)
  • 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的真實原因探析
    1958年8月23日17:30左右,人民解放軍3萬多發炮彈齊發,猛烈炮擊當時國民黨控制下的金門島。這一突發的軍事行動,震驚了美國、蘇聯,乃至全世界。關於這場軍事行動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綜合分析,筆者認為此次金門炮擊戰,是中央指揮下的一次「一箭多雕、一石多鳥」的偉大決策。既有軍事鬥爭的一面,同時也有政治鬥爭的一面。
  • 1957年,正在開會的開國少將,居然被自己警衛員連開三槍射殺
    1957年,少將李發正在參與一場會議,接收上級關於如何應對福建沿海防務問題的指揮時,李發的警衛員偷偷掏出手槍對著李發少將連開三槍,之後李發因為搶救無效而去世。此時的李發少將不過四十多歲,距離其被授予少將軍銜也不過兩年的時間。這個遭遇,不得不說讓人唏噓。
  • 最後被捕的將軍特務:潛伏8年已娶妻,因一句成語暴露
    1958年,剛剛起床的劉正剛就被兩個便衣警察盯上了。一把槍直接頂在了他的後腦門上。劉正剛驚惶不已,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他口中含著無辜。可是警察卻直接將他扣上了手銬。就這樣,他被帶走了。進入派出所,他還是不老實。實際上,他的真名乃是鄭蘊俠。他是軍統的特務,甚至被老蔣封為了少將。
  • 1975年的最後一批特赦犯,有10人前往臺灣,他們結局如何?
    在1975年,政府決定對於這些全部在押的人員實行特赦釋放,這是中國歷史上至今為止唯一一次沒有任何條件的釋放活動。此次一共釋放了293名戰犯,其中包括了219名國民黨軍官與黨政人員21名,還有特務50名,偽滿戰犯2名,偽蒙戰犯1名。但是這次釋放卻出了一點小插曲,其中有10名國民黨申請去臺灣,引起了全民的關注。
  • 1958年,熟諳軍事的毛主席,為何提前洩密金門炮戰的消息?
    1958年8月23日新加坡,《南洋商報》發布了一則消息:金門即將發生炮戰。  金門,即是中國福建省廈門海面上的金門島,  彼時正在已敗退臺灣的蔣介石手中  ,被建設成了"反攻大陸"的前沿陣地,遍地碉堡火器,是不折不扣的前沿陣地。
  • 1958年臺灣建議:把胡適空投到大陸去禍害人
    1956年10月,為給年屆七十的臺灣執政者蔣介石祝壽,胡適為《自由中國》撰寫文章,通過述說美國總統艾森豪的事例,勸告蔣介石做一名「無智、無能、無為」的領袖,意思無非是多發揮部下智慧,自己省心省力,以達事半功倍之效。結果「荃不察餘之衷情」,被蔣介石認為是「三不」「三無」謬論,即「不反共,不革命,不負責」和「無領袖,無國家,無政府」,直言「按照胡適說法,乾脆投降共產黨算了」。
  • 1957年,正在開會的開國少將,居然被自己的警衛員開槍射殺!
    1957年,國內的形勢一片安靜祥和,大家都在熱火朝天地搞生產。唯獨福建依然是戰火連天,蔣美的空軍和海軍,依然不停地在騷擾著福建前線。此時,在解放軍31軍指揮部中開國少將李發將軍正在主持會議,因為31軍軍長不在福建,所以前線的戰事都是李發將軍指揮的。
  • 1948年,43名國民黨戰犯被公布,其中6個人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在解放戰爭的最後階段,那是在1948年12月25日的時候,新華社這邊公布了國民黨的43個主要戰犯名單,這43個人無疑是在國民黨中擔任重量級崗位的,除了是軍人外,還有什麼一些文人和教授,比如戴季陶、杜聿明、馬鴻逵、顧維鈞、馬步芳、衛立煌、李宗仁、宋子文等人。
  • 1957年,正在開會的開國少將,居然被自己的警衛員開槍射殺
    李發將軍是一位老革命,早在1929年就參加了六安霍山農民起義,之後加入紅二十五軍,並且跟隨部隊進行了長徵。尤其是1941年10月到12月之間,將軍與兄弟部隊一起粉碎了5萬多日軍,對沂蒙山區的鐵壁合圍大掃蕩。進而保護了位於沂蒙山腹地的山東抗日根據地,也保護了無數的沂蒙山老百姓。
  • 這位開國少將智勇雙全,卻在新中國成立後被特務殺害了,讓人惋惜
    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先烈們的不畏強權、艱苦奮鬥才換來的,在我國的解放史上有不少為了新中國付出生命代價的先烈們,但今天歷史君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卻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死在特務手上的開國少將,他就是開國少將李發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