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規定的完全刑事責任年齡是多大?

2021-01-11 法公社

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為完全責任年齡。刑事責任年齡,是刑法規定的,行為人承擔刑事所必須達到的年齡。人的年齡與刑事責任能力有非常緊密的關係,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智力和知識的發展而逐步發育成熟的。

兒童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周圍的事物與自己行為的性質和意義,也不具有刑罰適應能力,對他們追究刑事責任既不符合刑法的性質,也達不到刑罰的目的。只有達到了一定的年齡,具備了相應的辨別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後,才能要求他們對其危害社會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年齡制度,就是根據人的智力和知識發展狀況,從年齡上劃定一個負刑事責任的範圍。如沒有達到責年齡,就算行為人的客觀行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主觀上具有過失或故意,也不用負刑事責任。

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我國刑法把責任年齡分為三個階段:

一、完全責任年齡

16周歲,在我國已死初中畢業或讀高中階段學習,具有一定的是非觀念和法制觀念,智力和各種知識已相當發展, 一般能夠根據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具備了刑法學上的辨認和控制能力, 原則上可以能夠犯刑法上規定的所有犯罪, 所以要承擔刑事責任。

年滿16 周歲者對一切犯罪均應當負刑事責任。生日的地二天,才算滿一周歲。如甲:2000年12月5日出生,2016年12月5日,這天還沒有16周歲,第二天既2016年12月6日,才算滿16周歲。

二、完全無責任年齡

不滿14周歲的人為完全無責任年齡。對任何危害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所以又稱為絕對無責任年齡或者完全無責任年齡。現實中,有的行為人,犯罪了既不講自己姓名,也不講自己年齡,咋辦?不講自己年齡的,司法機關可以進行骨齡鑑定,鑑定意見證明犯罪嫌疑人已滿14周歲,就應對八種重罪負刑事責任。

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三、相對責任年齡

不滿14周歲的人處於幼兒或青少年早期,身心發育不成熟,對自己行為的內容、社會意義與後果還缺乏明確的認識, 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對他們追究刑事責任是不人道的, 對他們適用刑罰也不能達到刑罰的目的。進入這個年齡階段的人, 一般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辨別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為的能力。 犯下列八種犯罪,要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 也稱相對無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 犯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 強姦、 搶劫、 販賣毒品、 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就上款而言,以下幾種情況,表面上不是以上八中犯罪,但實際上以這八種罪名處罰,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要負刑事責任。

1、姦淫不滿14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姦論,以強姦罪定罪處罰。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非法拘禁他人的,不構成犯罪,但如行為在非法拘禁過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傷或者死亡的,就要以故意傷害罪、 故意殺人罪論處。

3、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綁架他人以勒索財物或者用作人質的,不構成犯罪, 但如行為人在綁架過程中殺害了被綁架人,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4、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如果只是這八種罪的幫助犯,不負刑事責任。

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四、刑事責任年齡如何計算?

刑事責任年齡是指實足年齡而不是指虛歲。實足年齡也稱周歲。

周歲的計算方法為:

1、周歲一律按照公曆的年、 月、 日計算

2、周歲以12個月計算, 每滿12個月即為一周歲;

3、每滿12個月即滿1周歲應以日計算,從生日的第2天起計算,即過了幾周歲的生日,從第二天起,才認為已滿幾周歲。

如:小馬2000年2月12日出生,2014年2月12日是其14周歲生日,2014年2月13日零時滿14周歲,2014年2月12日23時59秒,仍屬於未滿14周歲.。小麼在14周歲生日當天殺人,被害人第五天搶救無效死亡,死亡的結果發生時小馬已滿14周歲,但小馬殺人時未滿14周歲,也不負刑事責任。

