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偵探》,透過氤氳茶氣,探尋茶的背後故事

2021-01-13 安靜的瓶子

中國的茶葉,自古與瓷器與絲綢一起,並稱為中國的名片。隨著的各種貿易流通,茶葉傳入各國,對各國的文化產生影響和變化。

在中國,老百姓有句俗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也位列其中,說明茶是我們日常不可或缺的一樣事物,茶早已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尤其我身處廣東,廣東本地的茶文化和氛圍比較濃,家中或店鋪,辦公室,都會置辦一個茶桌,一應泡茶喝茶工具俱全,招呼客人,都是說「坐下喝茶」,在一杯接一杯的茶香裡談工作,聊生活。

我個人一直不愛喝茶,也品不出茶,尤其對茶文化所知甚少,所以我對《茶葉偵探》這本書很好奇。這本書是《新周刊》《南都周刊》的前主筆曾園所著,也在《南方都市報》《南都周刊》開設過茶文化專欄。

作者對茶和茶文化有不淺研究的,書裡提到很多關於茶的典籍,古籍,還有一些逸聞趣事,茶人,都信手拈來,並且有著自己的文化見解。

作者從茶道、茶人、茶趣、茶戰、茶探、茶貿這六大方面,將茶背後的文化來源,與茶有關的人和事,與茶有關的經濟,由茶引出的故事,像閒聊趣話一般講給你聽。

泡茶時,有很多講究,其中有一條是泡好的第一杯茶要倒掉的。為什麼這麼做,我聽到的說法,有的說是禮節,有的說是溫杯,而且這幾乎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了。

作者在書中寫到,這一做法可能是源於「衛生」的要求。因為「腳揉茶」的歷史,脫鞋光腳來踩茶。因著這個,第一泡茶是洗茶,不能喝。

但是作者並不認同第一泡茶倒掉。他借馬來西亞女士許玉蓮的《第一泡茶可喝》的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諷刺第一泡茶倒掉的講究。國外釀造優質葡萄酒,必須要用腳踩;哈瓦那雪茄,也沾滿古巴少女大腿的汗水,這些都要洗一洗嗎?

泡茶必然要品茶,有人喜歡普洱,有人喜歡龍井,有人喜歡武夷巖茶,中國茶葉品種多,但依據各人口感,各有偏好。書中寫了很多文人墨客對不同茶的觀感和點評。

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裡說,「餘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飲藥」,但在真正領略武夷茶後,改變看法說「釋躁平痾、怡情悅性」。

倪雲林發明「橘花茶」,「茉莉花茶」,「蓮花茶」,但被人點評「花和茶藏之,殊奪真味……雖一時香氣浮碗,而於茶理大舛」。因為各人觀點不同,以及口感差異,所以各種茶葉沒有誰優誰劣,各有千秋,但正是這些文人墨客,各自的偏好和點評,逸聞趣事,給茶文化添上美麗一筆。

國外喝茶和我們不同,比如奶茶,就是牛奶與茶葉的拼合,不同的茶葉均可與牛奶配合,拼出不同的味道,英國的伯爵茶,就是由佛手柑、正山小種、祁紅拼配。而俄羅斯喝茶,是在茶裡添加蜂蜜和糖。在我們看來,似乎是難以理解和接受。但不能否認這也是喝茶的一種,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

品茶喝茶是件風雅事,但是茶葉背後,從中到外,都有不少的利益之爭。

在「殺駙馬」這篇裡,寫到明朝朱元璋廢團茶,以及因茶葉走私而被賜死的駙馬歐陽倫;「因抗稅而誕生的國家」這篇,寫了英國的《茶稅法》,美國的「茶黨」;一直到現在,最近的是中國07年,普洱的暴漲暴跌,那時茶已不是茶,只是一個投機的商品,失去原有的屬性。

