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即1944年12月28日美國生化學家(Kary B.Mullis,1944.12.28-2019.8.7)出生於美國紐約的勒努瓦。
穆利斯從小在北卡羅萊納州農村長大,農場的奶牛、草地以及剝豌豆、串豆子、剝蘋果、梨和桃子等等成為他童年的記憶。
在穆利斯8歲時,即閱讀多部著作,受到科學啟蒙,在15歲時,他已經和小夥伴們通過將硝酸鉀和糖的混合物非常小心地在木炭爐上熔化,然後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倒入金屬管中製成簡易的火箭。那時,穆利斯最痴迷的是化學和物理。
之後,他考入喬治亞理工學院學習化學。從喬治亞理工學院畢業後,穆利斯考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學研究生院,當時詹姆斯沃森已經將遺傳密碼初步破解,穆利斯對DNA的研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6年後,穆利斯順利從伯克利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在短暫的堪薩斯工作經歷之後,他回到伯克利,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室,在那裡從事關於內啡肽的生理學研究。在一次關於生長因子的研討會上,關於生長因子基因的合成和克隆的討論引起了穆利斯注意。之後,他將主要的研究方向定位在DNA複製原理的研究。
穆利斯認為在人類DNA上它不會起作用,因為寡核苷酸不會被具體綁定到一個位點上。在像人類DNA一樣複雜的DNA上,它會根據所涉及的序列和使用的條件而綁定到數百個或數千個位點。人們需要的是一些方法來提高特定感興趣的地點的相對集中度。
有機體的基因組被儲存在DNA分子中,但是分析這些遺傳信息需要相當多的DNA。1985年,卡裡·穆利斯發明了聚合酶鏈反應(PCR)過程,在短時間內可以大量複製特定DNA。通過加熱,DNA分子的兩條鏈被分離,DNA構建塊被連接到每條鏈上。在DNA聚合酶的幫助下,形成新的DNA鏈,然後可以重複這個過程。聚合酶鏈反應(PCR)在醫學研究和法醫學中都具有重要意義。
因開發聚合酶鏈式反應法(PCR),評委會決定將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穆利斯。2019年8月7日,卡裡·穆利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新港海灘去世,享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