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2021-01-11 漯河統戰網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及時回應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時代命題,起到了撥雲見日的引領作用,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被譽為指明了「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2020年以來,世界遭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使人們前所未有地認識到,各國是如此休戚與共、命運相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倡議,愈加彰顯出璀璨的真理光芒。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寫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安理會、人權理事會以及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等機構的多項決議中,有力推動這一理念變成全球性共識。圖為2017年3月20日,中國代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代表發展中國家發言。3天後,人權理事會通過決議,明確表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攝


洞察世界大勢、汲取歷史教訓的重大創見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洞察世界大勢、汲取歷史教訓的重大創見。人類歷史上戰亂頻仍、生靈塗炭,要和平、不要戰爭,是各國人民樸素而真實的願望。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指出,「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鬥,則世界亂。從公元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到兩次世界大戰,再到延續40餘年的冷戰,教訓慘痛而深刻」,「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


只有尊重世界的多樣性和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的共同理想。  

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內涵豐富的科學理論體系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內涵豐富的科學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指出維護世界和平的前提是各國都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共同發展關鍵在於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應對全球危機之道在於各國要同舟共濟,達成廣泛共識要堅持求同存異,實現文明發展最好的方式是交流互鑑,保護地球家園要靠堅持綠色發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真正胸懷全球、面向未來的思想,同時也完美詮釋了「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體現了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的高度統一。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寫入黨章和憲法,而且多次寫入聯合國文件,反映了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凝聚著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其深遠影響必將隨著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一步彰顯。

 

2020年3月21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前來迎接的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左)與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碰肘」致意。6名中國專家當天抵達貝爾格勒,一批由中國政府捐贈的醫療物資也同機抵達。新華社記者 石中玉/攝

中國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這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或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重要主場外交活動,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等重要多邊會議,全面系統闡述中國的發展觀、安全觀、合作觀、文明觀、全球治理觀,提出積極應對全球性挑戰的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深刻體現了中國與各國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和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導我國同多個友好國家構建雙邊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就打造中國—東協、中非、中阿、中拉等命運共同體達成共識,倡議構建網絡空間、核安全、海洋和衛生健康共同體得到國際社會積極呼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不斷取得新進展。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指引下,新時代中國外交積極開拓進取,勇於擔當作為,展現出更加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作出新的重要貢獻,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得到顯著提升。

 

2020年9月18日,《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發布,以政府重要文件的形式向世界宣示: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圖為2020年10月1日,中國第三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直升機分隊140名官兵被聯合國和非洲聯盟駐蘇丹達爾富爾聯合特派團(聯非達團)授予「和平榮譽勳章」。新華社發 餘豪/攝


——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友好合作,積極打造全球夥伴關係,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致力於促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


——中國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堅持走共同發展道路,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決維護多邊貿易體系,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成為世界經濟和全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強勁動力。


——中國始終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堅持倡導多邊主義,深入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建設,堅定支持擴大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積極推動妥善處理國際地區熱點問題、共同應對各類全球性挑戰,成為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的有力保障。