作者都簡單寫了茶與這些事件的關係,歷史背景,其中的利與弊,以及其舉措帶來的對國家政治和經濟,文化的影響。

看到最後,明白此書為什麼叫《茶葉偵探》,因為它將茶相關的邊邊角角,枝枝蔓蔓,通通都呈給你看。

在整本書中,能體會到作者對茶道的理解,茶道即人道。

喝茶並不是一定要貴的茶,也不是要在講究的環境,做一套儀式來泡茶,關鍵在喝茶的人。喝茶人,品茶心,才是對茶葉最好的詮釋。當我們對一杯茶表達出應有的敬意,其他的解釋都是多餘的。

茶道並非像外行想像的那樣,能提升人的境界,人們在聚會中從未停止相愛相殺,世俗極了。茶道只是約束人的規矩,將人際交往中的粗糲部分變得些許潤滑而已。

本書有大量的與茶相關的歷史和文化軼事。作者旁徵博引,呈現了不少的內容,不管是否懂茶,都可以從茶的視角看歷史和文化,了解不少茶的故事,適宜配茶一起享讀。

相關焦點

  • 三界茶葉罐,讓好茶有對的棲息之地
    作為一名地道的成都人,茶文化已深入骨髓,茶成了日常飲品,而喜茶,愛茶也成了日常習慣之一,四川名茶很多,味道與泡出來的成品也各有各的特點,但日常存放一旦不當,一切都會毀於一旦,如何儲放成為了一個問題,今天分享的倒不是儲放方式,畢竟現在的都市青年,哪有多餘的時間去學習以及心情去搗侍這些,所以不妨將重心放在儲放器物上
  • 清明是傳統祭掃節,又是採茶季,古人用茶祭祀的故事,您聽過幾個
    清明是傳統祭掃節,又是採茶季,古人用茶祭祀的故事,您聽過幾個明代著名的「藥聖」李時珍,在他著作的《本草綱目》一書中,談到茶葉的「茶」字時,稱其「或從草部、或從木部,或兩者並從,同寫作『荼』」。李時珍認為,茶葉性苦而寒,屬陰中之陰(老陰)、最能降火氣。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主治瘻瘡,利小便,去痰渴熱,令人少睡。
  • 柒日原葉:開創「無葉茶」,讓中國茶變得更簡單
    從上遊的種植採摘到下遊的銷售市場,以及向後延伸的新式茶飲的出現,都可以看出我國茶葉行業已經形成了成熟完整的產業鏈。這其中出現了一批備受關注的茶葉企業,如全產業鏈規模的小罐茶、大益茶;新式茶飲品牌喜茶、奈雪的茶等。結合現下人們越來越追求便利、快捷生活的特點,柒日原葉開創了全新的「無葉茶」:一種沒有茶葉,可衝泡即飲的茶。
  • 茶行業專家能給茶「算命」
    28日上午,在濟南國際會展中心天有雙髻娘山單叢茶展區,一位潮汕工夫茶行家引起了眾人的注意,他就是雙髻娘山單叢茶技術總監、擁有諸多社會頭銜的鄭惠豐先生。他研究茶葉幾十年,深諳其中精髓,並稱:「茶行業專家一定能給茶『算命』」。
  • 高品質的有機茶,一定就是好茶嗎?帶你了解有機茶
    茶葉也不例外,有機茶是目前茶市場上的當紅產品,不少品牌的茶葉都標榜產地,種植過程透明,讓消費者可以買的放心安心。不過多數追求有機茶的消費者往往忽略了一點,茶葉有別於其他種類的農產品,除了茶葉新梢的生長發育和採收兩個階段,採收後的茶青還得在適當的天氣條件下進行一系列的加工,才能決定品質的優劣。
  • 含真茶葉的茶日曆,經過140多道工序,每一本都是獨一無二
    《有茶時光 2021年茶日曆》以「茶」為內容核心,主打茶文化知識、茶健康和茶生活,是為眾多喝茶、愛茶之人設計的伴手禮。茶日曆由中國茶葉博物館主編,中國茶葉博物館用歷代國家寶藏勾勒出典雅、豐富、厚重的中國茶文化日曆,讓充滿儀式感和雅趣的茶文化伴隨我們生活每一天。
  • 細芽嫩葉的茶是好茶,粗枝大葉就是劣質茶?可別著了以貌取茶的道