相關焦點

  • 今日聚焦刑法修正案(十一):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至12歲
    法官解讀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下調至12周歲陳進科介紹,根據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該條規定,對於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公民負刑事責任的罪名僅限定為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這兩種罪名,且在行為手段、行為結果方面,僅限於「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
  • 刑事責任年齡下調?速戳了解刑法最新修改內容!
    #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至12歲#《刑法》修正案(十一)通過,這些修改內容你知道嗎?2021.03.01起施行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簡稱「修正案」),針對未成年人犯罪、高空拋物、疫情防控、冒名頂替上大學等人民群眾關切的突出問題,對刑法相關規定作出修改完善。
  • 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降低與刑事法治理念相契合
    基於此,此次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最低刑事責任年齡降低至12周歲,「12至14周歲的人故意傷害、故意殺人,致人死亡,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負刑事責任」的規定必須與刑事法治理念相契合,同時,刑事法治理念並非是一個空中樓閣的空泛概念,具體包括三個基本內容:人權保障、形式理性和程序正義。很大程度上,刑事政策觀的確立也會牽引刑法理論的嬗變:刑事政策是刑法的靈魂與核心,刑法是刑事政策的條文化與定型化。
  • 別讓少年犯罪「有恃無恐」,刑事責任年齡將降至12周歲?
    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法律所規定的,行為人負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我國《刑法》規定: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上周,在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等30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關於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議案,對於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建議將我國刑法所規定的的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下限降低至12周歲;同時調整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2周歲至14周歲,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只對性質極其惡劣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 我國修法擬調整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0月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舉行記者會,會上發言人臧鐵偉介紹,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擬規定,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
  • 12周歲,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最低年齡!
    其中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修改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原來該項修改將原《刑法》中規定的「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一律不負刑事責任」改為「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意味著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將不再是刑法中的
  • 未成年刑事責任下調至12歲!3月1日實施!年齡不再是誰的保護傘!
    刑法最新修訂: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範圍下調至12歲!3月1日起就要實施!年齡不再是誰的保護傘!善惡的判斷不分性別,不分年齡。未成年這個標籤不能成為任何人的擋箭牌。在一個個慘痛的案件之後,我們終於迎來了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調整。法律不會對誰的年齡小就對誰心慈手軟。法律與時俱進,彰顯公平正義。刑事責任年齡調整具體怎樣去實施修改後的刑法修正案,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 毛洪濤:從歷次刑法修正案看刑事立法的智慧與藝術
    我國於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形成了一部統一的、較為完備的刑法典。自1997年以來,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預防懲治犯罪的需要,以刑法典為基礎,先後通過了一個決定、十個刑法修正案和十三個有關刑法的法律解釋,及時對刑法作出修改、補充和完善。如今,第十一個刑法修正案已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正在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建議。
  • 年少輕狂並非犯罪「護身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亮點一刑事責任最低年齡下調至12歲此次刑法修正案最引人注目的亮點就是關於下調刑事責任年齡至12歲,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該亮點,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相關法律條文的規定以及具體的社會背景:關於下調刑事責任年齡的社會背景,首當其衝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齡化趨勢
  • 刑法中的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
    …法律上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就是要解決認識能力問題。…這種能力無疑地是屬於主觀範圍的東西。…因此,它們理應列入主觀條件。…危害社會的行為是構成犯罪的共同的客觀條件。…危害社會的結果,無論是物質性或者是非物質性的,都是客觀上的表現。…犯罪客體是和行為直接聯繫的,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表現在對客體的侵害上。
  • 法官解讀刑法修正案亮點,年少輕狂並非違法犯罪「護身符」
    亮點1:刑事責任最低年齡下調至12歲此次刑法修正案最引人注目的亮點就是關於下調刑事責任年齡至12歲,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該亮點,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相關法律條文的規定以及具體的社會背景:「關於下調刑事責任年齡的社會背景,首當其衝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齡化趨勢。」
  • 刑事處罰是也要判刑嗎?刑事處罰和刑事犯罪的區別
    編輯:楊琴導語:經常會聽到刑事處罰這個詞,刑事處罰是什麼意思呢?是否也會被判刑,和刑事犯罪有何區別?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解讀一下。刑事處罰是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刑罰。法院根據犯罪事實、證據等情況針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也就是需要判刑的犯罪分子確定其最終承擔的刑事處罰。一、刑事處罰的種類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 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至12歲:別把原本屬於你的教育機會讓給社會
    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對刑事責任年齡的相關規定作出相應調整。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關於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的調整。  會議上將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至12周歲,這意味著12周歲至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罪等,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訂草案)》的說明
    刑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律,修訂刑法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一件大事,是完善我國刑事法律的重要步驟。1979年制定的刑法,經過17年的實踐,總的看來,刑法規定的任務和基本原則是正確的,許多具體規定是可行的,對於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全,維護社會秩序,維護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新中國刑法立法的變遷與完善
    1979年刑法典的頒布,奠定了我國刑法體系的基礎,使刑事司法辦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帶動了刑法學教學研究從停滯狀態走向復甦乃至逐步繁榮。1997年刑法典科學地概括了刑法的基本精神,明文規定了罪刑法定、適用刑法人人平等、罪刑相適應的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具有承前啟後、與時俱進的顯著特色。
  • 一女子離婚判決未生效就匆忙結婚,觸犯刑法重婚罪遭受刑事處罰
    後男方以女方犯有重婚罪為由提起刑事自訴。法院經過審理判決女方犯重婚罪並處刑罰。而雙方的婚姻,待刑事判決生效後也終於畫上了句號。那麼問題來了,女方到底是怎麼觸犯了刑法關於「重婚罪」的規定的呢?同時與其舉行婚禮的男子是否也犯有重婚罪呢?從法院的判決書上可以看出,該男子未觸犯刑法,故當庭無罪釋放;而女方觸犯刑法規定的「重婚罪」,依法判處相應的刑罰。
  • 最全法律年齡對照表
    另外,為體現對「胎兒」特別保護,我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孕婦不適用死刑和治安拘留。《婚姻法》第34條規定:1周歲以內,嬰兒的父親不得向母親提出離婚,但母親提出離婚或者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父親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1年最新修訂版](全文)
    目錄第一編 總則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範圍第二章 犯罪第一節 犯罪和刑事責任  第二節 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  第三節 共同犯罪  第四節 單位犯罪第三章 刑罰第一節 刑罰的種類  第二節 管制  第三節 拘役  第四節 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第五節 死刑
  • 楊建軍:刑法因果關係的司法證明 | 比較法研究202006
    《韓國刑法典及單行刑法(1988》第15條、《保加利亞刑法典》第11條之5、《美國模範刑法典》第2.03條也作了類似規定。(1)法律科予刑事責任的前提通常是行為人對於加重結果能夠「預見」。不過,行為人對加重結果的預見,並不要求達到「明知」,而只需要預見到加重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即可。除了直接結果外,在法律明確規定的情形下,加重的「間接結果」也屬於行為人應當預見的範圍。
  • 2021法碩大綱變動解讀-刑法篇
    本罪的認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中規定:「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認真履行防治監管職責,導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傳播或者流行,情節嚴重的,以傳染病防治失職罪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