中國共產黨勝利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議,擘畫了2035年遠景目標,中國正在邁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旗幟,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世界和平發展與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人類在其他七大行星上能活多久?火星時間最久,這顆星球無法存活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在太陽系八大行星當中的地球中,地球也是唯一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地球上不僅有豐富的氧氣、水資源,還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氣候,儘管人們一直想要將火星改造成「第2個家園」,但人們都非常清楚,在宇宙中人類很難再找到像地球一樣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了。
  • 地球毀滅,人類找到了另一個宜居星球,殊不知這星球上充滿了危機
    環境被破壞,臭氧層破裂,溫室效應等,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這些嚴重的生態問題也隨之出現。這也就意味著地球正在遭受到破壞,總有一天,地球會不再適合我們人類居住,那時候留給我們的選擇,可能就只有遷移到其他星球了。
  • 鳥神星,可能是太陽系唯一的橢圓形星球
    在我們大多數人對宇宙天體的認知範圍內,除了一些小行星是不規則形狀之外,星球應該都是圓形的,比如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實際上並非如此,即便在我們的太陽系範圍內,也有一顆非標準圓形的星球,她就是很多人都沒聽過名字的「鳥神星」,從太空的視角看去,她完全就是一顆橢圓形的星體。
  • 宇宙中有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人類可以「移民」過去嗎?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並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像地球一樣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在宇宙中科學家們發現了多個與地球有一定相似度的星球,其中與地球相似度最高的是克卜勒候選星KOI-4878.01,它的地球相似指數高達098.,但遺憾的是目前並沒有被證實。那麼,已被證實存在的與地球相似度最高的是什麼星球呢?它能否成為人類的第二居住地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完美星球》讚美自然力量,但人類才是這個時代的主角
    淵博詼諧的智者如同引路人,跟隨著他的聲音,觀眾得以前往人跡罕至的世界盡頭,近距離看間歇泉噴湧,熔巖飛濺,探求地球上最壯美罕見的自然奇觀。五集紀錄片《完美星球》揭示了地球的運轉規則,展現了火山、陽光、海洋和天氣等自然力量如何推動、塑造和維持地球生物的多樣性。最後一集則聚焦地球的新興力量:人類活動對自然的生態平衡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儘管宇宙再浩瀚,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
    儘管宇宙再浩瀚,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宇宙都是非常遼闊的。雖說人類所生活的地球看起來也是遼闊無邊際的,但是自從衛星被發射到了地球上空之後,人類也開始了解到了地球看似很龐大,可是和宇宙中的很多星球相比較起來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就更不要說地球生活的太陽系之外的遙遠星系,以及宇宙中有多少個和銀河系一樣的星系存在了。
  • 揭秘最神秘的星球-地球適合人類居住的秘密
    那麼根據水是液態這個條件,科學家計算了一下在太陽系中什麼地方能夠保證水是液態的這個區域被稱適居帶。地球離太陽再稍微近一點就變成跟金星一樣,地球軌道再大一點就變成了火星一樣。水當然也不是生命存在的唯一條件,還有很多其他的條件,天文學家整理出至少20幾個必要條件。首先第1個就是這個星球圍繞著恆星旋轉的軌道必須是幾乎圓形,離太陽的距離剛剛好。
  • 福利丨救救這顆「唯一的星球」
    每一個人都應該深刻認識到,其他國家並非單純意味著更加新穎的商機,或者更加開闊的商戰市場,他們的環境案例也不只是珍貴的教訓與手段,我們與他們共享著「同一個」家園,共同擁有著地球這顆「唯一的星球」。這個名稱本是指一個地方——其邊界就像一個沙丘一樣難以確定和不斷移動著的地區。但是它也是一個具有民族性的,甚至是全球性意義的事件。喬治·博格斯託姆,一位全球知名的糧食問題權威,曾把「塵暴」的產生看作是歷史上最糟糕的三個人為生態災難之一。羅拉的塵暴,這張照片被寄給了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塵暴形成的20世紀30年代,也正是美國大蕭條的時期。
  • 食物森林|Geoff Lawton 人類也可以成為這個星球上的有益物種
    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的食物森林,都可以設計和建造成一個長期、永續的系統。02 食物森林的特點層級 根據生長型態和樹型大小,食物森林把植物分為七層:高大的樹、中小型的樹、木本小樹叢、草本植物、覆地植物、根莖類、和爬藤類。可以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植物層級進行組合種植。
  • 超級宜居星球終於現身:外星文明程度令人類吃驚!
    它們遍布在其他恆星系統中,在其他系外行星上,也有所謂的太陽和月亮,唯一不同的是行星的表面環境與地球不太一樣,有些是1000多攝氏度的酷熱世界,有些是極度嚴寒的星球。這僅僅是位於地球周圍數千光年內的星球,如果擴展到數萬、數十萬光年之外,那麼這個數字還會更多。