    梁山的好漢們常掛在嘴旁的「吃一盞茶去」,就是這樣的做法,像是喝羹而非是飲茶水。將茶碾碎後直接點茶,對茶葉的細嫩度要求高。要是芽葉原料太粗老,葉片纖維感就變得明顯,連茶帶湯一起飲下時就不夠順口。然而,茶文化發展至今日,現代人喝茶更習慣衝泡的方式。將茶葉泡開後,直接喝湯水,這與宋人的點茶做法有著明顯不同。
  • 美國人拍的記錄大片《中國茶:東方神藥》
    美國是僅次於俄羅斯的世界第二大茶葉進口國,但是對這個暗藏智慧並有著至高價值的從歷史中款款走來的飲料,知之甚少。大部分人喝茶時僅是因為想喝了而將杯子倒滿,更不會思考它的起源,為什麼會變得如此流行?事實上,有關茶的歷史和文化,一直有待我們去發掘,這就需要到中國去追根溯源,探尋第一片茶葉與熱水相擁。在那裡,我們會發現這背後的故事,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
  • 茶與佛之緣——盤點以寺名為茶名的茶
    正所謂茶禪一味,佛教與茶自古以來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寺廟多建於名山之上,而名山為茶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寺中僧人注重苦修,而種茶也可以作為一種修行。可以說寺廟最具有研究茶葉、提高茶葉品質的條件,因此,流傳下來的眾多名茶中以寺名作為茶名的也不在少數,小編今天就來介紹三款以寺名為茶名的茶。
  • 家裡老人總是說越老的茶越香,茶葉放的越久就越好嗎?
    不過這裡要注意一下,並非所有的茶都能經過時間的歷練而變成老茶,只有某一部分茶葉才能變成適合飲用的老茶,有不錯的感官享受和藥理作用,比如說白茶、黑茶、重度發酵的烏龍茶,而其他茶類不適合存成老茶。比如綠茶、黃茶、紅茶、輕或中發酵的烏龍茶沒有老茶的說法,綠茶的保質期一般只有一兩年,而且大家喝綠茶都是以新來主,沒人喜歡喝陳年綠茶,並且陳年綠茶的香氣與滋味皆不好,價格也很低。
  • 吉木茶 |星座茶 | 天秤 (Libra)
    1984年,當哥德堡號的殘骸重現世人眼前時,被打撈上來60多萬件瓷器,370噸茶葉以及大批絲綢。茶葉中有武夷紅茶,松蘿茶等等,製造於200多年前的紅茶,由於用錫罐嚴密封裝,仍然可以衝泡飲用。十七世紀主要出口歐洲的單寧較多的茶,澀味重。偏偏倫敦的硬水正好中和了澀味,泡出皇室都寵愛的好茶來。幾世紀以來,Bohea也好,拉普山也好,這些茶出盡風頭。
  • 2021年日曆 | 最美茶日曆
    茶日曆由中國茶葉博物館主編,中國茶葉博物館用歷代國家寶藏勾勒出典雅、豐富、厚重的中國茶文化日曆,讓充滿儀式感和雅趣的茶文化伴隨我們生活每一天。 為了凸顯茶日曆的茶韻,在日曆內襯用紙上專門訂製了含真茶葉的宣紙。即在宣紙撈制過程中加入了真茶葉,使得日曆的襯頁在薄薄的纖維間夾帶著茶葉,聞一下,略帶縷縷茶香。
  • 星座茶全網首發 明星大牌聯袂力薦十二星座茶
    從霸屏各大網絡平臺,再到登陸世界舞臺納斯達克大屏,銀色星座茶近日再度登上熱議風口,眾多明星強力推薦十二星座茶,銀色星座茶線下門店引全民打卡潮,以星座為代名詞的銀色星座茶成新晉茶飲新寵。
  • 一茶難求,薄荷塘古樹茶,我太難了!
    易武薄荷塘,位於易武曼撒茶區的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個小寨子。薄荷塘茶區茶樹稀少,樹齡極老,茶樹參差不齊,東一棵西一棵,產量稀少,卻有著彌足珍貴的獨特品質,被譽為易武茶區的標杆茶。
  • 吉木茶 |星座茶 | 處女 (virgo)
    廣東烏龍鳳凰水仙茶產於廣東潮州市北部,海拔1498米的鳳凰山中。鳳凰水仙茶是半發酵的烏龍茶,其中尤以鳳凰單叢最負盛名。所謂單叢是指具有各自不同自然花香味的茶樹收穫時,分別不同的植株和風味,實行單株採摘,單株製作的特等名茶。1996年定義的鳳凰單叢十大香型有:蜜蘭香、桂花香、黃梔香、玉蘭香、夜來香、肉桂香、杏仁香、柚花香、芝蘭香、姜花香。
  • 從古至今唯有茶與美食不可辜負
    法國小說家馬塞爾·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的這段描述,不知觸動了多少人的味蕾,並帶動了他們的好奇,茶與茶食的相互碰撞,真的有這麼美妙的味覺感受嗎?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茶食」的說法。「茶食」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史,也是「茶食」從古至今的傳承史。茶食存在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可以為品茗的滋味增添變化,進而讓喝茶成為一件更有雅趣的事情。
  •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後的薄荷塘古樹茶
    草果地邊上有著些許古茶樹,周家人每年春天會把茶葉採摘下來,供自己家人日常飲用。 2010年9月,廣東小夥兒廖天文為了尋找原生態的古樹茶,偶然間到了這片茶園,看到這些殊於尋常的高杆古樹,咬嚼著回甘迅速的鮮葉,判定這片茶園定能製成好茶。隨後,他尋到周家,喝到周家人做的茶,果不其然印證了自己的判斷,讓他決心籤下這片茶園作為自家品牌的自留地。
  • 小喜年:易武哪個茶區的口感是你的心頭好?
    一方山水養一方茶,不同的生長環境所孕育出來的茶樹不同,其口感、香氣更是可能天差地別。易武茶山是三大茶山之一,這裡產出的普洱茶香揚水柔,廣受茶友們的喜愛。易武山又根據產出茶葉的特點不同分成不同的茶產區,小喜年根據早期尋茶的經驗,就易武茶區中幾個主要的茶產區做一個簡單介紹,快來看看哪個茶區的口感是你的心頭好!一、薄荷塘薄荷塘茶葉開湯後茶湯金黃透亮,油性十足,入口苦澀感極低,水路細膩甜柔。給人第一印象就是「純」,茶湯十分乾淨,有山野間清冽之感。細品慢咽後喉韻有薄荷涼且茶氣十足。
  • 樟茶鴨
    青絲 (廣西) 若是有人有心把各種美食的起源故事搜集羅列出來,完全就是一部新《山海經》。很多名菜名食,都遵循著同樣的模式,或曾有神仙眷顧,或得微服私訪的皇帝推崇,或由達官貴胄的私廚創設。像川菜裡的樟茶鴨,被傳與晚清名臣丁寶楨有關,就是與名人光環及封疆大吏的身份進行捆綁,用上層消費的文化口紅,美飾其「高大上」地位,製造出超然於物界的飲食敘事。
  • 銀色星座茶全網首發 明星大咖聯袂力薦十二星座茶
    從霸屏各大網絡平臺,再到登陸世界舞臺納斯達克大屏,銀色星座茶近日再度登上熱議風口,眾多明星強力推薦十二星座茶,銀色星座茶線下門店引全民打卡潮,以星座為代名詞的銀色星座茶成新晉茶飲新寵。銀色星座茶為了回饋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推出了如下活動:從十二星座茶中選出了上述明星的專屬星座茶,粉絲可出示明星後援會身份標識免費獲取明星專屬星座茶,限量消費前50名,隨後由粉絲接力idol發表自己對銀色星座的評價朋友圈、微博,應援自家idol。契合粉絲跟風、為自己idol打call的心理,銀色星座大打溫情牌,巧妙藉助營銷手段增加品牌曝光度,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