  • 科學家在這顆星球上有重大發現,知道後激動不已,這是為什麼?
    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我們才真正明白浩瀚一詞的意義。在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認為地球是浩瀚廣闊的,可是站在宇宙中再看地球,你會發現它只是一個非常渺小的星球,真正浩瀚的是這個我們不知道到底有多大的宇宙。人們在感受宇宙浩瀚的同時,也會想到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可能很多人還會懷疑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可是當我們真正走出地球之後,這個懷疑已經不存在了。
  • 空蕩蕩的星球,就是再美也對人類沒有意義
    但人類經濟對外星球可以說是封閉的,卻一直在發展。所以開放本身並不是關鍵,其真正意義在於開放可以將自己的體系置於更大體系之內,而享受更大體系的規模效應。中國有14億人,具有巨大的規模優勢,但14億人再多,也遠少於全球76億人,而開放可以讓我們汲取全球76億人中最好的思想營養。在這個意義上,中國需要世界甚於世界需要中國。
  • 硬核科學紀錄片《病毒星球》詮釋人類命運...
    在地球「戰疫」史詩中凝望人類未來命運在全球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人們提到病毒可謂「談虎色變」。然而,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病毒就佔據了這顆星球。病毒在地球的生命演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它是自然創造的冷血殺手,HIV、HPV、伊波拉、SARS,本來只攻擊猩猩、蝙蝠、老鼠或鳥類等,但自然演化無意之間也將人類寫進了病毒的黑名單。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從未停止,且將長期存在。然而,《病毒星球》並不僅僅是一部科普紀錄片。放眼全局,這更是一場關乎人類共同命運的大討論。
  • 當太陽耗盡能量併吞噬地球時,或將誕生另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當太陽耗盡能量併吞噬地球時,世界末日可能會來臨,但美國宇航局的一位科學家透露,人類屆時或許可以在另一顆外星天體上找到居住之地。專家們相信,在大約50億年後,位於太陽系中心、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的這顆恆星將耗盡能量,並徹底改變宇宙。
  • 可能存有生命的星球,距離地球6億公裡,就存在於太陽系中!
    星球表面覆蓋海洋,科學家猜測有生命誕生,人類是否能夠移居?早在20世紀,人類就提出移民外星球的想法。主要原因是因為地球目前出現了一些狀況,可能日後不再適合人類發展。人類發展過於迅速,科技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源為其提供基礎。
  • 史蒂芬·霍金:這個星球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在這個科學圈子裡,與我共事的那一小撮國際理論物理學家恐怕有時候會忍不住把自己看成是尖子裡的尖子。不僅如此,再加上著作帶來的人氣,以及病痛形成的孤立感,我感覺自己的象牙塔越建越高了。 所以,近來英美精英階層貌似遭到摒棄的現象顯然也是針對我的,不亞於針對其他任何人。
  • 未來10-100年內人類將發現外星人?出現後人類該怎麼應對
    《每日電訊報》稱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迪迪埃·奎洛茲認為會在未來幾十年內人類將發現外星生命,他認為,宇宙存在眾多的星球,星球上存現化學物質,所以迪迪埃·奎洛茲認為「孕育生命的化學物質一定也在某個地方誕生」。真的有外星生物存在嗎?如果真的出現了外星生命人類應該怎麼應對呢?
  •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此星球人類只有幾十天壽命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此星球人類只有幾十天壽命在很多神話故事,或者玄幻故事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神仙一般的存在,正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沒有,所以,成為了人們的一種幻想,受到人們的歡迎。就像穿越故事,因為不可能發生,所以才更加神奇,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神話故事中,所謂的神仙,來自天界,有法術,能夠長生不老等優點,是凡夫俗子夢寐以求的境界。
  • 比克卜勒-452b還適居的星球,距地僅100光年,是未來的移居目標
    例如在2019年發現的巴納德b星,是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團隊發現的,其中距離地球6光年,是目前距離地球最近的超級地球之一,比巴納德b星還要近的星球是比鄰星b,距離地球只有4.2光年,不過這兩枚星球雖然距離地球較近,但是卻和地球的相似度不高,所以,被科學家認為不具備生命居住的可能性。那麼究竟是哪顆星球更適合人類居住呢?
  • 巨蟹座55e:宇宙中這個比地球大得多的星球,是一顆「鑽石」?
    巨蟹座55e:宇宙中這個比地球大得多的星球,是一顆「鑽石」?自從女星張雨綺發出了"一克拉以下的鑽石都是不值錢"的言論之後,鑽石的市場價值再一次被抬高。當然它的外表並不是像鑽石一樣晶瑩剔透,由於星球表面的溫度在短短幾年之內就升溫超過一千攝氏度,因此科學家設想它的表面應該是呈現出紅黑的顏色。當然科學家對於"巨蟹座55e"的研究並不止於此。關於這顆鑽石星的成因也是一個未解之謎,因為科學家目前為止也沒有能夠拿出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唯一可以猜測的就是如果這顆鑽石星與其母星都是來自於同一個原始星雲盤的話,那麼它所在的整個行星系統中碳含量都是十分豐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